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36V
B、 70V
C、 45V
D、 90V
答案:A
解析:在解析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在容器或舱室内进行气刨作业,并需要使用电灯照明。这类环境通常具有空间狭小、通风不畅、可能积聚易燃气体或粉尘等特点,因此安全用电尤为重要。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36V:在潮湿、金属容器等环境恶劣的工作场所,通常规定安全电压不应超过36V。这是因为低电压能显著降低触电的风险,特别是在可能存在导电介质(如水蒸气、金属表面)的环境中。对于气刨作业这样的高风险操作,在容器或舱室内使用36V或以下的电压作为照明电源是符合安全规定的。
B. 70V:这个电压远高于在潮湿或金属容器内作业时的安全电压限制。在这样的环境中使用70V电压,会大大增加触电的风险,因此这个选项是不合适的。
C. 45V:虽然这个电压低于常见的市电电压(如220V或110V),但在特定的安全规定中,对于潮湿或导电环境,通常要求更低的电压以确保安全。因此,45V虽然比70V和90V低,但仍高于36V的安全限制。
D. 90V:这个电压明显高于在容器或舱室内进行作业时允许的安全电压。在这样的环境中使用90V电压是极其危险的,极易导致触电事故。
综上所述,考虑到容器或舱室内进行气刨作业时的特殊环境和安全要求,应使用不超过36V的电压进行照明,以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36V。
A、 36V
B、 70V
C、 45V
D、 90V
答案:A
解析:在解析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在容器或舱室内进行气刨作业,并需要使用电灯照明。这类环境通常具有空间狭小、通风不畅、可能积聚易燃气体或粉尘等特点,因此安全用电尤为重要。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36V:在潮湿、金属容器等环境恶劣的工作场所,通常规定安全电压不应超过36V。这是因为低电压能显著降低触电的风险,特别是在可能存在导电介质(如水蒸气、金属表面)的环境中。对于气刨作业这样的高风险操作,在容器或舱室内使用36V或以下的电压作为照明电源是符合安全规定的。
B. 70V:这个电压远高于在潮湿或金属容器内作业时的安全电压限制。在这样的环境中使用70V电压,会大大增加触电的风险,因此这个选项是不合适的。
C. 45V:虽然这个电压低于常见的市电电压(如220V或110V),但在特定的安全规定中,对于潮湿或导电环境,通常要求更低的电压以确保安全。因此,45V虽然比70V和90V低,但仍高于36V的安全限制。
D. 90V:这个电压明显高于在容器或舱室内进行作业时允许的安全电压。在这样的环境中使用90V电压是极其危险的,极易导致触电事故。
综上所述,考虑到容器或舱室内进行气刨作业时的特殊环境和安全要求,应使用不超过36V的电压进行照明,以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36V。
解析:选项A:“正确” - 这一选项暗示在计算焊接接头的静载强度时,需要考虑接头部位微观组织的改变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选项B:“错误” - 这一选项表示在计算焊接接头的静载强度时,不需要特别考虑接头部位微观组织的改变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为什么选择答案B: 在工程实践中,焊接接头的静载强度计算通常是简化处理的,主要基于宏观的力学性能和几何参数。微观组织的改变确实会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但在静载强度计算中,这种影响通常被整体力学性能测试所覆盖,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因此,在常规的静载强度计算中,并不单独考虑微观组织改变的具体影响,而是通过宏观的力学性能试验来确定所需的参数。因此,选项B“错误”是正确的答案,意味着在标准静载强度计算方法中,不考虑接头部位微观组织的改变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A. 单相奥氏体
B. 奥氏体+马氏体
C. 珠光体+铁素体
D. 马氏体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焊接材料组织和性能的题目,主要考察的是不同材质焊接时焊缝的组织变化。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单相奥氏体:这通常出现在纯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中,但在此题中,我们焊接的是1Cr18Ni9不锈钢(一种奥氏体不锈钢)和Q235低碳钢。由于Q235低碳钢并不含有足够的镍和铬来形成奥氏体,因此单纯形成单相奥氏体组织的可能性不大。
B. 奥氏体+马氏体:当奥氏体不锈钢(如1Cr18Ni9)与低碳钢(如Q235)焊接时,由于两者化学成分的差异,焊缝中会出现奥氏体和马氏体的混合组织。这是因为焊缝中的化学成分会介于两种母材之间,部分区域可能因镍、铬含量较高而形成奥氏体,而另一部分则可能因这些元素含量较低而形成马氏体。特别是在熔合比为30%~40%时,这种混合组织的出现是合理的。
C. 珠光体+铁素体:这两种组织主要出现在碳钢或低合金钢的焊接中。由于1Cr18Ni9不锈钢中并不含有足够的碳来形成珠光体,且其镍、铬含量较高,不利于铁素体的形成,因此这个选项不太可能。
D. 马氏体:虽然马氏体可能出现在焊缝的某些区域,但单独作为焊缝的主要组织类型并不准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有奥氏体不锈钢的参与,焊缝中更可能形成奥氏体和马氏体的混合组织,而非单纯的马氏体。
综上所述,考虑到焊接材料的性质、熔合比以及焊缝中可能出现的组织变化,最合理的答案是B选项:奥氏体+马氏体。这是因为焊缝中的化学成分会介于两种母材之间,导致部分区域形成奥氏体,而另一部分则可能形成马氏体。
A. 气、渣的联合保护
B. 渣的保护
C. 在气体保护
D.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
解析:在解析这道关于焊接过程中焊条药皮作用的题目时,我们首先要理解焊条药皮在焊接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焊条药皮在焊接时熔化分解,会生成气体和熔渣,这些产物在焊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气、渣的联合保护:这个选项准确地描述了焊条药皮熔化后生成的气体和熔渣在焊接过程中共同起到的作用。气体可以有效隔绝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等有害气体对焊接熔池产生不良影响(如氧化、氮化等),而熔渣则覆盖在熔池表面,进一步阻止空气中有害气体的侵入,并提供了一定的保温作用。因此,这一选项完全符合焊条药皮在焊接过程中的实际作用。
B. 渣的保护:虽然熔渣在焊接过程中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仅依靠渣的保护是不足以完全隔绝空气的。气体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这一选项不够全面。
C. 在气体保护:这个选项只提到了气体的保护作用,而忽略了熔渣的作用。在焊接过程中,气体和熔渣是协同工作的,共同保护焊接熔池,因此这一选项同样不够准确。
D.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这一选项特指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而题目中并未特指使用何种气体进行保护,且忽略了熔渣的作用。在焊接过程中,除了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外,焊条药皮还可能生成其他种类的保护气体,并伴随熔渣共同保护焊接熔池。因此,这一选项过于狭隘。
综上所述,选项A“气、渣的联合保护”最准确地描述了焊条药皮在焊接过程中熔化分解后生成的气体和熔渣所起到的保护作用。因此,正确答案是A。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氧乙炔火焰结构组成的问题。为了准确解答,我们需要首先了解氧乙炔火焰的基本结构。
首先,我们来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题目描述氧乙炔火焰的结构组成为“内焰和外焰两部分”。
接下来,我们根据这一信息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
A. 正确:如果选择这个选项,意味着我们认为氧乙炔火焰仅由内焰和外焰两部分组成。但实际上,氧乙炔火焰的结构更为复杂。
B. 错误:选择这个选项,则表明我们认为氧乙炔火焰的结构不仅仅包括内焰和外焰。事实上,氧乙炔火焰的结构通常被细分为三层:焰心(或称内焰)、内焰和外焰。焰心是火焰中最暗的部分,氧气不足,燃烧不完全,温度最低;内焰是火焰的明亮部分,氧气供应充足,燃烧完全,温度较高;外焰则是火焰的最外层,与空气接触最充分,燃烧最为剧烈,温度最高。
综上所述,由于氧乙炔火焰实际上包含焰心、内焰和外焰三层,而不仅仅是内焰和外焰两部分,因此选项A“正确”是错误的。而选项B“错误”则正确地指出了这一点。
因此,答案是B。
A. 2 mm
B. 4 mm
C. 6 mm
D. 8 mm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焊接工艺的基本知识。
选项解析如下: A. 2 mm:这是一个常见的焊缝厚度限制,因为过厚的焊缝可能会导致焊接质量问题,如裂纹、气孔等。 B. 4 mm:这个厚度相对较厚,对于大多数焊接工艺来说,单道焊缝厚度超过2 mm可能会导致焊接质量下降。 C. 6 mm:这个厚度对于单道焊缝来说过厚,通常不会作为常规焊接的标准。 D. 8 mm:这个厚度更是远远超过了常规单道焊缝的厚度限制,容易导致焊接缺陷。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正确答案是A(2 mm),因为在焊接过程中,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和减少焊接缺陷,每道焊缝的厚度一般不宜过厚。2 mm是一个普遍接受的厚度限制,可以确保焊接接头的性能和外观质量。超过这个厚度,可能会导致热量积累过多,影响焊缝的冶金质量,从而影响焊接接头的性能。
A. 保护效果好,焊缝质量高
B. 焊接变形小
C. 焊接应力大
D. 热影响区大
E. 易控制熔池
解析:氩弧焊是一种高品质焊接技术,其优点包括:
A. 保护效果好,焊缝质量高:氩弧焊使用惰性气体氩气作为保护气体,可以在焊接过程中有效隔绝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等活性气体,防止焊缝金属氧化,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焊缝。
B. 焊接变形小:由于氩弧焊的热量集中,加热速度快,焊接速度快,因此相比其他电弧焊方法,焊接变形较小。
C. 焊接应力大:这个选项是错误的。实际上,由于氩弧焊的热量集中,热影响区小,焊接应力相对较小。
D. 热影响区大:这个选项也是错误的。氩弧焊的热影响区相比其他焊接方法要小,因为氩弧焊的热量集中,对周围材料的热影响较小。
E. 易控制熔池:这个选项是正确的,但不在答案选项中。氩弧焊由于电流密度高,熔池小而集中,因此熔池容易控制。
所以,正确答案是AB。这两个选项准确地描述了氩弧焊相较于其他电弧焊的主要优点。其他选项要么是错误的描述,要么是不包含在答案中的正确描述。
A. 莱氏体
B. 珠光体
C. 铁素体
D. 奥氏体
E. 渗碳体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金属学中的基本概念,特别是关于金属的单项组织的知识。
A. 莱氏体:莱氏体不是单项组织,它是由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共晶组织,因此不选。
B. 珠光体:珠光体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它是一种双相组织,不属于单项组织,因此不选。
C. 铁素体:铁素体是一种单项组织,它是钢铁中的一种基本组织,主要由铁元素构成,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结构,因此选。
D. 奥氏体:奥氏体也是一种单项组织,是钢铁在高温下的一种固溶体,主要由铁和碳组成,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结构,因此选。
E. 渗碳体:渗碳体是铁和碳的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碳,它是一种单项组织,因此选。
所以,属于单项组织的金属组织有铁素体(C)、奥氏体(D)和渗碳体(E),因此正确答案是CDE。
解析:选项A:“正确” - 这一选项暗示在细丝CO2焊接过程中,熔滴过渡形式总是喷射过渡。
选项B:“错误” - 这一选项表示在细丝CO2焊接过程中,熔滴过渡形式不总是喷射过渡。
为什么选B(错误): 在细丝CO2焊接中,熔滴过渡形式并不总是喷射过渡。熔滴过渡形式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焊接电流、电压、气体成分和流量、焊丝直径以及焊接速度等。虽然喷射过渡是细丝CO2焊接中常见的一种过渡形式,尤其是在较高的电流下,但是在不同的焊接参数下,熔滴过渡形式可能是短路过渡或者滴状过渡。
喷射过渡通常发生在较高的焊接电流下,这时熔滴能获得足够的动能以实现从焊丝到熔池的喷射过渡。然而,在较低的焊接电流下,熔滴可能不会获得足够的动能,这时可能会出现短路过渡,其中熔滴与熔池表面接触,形成短路,随后熔滴迅速转移到熔池中。
因此,由于熔滴过渡形式依赖于多种焊接参数,不能一概而论说细丝CO2焊时熔滴过渡形式总是喷射过渡,故选项B(错误)是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