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A
答案:A
A. Ⅰ级焊缝
B. Ⅱ级焊缝
C. Ⅲ级焊缝
D. Ⅳ级焊缝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焊缝等级的分类标准。
选项解析如下:
A. Ⅰ级焊缝:指的是焊缝内部无裂纹、未焊透、未熔合和条状夹渣等缺陷,外观成型良好,尺寸符合要求,是质量最高的焊缝等级。
B. Ⅱ级焊缝:焊缝内部允许有轻微的缺陷,如小气孔、夹渣等,但这些缺陷的数量和大小有一定的限制,不影响焊缝的力学性能和使用。
C. Ⅲ级焊缝:焊缝内部缺陷较多,但仍然在可接受范围内,适用于对焊缝质量要求不高的场合。
D. Ⅳ级焊缝:焊缝内部缺陷严重,通常不允许用于重要结构的焊接。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根据题干描述,焊缝内部无裂纹、未焊透、未熔合和条状夹渣,这符合Ⅰ级焊缝的定义。因此,正确答案是A. Ⅰ级焊缝。其他选项由于允许不同程度的内部缺陷,不符合题干要求,故不选。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渗透探伤方法的判断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渗透探伤的基本原理及其常用的技术类型,再对题目中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
渗透探伤是一种基于液体对细微缝隙的渗透作用的检测方法,它利用渗透剂渗入工件表面开口缺陷内,随后通过清洗去除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再利用显像剂将渗入缺陷中的渗透剂吸引至工件表面,从而显示出缺陷的存在。
现在,我们来看题目中的两个选项:
A. 正确:这个选项认为渗透探伤仅包括荧光探伤和磁粉探伤两种方法。但实际上,这是不准确的。荧光探伤和磁粉探伤虽然都是无损检测的方法,但它们与渗透探伤在原理和应用上有所不同。荧光探伤主要利用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光的特性来检测缺陷,而磁粉探伤则是利用磁场作用下磁粉在缺陷处聚集形成磁痕来显示缺陷。渗透探伤则主要依赖于渗透剂对缺陷的渗透和显像剂的显像作用。
B. 错误:这个选项否认了A选项的说法,即渗透探伤并不等同于荧光探伤和磁粉探伤。实际上,渗透探伤、荧光探伤和磁粉探伤是三种不同的无损检测方法,各自有其独特的检测原理和应用场景。
综上所述,题目中的描述“渗透探伤包括荧光探伤和磁粉探伤两种方法”是不准确的,因此答案应选择B.错误。
解析:选项A:“正确” - 这个选项表明直流反极性是手工及自动钨极气体保护电弧焊焊接镍基耐蚀合金的常规选择。
选项B:“错误” - 这个选项表明直流反极性并不是焊接镍基耐蚀合金的常规选择。
解析:
直流反极性焊接的特点是电弧稳定、热量集中,通常用于焊接高熔点金属和需要较高热输入的场合。然而,对于镍基耐蚀合金而言,使用直流反极性焊接可能会导致以下几个问题:
镍基合金对热裂纹较为敏感,直流反极性焊接产生的高热量可能会导致热裂纹的形成。
直流反极性焊接熔深较大,可能会对焊缝金属的成分和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镍基合金焊接时,为了保持焊缝金属的成分和性能,通常需要采用更温和的热输入,而直流正极性或交流焊接可以提供这种热输入。
因此,通常推荐使用直流正极性或交流电源进行钨极气体保护电弧焊焊接镍基耐蚀合金,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上述问题,并有助于获得更好的焊缝质量。所以,正确答案是B,“错误”,因为直流反极性不是焊接镍基耐蚀合金的一般选择。
解析:这道题目涉及到了Cr18Ni9不锈钢和Q235低碳钢两种不同材料的焊接,以及焊条选择和焊缝组织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材料特性:
Cr18Ni9不锈钢是一种高合金不锈钢,主要由奥氏体相组成,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加工性。
Q235低碳钢,也称A3钢,是普通的碳素结构钢,其化学成分中碳含量较低,主要用于焊接、结构、渗碳和零件制作等。
焊条选择:
E308-16焊条是专为不锈钢设计的,特别是为Cr18Ni9等奥氏体不锈钢设计的,主要用于焊接同类不锈钢或要求焊缝与母材有相同抗腐蚀性的异种钢焊接。
焊接时母材熔合比:
熔合比是指焊缝金属中局部熔化的母材所占的比例。对于不同材料的焊接,熔合比会显著影响焊缝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
在本题中,当Cr18Ni9不锈钢和Q235低碳钢焊接,且母材的熔合比为30%~40%时,意味着焊缝中将有相当一部分Q235低碳钢的成分混入。
焊缝组织:
尽管E308-16焊条主要用于焊接奥氏体不锈钢,但在异种钢焊接中,尤其是当低碳钢熔入比例较高时,焊缝的成分和组织将不再是纯奥氏体。
焊缝中将混入低碳钢的成分,这些成分会影响奥氏体相的稳定性,可能导致其他相(如铁素体、马氏体等)的生成。
答案解析:
A选项“正确”表示焊缝可得到单相奥氏体组织,但根据前面的分析,由于Q235低碳钢的混入,焊缝中将不可能完全是单相奥氏体组织。
B选项“错误”则是正确的,因为焊缝中将包含除奥氏体以外的其他相。
综上所述,答案是B选项“错误”。这是因为在Cr18Ni9不锈钢和Q235低碳钢的焊接中,当母材熔合比为30%~40%时,焊缝中将不可避免地包含除奥氏体以外的其他相,因此不可能得到单相奥氏体组织。
A. 1.0~2.0 mm
B. 2.0~3.0 mm
C. 3.0~4.0 mm
D. 4.0~5.0 mm
解析:气焊焊丝直径的选择主要依据工件厚度来决定。基本原则是焊丝直径与工件厚度相匹配,以确保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
A. 1.0~2.0 mm:这个范围的焊丝直径适用于更薄的工件,一般在1.5 mm以下。如果用于3.0~5.0 mm厚的工件,热量输入可能不足,导致熔深不够。
B. 2.0~3.0 mm:这个范围的焊丝直径适合焊接2.0~4.0 mm厚的工件,接近所需范围,但对于3.0~5.0 mm厚的工件,仍然可能不足以达到最佳焊接效果。
C. 3.0~4.0 mm:这个范围的焊丝直径与3.0~5.0 mm厚的工件相匹配,能够提供足够的热量输入,保证熔池的形成和良好的熔深,从而确保焊接强度和质量。因此,这是最合适的选择。
D. 4.0~5.0 mm:这个范围的焊丝直径对于3.0~5.0 mm厚的工件来说过大,可能会导致热量输入过多,造成熔池过大,熔穿或者焊缝成型不良等问题。
因此,选择C. 3.0~4.0 mm的焊丝直径最为合适,能够保证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和焊缝质量。
A. 试验过程
B. 综合讨论
C. 计算机模拟
D. 综合评定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焊接工艺评定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要素。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试验过程:焊接工艺评定是为了验证所拟定的焊接工艺在实际操作中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这通常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试验来模拟实际焊接过程,观察并记录焊接接头的质量、性能等关键指标。因此,“试验过程”是焊接工艺评定的核心环节,通过这个过程可以直观地评估焊接工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B. 综合讨论:虽然综合讨论在焊接工艺的制定和优化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但它并不是焊接工艺评定的直接内容。焊接工艺评定更侧重于通过实际操作和试验来验证工艺的正确性,而非单纯的讨论。
C. 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模拟在焊接工艺设计和优化中可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用于预测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应力状态等。然而,它并不能完全替代实际的焊接工艺评定,因为计算机模拟往往基于一定的假设和简化,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通过实际试验来验证。
D. 综合评定:综合评定通常是在试验过程结束后,根据试验结果和其他相关信息对焊接工艺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虽然综合评定是焊接工艺评定的重要环节之一,但它并不是焊接工艺评定的全部内容,也不是其核心环节。
综上所述,焊接工艺评定的核心在于通过“试验过程”来验证所拟定的焊接工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试验过程”。
A. 主视图
B. 俯视图
C. 侧视图
D. 仰视图
解析:在机械制图中,不同视角的投影图有不同的名称:
A. 主视图:这是物体在正面朝向观察者时的投影图,通常用来展示物体的正面和顶面信息。
B. 俯视图:这是物体从上面往下看的投影图,主要展示物体的顶面和侧面信息。
C. 侧视图:这是物体从侧面看的投影图,它显示了物体的侧面和顶面(或者底面)的关系。在题目中,物体的侧面投影就是指从侧面看所得到的视图。
D. 仰视图:这是物体从下面往上看的投影图,用于展示物体的底面和侧面信息。
因此,根据题目的描述,“在机械制图中,物体的侧面投影称为”应该选择能够反映物体侧面的视图,即侧视图。所以正确答案是 C. 侧视图。这是因为侧视图专门用来表示物体的侧面特征,与题目中的“物体的侧面投影”相匹配。其他选项展示的是物体在不同视角下的投影,不符合题目中“侧面投影”的要求。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气焊中水平固定位置管子对接的技术细节。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水平固定位置管子对接气焊”和“焊嘴与焊丝间的夹角约在45°左右”。
在水平固定位置进行管子对接气焊时,由于管子处于水平且固定状态,焊接操作相比其他位置(如垂直或倾斜位置)具有特定的挑战性和技术要求。
关于焊嘴与焊丝间的夹角,这个角度对于焊接效果至关重要。然而,并不是所有情况下这个夹角都应该是45°。夹角的设置通常取决于焊接的具体条件,如管子的材质、厚度、焊接位置(此处为水平固定),以及焊工的技术水平等。
接下来,我们分析选项:
A. 正确:如果选择这个选项,则意味着在水平固定位置管子对接气焊时,焊嘴与焊丝间的夹角必须严格为45°,这是一个过于绝对的说法。实际上,这个夹角可能因多种因素而有所变化。
B. 错误:这个选项否定了“焊嘴与焊丝间的夹角必须为45°”的说法,更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在实际操作中,焊嘴与焊丝间的夹角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焊接效果。
综上所述,答案选择B是正确的。因为它指出了焊嘴与焊丝间的夹角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特别是在水平固定位置管子对接气焊这种特定情况下,夹角的设置更加灵活和多变。
A. 氩弧焊
B. 氦弧焊
C. 氮弧焊
D. 氢原子焊
E. CO2气体保护焊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气体保护电弧焊的分类,具体是根据保护气体的种类来区分的。我们来逐一分析每个选项:
A. 氩弧焊:氩弧焊是使用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的电弧焊方法。氩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能有效保护焊接区域,防止氧化和污染,保证焊接质量。所以A选项正确。
B. 氦弧焊:与氩弧焊类似,氦弧焊也是使用惰性气体作为保护气体,但使用的是氦气。氦气在电弧中的热导率比氩气高,因此氦弧焊的热效率更高,适合用于高熔点的材料焊接。所以B选项正确。
C. 氮弧焊:虽然氮气在常规条件下是活泼的,但在高温电弧下,氮气可以形成一层保护层,防止焊接区域氧化。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氮气保护焊在实际应用中相对较少见,因为氮气在高温下可能与某些金属发生反应,但在特定条件下,氮气确实可以用作保护气体。因此,从题目的选项来看,C选项也是被包括在内的。
D. 氢原子焊:此处的“氢原子焊”可能是一个表述上的简化或特定语境下的称呼,但实质上它可能指的是使用氢气或含氢混合气体作为保护气体的焊接方法。虽然氢气在焊接中较少直接使用作为保护气体(因其易燃易爆性),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与其他惰性气体混合,可能用于保护焊接过程。考虑到题目的广泛性,且没有明确指出“氢原子焊”是错误或不存在的,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可能的选项。然而,也需要注意,在常规理解中,这并不是一个广泛认知的焊接方法名称。但基于题目给出的选项,D选项被视为正确。
E. CO2气体保护焊:这是最常见的气体保护焊方法之一,使用二氧化碳作为保护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焊接变形小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因此,E选项无疑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所有选项A、B、C、D、E均在不同程度上描述了气体保护电弧焊的不同类型或变种,因此答案选择ABCDE。但需要注意的是,C和D选项在实际应用中的普遍性可能较低,且D选项的表述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然而,根据题目给出的选项范围,这些都被视为正确答案。
A. 平焊
B. 立向上焊
C. 仰焊
D. 横焊
E. 立向下焊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埋弧焊适用位置的选择题。埋弧焊,作为一种高效的焊接方法,主要用于大型、长直焊缝的焊接,如锅炉、压力容器、桥梁等结构件的制造。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各个选项,以确定哪些位置不适用于埋弧焊。
A. 平焊:平焊是埋弧焊最常用的位置之一。在平焊位置,焊条(或焊丝)与焊缝之间的相对位置稳定,易于控制,因此非常适合进行埋弧焊。所以,A选项是不正确的,即平焊位置是埋弧焊适用的。
B. 立向上焊:立向上焊时,熔池金属容易下坠,且难以控制焊缝成形。埋弧焊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如熔池深、熔敷速度快等),在立向上焊时难以保证焊接质量,因此通常不被用于这种位置。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即立向上焊位置不适用埋弧焊。
C. 仰焊:仰焊时,熔池金属容易流淌,导致焊缝成形不良,且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熔渣和气体容易积聚在焊缝中,影响焊接质量。埋弧焊由于其焊接过程的封闭性,在仰焊位置更难以保证焊接质量。因此,C选项也是正确的,即仰焊位置不适用埋弧焊。
D. 横焊:横焊时,焊缝的熔池形状和熔敷金属的流动方向都难以控制,容易导致焊缝成形不良。虽然埋弧焊在某些条件下可以尝试进行横焊,但通常不是其首选的应用位置。因此,D选项同样正确,即横焊位置一般不推荐使用埋弧焊。
E. 立向下焊:虽然立向下焊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特定的焊接技术和设备来实现,但埋弧焊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立向下焊时难以保证焊接质量。因此,E选项也是正确的,即立向下焊位置不适用埋弧焊。
综上所述,埋弧焊不适用的位置包括立向上焊、仰焊、横焊和立向下焊,即选项B、C、D、E。所以,正确答案是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