A、 伯胺类
B、 仲胺类
C、 叔胺类
D、 季胺类
答案:B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亚硝酸盐(NO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胺类化合物反应生成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具有潜在致癌性的物质。 **题干:亚硝酸盐可与( )反应生成具有致癌性的亚硝胺类物质。** 选项分别是: A: 伯胺类 B: 仲胺类 C: 叔胺类 D: 季胺类 ### 解析: 1. **胺类化合物分类** - 伯胺(1°胺):只有一个氮原子上的氢原子被其他基团取代,如 R-NH₂。 - 仲胺(2°胺):氮原子上有两个氢原子被其他基团取代,如 R₁R₂NH。 - 叔胺(3°胺):氮原子上有三个氢原子被其他基团取代,如 R₁R₂R₃N。 - 季胺(4°胺):氮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全部被其他基团取代,如 R₁R₂R₃R₄N⁺。 2. **反应条件** - 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 (NO₂⁻) 可以与胺类化合物反应生成亚硝胺。 - 其中,仲胺(2°胺)最容易与亚硝酸盐反应生成亚硝胺。这是因为仲胺的氮原子上有两个取代基,这使得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较高,更容易与亚硝酸盐发生亲电加成反应。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胺类化合物就像不同类型的“朋友”: - 伯胺(1°胺)像是一个只有一两个朋友的人,不太容易发生反应。 - 仲胺(2°胺)像是有两个朋友的人,更容易参与社交活动(即反应)。 - 叔胺(3°胺)像是有三个朋友的人,虽然也有一定的社交能力,但不如仲胺活跃。 - 季胺(4°胺)像是一个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不容易与其他分子互动。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仲胺(2°胺)**是最容易与亚硝酸盐反应生成亚硝胺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 **B: 仲胺类**。
A、 伯胺类
B、 仲胺类
C、 叔胺类
D、 季胺类
答案:B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亚硝酸盐(NO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胺类化合物反应生成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具有潜在致癌性的物质。 **题干:亚硝酸盐可与( )反应生成具有致癌性的亚硝胺类物质。** 选项分别是: A: 伯胺类 B: 仲胺类 C: 叔胺类 D: 季胺类 ### 解析: 1. **胺类化合物分类** - 伯胺(1°胺):只有一个氮原子上的氢原子被其他基团取代,如 R-NH₂。 - 仲胺(2°胺):氮原子上有两个氢原子被其他基团取代,如 R₁R₂NH。 - 叔胺(3°胺):氮原子上有三个氢原子被其他基团取代,如 R₁R₂R₃N。 - 季胺(4°胺):氮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全部被其他基团取代,如 R₁R₂R₃R₄N⁺。 2. **反应条件** - 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 (NO₂⁻) 可以与胺类化合物反应生成亚硝胺。 - 其中,仲胺(2°胺)最容易与亚硝酸盐反应生成亚硝胺。这是因为仲胺的氮原子上有两个取代基,这使得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较高,更容易与亚硝酸盐发生亲电加成反应。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胺类化合物就像不同类型的“朋友”: - 伯胺(1°胺)像是一个只有一两个朋友的人,不太容易发生反应。 - 仲胺(2°胺)像是有两个朋友的人,更容易参与社交活动(即反应)。 - 叔胺(3°胺)像是有三个朋友的人,虽然也有一定的社交能力,但不如仲胺活跃。 - 季胺(4°胺)像是一个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不容易与其他分子互动。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仲胺(2°胺)**是最容易与亚硝酸盐反应生成亚硝胺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 **B: 仲胺类**。
A. 2mg/L
B. 4 mg/L
C. 6 mg/L
D. 8 mg/L
A. 0.005mg/L
B. 0.01 mg/L
C. 0.02 mg/L
D. 0.05 mg/L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解答这道题,并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 题目解析 **题干信息:** - 比色皿厚度:10 mm - 试样体积:100 mL - 方法:亚甲蓝比色法 - 目标:检测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最低检出浓度 **背景知识:** - **比色法**:通过比较样品溶液的颜色深浅来确定物质的浓度。通常使用比色皿(透明容器)来盛放样品,然后用光谱仪或比色计测量透光率或吸光度。 - **亚甲蓝**:是一种常用的染料,常用于检测水中的某些物质。它的颜色与被测物质的浓度有关。 - **最低检出浓度**:指仪器或方法能够可靠地检测到的最小浓度。 ### 解题步骤 1. **理解题意**: - 亚甲蓝比色法用于检测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在一定条件下的最低检出浓度。 - 需要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最低检出浓度。 2. **分析选项**: - A: 0.005 mg/L - B: 0.01 mg/L - C: 0.02 mg/L - D: 0.05 mg/L 3. **关键点**: - 比色皿厚度:10 mm - 试样体积:100 mL - 根据这些参数,结合实际经验和文献数据,可以得出最低检出浓度。 ### 生动的例子 假设你正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需要检测一瓶洗洁精中的某种成分(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你将100 mL的洗洁精样本放入一个10 mm厚的比色皿中,并用亚甲蓝染料进行比色。如果你能可靠地检测出其中的成分,那么这个最低检出浓度是多少呢? - 如果检出浓度太低(如0.005 mg/L),可能会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不准确。 - 如果检出浓度太高(如0.05 mg/L),则可能无法检测出较低浓度的情况,从而错过一些重要信息。 经过实际测试和经验总结,科学家们发现,对于这种实验条件,最低检出浓度应该是 **0.05 mg/L**。 ### 结论 因此,正确答案是 **D: 0.05 mg/L**。 希望这个解析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疑问,请随时提问。
A. 638nm
B. 665nm
C. 414nm
D. 410nm
A. 酸性铬酸银
B. 铬酸银
C. 硝酸
D. 硝酸盐
A. 还原性物质
B. 有机物质
C. 微生物
D. 剩余溶解氧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没有关系
A. 加入浓 HCl
B. 加入饱和的 NaCl
C. 加入适当过量的稀 HCl
D. 在冷却条件下加入 NH4 Cl -NH3
A. 优级纯 NaOH
B. KMnO4
C. Na2S2O3
D. 99.99%纯锌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单选题,并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来理解其中的知识点。 ### 题目背景 在化学分析中,“基准物质”是指那些可以用作标准的物质,用于校准其他物质的浓度或质量。这些基准物质需要具备几个特点:高纯度、稳定性和易于保存等。 ### 选项分析 - **A: 优级纯 NaOH** - NaOH(氢氧化钠)是一种常见的碱性物质,但即使是优级纯的NaOH也容易吸水和二氧化碳,导致其不稳定性增加。因此,它不能作为理想的基准物质。 - **B: KMnO₄** - 高锰酸钾(KMnO₄)虽然在某些滴定实验中常用,但它不稳定,易被还原剂影响,而且会分解。所以,它也不适合作为基准物质。 - **C: Na₂S₂O₃** - 硫代硫酸钠(Na₂S₂O₃)同样不稳定,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因此,它也不能作为基准物质。 - **D: 99.99%纯锌** - 锌是一种金属元素,99.99%纯度的锌非常稳定且不易发生变化。此外,它的纯度非常高,可以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因此,它可以作为理想的基准物质。 ### 生动例子 想象一下,你要制作一份非常精确的甜品,需要用到糖。如果你使用的是容易吸湿结块的白糖,那么称量时可能会有误差。但是,如果使用的是经过严格筛选和处理的高纯度糖粉,这样不仅不会受环境影响,还能确保每次用量的一致性,从而保证甜品的质量。同理,99.99%纯锌就像这种高纯度糖粉,非常适合用作基准物质。 希望这个例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为什么99.99%纯锌是正确答案。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解释,请随时告诉我!
A. 反应必须定量完成
B. 滴定剂必须是基准物质
C. 反应必须是可逆的
D. 滴定剂与被测物必须是1:1的计量关系
A. 去除氯离子的干扰
B. 去除铜和铁的干扰
C. 去除有毒物质的干扰
D. 作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