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B
解析:这道题的选项解析如下:
A. 正确:这个选项表明给出的计算公式是正确的,即许用焊接电流可以通过额定电流乘以实际负载持续率除以额定负载持续率来计算。
B. 错误:这个选项表明给出的计算公式是错误的。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B. 错误): 实际上,许用焊接电流的计算公式并不是题目中给出的那样。正确的许用焊接电流计算公式通常是:许用焊接电流 = 额定电流 × 实际负载持续率 / 100。这里的100代表的是额定负载持续率为100%,而题目中的公式将额定负载持续率作为一个变量,这是不正确的。因此,题目的计算公式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是B. 错误。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的选项解析如下:
A. 正确:这个选项表明给出的计算公式是正确的,即许用焊接电流可以通过额定电流乘以实际负载持续率除以额定负载持续率来计算。
B. 错误:这个选项表明给出的计算公式是错误的。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B. 错误): 实际上,许用焊接电流的计算公式并不是题目中给出的那样。正确的许用焊接电流计算公式通常是:许用焊接电流 = 额定电流 × 实际负载持续率 / 100。这里的100代表的是额定负载持续率为100%,而题目中的公式将额定负载持续率作为一个变量,这是不正确的。因此,题目的计算公式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是B. 错误。
A. 按规定参数烘干焊条、焊剂
B. 保证焊缝熔深大熔宽小
C. 严格控制层间温度
D. 焊层、焊道之间仔细清渣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焊接过程中防止夹渣的主要措施。
A选项“按规定参数烘干焊条、焊剂”: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防止焊条和焊剂中的水分或潮气在焊接过程中引起气孔等缺陷,而非直接针对夹渣问题。夹渣主要是由于焊接过程中熔渣未能完全浮出熔池而残留在焊缝中形成的,与焊条、焊剂的烘干无直接关联。因此,A选项不正确。
B选项“保证焊缝熔深大熔宽小”:这一措施可能影响焊缝的形貌,但并不是防止夹渣的关键。熔深和熔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焊接参数(如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和焊接位置,它们与夹渣的形成无直接联系。因此,B选项也不正确。
C选项“严格控制层间温度”:层间温度的控制主要影响焊接接头的热影响区性能和焊接应力,对于防止夹渣来说并非关键措施。夹渣的形成与焊接过程中的熔渣行为有关,与层间温度无直接联系。因此,C选项同样不正确。
D选项“焊层、焊道之间仔细清渣”:这一措施直接针对夹渣问题。在多层多道焊接过程中,每层或每道焊接完成后,必须仔细清理熔渣,以确保下一层或下一道的焊接过程中不会有熔渣混入焊缝。这是防止夹渣形成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因此,D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防止产生夹渣的主要措施之一是焊层、焊道之间仔细清渣,即D选项。
解析:这道题的选项解析如下:
A. 正确:这个选项表明给出的计算公式是正确的,即许用焊接电流可以通过额定电流乘以实际负载持续率除以额定负载持续率来计算。
B. 错误:这个选项表明给出的计算公式是错误的。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B. 错误): 实际上,许用焊接电流的计算公式并不是题目中给出的那样。正确的许用焊接电流计算公式通常是:许用焊接电流 = 额定电流 × 实际负载持续率 / 100。这里的100代表的是额定负载持续率为100%,而题目中的公式将额定负载持续率作为一个变量,这是不正确的。因此,题目的计算公式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是B. 错误。
解析:选项A:“正确”表明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试验只能测定焊接接头的强度、塑性和韧性。
选项B:“错误”表明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试验不仅限于测定焊接接头的强度、塑性和韧性。
为什么选B(错误): 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试验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检验过程,它不仅仅局限于测定焊接接头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实际上,这些试验还可以用来评估焊接接头的其他力学性能,比如疲劳强度、蠕变性能、硬度、以及断裂韧性等。因此,说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试验“只能”测定强度、塑性和韧性是不全面的,所以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述应该是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试验可以测定包括但不限于焊接接头的强度、塑性和韧性等性能。
A. 1.0~2.0 mm
B. 2.0~3.0 mm
C. 3.0~4.0 mm
D. 4.0~5.0 mm
解析:气焊焊丝直径的选择主要依据工件厚度来决定。基本原则是焊丝直径与工件厚度相匹配,以确保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
A. 1.0~2.0 mm:这个范围的焊丝直径适用于更薄的工件,一般在1.5 mm以下。如果用于3.0~5.0 mm厚的工件,热量输入可能不足,导致熔深不够。
B. 2.0~3.0 mm:这个范围的焊丝直径适合焊接2.0~4.0 mm厚的工件,接近所需范围,但对于3.0~5.0 mm厚的工件,仍然可能不足以达到最佳焊接效果。
C. 3.0~4.0 mm:这个范围的焊丝直径与3.0~5.0 mm厚的工件相匹配,能够提供足够的热量输入,保证熔池的形成和良好的熔深,从而确保焊接强度和质量。因此,这是最合适的选择。
D. 4.0~5.0 mm:这个范围的焊丝直径对于3.0~5.0 mm厚的工件来说过大,可能会导致热量输入过多,造成熔池过大,熔穿或者焊缝成型不良等问题。
因此,选择C. 3.0~4.0 mm的焊丝直径最为合适,能够保证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和焊缝质量。
A. 整流系统
B. 升压系统
C. 触发系统
D. 降压系统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晶闸管弧焊整流器组成部分的选择题。我们需要从给定的选项中,选出晶闸管弧焊整流器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首先,我们来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晶闸管弧焊整流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多个部分组成。
题目列出了四个可能的组成部分选项:整流系统、升压系统、触发系统、降压系统。
接下来,我们逐个分析选项:
A. 整流系统:虽然整流是晶闸管弧焊整流器的一个重要功能,但题目已经明确提到了“整流器”,这意味着整流功能是该设备的基本属性,而非其特定组成部分之一。因此,这个选项不是我们要找的答案。
B. 升压系统:晶闸管弧焊整流器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提供稳定的焊接电流和电压,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包含一个专门的升压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它需要根据焊接需求调整电压,但这并不等同于具有一个独立的升压系统。因此,这个选项不正确。
C. 触发系统:晶闸管是一种可控硅整流元件,其导通和截止需要外部信号来控制,这个控制信号就是由触发系统提供的。触发系统是晶闸管弧焊整流器中的关键部分,它决定了晶闸管的开关状态,从而控制焊接电流的大小和稳定性。因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D. 降压系统:与升压系统类似,晶闸管弧焊整流器并不专门包含一个降压系统。它的电压调节是通过控制晶闸管的导通角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一个独立的降压系统。因此,这个选项也是不正确的。
综上所述,晶闸管弧焊整流器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是触发系统,它负责控制晶闸管的开关状态,从而实现对焊接电流和电压的精确控制。
因此,正确答案是C:触发系统。
A. 关掉电灯
B. 操作人员一齐离开
C. 切断气源
D. 切断电源
解析:选项解析如下:
A. 关掉电灯:虽然节约能源很重要,但关掉电灯与焊接安全操作规程的直接关联不大,不能有效防止事故隐患。
B. 操作人员一齐离开:确保人员安全离开现场是必要的,但这不是防止事故隐患的关键措施。
C. 切断气源:对于使用气体焊接的情况,切断气源是重要的安全措施。但本题是关于焊条电弧焊,重点在于电源管理。
D. 切断电源:这是正确答案。焊条电弧焊使用的是电弧,工作完毕后切断电源可以确保电弧熄灭,防止意外触电、火灾等事故的发生,是必要的安全操作规程。
选择D的原因是,切断电源是焊条电弧焊工作完毕后必须执行的安全措施,能够有效防止因电源未切断而导致的触电、火灾等安全事故,确保作业现场的安全。
A. 电流热
B. 电弧热
C. 电阻热
D. 压力
解析:电弧焊是一种常见的焊接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弧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金属,进而实现金属的连接。
选项A:电流热。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但这并不是电弧焊的主要热源。
选项B:电弧热。电弧焊工作时,在电极与工件之间产生电弧,电弧的高温(可达3000℃以上)作为焊接所需的热源,熔化金属实现焊接。这是正确的答案。
选项C:电阻热。电阻热是指电流通过电阻材料时产生的热量,虽然在一些焊接方法中有所应用,但不是电弧焊的主要热源。
选项D:压力。在焊接过程中,压力有时用于确保焊缝的成型和质量,但它不是热源。
因此,正确答案是B,电弧热,因为电弧焊是利用电弧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金属进行焊接的。
A. 镍铁铸铁焊条
B. 灰铸铁焊条
C. 纯镍铸铁焊条
D. 镍铜铸铁焊条
E. 高钒铸铁焊条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焊条的类型及其成分知识。
A. 镍铁铸铁焊条:这种焊条含有镍,通常用于焊接重要的铸铁部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焊缝的强度和韧性,是镍基铸铁焊条的一种。
B. 灰铸铁焊条:这种焊条主要成分是铁和碳,不含有镍,因此它不是镍基焊条。
C. 纯镍铸铁焊条:顾名思义,这种焊条以镍为主要合金元素,用于焊接铸铁,是镍基铸铁焊条。
D. 镍铜铸铁焊条:这种焊条含有镍和铜,用于焊接铸铁,尤其是在需要较高韧性的场合,也属于镍基铸铁焊条。
E. 高钒铸铁焊条:这种焊条的合金元素主要是钒,而不是镍,因此它不是镍基焊条。
根据以上分析,正确答案应包含含镍的铸铁焊条,因此答案是ACD。选项B和E不是镍基焊条,所以排除。
A. 1.0~2.0 mm
B. 2.0~3.0 mm
C. 3.0~4.0 mm
D. 4.0~5.0 mm
解析:气焊焊丝直径的选择主要依据工件厚度来决定。基本原则是焊丝直径与工件厚度相匹配,以确保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
A. 1.0~2.0 mm:这个范围的焊丝直径适用于更薄的工件,一般在1.5 mm以下。如果用于3.0~5.0 mm厚的工件,热量输入可能不足,导致熔深不够。
B. 2.0~3.0 mm:这个范围的焊丝直径适合焊接2.0~4.0 mm厚的工件,接近所需范围,但对于3.0~5.0 mm厚的工件,仍然可能不足以达到最佳焊接效果。
C. 3.0~4.0 mm:这个范围的焊丝直径与3.0~5.0 mm厚的工件相匹配,能够提供足够的热量输入,保证熔池的形成和良好的熔深,从而确保焊接强度和质量。因此,这是最合适的选择。
D. 4.0~5.0 mm:这个范围的焊丝直径对于3.0~5.0 mm厚的工件来说过大,可能会导致热量输入过多,造成熔池过大、焊缝成型不良和过热等问题。
因此,根据工件厚度3.0~5.0 mm,正确答案是C,焊丝直径应选择3.0~4.0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