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0.005mg/L
B、 0.01 mg/L
C、 0.02 mg/L
D、 0.05 mg/L
答案:D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解答这道题,并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 题目解析 **题干信息:** - 比色皿厚度:10 mm - 试样体积:100 mL - 方法:亚甲蓝比色法 - 目标:检测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最低检出浓度 **背景知识:** - **比色法**:通过比较样品溶液的颜色深浅来确定物质的浓度。通常使用比色皿(透明容器)来盛放样品,然后用光谱仪或比色计测量透光率或吸光度。 - **亚甲蓝**:是一种常用的染料,常用于检测水中的某些物质。它的颜色与被测物质的浓度有关。 - **最低检出浓度**:指仪器或方法能够可靠地检测到的最小浓度。 ### 解题步骤 1. **理解题意**: - 亚甲蓝比色法用于检测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在一定条件下的最低检出浓度。 - 需要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最低检出浓度。 2. **分析选项**: - A: 0.005 mg/L - B: 0.01 mg/L - C: 0.02 mg/L - D: 0.05 mg/L 3. **关键点**: - 比色皿厚度:10 mm - 试样体积:100 mL - 根据这些参数,结合实际经验和文献数据,可以得出最低检出浓度。 ### 生动的例子 假设你正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需要检测一瓶洗洁精中的某种成分(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你将100 mL的洗洁精样本放入一个10 mm厚的比色皿中,并用亚甲蓝染料进行比色。如果你能可靠地检测出其中的成分,那么这个最低检出浓度是多少呢? - 如果检出浓度太低(如0.005 mg/L),可能会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不准确。 - 如果检出浓度太高(如0.05 mg/L),则可能无法检测出较低浓度的情况,从而错过一些重要信息。 经过实际测试和经验总结,科学家们发现,对于这种实验条件,最低检出浓度应该是 **0.05 mg/L**。 ### 结论 因此,正确答案是 **D: 0.05 mg/L**。 希望这个解析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疑问,请随时提问。
A、 0.005mg/L
B、 0.01 mg/L
C、 0.02 mg/L
D、 0.05 mg/L
答案:D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解答这道题,并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 题目解析 **题干信息:** - 比色皿厚度:10 mm - 试样体积:100 mL - 方法:亚甲蓝比色法 - 目标:检测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最低检出浓度 **背景知识:** - **比色法**:通过比较样品溶液的颜色深浅来确定物质的浓度。通常使用比色皿(透明容器)来盛放样品,然后用光谱仪或比色计测量透光率或吸光度。 - **亚甲蓝**:是一种常用的染料,常用于检测水中的某些物质。它的颜色与被测物质的浓度有关。 - **最低检出浓度**:指仪器或方法能够可靠地检测到的最小浓度。 ### 解题步骤 1. **理解题意**: - 亚甲蓝比色法用于检测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在一定条件下的最低检出浓度。 - 需要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最低检出浓度。 2. **分析选项**: - A: 0.005 mg/L - B: 0.01 mg/L - C: 0.02 mg/L - D: 0.05 mg/L 3. **关键点**: - 比色皿厚度:10 mm - 试样体积:100 mL - 根据这些参数,结合实际经验和文献数据,可以得出最低检出浓度。 ### 生动的例子 假设你正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需要检测一瓶洗洁精中的某种成分(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你将100 mL的洗洁精样本放入一个10 mm厚的比色皿中,并用亚甲蓝染料进行比色。如果你能可靠地检测出其中的成分,那么这个最低检出浓度是多少呢? - 如果检出浓度太低(如0.005 mg/L),可能会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不准确。 - 如果检出浓度太高(如0.05 mg/L),则可能无法检测出较低浓度的情况,从而错过一些重要信息。 经过实际测试和经验总结,科学家们发现,对于这种实验条件,最低检出浓度应该是 **0.05 mg/L**。 ### 结论 因此,正确答案是 **D: 0.05 mg/L**。 希望这个解析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疑问,请随时提问。
A. 638nm
B. 665nm
C. 414nm
D. 410nm
A. 酸性铬酸银
B. 铬酸银
C. 硝酸
D. 硝酸盐
A. 还原性物质
B. 有机物质
C. 微生物
D. 剩余溶解氧
解析:好的,作为你的私人教育机器人,我会详细解析这道单选题,帮助你理解为什么答案是B。 **题目解析**: **题干**:耗氧量是一种间接测定水中存在的( )的含量的方法。 **选项分析**: A: **还原性物质**: * 还原性物质确实可以与氧化剂反应,导致耗氧量增加。但是,耗氧量这一指标更多地被用来衡量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因为有机物在氧化过程中会大量消耗氧气。还原性物质是一个更广泛的范畴,包括有机物、无机物等,因此不是最佳答案。 B: **有机物质**: * 有机物质在水中通常是不稳定的,容易被微生物分解,这个分解过程需要消耗氧气。耗氧量这一指标正是基于有机物被氧化时消耗的氧气量来间接测定有机物的含量。因此,这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C: **微生物**: * 微生物本身并不直接导致耗氧量的增加。相反,微生物是消耗氧气的生物体,它们在分解有机物时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微生物不是耗氧量测定的直接对象。 D: **剩余溶解氧**: * 剩余溶解氧是指水中剩余的、未被消耗的氧气量。它与耗氧量是相反的概念。耗氧量是用来衡量水中有机物被氧化时消耗的氧气量,而剩余溶解氧则是衡量水中剩余的氧气量。因此,这个选项也不符合题意。 **总结**: 综上所述,耗氧量是一种间接测定水中存在的有机物质的含量的方法。有机物在水中容易被氧化,这个氧化过程需要消耗氧气。因此,通过测定耗氧量可以间接反映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所以正确答案是B:有机物质。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没有关系
A. 加入浓 HCl
B. 加入饱和的 NaCl
C. 加入适当过量的稀 HCl
D. 在冷却条件下加入 NH4 Cl -NH3
A. 优级纯 NaOH
B. KMnO4
C. Na2S2O3
D. 99.99%纯锌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单选题,并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来理解其中的知识点。 ### 题目背景 在化学分析中,“基准物质”是指那些可以用作标准的物质,用于校准其他物质的浓度或质量。这些基准物质需要具备几个特点:高纯度、稳定性和易于保存等。 ### 选项分析 - **A: 优级纯 NaOH** - NaOH(氢氧化钠)是一种常见的碱性物质,但即使是优级纯的NaOH也容易吸水和二氧化碳,导致其不稳定性增加。因此,它不能作为理想的基准物质。 - **B: KMnO₄** - 高锰酸钾(KMnO₄)虽然在某些滴定实验中常用,但它不稳定,易被还原剂影响,而且会分解。所以,它也不适合作为基准物质。 - **C: Na₂S₂O₃** - 硫代硫酸钠(Na₂S₂O₃)同样不稳定,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因此,它也不能作为基准物质。 - **D: 99.99%纯锌** - 锌是一种金属元素,99.99%纯度的锌非常稳定且不易发生变化。此外,它的纯度非常高,可以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因此,它可以作为理想的基准物质。 ### 生动例子 想象一下,你要制作一份非常精确的甜品,需要用到糖。如果你使用的是容易吸湿结块的白糖,那么称量时可能会有误差。但是,如果使用的是经过严格筛选和处理的高纯度糖粉,这样不仅不会受环境影响,还能确保每次用量的一致性,从而保证甜品的质量。同理,99.99%纯锌就像这种高纯度糖粉,非常适合用作基准物质。 希望这个例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为什么99.99%纯锌是正确答案。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解释,请随时告诉我!
A. 反应必须定量完成
B. 滴定剂必须是基准物质
C. 反应必须是可逆的
D. 滴定剂与被测物必须是1:1的计量关系
A. 去除氯离子的干扰
B. 去除铜和铁的干扰
C. 去除有毒物质的干扰
D. 作催化剂
A. 酸性
B. 碱性
C. 中性
D. 酸性或碱性
解析:好的!我们来解析一下这道题。 题目问的是在使用离子色谱法分析阴离子时,流动相是什么类型的物质。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离子色谱的基本原理。离子色谱是一种用于分离和测定溶液中离子的技术。它通常包括一个带有固定相(通常是带电荷的树脂)的柱子,以及一个流动相(也就是移动样品的液体)。在这个过程中,待测的离子会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分离。 现在具体到分析阴离子的情况。为了有效地将阴离子从样品中分离出来,我们需要一个与阴离子相反电荷的流动相,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一个带正电荷的流动相。这种带正电荷的流动相通常是酸性的,因为酸可以提供H+离子(即质子),这些H+离子可以与固定相上的负电荷结合,从而促进阴离子的分离。 因此,根据上述分析,正确答案是A:酸性。 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解,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简单的类比。假设你要用磁铁来分离一堆铁钉和木块。如果你使用一块强磁铁(类似于酸性流动相),那么铁钉(类似于阴离子)会被吸引过去,而木块(类似于不需要分离的物质)则不会受到影响。这样就可以实现分离的效果。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所帮助!
A. 水
B. 甲醇
C. 乙腈
D. 四氢呋喃
解析: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这道题。 **题干:** 离子交换色谱的流动相通常是含盐的缓冲 **( )** 溶液 **选项:** - A: 水 - B: 甲醇 - C: 乙腈 - D: 四氢呋喃 **答案:** A: 水 ### 解析: 1. **离子交换色谱的基本原理:** - 离子交换色谱是一种用于分离带有电荷的分子的技术。 - 它利用固定相上的带电基团与流动相中的带电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离。 2. **流动相的选择:** - 流动相通常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 能够溶解待分离的物质。 - 能够提供适当的离子强度以维持稳定的电荷环境。 3. **含盐的缓冲溶液:** - 含盐的缓冲溶液可以提供一个稳定的pH环境,并且含有一定浓度的盐分,从而保持适当的离子强度。 - 这些盐分可以帮助稳定电荷状态,确保分离效果。 4. **不同溶剂的特点:** - **A: 水** - 水是最常用的流动相溶剂之一,因为它可以溶解多种类型的带电分子,并且可以通过添加盐来调节离子强度。 - 水还可以提供一个稳定的pH环境,非常适合用于离子交换色谱。 - **B: 甲醇** - 甲醇虽然可以溶解一些有机化合物,但它不适用于含盐的缓冲溶液。 - **C: 乙腈** - 乙腈也是常用的有机溶剂,但同样不适合用于含盐的缓冲溶液。 - **D: 四氢呋喃** - 四氢呋喃是一种极性有机溶剂,也不适合用于含盐的缓冲溶液。 ### 结论: 综上所述,离子交换色谱中使用的流动相通常是含盐的缓冲水溶液,因此正确答案是 **A: 水**。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疑问,请随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