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流量等比例采样
B、 定时采样
C、 远程控制采样
D、 综合采样
答案:D
A、 流量等比例采样
B、 定时采样
C、 远程控制采样
D、 综合采样
答案:D
A. 生化需氧量
B. 水中悬浮物
C. 化学需氧量
D. 溶解氧
A. 2.085%
B. 2.095%
C. 2.1%
D. 2.09%
A. 进行比对试验
B. 空白试验
C. 增加平行试验次数
D. 进行仪器校正
A. 0.4633→0.5
B. 1.0501→1.0
C. 33.450→33.5
D. 15.3500→ 15.3
A. 氯胺 T
B. NaDDT
C. 苯酚
D. 硝普钠。
A. 盐酸羟胺
B. 邻苯二甲酸氢钾
C. 亚硝酸钠
D. 硫代硫酸钠
A. 硫代硫酸钠
B. 盐酸羟按
C. 亚硫酸
D. 乙酸钠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 题目是关于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定锌时,如何掩蔽其他金属离子的干扰。我们需要找到一种物质,它能够在测定锌的过程中有效地抑制其他金属离子(如铅、铜)的干扰。 ### 分析选项: - **A: 硫代硫酸钠** 硫代硫酸钠是一种常用的掩蔽剂,它可以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减少它们对目标金属离子测定的影响。在锌测定中,硫代硫酸钠可以有效掩蔽铅、铜等金属离子,避免它们干扰锌的测定。 - **B: 盐酸羟胺** 盐酸羟胺通常用于还原某些氧化态的金属离子,但并不常用于掩蔽其他金属离子的干扰。因此,这个选项不太合适。 - **C: 亚硫酸** 亚硫酸主要作为一种还原剂使用,虽然也能与某些金属离子反应,但在这种测定中并不是最佳选择。 - **D: 乙酸钠** 乙酸钠主要用于调节溶液的pH值,而不是掩蔽其他金属离子。因此,这个选项也不适合。 ### 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硫代硫酸钠是最合适的掩蔽剂,它能有效地掩蔽铅、铜等金属离子,避免它们干扰锌的测定。 所以,正确答案是:**A: 硫代硫酸钠**。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在做一个实验,需要准确测定水中的锌含量。但是,水里还有其他一些金属离子(比如铅和铜),这些金属离子会干扰你的测定结果。这时候,就像给锌“穿上保护衣”一样,硫代硫酸钠可以将其他金属离子“包裹”起来,使它们不再干扰锌的测定,从而让你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A. 总需氧量
B. 化学需氧量
C. 生化需氧量
D. 总有机碳
A. 二价
B. 三价
C. 六价
D. 零价
A. 操作失误
B. 记录错误
C. 试剂失效
D. 随机误差大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 题目描述了一组分析结果,其中“精密度好”意味着每次测量的结果都非常接近,而“准确度不好”则表示这些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存在较大偏差。那么我们需要找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首先来看选项: - A: 操作失误——如果操作出现失误,可能会导致数据混乱,既影响精密度也影响准确度。而题干中提到的是精密度好,因此排除A。 - B: 记录错误——记录错误通常会导致数据不一致,影响精密度。但题干中提到精密度好,因此排除B。 - C: 试剂失效——试剂失效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即每次测量结果都偏向某个固定的方向,但重复性(精密度)依然很好。因此C是合理的。 - D: 随机误差大——随机误差会使得每次测量结果差异很大,影响精密度。但题干中提到精密度好,因此排除D。 所以正确答案是C:试剂失效。 **联想举例** 想象一下你在做蛋糕时,需要称量面粉。如果你用了一个精确度很高的电子秤(保证了精密度),但这个秤没有校准,总是比实际重量少10克(准确度差)。这样,你每次称量的结果都很接近(精密度好),但每次做的蛋糕都不如预期(准确度差)。这就好比试剂失效的情况,虽然每次用量一致,但实际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