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0.985
B、 0.995
C、 0.9995
D、 0.9999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焊接用氩气纯度的了解。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焊接过程中氩气的主要作用。氩气作为惰性气体,在焊接中常被用作保护气体,以防止焊接区域与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等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保证焊接质量。因此,氩气的纯度对于焊接质量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0.985:这个纯度相对较低,对于需要高精度焊接质量的场合,可能无法满足要求,因为杂质含量较高可能会影响焊接效果。
B. 0.995:虽然这个纯度已经相当高,但在一些对焊接质量要求极高的场合,可能仍然不够。
C. 0.9995:这个纯度已经非常高了,但在某些特殊或高精度的焊接应用中,可能还需要更高的纯度。
D. 0.9999:这是四个选项中最高的纯度,符合我国现行规定中对焊接用氩气纯度的要求。高纯度的氩气能够更有效地保护焊接区域,减少杂质对焊接质量的影响,从而满足焊接的严格要求。
综上所述,按我国现行规定,氩气的纯度应达到0.9999才能满足焊接的要求。因此,正确答案是D。
A、 0.985
B、 0.995
C、 0.9995
D、 0.9999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焊接用氩气纯度的了解。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焊接过程中氩气的主要作用。氩气作为惰性气体,在焊接中常被用作保护气体,以防止焊接区域与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等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保证焊接质量。因此,氩气的纯度对于焊接质量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0.985:这个纯度相对较低,对于需要高精度焊接质量的场合,可能无法满足要求,因为杂质含量较高可能会影响焊接效果。
B. 0.995:虽然这个纯度已经相当高,但在一些对焊接质量要求极高的场合,可能仍然不够。
C. 0.9995:这个纯度已经非常高了,但在某些特殊或高精度的焊接应用中,可能还需要更高的纯度。
D. 0.9999:这是四个选项中最高的纯度,符合我国现行规定中对焊接用氩气纯度的要求。高纯度的氩气能够更有效地保护焊接区域,减少杂质对焊接质量的影响,从而满足焊接的严格要求。
综上所述,按我国现行规定,氩气的纯度应达到0.9999才能满足焊接的要求。因此,正确答案是D。
A. 15CrMo
B. 20CrMoV
C. 09Mn2V
D. 15Cr1MoV
解析:珠光体耐热钢是一类在高温下具有较好强度和抗氧化性能的钢种,主要用于制造在高温下工作的零件和设备。它们通常含有铬(Cr)、钼(Mo)、钒(V)等合金元素,以提高其耐热性能。
选项解析:
A. 15CrMo - 这是一种典型的珠光体耐热钢,含有15%左右的铬(Cr)和一定量的钼(Mo),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
B. 20CrMoV - 这也是珠光体耐热钢的一种,含有20%左右的铬(Cr)、钼(Mo)和钒(V),这些元素共同作用,提高了钢的高温强度和抗氧化性。
C. 09Mn2V - 这个选项的铬含量相对较低,主要合金元素是锰(Mn)和钒(V)。锰可以提高钢的强度,但这个合金成分并不符合典型的珠光体耐热钢的定义,因为它缺少足够的铬和钼来提供高温下的必要性能。
D. 15Cr1MoV - 这同样是一种珠光体耐热钢,含有15%左右的铬(Cr)、1%左右的钼(Mo)和钒(V),适用于高温环境。
为什么选C:09Mn2V的合金成分与典型的珠光体耐热钢不同,它缺少足够的铬和钼,这两个元素对于提高钢的耐热性能至关重要。因此,09Mn2V不属于珠光体耐热钢。
A. 压焊
B. 铆焊
C. 激光焊
D. 摩擦焊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金属焊接方法分类的选择题。我们需要根据金属在焊接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及工艺特点,来判断哪种焊接方法属于题目中提到的三类之一(熔焊、某类焊接和钎焊)。
首先,我们分析题目并罗列出重要信息:
金属焊接方法根据状态及工艺特点分为三类。
已知的两类是熔焊和钎焊。
需要从选项中选出第三类。
接下来,我们分析每个选项:
A. 压焊:压焊是通过加压或同时加热使两工件在固态下实现原子间结合,有时也简称为压接。它属于焊接方法的一种,且根据焊接状态及工艺特点,与熔焊和钎焊并列,符合题目要求。
B. 铆焊:铆焊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焊接方法,而是指铆接和焊接的统称。它并不符合题目中要求的按照金属在焊接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及工艺特点进行分类的单一焊接方法,因此排除。
C. 激光焊:激光焊虽然是一种先进的焊接技术,但它实际上属于熔焊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利用激光作为热源进行焊接,因此不符合题目要求的独立分类,排除。
D. 摩擦焊:摩擦焊也是一种特殊的焊接方法,它利用工件接触面摩擦产生的热量进行焊接,但同样可以归类为熔焊或压焊的一种特殊形式,不符合题目要求的独立分类,排除。
综上所述,根据金属在焊接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及工艺特点的不同,除了熔焊和钎焊外,第三类焊接方法是压焊,即选项A。
A. 电流热
B. 电弧热
C. 电阻热
D. 压力
解析:电弧焊是一种常见的焊接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弧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金属,进而实现金属的连接。
选项A:电流热。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但这并不是电弧焊的主要热源。
选项B:电弧热。电弧焊工作时,在电极与工件之间产生电弧,电弧的高温(可达3000℃以上)作为焊接所需的热源,熔化金属实现焊接。这是正确的答案。
选项C:电阻热。电阻热是指电流通过电阻材料时产生的热量,虽然在一些焊接方法中有所应用,但不是电弧焊的主要热源。
选项D:压力。在焊接过程中,压力有时用于确保焊缝的成型和质量,但它不是热源。
因此,正确答案是B,电弧热,因为电弧焊是利用电弧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金属进行焊接的。
A. 白色
B. 银灰色
C. 天蓝色
D. 铝白色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特定工业气瓶颜色标识的识别。在工业生产中,为了快速区分不同种类的气瓶,通常会根据瓶内所装气体的性质,将气瓶外表涂成特定的颜色,并配以相应的标识或字样。
现在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
A. 白色:白色并不是C02(二氧化碳)气瓶的标准颜色。在常见的气瓶颜色标识中,白色通常不用来表示二氧化碳气瓶。
B. 银灰色:银灰色同样不是C02气瓶的标准颜色。这种颜色可能用于其他类型的工业设备或容器,但不是二氧化碳气瓶的标识色。
C. 天蓝色:天蓝色在气瓶颜色标识中常用于表示氧气瓶。氧气瓶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助燃性),需要醒目的颜色以提醒使用者注意安全,但并非二氧化碳气瓶的颜色。
D. 铝白色:在气瓶颜色标识标准中,C02(二氧化碳)气瓶通常被涂成铝白色,并配以黑色的“二氧化碳”字样和黑色色环。这种颜色标识有助于快速识别气瓶内的气体种类,确保使用安全。
综上所述,C02气瓶的外表涂成铝白色,因此正确答案是D。
A. 2 mm
B. 4 mm
C. 6 mm
D. 8 mm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焊接工艺的基本知识。
选项解析如下: A. 2 mm:这是一个常见的焊缝厚度限制,因为过厚的焊缝可能会导致焊接质量问题,如裂纹、气孔等。 B. 4 mm:这个厚度相对较厚,对于大多数焊接工艺来说,单道焊缝厚度超过2 mm可能会导致焊接质量下降。 C. 6 mm:这个厚度对于单道焊缝来说过厚,通常不会作为常规焊接的标准。 D. 8 mm:这个厚度更是远远超过了常规单道焊缝的厚度限制,容易导致焊接缺陷。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正确答案是A(2 mm),因为在焊接过程中,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和减少焊接缺陷,每道焊缝的厚度一般不宜过厚。2 mm是一个普遍接受的厚度限制,可以确保焊接接头的性能和外观质量。超过这个厚度,可能会导致热量积累过多,影响焊缝的冶金质量,从而影响焊接接头的性能。
A. 直接型
B. 转移型
C. 非转移型
D. 联合型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微束等离子弧焊接所采用的等离子弧类型。首先,我们来分析各个选项及其对应的等离子弧类型:
A. 直接型等离子弧:这种等离子弧主要用于等离子切割,其特点是电弧直接作用在工件上,通过高速气流将电弧能量吹向工件,形成切割效果。它并不适用于微束等离子弧焊接。
B. 转移型等离子弧:在这种类型中,电弧从一个电极(通常是钨极)转移到工件上,通过电弧的高温将工件熔化实现焊接。虽然这是焊接中常用的一种等离子弧类型,但它并不特指微束等离子弧焊接。
C. 非转移型等离子弧:非转移型等离子弧的电弧并不直接作用在工件上,而是保持在电极与喷嘴之间。这种等离子弧主要用于等离子喷涂、表面处理等工艺,不适合用于焊接。
D. 联合型等离子弧:联合型等离子弧结合了转移型和非转移型等离子弧的特点。在微束等离子弧焊接中,通常使用这种类型的等离子弧,因为它可以在较小的电流下提供稳定的电弧和精确的能量控制,非常适合微细结构的焊接。
综上所述,微束等离子弧焊接采用的是联合型等离子弧,因为它能够在小电流下实现稳定的焊接过程,满足微细结构焊接的需求。因此,正确答案是D。
A. 碳钢焊条
B. 结构钢焊条
C. 奥氏体不锈钢焊条
D. 铬和铬钼耐热钢焊条
解析:选项A:碳钢焊条,通常是指焊条中的含碳量较高,主要用于焊接碳钢材料,这类焊条一般具有较好的焊接性能和机械性能,但并不包含特殊合金元素来提供额外的耐热性。
选项B:结构钢焊条,是指用于焊接建筑结构或机械结构用钢的焊条,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但同样,它并不专注于耐热性能。
选项C:奥氏体不锈钢焊条,主要用于焊接不锈钢,特别是奥氏体不锈钢,这类焊条含有铬和镍等合金元素,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一定的耐热性,但它们的主要特性是耐腐蚀。
选项D:铬和铬钼耐热钢焊条,这种焊条含有铬(Cr)和铬钼(Mo)合金元素,专门用于焊接在高温下工作的耐热钢,如电站设备、锅炉等,它们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高温强度。
选择答案D的原因是焊条牌号R317中含有铬(Cr)和钼(Mo)这两种合金元素,这些元素能显著提高焊缝金属的耐热性能和高温强度,因此R317被分类为铬和铬钼耐热钢焊条。
A. 1:2
B. 1:3
C. 1:4
D. 1:5
解析:在解析这道关于不等厚度材料点焊的题目时,我们首先要理解点焊的基本原理和在不同厚度材料焊接时的注意事项。点焊是一种通过电极对工件施加压力并同时通电,使接触点处产生热量而熔化,形成焊点的焊接方法。当焊接的材料厚度不等时,需要特别注意厚度比,以确保焊接质量和效率。
现在我们来分析各个选项:
A. 1:2:这个比例可能对于某些特定的焊接应用来说是可行的,但在一般的高级工鉴定理论中,它可能不是推荐的最大厚度比,因为较大的厚度差可能导致焊接过程中热量分布不均,影响焊接质量。
B. 1:3:这是题目给出的正确答案。在不等厚度材料的点焊中,通常建议的厚度比不超过1:3,以确保焊接过程中热量能够相对均匀地传递到两块材料上,从而得到良好的焊接效果。这个比例在焊接工艺中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C. 1:4:这个比例超过了通常推荐的厚度比范围。在如此大的厚度差下,焊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热量分布极度不均的情况,导致焊接质量下降,甚至可能出现焊接失败。
D. 1:5:这个比例同样超过了推荐的厚度比范围,且比1:4的差距更大,因此在焊接过程中更容易出现问题。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不等厚度材料在点焊过程中的焊接质量和效率,一般规定工件厚度比不应超过1:3。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
A. -40℃
B. -50℃
C. -60℃
D. -70℃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材料学中关于特定钢材的使用温度知识。
A. -40℃:这是正确答案,因为MNDR钢(一种低合金高强度钢)的最低使用温度一般为-40℃,在此温度下,钢材仍能保持一定的韧性和机械性能,适用于寒冷地区的建筑结构和工程。
B. -50℃:这个温度低于MNDR钢的正常使用温度范围,可能会影响其韧性和其他机械性能。
C. -60℃:这个温度更低,超出了MNDR钢的一般使用温度范围,钢材可能会变得更加脆弱,不适宜使用。
D. -70℃:这个温度更低,对于MNDR钢来说,这个温度下其性能将严重下降,不适合作为结构材料使用。
选择A的原因是,根据材料学的一般知识和MNDR钢的技术规范,-40℃是该类型钢材能够保证正常性能的最低使用温度。在实际应用中,工程师会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并确保其在服役条件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A. 一40℃
B. 一100℃
C. 一196℃
D. 一253℃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关于Ni钢(镍钢)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使用温度限制。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40℃:这个温度对于许多金属材料来说都是一个相对温和的环境温度,但Ni钢(特别是某些特殊合金)的低温性能通常远不止于此,因此这个选项可能不是Ni钢的最低使用温度。
B. -100℃:虽然这个温度已经很低,但Ni钢由于其优异的低温韧性和抗低温脆性,往往能在更低的温度下使用而不丧失其力学性能。因此,-100℃也不是Ni钢的最低使用温度。
C. -196℃:这个温度接近液氮的沸点(标准大气压下为-195.79℃)。Ni钢因其良好的低温性能,常被用于需要承受极低温度的场合,如液化气体储存和运输。因此,-196℃或接近此温度是Ni钢可能作为结构材料使用的极限温度之一,符合题目要求。
D. -253℃:这个温度远低于Ni钢的常规使用温度范围,且接近绝对零度。在如此低的温度下,即使是高性能的Ni钢合金,其力学性能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不太可能是其最低使用温度。
综上所述,Ni钢由于其出色的低温性能,能够在极低的温度下保持稳定的力学性能。而-196℃作为接近液氮沸点的温度,是Ni钢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典型低温环境之一,因此是这道题的正确答案。
答案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