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专职
B、 专职或者兼职人员
C、 兼职人员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涉及法律条文理解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来判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首先,理解题目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规定了矿山企业在安全方面的责任,其中包括建立救护和医疗急救组织的要求。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专职):这个选项只提到了专职人员,但法律条文可能允许更灵活的人员配置方式。
B选项(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这个选项涵盖了专职和兼职两种可能性,更符合法律条文可能规定的灵活性。
C选项(兼职人员):这个选项只提到了兼职人员,同样忽略了法律可能允许专职人员的存在。
最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的相关规定,矿山企业应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救护和医疗急救组织。这意味着法律并没有强制要求必须是专职人员,也允许兼职人员的存在,因此B选项(专职或者兼职人员)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选择B选项是因为它准确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关于矿山企业应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救护和医疗急救组织的规定。
A、 专职
B、 专职或者兼职人员
C、 兼职人员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涉及法律条文理解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来判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首先,理解题目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规定了矿山企业在安全方面的责任,其中包括建立救护和医疗急救组织的要求。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专职):这个选项只提到了专职人员,但法律条文可能允许更灵活的人员配置方式。
B选项(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这个选项涵盖了专职和兼职两种可能性,更符合法律条文可能规定的灵活性。
C选项(兼职人员):这个选项只提到了兼职人员,同样忽略了法律可能允许专职人员的存在。
最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的相关规定,矿山企业应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救护和医疗急救组织。这意味着法律并没有强制要求必须是专职人员,也允许兼职人员的存在,因此B选项(专职或者兼职人员)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选择B选项是因为它准确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关于矿山企业应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救护和医疗急救组织的规定。
A. 法规
B. 法律
C. 部门规章
解析:选项解析:
A. 法规:法规通常指的是由行政机关或地方政府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低于法律。
B. 法律: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矿山安全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属于国家法律。
C. 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门、各委员会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效力低于法律和法规。
为什么选择B: 《矿山安全法》是由中国的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旨在规范矿山安全生产,保障矿山职工的安全与健康,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因此,它属于“法律”这一类别。选项B正确。
A. 1
B. 3
C. 6
D. 12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煤矿安全设备维护周期的问题。首先,我们要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装有主要通风机的出风井口必须安装防爆门,并且这个防爆门需要定期检查维修。
理解防爆门的作用:
防爆门主要用于在矿井内部发生爆炸时,能够抵抗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保护通风机和井口结构不受损害,同时防止爆炸产生的火焰和有害气体蔓延到矿井外部。
分析维护周期的重要性:
定期检查维修防爆门可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能够在需要时发挥应有的防护作用。
维护周期的设定需要综合考虑防爆门的使用环境、材料老化速度、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等因素。
对比选项:
A选项(1个月):这个周期太短,可能导致频繁的维护成本过高,且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
B选项(3个月):虽然比1个月长,但对于防爆门这种通常较为耐用的设备来说,可能还是过于频繁。
C选项(6个月):这个周期既能够确保防爆门得到及时的维护,又不会过于频繁地增加维护成本。
D选项(12个月):这个周期可能过长,如果防爆门在此期间出现问题,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
确定答案:
根据上述分析,6个月的维护周期是一个相对合理且安全的选择。
综上所述,装有主要通风机的出风井口防爆门应每6个月检查维修一次,因此正确答案是C。
A. 道岔
B. 钢轨
C. 矿车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煤矿井下轨道结构的基本知识。
选项A:道岔。道岔是铁路轨道上的一种特殊装置,它可以使列车从一条轨道转移到另一条轨道上。虽然道岔是轨道系统的一部分,但它不是轨道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选项B:钢轨。钢轨是轨道结构中的主要承重和导向部分,铺设在轨枕上,直接支撑列车运行。因此,钢轨是轨道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选项C:矿车。矿车是用来装载和运输煤炭或其他物料的车厢,它是轨道上运行的设备,而不是轨道结构的一部分。
因此,正确答案是B,钢轨,因为它是井下轨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与道床和轨枕共同构成了轨道的基本结构。
A. 出入井
B. 出井
C. 入井
D. 井内
解析:这是一道定义理解的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题目背景和要求,再逐个分析选项,根据问题中给出的信息进行逐个对比。
理解题目背景:题目要求解析煤矿企业必须建立的两种制度,一是入井检身制度,二是关于人员清点的某种制度。
理解问题核心:我们需要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关于人员清点的制度。
接下来,我们分析每个选项:
A选项(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这个选项明确指出了在人员入井和出井时都需要进行清点,符合煤矿安全管理的全面性和连续性要求,确保在矿井作业期间,对井下人员有准确的管理和追踪。
B选项(出井人员清点制度):这个选项只涵盖了出井时的人员清点,没有包括入井时的清点,管理上存在漏洞,不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面性。
C选项(入井人员清点制度):这个选项只包括了入井时的人员清点,忽略了出井时的管理,同样存在管理漏洞。
D选项(井内人员清点制度):此选项表述模糊,不清楚是在井内何时进行清点,且没有涵盖出入井的全过程,管理不全面。
综上所述,A选项(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最符合题目要求,因为它涵盖了人员入井和出井的全过程,确保了煤矿企业对井下人员管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因此,答案是A。
A. 进风侧、回风侧
B. 回风侧、进风侧
C. 进风侧、进风侧
D. 回风侧、回风侧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矿井通风安全知识。风流逆转是指矿井中空气的正常流动方向发生倒转,这在煤矿生产中是非常危险的情况,需要及时处理。
选项解析: A. 进风侧、回风侧:这是正确的答案。因为风流逆转时,需要在进风侧设置风障以防止有害气体进入新鲜风流,同时在回风侧设置风障以确保有害气体能够排出矿井。及时清理两端的堵塞物,有助于风流恢复正常。 B. 回风侧、进风侧:顺序错误,不符合风流控制的要求。 C. 进风侧、进风侧:只清理进风侧的堵塞物不能解决风流逆转的问题,因为还需要确保回风侧的畅通。 D. 回风侧、回风侧:只关注回风侧而忽略进风侧,不能完全解决风流逆转问题,因为还需要防止有害气体进入新鲜风流。
所以正确答案是A,因为这样做可以最有效地控制风流,尽快恢复矿井的正常通风,保障矿工的安全。
A. 增加
B. 缩小
C. 不增不减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煤矿开采中支护技术选择的问题,旨在理解如何通过调整控顶距离来应对采煤工作面的周期来压。我们来逐个分析选项:
选项A:增加
增加控顶距离意味着工作面与支护之间的空间增大。在周期来压时,如果控顶距离增加,支柱将承受更大的载荷,因为顶板岩石的移动和变形空间更大,从而增加了支护结构的受力。因此,这个选项与减少工作面支柱承受的载荷相悖。
选项B:缩小
缩小控顶距离意味着工作面与支护之间的空间减小。在周期来压时,如果控顶距离缩小,顶板岩石的移动和变形空间受限,从而能够减小支护结构(如单体液压支柱)所承受的载荷。这是因为顶板岩石的变形和位移被更紧密地控制,减少了因顶板下沉而对支柱产生的压力。因此,这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减少工作面支柱承受的载荷。
选项C:不增不减
选择不改变控顶距离意味着在周期来压时,支护结构所承受的载荷将保持不变或难以预测其变化。由于题目要求减少载荷,因此这个选项不提供任何改善措施,不符合题目要求。
综上所述,为了减少工作面支柱在周期来压时承受的载荷,应选择缩小控顶距离,即选项B。这是因为缩小控顶距离能有效限制顶板岩石的移动和变形,从而降低支护结构的受力。
A. -100~0~+120mm水柱
B. -100~0~+100mm水柱
C. -80~0~+120mm水柱
D. -80~0~+100mm水柱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AJH-3型呼吸器校验仪水柱计测量范围的理解。
选项A: -100~0~+120mm水柱 选项B: -100~0~+100mm水柱 选项C: -80~0~+120mm水柱 选项D: -80~0~+100mm水柱
解析:
选项A和B的范围下限都是-100mm水柱,而选项C和D的范围下限是-80mm水柱。这表明AJH-3型呼吸器校验仪的水柱计能够测量到-100mm水柱的负压值,因此可以排除C和D两个选项。
在选项A和B中,区别在于测量范围的上限,一个是+120mm水柱,另一个是+100mm水柱。正确答案应该是能够覆盖该设备设计时的最大测量需求。
选择答案A的原因: 根据题目给出的答案,AJH-3型呼吸器校验仪的水柱计测量范围是-100~0~+120mm水柱。这意味着该仪器可以测量从-100mm水柱(负压)到+120mm水柱(正压)的压力范围。因此,正确答案是A,因为它准确反映了该仪器的测量能力。选项B的范围上限只有+100mm水柱,未能涵盖到该仪器可能需要测量的最大正压值,故不是正确答案。选项C和D由于范围下限不符,也可以排除。
A. 0~12%
B. 0~21%
C. 0~25%
D. 0~100%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CYH25便携式氧气检测报警仪检测范围的选择题。我们需要根据CYH25便携式氧气检测报警仪的特性和用途来分析各个选项,从而确定正确答案。
分析选项:
A选项(0~12%):这个范围过窄,不符合一般氧气检测报警仪的常规检测范围,尤其是在煤矿等环境中,氧气浓度通常不会这么低。
B选项(0~21%):虽然21%是空气中氧气的正常浓度,但这个范围同样过窄,没有考虑到氧气浓度可能高于或低于正常空气中的情况。
C选项(0~25%):这个范围既包括了低于正常空气中氧气浓度的可能性(如煤矿中的低氧环境),也考虑了氧气浓度可能略高于正常的情况(如某些特殊作业环境)。CYH25便携式氧气检测报警仪的设计通常是为了在这种范围内提供准确的检测和报警功能。
D选项(0~100%):这个范围虽然广泛,但在实际应用中,氧气浓度达到或接近100%是极不可能的,特别是在煤矿等作业环境中。此外,过高的检测上限可能意味着仪器在设计和校准上的复杂性增加,而实际使用中的必要性不高。
确定答案:
根据CYH25便携式氧气检测报警仪的常规特性和用途,以及煤矿等作业环境的实际需求,C选项(0~25%)提供了一个既实用又准确的检测范围。它既能检测到低于正常空气中氧气浓度的情况,也能应对略高于正常的情况,而不会过于宽泛或狭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0~25%),因为它既符合CYH25便携式氧气检测报警仪的设计特性,也满足了煤矿等作业环境的实际需求。
A. 井底车场
B. 采区车场
C. 区段运输巷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煤矿巷道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准备巷道的概念。
选项解析:
A. 井底车场:井底车场是矿井井筒底部连接主要运输、提升和服务巷道的场所,主要用于矿井的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等,属于服务巷道,不是准备巷道。
B. 采区车场:采区车场是为一个采区服务的巷道系统,它连接采区内的主要运输巷道、工作面运输巷道和其他服务巷道,是采区生产准备的重要部分,属于准备巷道。
C. 区段运输巷:区段运输巷是连接采煤工作面和采区车场的巷道,主要用于煤炭的运输,属于生产巷道,不是准备巷道。
答案选择:
正确答案是B. 采区车场。因为准备巷道是指为矿井生产服务的巷道,它们主要是在矿井投产前或采区投产前就已经准备好的巷道,用于采区的生产准备和服务。采区车场正是为了采区生产而准备的巷道系统,符合准备巷道的定义。其他选项虽然也是矿井中的重要巷道,但它们分别属于服务巷道和生产巷道,不符合准备巷道的定义。
A. 0.001
B. 0.0024
C. 0.0004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煤矿安全规程》中矿井空气体积中一氧化碳(CO)最高允许浓度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规定来判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首先,我们来分析题目并罗列出重要信息:
题目询问的是《煤矿安全规程》中关于矿井空气体积中CO的最高允许浓度。
提供了三个选项:A. 0.001%,B. 0.0024%,C. 0.0004%。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选项(0.001%):这个数值低于我们即将确认的正确答案,表明它可能不是一个足够严格的安全标准。
B选项(0.0024%):这个选项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中关于矿井空气中CO的最高允许浓度的规定。在煤矿安全中,对有害气体的浓度有严格的限制,以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
C选项(0.0004%):这个数值远低于B选项,虽然更严格,但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实际规定。
最后,我们得出结论: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矿井空气体积中CO的最高允许浓度是0.0024%。这个标准旨在确保矿井作业环境的安全,防止因CO浓度过高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因此,正确答案是B(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