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A
答案:A
解析:选项A:“正确” - 这个选项表述的是高速离子打击金属表面会产生X射线的现象,如果这个现象在物理学中是成立的,那么这个选项就是正确的。
选项B:“错误” - 这个选项表述的是高速离子打击金属表面不会产生X射线的现象,如果这个现象在物理学中是不成立的,那么这个选项就是正确的。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B): 高速离子打击金属表面时,确实可以产生电磁辐射,但是这种辐射通常是可见光或者紫外线,而不是X射线。X射线的产生通常涉及到的是电子能级跃迁到原子核附近时发生的现象,比如在X射线管中,高速电子撞击金属靶时,电子的动能转化为X射线。而题目中的描述“高速的离子打击在金属表面上时”并不符合通常产生X射线的条件,因此这个表述是错误的。正确答案应该是B。
A. Mo
B. BW
C. V
D. Ti
E. Nb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材料学中关于合金钢的知识。
选项解析如下:
A. Mo(钼):钼是一种常用的合金元素,加入钢中可以显著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尤其是在高温下,钼能够提高钢的蠕变强度和抗氧化性。
B. BW(这里可能是一个笔误,应为B,即硼):硼是一种微量元素,加入钢中可以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和强度,尤其是对于低碳钢。
C. V(钒):钒能够细化钢的晶粒,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特别是在高温下,钒能提高钢的热强度和抗蠕变性能。
D. Ti(钛):钛在钢中可以形成稳定的碳化物,从而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同时也能改善钢的焊接性能。
E. Nb(铌):铌是一种微合金元素,加入钢中可以形成细小的碳氮化物,这些微粒可以阻止晶粒的生长,从而提高钢的室温和高温强度。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ABCDE): 因为这五种元素(钼、硼、钒、钛、铌)都是常用的合金元素,它们加入钢中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钢的室温和高温强度。因此,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E。
A. 含硅、氟量
B. 含锰量
C. 含钙量
D. 含氧量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焊接材料(特别是焊剂)命名规则的理解题。在解析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对焊剂HJ431的命名方式有所了解。焊剂的命名通常遵循一定的规则,其中字母和数字的组合代表了焊剂的特定成分或性能。
现在,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含硅、氟量:在焊剂的命名中,数字和字母的组合往往用来表示焊剂的化学成分。在这个特定的例子中,“HJ”可能是焊剂的某种通用或特定类别的标识,而后面的数字则可能表示特定的化学成分或含量。对于“431”这样的组合,通常“4”代表某种基础类型或主要成分,而“3”则可能用来指示另一种关键成分的含量或类型。在焊剂命名中,特别是在HJ系列焊剂中,“3”往往与硅、氟等元素的含量有关。因此,这个选项是合理的。
B. 含锰量:在焊剂的命名规则中,如果“3”表示锰的含量,那么这种表示方式可能不是通用的,也不符合大多数焊剂命名的惯例。特别是在HJ431这样的命名中,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3”与锰含量有关。
C. 含钙量:同样,焊剂的命名中通常不会直接使用单个数字来表示钙的含量,特别是在HJ431这样的命名中。钙可能是焊剂中的一种成分,但“3”不太可能是用来表示其含量的。
D. 含氧量:焊剂的命名中通常不会直接以数字表示氧的含量,因为氧的含量在焊剂中并不是一个可以直接通过命名来精确指示的参数。此外,在HJ431的命名中,“3”与含氧量没有直接的关联。
综上所述,根据焊剂命名的惯例和HJ431的特定命名方式,“3”在这里最有可能表示的是焊剂中含硅、氟量的某种特定指标或含量。因此,正确答案是A。
A. 第一类压力容器
B. 第二类压力容器
C. 第三类压力容器
D. 第四类压力容器
E. 第五类压力容器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简称《容规》)适用范围的选择题,旨在识别哪一类压力容器的压力、介质危害程度等条件不是最低的。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容规》对压力容器的分类是基于其潜在的危险性和管理要求。根据这一规程,压力容器通常被分为三类(在某些版本中可能有所不同,但本题中我们基于常规的三类分类进行讨论):
第一类压力容器:通常指低压、无毒、非易燃易爆的容器,其危险性和管理要求相对较低。
第二类压力容器:相对于第一类,其压力、温度、介质毒性或易燃易爆性等方面有所增加,因此管理要求也相应提高。
第三类压力容器:是这三类中危险性和管理要求最高的,通常涉及高压、高温、剧毒或高度易燃易爆的介质。
接下来,我们分析题目中的选项:
A选项(第一类压力容器):如上所述,是三类中压力、介质危害程度等条件最低的。
B选项(第二类压力容器):其条件比第一类更严格,因此不是最低的。
C选项(第三类压力容器):是三类中条件最严格的,显然不是最低的。
D选项(第四类压力容器):在常规的《容规》分类中,并不存在第四类压力容器,这是一个不存在的选项,但从逻辑上判断,如果假设存在,其条件应比第三类更严格,因此也不是最低的。
E选项(第五类压力容器):同样,在常规的《容规》分类中不存在,且从逻辑上推断,其条件若存在也应高于第四类(尽管第四类本身不存在),因此也不是最低的。
综上所述,A选项(第一类压力容器)是压力、介质危害程度等条件最低的,而B、C、D、E选项均不是。但由于D和E选项在常规的《容规》分类中不存在,我们可以直接排除它们作为干扰项。因此,正确答案是B、C、D、E,但题目要求选择“不是最低的”,所以这些选项均符合题意。
最终答案是:BCDE。这是因为它们都不是压力、介质危害程度等条件最低的类别。
A. 锰,钨
B. 硅,钒
C. 钼,钨
D. 钨,镁
E. 铝,铜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化学元素符号识别的问题。我们需要从给定的选项中找出哪一组不包含“Mo”(钼)和“W”(钨)的元素符号。
首先,我们明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Mo”是钼的元素符号,“W”是钨的元素符号。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选项(锰,钨):锰的元素符号是“Mn”,而不是“Mo”,虽然包含了“W”(钨),但不满足题目中同时包含“Mo”和“W”的要求,故A选项错误。
B选项(硅,钒):硅的元素符号是“Si”,钒的元素符号是“V”,两者都不符合题目中的“Mo”和“W”,故B选项错误。
C选项(钼,钨):这正是题目要求的元素符号组合,“Mo”代表钼,“W”代表钨,故C选项正确。
D选项(钨,镁):虽然包含了“W”(钨),但镁的元素符号是“Mg”,而不是“Mo”,故D选项错误。
E选项(铝,铜):铝的元素符号是“Al”,铜的元素符号是“Cu”,两者都与题目要求的“Mo”和“W”不符,故E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只有C选项(钼,钨)完全符合题目要求,即同时包含“Mo”和“W”的元素符号。
因此,答案是C。
A. 单相奥氏体
B. 奥氏体+马氏体
C. 珠光体+铁素体
D. 马氏体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焊接材料组织和性能的题目,主要考察的是不同材质焊接时焊缝的组织变化。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单相奥氏体:这通常出现在纯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中,但在此题中,我们焊接的是1Cr18Ni9不锈钢(一种奥氏体不锈钢)和Q235低碳钢。由于Q235低碳钢并不含有足够的镍和铬来形成奥氏体,因此单纯形成单相奥氏体组织的可能性不大。
B. 奥氏体+马氏体:当奥氏体不锈钢(如1Cr18Ni9)与低碳钢(如Q235)焊接时,由于两者化学成分的差异,焊缝中会出现奥氏体和马氏体的混合组织。这是因为焊缝中的化学成分会介于两种母材之间,部分区域可能因镍、铬含量较高而形成奥氏体,而另一部分则可能因这些元素含量较低而形成马氏体。特别是在熔合比为30%~40%时,这种混合组织的出现是合理的。
C. 珠光体+铁素体:这两种组织主要出现在碳钢或低合金钢的焊接中。由于1Cr18Ni9不锈钢中并不含有足够的碳来形成珠光体,且其镍、铬含量较高,不利于铁素体的形成,因此这个选项不太可能。
D. 马氏体:虽然马氏体可能出现在焊缝的某些区域,但单独作为焊缝的主要组织类型并不准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有奥氏体不锈钢的参与,焊缝中更可能形成奥氏体和马氏体的混合组织,而非单纯的马氏体。
综上所述,考虑到焊接材料的性质、熔合比以及焊缝中可能出现的组织变化,最合理的答案是B选项:奥氏体+马氏体。这是因为焊缝中的化学成分会介于两种母材之间,导致部分区域形成奥氏体,而另一部分则可能形成马氏体。
A. 1991
B. 1992
C. 1993
D. 1994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施年份。
选项A,1991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施年份不符,故A选项错误。
选项B,1992年,同样不是该法律的实施年份,故B选项错误。
选项C,1993年,虽然接近,但并非正确答案,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在其后一年实施的,故C选项错误。
选项D,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实施,该法律旨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故D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