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0.5~0.8
B、 0.8~1.2
C、 1.2~1.5
D、 1.5~2.0
答案:B
解析:在解析这道关于钨极氩弧焊(TIG焊)时氩气流量的题目时,我们首先要了解氩气流量与喷嘴直径之间的关系。氩气在TIG焊中主要起到保护焊接区域免受空气氧化和污染的作用,因此其流量需要适当控制以确保焊接质量。
现在,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
A. 0.5~0.8倍:这个范围的氩气流量可能过低,无法有效保护焊接区域,特别是在较大的喷嘴直径下,过低的流量可能导致保护效果不佳,增加焊接缺陷的风险。
B. 0.8~1.2倍:这个范围是一个较为合理和常用的选择。它既能保证足够的氩气流量来有效保护焊接区域,又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在大多数TIG焊应用中,这个范围内的氩气流量都能满足需求。
C. 1.2~1.5倍:虽然这个范围内的氩气流量也能提供一定的保护效果,但相对于B选项来说可能有些过剩,增加了气体的消耗和成本。
D. 1.5~2.0倍:这个范围的氩气流量明显过高,可能会导致焊接过程中产生过大的气流扰动,影响焊接的稳定性和质量,同时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综上所述,选择B选项(0.8~1.2倍)作为氩气流量与喷嘴直径的比例是最合适的。这个范围既能保证焊接质量,又能控制成本,是TIG焊中常用的氩气流量设置范围。
因此,答案是B。
A、 0.5~0.8
B、 0.8~1.2
C、 1.2~1.5
D、 1.5~2.0
答案:B
解析:在解析这道关于钨极氩弧焊(TIG焊)时氩气流量的题目时,我们首先要了解氩气流量与喷嘴直径之间的关系。氩气在TIG焊中主要起到保护焊接区域免受空气氧化和污染的作用,因此其流量需要适当控制以确保焊接质量。
现在,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
A. 0.5~0.8倍:这个范围的氩气流量可能过低,无法有效保护焊接区域,特别是在较大的喷嘴直径下,过低的流量可能导致保护效果不佳,增加焊接缺陷的风险。
B. 0.8~1.2倍:这个范围是一个较为合理和常用的选择。它既能保证足够的氩气流量来有效保护焊接区域,又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在大多数TIG焊应用中,这个范围内的氩气流量都能满足需求。
C. 1.2~1.5倍:虽然这个范围内的氩气流量也能提供一定的保护效果,但相对于B选项来说可能有些过剩,增加了气体的消耗和成本。
D. 1.5~2.0倍:这个范围的氩气流量明显过高,可能会导致焊接过程中产生过大的气流扰动,影响焊接的稳定性和质量,同时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综上所述,选择B选项(0.8~1.2倍)作为氩气流量与喷嘴直径的比例是最合适的。这个范围既能保证焊接质量,又能控制成本,是TIG焊中常用的氩气流量设置范围。
因此,答案是B。
A. 含锰量为0.02%
B. 含锰量为0.2%
C. 含锰量为2%
D. 含锰量为20%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焊丝牌号含义的理解。
选项解析如下:
A. 含锰量为0.02%:这个选项错误,因为焊丝牌号中的数字通常表示的是元素含量的百分比,而不是千分比。
B. 含锰量为0.2%:这个选项也错误,因为“Mn2”中的数字“2”表示的是锰的含量为2%,而不是0.2%。
C. 含锰量为2%:这个选项正确。在焊丝牌号H08Mn2SiA中,“Mn2”表示该焊丝含有2%的锰元素。
D. 含锰量为20%:这个选项错误,因为焊丝牌号中的数字直接对应的是元素含量的百分比,而不是更大的比例。
因此,正确答案是C,含锰量为2%。这是因为焊丝牌号中的元素符号后面的数字通常表示该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而H08Mn2SiA中的“Mn2”正是遵循这一规则,表示锰的含量为2%。
A. 熔化极氩弧焊
B. 焊条电弧焊
C. 钨极氩弧焊
D. 非熔化极氩弧焊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磁放大器式脉冲弧焊电源的主要适用范围。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熔化极氩弧焊:熔化极氩弧焊是一种使用焊丝作为电极并连续送进,在电弧作用下熔化,焊接电流通过焊丝向熔池传递,主要用于焊接不锈钢、铝、镁、铜及其合金等。然而,磁放大器式脉冲弧焊电源并不是特别针对熔化极氩弧焊设计的,因此这个选项不是最佳答案。
B. 焊条电弧焊:焊条电弧焊是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焊接方法,它的原理是利用焊条和焊件之间产生的电弧热,将焊条和焊件局部加热到熔化状态,焊条端部熔化的金属和被熔化的焊件金属熔合在一起,形成焊缝。这种焊接方法通常不需要磁放大器式脉冲弧焊电源的特殊性能,因此这个选项也不正确。
C. 钨极氩弧焊:钨极氩弧焊是一种不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是利用钨极和工件之间的电弧使金属熔化而形成焊缝的。虽然它属于氩弧焊的一种,但磁放大器式脉冲弧焊电源并非专门为其设计,且在实际应用中,钨极氩弧焊更多采用直流或高频引弧等非脉冲方式,因此这个选项同样不是最佳答案。
D. 非熔化极氩弧焊:非熔化极氩弧焊,也常被称为TIG焊(Tungsten Inert Gas Welding),它使用非消耗电极(通常是钨极)与工件之间产生电弧来熔化母材,同时以惰性气体(通常是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磁放大器式脉冲弧焊电源特别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电流波形和参数的焊接过程,如非熔化极氩弧焊中的脉冲焊接,它可以提供稳定的脉冲电流,有利于改善焊缝的成形和质量。因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磁放大器式脉冲弧焊电源主要适用于非熔化极氩弧焊(D选项)。
A. 卡紧装配
B. 装配夹具定位装配
C. 用安装孔装配
D. 划线定位装配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焊接结构装配方法的知识。
选项解析如下:
A. 卡紧装配:这种方法通常不是焊接结构装配的方法,而是用于机械加工中的固定方式,通过夹紧力使工件固定在适当位置。
B. 装配夹具定位装配:这是一种常见的焊接结构装配方法,通过使用夹具来确保零件的准确位置,以便进行焊接。
C. 用安装孔装配:这也是一种焊接结构装配方法,通过预先设计的安装孔来定位和固定零件,以便进行焊接。
D. 划线定位装配:这是一种基本的焊接结构装配方法,通过在零件上划线来确定焊接位置,确保零件的对位准确。
为什么选A:因为卡紧装配不是焊接结构装配的方法,而是用于机械加工中。其他选项B、C、D都是焊接结构装配的常用方法。因此,正确答案是A。
A. 电弧光
B. 可见光
C. 紫外线
D. 红外线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光学辐射对人体眼睛影响的选择题。我们需要分析各种光学辐射对眼睛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以确定哪种辐射在未适当保护下,长期慢性小剂量暴露后,可能导致调视机能减退和早期花眼。
A选项:电弧光:电弧光主要包含强烈的紫外线和可见光,以及部分红外线。虽然它对眼睛有害,但题目强调的是“长期慢性小剂量暴露”,而电弧光通常是瞬间的高强度暴露,与题目描述不符。
B选项:可见光:可见光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线,对人体眼睛的影响相对较小,且不会导致长期慢性小剂量暴露下的调视机能减退或早期花眼。
C选项:紫外线:紫外线确实对眼睛有害,长期暴露可能导致眼部疾病,如白内障等。但紫外线通常与强烈的阳光或特定光源相关,不太可能是长期慢性小剂量暴露的来源。
D选项:红外线:红外线是热辐射的一种形式,虽然它不像紫外线和可见光那样直接刺激视网膜,但长期慢性小剂量暴露于红外线可能导致眼部组织(如晶状体)的慢性热损伤,进而影响调视机能,甚至导致早期花眼。
综上所述,根据题目描述和光学辐射的特性,D选项“红外线”最符合题目要求。长期慢性小剂量暴露于红外线,可能导致眼睛调视机能减退和早期花眼。
因此,答案是D。
A. 关掉电灯
B. 操作人员一齐离开
C. 切断气源
D. 切断电源
解析:选项解析如下:
A. 关掉电灯:虽然节约能源很重要,但关掉电灯与焊接安全操作规程的直接关联不大,不能有效防止事故隐患。
B. 操作人员一齐离开:确保人员安全离开现场是必要的,但这不是防止事故隐患的关键措施。
C. 切断气源:对于使用气体焊接的情况,切断气源是重要的安全措施。但本题是关于焊条电弧焊,重点在于电源管理。
D. 切断电源:这是正确答案。焊条电弧焊使用的是电弧,工作完毕后切断电源可以确保电弧熄灭,防止意外触电、火灾等事故的发生,是必要的安全操作规程。
选择D的原因是,切断电源是焊条电弧焊工作完毕后必须执行的安全措施,能够有效防止因电源未切断而导致的触电、火灾等安全事故,确保作业现场的安全。
A. 防风措施
B. 防护措施
C. 防火措施
D. 绝缘措施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CO₂气体保护焊安全操作规程的理解。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及其与题目描述的关联性:
A. 防风措施:防风措施主要关注的是焊接过程中防止外部风力对焊接过程的影响,如吹散保护气体、影响焊接质量等。虽然焊接过程中确实需要注意环境因素,但题目中强调的是金属飞溅引起的火灾危险性,与防风措施无直接关联。
B. 防护措施:防护措施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可能包括防护服、防护眼镜等多种保护设备和措施。然而,在这个具体情境中,防护措施并不能直接解决金属飞溅引起的火灾危险性。
C. 防火措施:题目明确指出“金属飞溅引起火灾的危险性比其它焊接方法大”,因此最直接且有效的应对措施就是防火措施。这包括但不限于准备灭火器、确保工作区域周围无易燃物、设置防火屏障等,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火灾风险。
D. 绝缘措施:绝缘措施通常用于防止电流通过非预期路径(如人体、设备外壳等),与金属飞溅引起的火灾危险性不直接相关。
综上所述,考虑到题目强调的是金属飞溅可能导致的火灾危险性,最直接且有效的应对措施是防火措施。因此,正确答案是C:“防火措施”。
A. 36V
B. 70V
C. 45V
D. 90V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在特定环境下进行气刨作业时的安全电压标准。
选项解析如下: A. 36V:这是一个相对较低的电压,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电压,特别是在潮湿或密闭的环境中,可以减少触电的风险。 B. 70V:这个电压相对较高,不适合在潮湿或密闭的容器或舱室内使用,因为触电风险较大。 C. 45V:虽然这个电压比70V低,但仍然高于36V,不是最安全的选择。 D. 90V:这是一个较高的电压,用于照明在潮湿或密闭空间中非常危险,容易导致触电事故。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答案是A(36V),因为在容器或舱室内进行气刨作业时,环境通常较为潮湿且空间密闭,使用低电压可以有效降低触电风险,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根据相关安全标准和规定,在这种环境下使用的照明电压不应超过36V。因此,A选项是最合适的选择。
A. 1991
B. 1992
C. 1993
D. 1994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施年份。
选项A,1991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施年份不符,故A选项错误。
选项B,1992年,同样不是该法律的实施年份,故B选项错误。
选项C,1993年,虽然接近,但并非正确答案,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在其后一年实施的,故C选项错误。
选项D,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实施,该法律旨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故D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
A. 一个月
B. 两个月
C. 三个月
D. 四个月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焊工持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合格证(合格项目)的复审申请时间。
A. 一个月:这个选项时间较短,可能不够充分准备复审所需的资料和条件。 B. 两个月:虽然比一个月的时间长一些,但根据相关规定,这个时间仍然不足。 C. 三个月: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规则》规定,焊工应在合格证复审期满前三个月向发证部门提出复审申请。因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D. 四个月:这个选项时间过长,超过了规定的复审申请时间。
所以,正确答案是C,因为根据规定,持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合格证的焊工应在复审期满前三个月提出复审申请。
A. 焊条药皮熔化分解
B. 焊芯熔化分解
C. 焊芯和焊条药皮熔化分解
D. 母材熔化和分解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手工电弧焊焊接过程中保护机制的理解。
首先,我们来分析各个选项:
A. 焊条药皮熔化分解:在手工电弧焊中,焊条药皮的主要作用是在焊接过程中熔化并分解,生成气体和熔渣。这些气体和熔渣在焊接区域周围形成一层保护层,有效隔绝了周围空气对焊接过程的有害影响,如氧气、氮气等可能导致的焊缝氧化、氮化等问题。因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B. 焊芯熔化分解:焊芯是焊条中的金属部分,它在焊接过程中主要提供填充金属,并与母材熔化后形成焊缝。焊芯本身并不直接生成保护气体和熔渣,因此这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C. 焊芯和焊条药皮熔化分解:虽然焊芯和焊条药皮在焊接过程中都会熔化,但如前所述,只有焊条药皮熔化分解后才会生成保护气体和熔渣。焊芯的熔化主要是为了提供焊缝所需的金属,并不直接参与保护机制的形成。因此,这个选项虽然提到了焊芯和焊条药皮,但强调了焊芯的熔化分解在保护机制中的作用,这是不准确的。
D. 母材熔化和分解:母材是焊接过程中需要连接在一起的金属部件。在焊接过程中,母材确实会熔化并与焊芯熔化后的金属混合形成焊缝,但母材本身并不熔化分解以生成保护气体和熔渣。因此,这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选项,即焊条药皮熔化分解生成气体和熔渣,在气、渣的联合保护下有效排除了周围空气的有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