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
B、 21%、
C、 19%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矿井通风及安全知识。
选项解析: A. 20% - 根据煤矿安全规定,矿井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氧气浓度应不低于20%,以确保作业人员能正常呼吸,避免发生缺氧窒息事故。 B. 21% - 虽然大气中的自然氧气浓度约为21%,但在矿井环境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进风流中的氧气浓度可能会有所下降,因此21%并不是强制要求的标准。 C. 19% - 19%的氧气浓度低于安全标准,可能会导致作业人员出现缺氧症状,影响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选择A是因为它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确保了矿井作业人员的呼吸安全。氧气浓度是矿井通风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必须得到保证。选项B虽然是一个常见的自然氧气浓度值,但在矿井这一特定环境中并不作为强制标准。选项C则明显低于安全要求,不能保障矿井作业人员的安全。因此,正确答案是A。
A、 20%
B、 21%、
C、 19%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矿井通风及安全知识。
选项解析: A. 20% - 根据煤矿安全规定,矿井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氧气浓度应不低于20%,以确保作业人员能正常呼吸,避免发生缺氧窒息事故。 B. 21% - 虽然大气中的自然氧气浓度约为21%,但在矿井环境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进风流中的氧气浓度可能会有所下降,因此21%并不是强制要求的标准。 C. 19% - 19%的氧气浓度低于安全标准,可能会导致作业人员出现缺氧症状,影响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选择A是因为它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确保了矿井作业人员的呼吸安全。氧气浓度是矿井通风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必须得到保证。选项B虽然是一个常见的自然氧气浓度值,但在矿井这一特定环境中并不作为强制标准。选项C则明显低于安全要求,不能保障矿井作业人员的安全。因此,正确答案是A。
A. 0.5
B. 1
C. 1.5
D. 2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煤矿安全的知识问题,我们需要根据煤矿安全规程来判断爆破作业时的瓦斯浓度安全限制。
首先,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爆破作业地点附近的瓦斯浓度达到某个百分比时,是严禁进行爆破的。这是因为高浓度的瓦斯在遇到明火或高温时极易引发爆炸,对矿工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0.5%):这个浓度远低于通常的安全限制,如果以此为标准,则过于宽松,不利于保障安全。
B选项(1%):根据煤矿安全规程,通常规定爆破地点附近的瓦斯浓度不得超过1%,以确保作业安全。这个选项符合安全规程的要求。
C选项(1.5%):这个浓度超过了安全限制,如果在此浓度下进行爆破作业,将大大增加爆炸的风险。
D选项(2%):同样,这个浓度也远高于安全限制,是极其危险的。
综上所述,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保障矿工生命安全的需要,爆破作业地点附近的瓦斯浓度不得超过1%。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1%)。
A. 升高
B. 下降
C. 不变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煤矿安全中瓦斯爆炸的相关知识。
选项解析: A. 升高:这个选项错误。如果瓦斯爆炸的下限升高,意味着需要更高浓度的瓦斯才能引发爆炸,这与可燃物质助燃的特性不符。 B. 下降:这个选项正确。当空气中存在可爆炸性煤尘或可燃气体时,这些物质可以降低瓦斯爆炸所需的浓度下限,也就是说,更少的瓦斯就能引发爆炸。 C. 不变:这个选项错误。因为有其他可燃物质的存在,瓦斯爆炸的敏感性增加,所以爆炸下限不会保持不变。
为什么选择B: 选择B是因为可爆炸性煤尘和可燃气体增加了空气中可燃物的总量,使得瓦斯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更容易达到爆炸条件。即使在较低的瓦斯浓度下,混合物也能够因为煤尘或其它可燃气体的存在而爆炸,因此瓦斯爆炸的下限会下降。
A. 引风设施
B. 隔风设施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矿井通风设施分类的选择题。我们需要根据矿井通风设施的不同作用来判断正确的分类。
首先,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矿井通风设施按其作用可分为不同的类别。题目已经给出了“导风设施”和“限风设施”两类,我们需要从提供的选项中选择第三类。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引风设施):在矿井通风的常规分类中,并没有特指为“引风设施”的类别。引风通常是通过主要通风机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某种特定的“设施”。
B选项(隔风设施):隔风设施,如密闭墙、挡风墙等,是矿井通风系统中用于隔绝风流、控制风流方向的设施。它们的作用是在需要的地方阻止风流通过,确保风流按照预定的路线流动,是矿井通风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矿井通风设施的定义和分类,以及题目中给出的选项,我们可以确定B选项(隔风设施)是正确答案。因为它准确地描述了矿井通风系统中用于隔绝风流、控制风流方向的设施,与题目中提到的“导风设施”和“限风设施”共同构成了矿井通风设施的主要分类。
综上所述,答案是B(隔风设施)。
A. 合格证
B.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C. 检测标志
D. 许可证
解析:选项解析:
A. 合格证:合格证通常指的是产品经过质量检验符合某一标准后获得的证明,但它并不特指煤矿专用产品的安全认证。
B.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这是针对煤矿使用的产品必须取得的特定安全认证标志,表明该产品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
C. 检测标志:检测标志可能指的是产品经过检测后的标志,但这个选项没有明确指出是安全检测,而且通常不是专门针对矿用产品的。
D. 许可证:许可证通常是指允许企业或个人进行某项活动的官方文件,它并不直接表示产品的安全性能。
为什么选择B: 在煤矿生产中,使用的各类设备、器材等必须满足特定的安全标准,以确保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矿用产品安全标志(B选项)正是用于证明该产品已经过相应的安全认证,符合煤矿安全生产的特殊要求。因此,煤矿使用的产品必须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这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其他选项虽然也是产品可能需要的证明,但它们并不专指或不足以证明产品在煤矿使用中的安全性。
A. 局部通风机
B. 对角式
C. 混合式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局部通风机通风方式的选择题。我们需要先理解题目中提到的局部通风机的通风方式,再逐一分析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理解背景信息:局部通风机在煤矿等需要通风的地下作业环境中起着关键作用。其通风方式主要有三种,每种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理解问题核心:我们需要确定哪种通风方式是题目中缺失的那种。
逐一分析选项:
A选项(局部通风机):这个选项只是通风设备的名称,而不是通风方式的一种,因此可以排除。
B选项(对角式):对角式通风通常用于矿井的整体通风系统设计中,指的是主进风井和主回风井分别位于矿井的两翼(对角)的通风方式,与局部通风机的通风方式不直接相关,因此也可以排除。
C选项(混合式):混合式通风是指压入式和抽出式两种通风方式的联合使用。在局部通风中,这种方式可以更有效地控制风流方向和风速,适用于复杂或需要特殊通风条件的区域。因此,这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混合式),因为它正确地描述了局部通风机的一种通风方式,即压入式和抽出式的结合使用。
A. 不得
B. 严禁
C. 必须
D. 可以
解析:选项解析:
A. 不得:表示不允许采用可燃物作充填材料。 B. 严禁:强调绝对禁止使用可燃物作充填材料。 C. 必须:表示必须要采用可燃物作充填材料。 D. 可以:表示允许采用可燃物作充填材料。
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是A。在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的煤层时,采用全部充填采煤法,为了确保安全,是严格禁止使用可燃物作为充填材料的。这是因为可燃物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助燃,增加自燃的风险,从而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因此,选项A“不得”准确地传达了这种禁止的含义,而其他选项要么含义不够严格(如“可以”),要么语义上过于强调(如“严禁”),或者完全相反(如“必须”)。所以,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要求,正确答案是A。
A. 近水平煤层
B. 缓倾斜煤层
C. 倾斜煤层
D. 急倾斜煤层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煤层倾角分类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煤层倾角的分类标准,然后根据这些标准来判断给定煤层倾角所属的类别。
煤层倾角分类:
近水平煤层:煤层倾角小于8°。
缓倾斜煤层:煤层倾角在8°到25°之间。
倾斜煤层:煤层倾角在25°到45°之间。
急倾斜煤层:煤层倾角大于45°。
分析给定煤层倾角:
题目中给出的煤层倾角为30°。
对比分类标准:
30°不在近水平煤层(<8°)和缓倾斜煤层(8°-25°)的范围内。
30°落在倾斜煤层(25°-45°)的范围内。
30°也不属于急倾斜煤层(>45°)。
确定答案:
根据上述分析,30°的煤层倾角属于倾斜煤层。
因此,正确答案是C(倾斜煤层)。这个答案符合煤层倾角的分类标准,并且与题目中给出的煤层倾角相匹配。
A. -350mm汞柱
B. -400mm汞柱
C. -450mm汞柱
D. -600mm汞柱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ASZ-30型自动苏生器吸痰引射压力参数的理解。
选项A: -350mm汞柱,这个数值表示的是吸痰引射压力,但不是ASZ-30型自动苏生器的标准参数。
选项B: -400mm汞柱,这个数值同样表示吸痰引射压力,但也不是ASZ-30型自动苏生器的标准参数。
选项C: -450mm汞柱,这个数值是正确的,它表示ASZ-30型自动苏生器吸痰引射压力的标准参数。
选项D: -600mm汞柱,这个数值表示的吸痰引射压力过大,超出了ASZ-30型自动苏生器的标准参数范围。
所以,正确答案是C,因为根据ASZ-30型自动苏生器的技术规格,其吸痰引射压力不小于-450mm汞柱。这个参数是为了确保设备能够有效地进行吸痰操作,如果压力低于这个值,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吸痰效果。
A. 15min
B. 20min
C. 30min
D. 35min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矿山救护队服务范围及响应时间的选择题。我们需要根据矿山救护队至服务矿井的合理行车时间来判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首先,理解题目背景:矿山救护队的主要职责是在矿井发生事故时迅速响应,进行救援。因此,救护队到达矿井的时间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救援的效率和效果。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15min):虽然较短的响应时间听起来很理想,但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到路况、交通状况以及矿井分布的地理位置,15分钟可能过于苛刻,难以实现。
B选项(20min):同样,20分钟的响应时间虽然比15分钟宽松一些,但在某些情况下仍然可能过于紧张,不足以确保救护队能够迅速到达。
C选项(30min):30分钟的响应时间是一个相对合理的平衡。它既保证了救护队能够迅速到达现场,又考虑到了实际路况和交通状况的不确定性。
D选项(35min):虽然35分钟在时间上也不是不能接受,但相比30分钟,它提供了更长的响应时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救援的及时性。
综上所述,考虑到矿山救护队需要迅速响应以进行有效的救援,同时又要兼顾实际情况的复杂性,30分钟是一个既合理又可行的响应时间。因此,正确答案是C(30min)。这个答案既符合矿山救援的实际需求,又考虑到了各种可能的外部因素。
A. 先止血后搬运
B. 先送医院后处置
C. 先搬运后止血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创伤急救的基本原则。以下是各个选项的解析:
A. 先止血后搬运:这是正确的急救程序。在创伤急救中,如果伤员失血,首先应采取措施迅速止血,以防止伤员因失血过多而出现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止血后,再进行搬运,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B. 先送医院后处置:这个选项是错误的。如果不对失血进行紧急处置,伤员可能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因失血过多而出现生命危险。
C. 先搬运后止血:这个选项同样是错误的。搬运伤员前如果不先止血,可能会导致出血加剧,增加伤员的生命危险。
因此,正确答案是A。在创伤急救时,对失血伤员应该先止血后搬运,这是为了确保伤员的安全,减少出血量,防止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