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设计规定的部位
B、 下部
C、 边坡中部
D、 上部
E、 四周
答案:BDE
A、 设计规定的部位
B、 下部
C、 边坡中部
D、 上部
E、 四周
答案:BDE
A. 基坑四周防护栏杆
B. 提供施工人员上下的专用爬梯
C. 基坑防止坠落的警示标志
D. 提供土方机械上下的专用坡道
E. 基坑防止坍塌的警示标志
A. 开槽支撑
B. 先挖后撑
C. 先撑后挖
D. 分层开挖
E. 严禁超挖
A. 防护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2m
B. 防护栏杆由横杆及立柱组成
C. 上杆离地高度宜为1.0~1.2m
D. 防护栏杆宜加挂密目安全网和挡脚板
E. 防护栏杆立柱离坡边距离宜大于0.3m
解析:根据《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的规定,深度超过2米的基坑周边必须安装防护栏杆。防护栏杆应符合以下规定:
A: 防护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2m,这是为了确保有效的防护作用,防止人员从高处坠落。
B: 防护栏杆由横杆及立柱组成,这样可以确保栏杆的稳固性和牢固性,防止人员翻越或者撞击时倒塌。
C: 上杆离地高度宜为1.0~1.2m,这个高度既可以有效防护,又不会造成过于局促的感觉。
D: 防护栏杆宜加挂密目安全网和挡脚板,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安全性,防止物品或者碎片从高处坠落,同时也可以防止人员的脚部受伤。
E: 防护栏杆立柱离坡边距离宜大于0.3m,这样可以确保栏杆的稳固性,防止因为坡面的变化而影响栏杆的牢固性。
因此,根据规定,正确的选项是ABCD。希望以上解析能够帮助你理解并记住这个知识点。
A. 支护结构
B. 基坑及周围岩土体
C. 地下水
D. 周边环境中的被保护对象
E. 基坑尺寸及基坑深度
A. 放坡开挖对拟建或相邻建(构)筑物及重要管线有不利影响
B. 不能有效降低地下水位和保持基坑内干作业
C. 填土较厚或土质松软、饱和,稳定性差
D. 场地不能满足放坡要求
E. 基坑开挖较浅,场地土质良好
A. 基坑支护结构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砂、管涌、隆起、陷落等;
B. 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允许范围内的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
C. 基坑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出现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
D. 基坑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地下空洞、地面下陷;
E. 出现基坑工程设计方提出的其他危险报警情况,或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
A. 每道剪刀撑的宽度应为3跨~5跨,且不应小于6m,也不应大于9m
B. 剪刀撑斜杆与水平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
C. 搭设高度在24m以下时,应在架体两端、转角及中间每隔不超过24m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D. 搭设高度在24m及以上时,应在全外侧立面上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E. 悬挑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在全外侧立面上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A. 在作业脚手架的端部、转角处应各设置一道
B. 搭设高度在24m以下时,应每隔5跨~7跨设置一道
C. 搭设高度在24m及以上时,应每隔3跨~5跨设置一道
D. 相邻竖向斜撑杆应朝向对称呈八字形设置
E. 每道竖向斜撑杆、竖向交叉拉杆应在作业脚手架外侧相邻纵向立杆间由底至顶按步连续设置
A. 架体的拆除应从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B. 同层杆件和构配件必须按先内后外的顺序拆除
C. 剪刀撑、斜撑杆等加固杆件必须在拆卸至该杆件所在部位时再拆除
D. 作业脚手架连墙件必须随架体逐层拆除,可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架体
E. 拆除作业过程中,当架体的自由端高度超过2个步距时,必须采取临时拉结措施
A. 架体高度不得大于5倍楼层高
B. 架体宽度不得大于1.5m
C. 直线布置的架体支承跨度不得大于6m,折线或曲线布置的架体,相邻两主框架支撑点处的架体外侧距离不得大于5.4m
D. 架体的水平悬挑长度不得大于2m,且不得大于跨度的1/2
E. 架体全高与支承跨度的乘积不得大于100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