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财会金融
>
昭通市煤矿兼职救护队员培训技能理论考试题库
搜索
昭通市煤矿兼职救护队员培训技能理论考试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53.布置在巷道断面的中下部,首先起爆,使一部分岩石破碎抛出,形成新的自由面,这种炮眼称为:( )

A、 底眼

B、 辅助眼

C、 周边眼

D、 掏槽眼

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煤矿爆破技术中炮眼类型识别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炮眼在巷道断面中的位置、起爆顺序及其作用来判断正确的炮眼类型。

首先,理解题目中描述的炮眼特点:

炮眼布置在巷道断面的中下部。
是首先起爆的炮眼。
起爆后能使一部分岩石破碎抛出,形成新的自由面。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底眼):通常位于巷道底部的炮眼,主要用于控制巷道底板的高度和平整度,不是首先起爆形成新自由面的炮眼。
B选项(辅助眼):在掏槽眼之后起爆,用于进一步扩大掏槽眼形成的槽腔,不是首先起爆的炮眼。
C选项(周边眼):位于巷道轮廓线上的炮眼,主要用于控制巷道的形状和尺寸,通常在掏槽眼和辅助眼之后起爆。
D选项(掏槽眼):位于巷道断面中下部,是爆破作业中首先起爆的炮眼,用于破碎岩石并形成一个新的自由面,为后续炮眼的起爆创造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根据题目描述的炮眼特点和各个选项的定义,可以判断这种炮眼是掏槽眼。因此,正确答案是D(掏槽眼)。

Scan me!
昭通市煤矿兼职救护队员培训技能理论考试题库
54.煤矿企业、矿井应当编制本单位的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和年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e-8f98-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5.防止突出常用的局部防突措施有( )、超前钻孔、专用支架和松动爆破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e-917c-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6.瓦斯爆炸的引燃温度一般认为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e-9391-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7.预防性灌浆方法可分为采前灌浆、边采边灌和( )三种方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e-95ad-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8.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不得超过( ),当空气温度超过时,必须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给予高温保健待遇。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e-9793-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9.直接顶是采煤工作面( )的对象。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e-99b6-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0.救护队员背负氧气呼吸器,戴上面罩拉紧头带和侧带、连接好呼吸软管,打开氧气瓶吸氧是指(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e-9baa-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1.在高温作业巷道内空气升温梯度达到( )时,小队应返回基地,并及时报告指挥员。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e-9d94-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2.矿山救护队预防性安全检查,遵循( )的原则。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e-9fa3-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3.救护队处理采掘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救人时应(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e-a1c2-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财会金融
>
昭通市煤矿兼职救护队员培训技能理论考试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昭通市煤矿兼职救护队员培训技能理论考试题库

53.布置在巷道断面的中下部,首先起爆,使一部分岩石破碎抛出,形成新的自由面,这种炮眼称为:( )

A、 底眼

B、 辅助眼

C、 周边眼

D、 掏槽眼

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煤矿爆破技术中炮眼类型识别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炮眼在巷道断面中的位置、起爆顺序及其作用来判断正确的炮眼类型。

首先,理解题目中描述的炮眼特点:

炮眼布置在巷道断面的中下部。
是首先起爆的炮眼。
起爆后能使一部分岩石破碎抛出,形成新的自由面。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底眼):通常位于巷道底部的炮眼,主要用于控制巷道底板的高度和平整度,不是首先起爆形成新自由面的炮眼。
B选项(辅助眼):在掏槽眼之后起爆,用于进一步扩大掏槽眼形成的槽腔,不是首先起爆的炮眼。
C选项(周边眼):位于巷道轮廓线上的炮眼,主要用于控制巷道的形状和尺寸,通常在掏槽眼和辅助眼之后起爆。
D选项(掏槽眼):位于巷道断面中下部,是爆破作业中首先起爆的炮眼,用于破碎岩石并形成一个新的自由面,为后续炮眼的起爆创造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根据题目描述的炮眼特点和各个选项的定义,可以判断这种炮眼是掏槽眼。因此,正确答案是D(掏槽眼)。

Scan me!
昭通市煤矿兼职救护队员培训技能理论考试题库
相关题目
54.煤矿企业、矿井应当编制本单位的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和年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A. 2-5年

B. 3-6年

C. 5-7年

D. 5-10年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煤矿企业防治水工作的规划周期。

A. 2-5年:这个选项的时间跨度相对较短,可能无法满足防治水工作的长期性和连续性需求。

B. 3-6年:虽然比2-5年稍长,但依然可能不足以覆盖煤矿生产中防治水工作的长期规划要求。

C. 5-7年:这个选项的时间跨度已经接近正确答案,但还是稍微短了一些,可能无法完全适应煤矿生产周期和防治水工作的长期规划。

D. 5-10年:这个选项的时间跨度最符合煤矿防治水工作的实际需求。防治水工作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制定至少5年以上,甚至10年的规划,以确保防治水措施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因此,正确答案是D。煤矿企业、矿井应当编制5-10年的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和防治水工作的顺利进行。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e-8f98-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5.防止突出常用的局部防突措施有( )、超前钻孔、专用支架和松动爆破等。

A. 强制放顶

B. 开采保护层

C. 水力冲孔

D. 专用支架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煤矿安全中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的局部防突措施的选择题。我们需要分析每个选项,并确定哪一个最符合题目描述的“局部防突措施”。

首先,理解题目背景: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开采中的一大安全隐患,为了防止这种突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题目中提到的“局部防突措施”指的是在特定区域或条件下实施的预防措施。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强制放顶):这通常用于处理顶板问题,如防止顶板大面积垮落,而非专门用于防止煤与瓦斯突出,因此不符合题意。
B选项(开采保护层):这是一种区域性的防突措施,它涉及开采一个或多个煤层来减少或消除相邻煤层的突出危险性。由于它是区域性的,不符合题目中“局部防突措施”的描述,因此排除。
C选项(水力冲孔):水力冲孔是一种有效的局部防突措施,它通过高压水流冲刷煤层,释放煤层中的瓦斯压力,降低煤层的突出危险性。这符合题目要求。
D选项(专用支架):虽然专用支架在煤矿开采中有其重要作用,如支撑巷道、保护人员和设备等,但它并不直接用于防止煤与瓦斯突出,因此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C选项(水力冲孔)是最符合题目描述的局部防突措施。
因此,答案是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e-917c-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6.瓦斯爆炸的引燃温度一般认为是( )。

A. 650~750℃

B. 750~850℃

C. 600~700℃

解析:瓦斯爆炸的引燃温度是指瓦斯与空气混合物在遇到火源时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温度。对于这道题:

A. 650~750℃:这个选项是正确的。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的引燃温度通常在这个范围内,当环境温度达到这个水平时,瓦斯与空气混合物接触到火源就能发生爆炸。

B. 750~850℃:这个温度范围高于瓦斯的实际引燃温度,虽然这个温度区间足以引燃瓦斯,但它不是瓦斯爆炸所需的最低温度。

C. 600~700℃:这个温度范围低于瓦斯的实际引燃温度,虽然接近,但通常不足以引发瓦斯爆炸。

选择A的原因是,根据煤矿安全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数据,瓦斯的引燃温度普遍被认为是650~750℃,这个温度范围是瓦斯与空气混合物能够被引燃并发生爆炸的临界温度区间。因此,正确答案是A。在实际的煤矿生产中,了解并控制瓦斯浓度以及避免火源接近这一温度范围是防止瓦斯爆炸的重要措施。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e-9391-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7.预防性灌浆方法可分为采前灌浆、边采边灌和( )三种方法。

A. 临近层注浆

B. 采后灌浆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煤矿安全技术的选择题,旨在测试考生对预防性灌浆方法的了解。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临近层注浆:

临近层注浆通常指的是在相邻或相近的煤层中进行注浆作业,以控制煤层的透气性、减少瓦斯涌出等。然而,这一方法并不直接归类于预防性灌浆的主要分类中,特别是在讨论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灌浆方法时。

B. 采后灌浆:

采后灌浆是指在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向采空区进行灌浆,以防止煤自燃和降低煤层透气性。它是预防性灌浆的一种重要方法,与采前灌浆(在煤层开采前进行灌浆)和边采边灌(在煤层开采过程中同时进行灌浆)并列,共同构成了煤矿预防性灌浆的三种主要方法。

根据预防性灌浆方法的定义和分类,采后灌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这道选择题中,B选项“采后灌浆”是正确的答案。

综上所述,选择B选项“采后灌浆”是因为它准确地反映了预防性灌浆方法中的一种,与题目中提到的采前灌浆和边采边灌并列,共同构成了预防性灌浆的完整体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e-95ad-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8.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不得超过( ),当空气温度超过时,必须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给予高温保健待遇。

A. 34℃

B. 30℃

C. 26℃

D. 40℃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煤矿作业场所的环境标准,特别是关于空气温度的相关规定。

选项解析如下:

A. 34℃:这个温度对于井下作业来说过高,长时间在此温度下工作,矿工可能会出现中暑等健康问题。

B. 30℃:虽然比34℃低,但这个温度对于井下作业环境来说仍然偏高,可能对矿工的健康造成威胁。

C. 26℃:根据中国《煤矿安全规程》等规定,煤矿作业地点的空气温度一般不得超过26℃,此选项符合国家规定,保障了矿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D. 40℃:这个温度远远超过了人体能够承受的安全范围,如果井下作业地点温度达到40℃,将严重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

选择C的原因是,根据中国的相关煤矿安全规定,煤矿作业面的空气温度标准是不超过26℃。当温度超过这个标准时,需要采取缩短工作时间、提供高温保健待遇等措施来保障矿工的健康。因此,正确答案是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e-9793-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9.直接顶是采煤工作面( )的对象。

A. 回采

B. 支护

C. 加固

解析:这是一道定义理解的问题。我们可以先理解题目背景和各个选项,再仔细分析,得出答案。

理解题目背景:首先,我们要明确“直接顶”在采煤工作面的相关概念。在煤矿开采中,直接顶是位于煤层上方,紧接煤层的岩层,它的稳定性和管理对于采煤工作面的安全至关重要。

理解问题核心:我们需要基于这个关系,判断哪个选项是采煤工作面针对“直接顶”的主要操作或目标。

分析选项:

A选项(回采):回采是指从已完成采煤准备的煤壁,向前推进割煤、装煤、运煤等生产工序直至采终的全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针对煤层的开采,而不是直接顶。
B选项(支护):支护是为了保证采煤工作面的安全,防止直接顶垮塌等事故发生,对直接顶进行的加固和保护措施。这个选项直接针对了直接顶。
C选项(加固):虽然加固也是采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它可以是对煤层、巷道、直接顶等多个对象的操作,不如支护直接针对直接顶。

综上所述,支护是针对直接顶在采煤工作面进行的主要操作,以防止其垮塌等事故发生,保证工作面的安全。因此,答案是B选项(支护)。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e-99b6-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0.救护队员背负氧气呼吸器,戴上面罩拉紧头带和侧带、连接好呼吸软管,打开氧气瓶吸氧是指( )。

A. 佩带氧气呼吸器

B. 佩用氧气呼吸器

C. 配备氧气呼吸器

D. 使用氧气呼吸器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救护队员使用氧气呼吸器的正确操作流程及其术语。

A. 佩带氧气呼吸器:这个选项的表述不够准确。"佩带"通常指的是携带或挂着某物,而不特指使用,缺少了实际操作步骤。

B. 佩用氧气呼吸器:这个选项是正确的。"佩用"不仅包含了携带,还包含了使用的含义。救护队员不仅要背着氧气呼吸器,还需要正确地戴上并使用它,与题目描述的操作步骤相符合。

C. 配备氧气呼吸器:这个选项强调的是装备的配备,而不涉及具体的使用过程。它只说明某人或某地有这种设备,但不表示正在使用。

D. 使用氧气呼吸器:虽然这个选项接近正确答案,但它没有包含"佩"的含义,即没有强调携带这个动作。救护队员在执行任务时,不仅需要使用,还需要随身携带氧气呼吸器。

所以,正确答案是B,因为它最准确地描述了救护队员携带并正确使用氧气呼吸器的过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e-9baa-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1.在高温作业巷道内空气升温梯度达到( )时,小队应返回基地,并及时报告指挥员。

A. 0.1℃~0.5℃/分钟

B. 0.5℃~1℃/分钟

C. 1℃~1.5℃/分钟

D. 1.5℃~2℃/分钟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高温作业巷道内安全作业标准的选择题。我们需要根据高温作业巷道内空气升温梯度的安全标准来判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首先,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在高温作业巷道内,当空气升温梯度达到一定范围时,小队应返回基地并报告指挥员。这是为了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作业导致的健康风险。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0.1℃~0.5℃/分钟):这个升温梯度相对较低,可能不足以构成紧急返回的条件。
B选项(0.5℃~1℃/分钟):这个升温梯度是一个合理的安全阈值,当升温速度达到这个范围时,表明环境正在迅速变热,需要采取措施保护作业人员。
C选项(1℃~1.5℃/分钟):这个升温梯度较高,如果作为返回基地的阈值,可能会过于宽松,不利于及时保障作业人员安全。
D选项(1.5℃~2℃/分钟):这个升温梯度非常高,如果等到这个程度再返回,可能已经对作业人员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综上所述,B选项(0.5℃~1℃/分钟)是一个合理的、既能及时保障作业人员安全又不至于过于敏感的升温梯度阈值。因此,正确答案是B。这个标准能够确保在高温作业巷道内,当环境温度迅速上升时,作业人员能够及时返回基地,避免健康风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e-9d94-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2.矿山救护队预防性安全检查,遵循( )的原则。

A. 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

B.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C. 查大系统、治大隐患、防大事故

解析:选项A:“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原则体现了救护队在安全检查中既要注重事故的预防工作,也要做好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则强调了在日常管理中要兼顾正常情况下的预防工作和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选项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强调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预防为主即在事故发生前采取各种措施避免其发生,综合治理则是指利用多种手段和策略进行安全管理。

选项C:“查大系统、治大隐患、防大事故”原则更侧重于识别和治理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系统和隐患,强调了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

为什么选择答案A: 矿山救护队的预防性安全检查,其核心任务是在事故发生之前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必须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因此,选项A的原则“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最全面地涵盖了矿山救护队在预防性安全检查中应该遵循的方针。它不仅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应急准备的必要性,符合矿山救护队工作的特点和需求。而选项B和C虽然各自强调了安全管理和重大隐患的处理,但没有像选项A那样全面地体现预防和应急的平衡以及不同状态下的应对策略。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e-9fa3-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3.救护队处理采掘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救人时应( )。

A. 1个小队待机,1个小队从回风侧进入事故地点救人

B. 1个小队待机,1个小队从进风侧进入事故地点救人

C. 2个小队分别从进、回风侧进入事故地点救人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煤矿事故救援策略的选择题。我们需要分析在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中,救护队应采取的最佳救援方式。

首先,理解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特点:这类事故通常伴随着大量的煤粉和瓦斯涌出,可能导致严重的窒息和爆炸危险。因此,救援行动必须谨慎且高效。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1个小队待机,1个小队从回风侧进入事故地点救人):从回风侧进入可能面临更高的瓦斯浓度和爆炸风险,这不是一个安全的救援策略。

B选项(1个小队待机,1个小队从进风侧进入事故地点救人):虽然从进风侧进入相对安全,但仅有一个小队行动可能不足以应对复杂的救援环境,且待机小队未能充分利用,降低了救援效率。

C选项(2个小队分别从进、回风侧进入事故地点救人):这个选项考虑了从两个方向同时展开救援,既能增加救援力量,又能通过不同路径探索事故现场,提高救援效率和安全性。同时,两个小队的配合也能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

综上所述,C选项提供了更全面、高效的救援策略,既能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又能提高救援成功的可能性。

因此,答案是C:2个小队分别从进、回风侧进入事故地点救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e-a1c2-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