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财会金融
>
昭通市煤矿兼职救护队员培训技能理论考试题库
搜索
昭通市煤矿兼职救护队员培训技能理论考试题库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8.《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单位应当及时修订相关预案()。

A、 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调整

B、 安全生产面临的风险发生重大变化

C、 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

D、 在预案演练或者应急救援中发现需要修订预案的重大问题

答案:ABCD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中应急预案修订条件的选择题。我们需要分析每个选项,并理解为什么它们都符合条例中关于及时修订应急预案的规定。

首先,理解题目背景:《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是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其中,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调整):当应急指挥机构或其职责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应急预案可能无法适应新的指挥结构和职责分配,因此需要及时修订。

B选项(安全生产面临的风险发生重大变化):风险的变化直接影响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如果风险发生重大变化,原有的预案可能无法有效应对新的风险,因此需要及时修订。

C选项(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应急资源是实施应急救援的基础。当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时,如救援设备、人员、物资等,原有的预案可能无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因此需要及时修订。

D选项(在预案演练或者应急救援中发现需要修订预案的重大问题):预案演练和应急救援实践是检验预案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如果在这些过程中发现重大问题,说明预案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因此需要及时修订。

综上所述,A、B、C、D四个选项都符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中关于及时修订应急预案的规定。因此,答案是ABCD。这四个选项涵盖了应急指挥机构调整、风险变化、应急资源变化和预案实践反馈等多个方面,都是修订应急预案的重要依据。

Scan me!
昭通市煤矿兼职救护队员培训技能理论考试题库
9.密闭墙的封闭顺序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f-6a04-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启封现场,救灾人员应根据()来判断爆炸可能发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f-6c1e-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统一()。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f-6e07-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P-6自动复苏器使用中注意事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f-702a-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在灾区中使用正压氧气呼吸器时自补过频的处理方法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f-720b-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使用正压氧气呼吸器时,气囊(舱)有气,但呼吸困难、急促、头脑胀疼是由()原因引起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f-7429-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5.矿井发生火、瓦斯、煤尘等重大事故后,必须首先组织矿山救护队进行侦察,探明灾区情况。抢救指挥部应根据()、人员分布、救灾的人力和物力,制定抢救方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f-7658-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煤矿应急救援队伍在预防性安全检查结束后,应将双方认可的结果,报送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f-7881-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规定,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救援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f-7a62-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对成人进行心肺复苏,开放气道的方法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f-7c38-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财会金融
>
昭通市煤矿兼职救护队员培训技能理论考试题库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昭通市煤矿兼职救护队员培训技能理论考试题库

8.《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单位应当及时修订相关预案()。

A、 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调整

B、 安全生产面临的风险发生重大变化

C、 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

D、 在预案演练或者应急救援中发现需要修订预案的重大问题

答案:ABCD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中应急预案修订条件的选择题。我们需要分析每个选项,并理解为什么它们都符合条例中关于及时修订应急预案的规定。

首先,理解题目背景:《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是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其中,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调整):当应急指挥机构或其职责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应急预案可能无法适应新的指挥结构和职责分配,因此需要及时修订。

B选项(安全生产面临的风险发生重大变化):风险的变化直接影响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如果风险发生重大变化,原有的预案可能无法有效应对新的风险,因此需要及时修订。

C选项(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应急资源是实施应急救援的基础。当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时,如救援设备、人员、物资等,原有的预案可能无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因此需要及时修订。

D选项(在预案演练或者应急救援中发现需要修订预案的重大问题):预案演练和应急救援实践是检验预案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如果在这些过程中发现重大问题,说明预案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因此需要及时修订。

综上所述,A、B、C、D四个选项都符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中关于及时修订应急预案的规定。因此,答案是ABCD。这四个选项涵盖了应急指挥机构调整、风险变化、应急资源变化和预案实践反馈等多个方面,都是修订应急预案的重要依据。

Scan me!
昭通市煤矿兼职救护队员培训技能理论考试题库
相关题目
9.密闭墙的封闭顺序有()。

A. 先支巷,后主巷

B. 先主巷,后支巷

C. 先进风,后回风

D. 先回风,后进风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矿井事故救援中密闭墙封闭顺序的知识。

选项解析如下:

A. 先支巷,后主巷 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在处理矿井事故时,一般应先封闭支巷,再封闭主巷。因为支巷通常是事故的发源地,先封闭支巷可以更有效地控制事故蔓延。

B. 先主巷,后支巷 这个选项是错误的。如果先封闭主巷,那么可能会切断救援人员进入支巷的通道,不利于救援工作的进行。

C. 先进风,后回风 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在封闭过程中,应该先封闭进风巷道,这样可以减少向事故区域供氧,控制火势或有害气体的扩散。

D. 先回风,后进风 这个选项也是正确的。在先进风巷道封闭之后,接下来应该封闭回风巷道,这样可以完全切断事故区域的空气流动,进一步控制事故的蔓延。

答案: ACD 选择ACD是因为这三个选项分别描述了在处理矿井事故时正确的封闭顺序:先封闭支巷(A),然后是先进风巷道(C),最后是回风巷道(D)。这样的顺序有助于有效控制事故区域,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选项B与正确的救援程序不符,因此不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f-6a04-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启封现场,救灾人员应根据()来判断爆炸可能发生。

A. 氧气浓度升高

B. CO或H2连续增加

C. 在冒顶处烟雾增加

D. 压力波动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煤矿安全救援的问题,需要分析在启封现场,救灾人员如何判断爆炸可能发生的依据。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氧气浓度升高:

氧气浓度的升高并不直接指示爆炸的可能性。在煤矿环境中,氧气浓度的变化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通风状况、煤层特性等。而且,爆炸的发生不仅与氧气浓度有关,还与可燃气体(如甲烷)的浓度、点火源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仅凭氧气浓度升高不能判断爆炸可能发生。

B. CO或H₂连续增加:

CO(一氧化碳)和H₂(氢气)都是可燃气体,且在某些条件下可能引发爆炸。如果这两种气体的浓度连续增加,说明现场可能存在可燃气体聚集的情况,增加了爆炸的风险。因此,这是一个有效的判断依据。

C. 在冒顶处烟雾增加:

冒顶处烟雾的增加可能意味着有燃烧或爆炸产生的气体逸出。这些气体可能包括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等,它们的出现往往预示着潜在的危险。因此,烟雾的增加也是判断爆炸可能发生的一个重要依据。

D. 压力波动:

压力波动可能表明现场存在气体流动或积聚的情况。在煤矿环境中,如果气体突然积聚并受到某种触发(如火花、高温等),就可能引发爆炸。因此,压力波动也是判断爆炸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救灾人员在启封现场判断爆炸可能发生时,应依据CO或H₂连续增加(B选项)、冒顶处烟雾增加(C选项)以及压力波动(D选项)等迹象。而氧气浓度升高(A选项)并不足以作为判断爆炸可能发生的直接依据。因此,正确答案是BC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f-6c1e-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统一()。

A. 规划

B. 组织

C. 指导

D. 实施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中关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中的职责。

选项A:规划。正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要求政府应当对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确保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选项B:组织。正确。政府需要统一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包括队伍的建立、管理、训练和协调工作,确保救援力量能够有效运作。

选项C:指导。正确。政府应对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供指导,包括政策指导、技术指导等,帮助队伍提高救援能力。

选项D:实施。错误。虽然政府需要推动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但“实施”这一选项不够准确,因为具体实施可能是由相关部门或具体单位来操作,政府的角色更多是规划、组织和指导。

因此,正确答案是ABC。政府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中的主要职责是规划、组织和指导,以确保应急救援体系的有效运作和应急能力的提升。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f-6e07-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P-6自动复苏器使用中注意事项:()

A. 人工呼吸时面罩贴紧面部,防止漏气

B. 患者发生呕吐时应迅速吸出呕吐物

C. 恢复自主呼吸后请转换为吸氧状态

D. 时刻观察氧气状况,备足氧气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P-6自动复苏器使用中注意事项的选择题。我们需要对每个选项进行逐一分析,以确定其正确性和与题目要求的关联性。

A选项:人工呼吸时面罩贴紧面部,防止漏气
解析:在使用P-6自动复苏器进行人工呼吸时,确保面罩紧密贴合患者面部是至关重要的,以防止氧气泄露,确保有效的氧气供应。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患者发生呕吐时应迅速吸出呕吐物
解析:在复苏过程中,如果患者发生呕吐,呕吐物可能会阻塞呼吸道,导致窒息。因此,迅速吸出呕吐物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B选项正确。
C选项:恢复自主呼吸后请转换为吸氧状态
解析:当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继续使用复苏器可能不再是必要的,此时应转换为吸氧状态,以维持患者的氧气供应。C选项正确。
D选项:时刻观察氧气状况,备足氧气
解析:在使用P-6自动复苏器时,氧气的供应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时刻观察氧气状况,确保氧气充足,避免在复苏过程中因氧气不足而中断治疗。D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A、B、C、D四个选项都是P-6自动复苏器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项,因此答案是ABCD。这四个选项涵盖了复苏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了复苏过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f-702a-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在灾区中使用正压氧气呼吸器时自补过频的处理方法有()。

A. 使面罩与脸部紧密贴合

B. 定时开关氧气瓶退出灾区

C. 取下仪器调整定量供氧机构增大供氧量

D. 属定量供氧量变小引起自补过频,可以继续使用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在灾区使用正压氧气呼吸器时遇到自补过频问题的处理方法。以下是对各个选项的解析:

A. 使面罩与脸部紧密贴合 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因为如果面罩与脸部贴合不紧密,会导致呼吸器内外压差减小,从而引起自补过频。确保面罩与脸部紧密贴合可以减少空气泄漏,维持必要的压力。

B. 定时开关氧气瓶退出灾区 这个选项也是正确的。如果自补过频问题无法通过调整设备解决,为了保证安全,应当使用备用氧气瓶,并尽快撤离灾区,以防止因氧气供应问题导致窒息。

C. 取下仪器调整定量供氧机构增大供氧量 这个选项是错误的。自补过频通常是因为供氧量过大或面罩密封不严导致的,增大供氧量可能会加剧这个问题,而不是解决它。

D. 属定量供氧量变小引起自补过频,可以继续使用 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如果自补过频是因为定量供氧量设置过小导致的,那么实际上呼吸器还是在正常工作范围内,这种情况下可以继续使用,但需要监控情况,确保呼吸器的供氧量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因此,正确答案是ABD。选项C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因为它可能会加重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其他选项提供了合理的解决方法或者确认了设备仍可安全使用的状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f-720b-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使用正压氧气呼吸器时,气囊(舱)有气,但呼吸困难、急促、头脑胀疼是由()原因引起的。

A. 清净罐未装二氧化碳吸收剂

B. 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率低

C. 呼吸阀门失灵,逆向漏气

D. 气囊(舱)中储氮气过多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正压氧气呼吸器使用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解析题。我们需要分析各个选项,并确定它们是否能合理解释题干中描述的现象:气囊(舱)有气,但呼吸困难、急促、头脑胀疼。

A. 清净罐未装二氧化碳吸收剂:

如果清净罐内未装入二氧化碳吸收剂,那么呼出的二氧化碳将无法被有效吸收,导致呼吸回路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导致呼吸困难、急促和头脑胀疼。因此,A选项是一个合理的原因。

B. 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率低:

即使清净罐内装有二氧化碳吸收剂,但如果其吸收效率低下,同样会导致呼吸回路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引发呼吸困难、急促和头脑胀疼。所以,B选项也是一个合理的原因。

C. 呼吸阀门失灵,逆向漏气:

呼吸阀门的正常工作是确保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呼吸过程中正确流动的关键。如果呼吸阀门失灵,特别是出现逆向漏气,即氧气从气囊(舱)中泄漏,或者呼出的二氧化碳未能有效排出,都会导致呼吸困难和不适。因此,C选项同样是一个合理的原因。

D. 气囊(舱)中储氮气过多:

在正压氧气呼吸器中,气囊(舱)主要用于储存氧气,而不是氮气。此外,即使气囊(舱)中存在氮气(通常是通过空气压缩等方式混入),其含量也应该是经过严格控制和监测的,以确保呼吸安全。因此,气囊(舱)中储氮气过多不太可能是导致呼吸困难、急促和头脑胀疼的直接原因。D选项不合理。

综上所述,A、B、C三个选项都能合理解释题干中描述的现象,而D选项则与问题描述不符。因此,正确答案是AB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f-7429-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5.矿井发生火、瓦斯、煤尘等重大事故后,必须首先组织矿山救护队进行侦察,探明灾区情况。抢救指挥部应根据()、人员分布、救灾的人力和物力,制定抢救方案。

A. 灾害性质

B. 发生地点

C. 波及范围

D. 遇险人员的数量

解析:这道题的目的是考察救护队员在处理矿井事故时,对于制定抢救方案所需考虑的因素的理解。

选项A:灾害性质 解析:灾害性质是制定抢救方案的首要因素,因为不同的灾害类型(如火、瓦斯、煤尘)需要采取不同的救灾措施。例如,火灾可能需要用水或者泡沫灭火,而瓦斯泄漏则需要首先切断气源并通风。因此,了解灾害性质对于制定有效的抢救方案至关重要。

选项B:发生地点 解析:发生地点决定了救援队伍的行进路线、救援的难易程度以及可能受影响的其他区域。了解发生地点有助于快速反应,合理分配救援力量,确保救援行动的高效性。

选项C:波及范围 解析:波及范围可以帮助指挥部判断灾害的严重程度,以及可能受影响的人员和设备。这有助于决定需要调动的救援资源数量,以及是否需要疏散周边区域。

选项D:遇险人员的数量 虽然遇险人员的数量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但在这个问题中,它并不是制定抢救方案的前提条件。遇险人员的数量更多是在救援行动中细化救援任务和分配救援资源时需要考虑的。

为什么选ABC: 在制定抢救方案时,必须首先了解灾害的性质、发生地点和波及范围,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了救援行动的基本策略和初步计划。而遇险人员的数量虽然重要,但在确定基本救援方案时,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因此,正确答案是AB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f-7658-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煤矿应急救援队伍在预防性安全检查结束后,应将双方认可的结果,报送 ()。

A. 煤炭安全监管部门

B. 煤矿安全监察部门

C.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D. 救护队总工程师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煤矿应急救援队伍在预防性安全检查后结果报送对象的选择题。我们需要分析每个选项,并确定哪些部门是煤矿应急救援队伍在预防性安全检查后应该报送结果的对象。

A. 煤炭安全监管部门:这个部门通常负责煤炭行业的安全监管,包括煤矿的安全生产情况。因此,煤矿应急救援队伍在进行预防性安全检查后,将结果报送至煤炭安全监管部门是合理的,以便监管部门了解煤矿的安全状况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B. 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这个部门专门负责煤矿的安全监察工作,确保煤矿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煤矿应急救援队伍的检查结果对于煤矿安全监察部门来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履行监察职责。

C.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虽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也负责安全生产工作,但其职责范围相对更广泛,不特指煤矿行业。在这个情境下,将预防性安全检查的结果直接报送至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可能不是最直接或最有效的做法,因为煤炭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部门更专注于煤矿安全。

D. 救护队总工程师:总工程师通常是救援队伍内部的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指导和技术决策。然而,预防性安全检查的结果需要对外报送,以便相关监管部门了解煤矿的安全状况,因此报送至总工程师并不符合题目要求。

综上所述,煤矿应急救援队伍在预防性安全检查结束后,应将双方认可的结果报送至煤炭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因为这两个部门直接负责煤矿的安全监管和监察工作。因此,正确答案是A和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f-7881-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规定,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救援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

A. 专业知识

B. 技能

C. 身体素质

D. 心理素质

解析:选项解析:

A. 专业知识:应急救援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够正确评估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救援措施。

B. 技能:救援技能是执行救援任务时不可或缺的,包括急救技能、设备操作技能等,确保救援行动的有效性。

C. 身体素质:应急救援工作往往需要在恶劣环境下进行高强度作业,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完成救援任务的基本要求。

D. 心理素质:救援人员可能会面临生死攸关的紧急情况,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救援人员保持冷静,作出正确判断。

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应急救援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是一个多面手,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强健的体魄和稳健的心理。因此,《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要求应急救援人员应当具备以上所有选项中的素质,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执行救援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和影响。所以正确答案是ABC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f-7a62-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对成人进行心肺复苏,开放气道的方法有()。

A. 托颌法

B. 仰头举颏法

C. 仰头抬颈法

D. 环状软骨压迫法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心肺复苏中开放气道方法的选择题。我们需要分析每个选项,并确定哪些方法是适用于成人心肺复苏时开放气道的正确方法。

托颌法(A选项):
托颌法是通过用手掌根部放在患者前额,向下压以使其头部后仰,同时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患者下颌骨下方,向上提起,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这种方法适用于怀疑有颈椎损伤的患者,因为它能减少对颈椎的潜在伤害。在成人心肺复苏中,如果颈椎情况未知或怀疑有损伤,托颌法是一个安全的选择。
仰头举颏法(B选项):
仰头举颏法是通过一只手的小鱼际(手掌小指侧)放在患者的前额,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只手的中指和食指放在患者的颏部(下巴下方),向上抬起。这种方法是成人心肺复苏中最常用的开放气道方法,因为它简单有效,且不会加重颈椎损伤(在颈椎无损伤的情况下)。
仰头抬颈法(C选项):
仰头抬颈法与仰头举颏法类似,但它是通过同时抬起患者的头部和颈部来开放气道。虽然这种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效,但现代急救培训更倾向于使用仰头举颏法,因为仰头抬颈法可能增加颈椎损伤的风险。然而,在颈椎无损伤的情况下,它仍然可以作为一种开放气道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最新的急救指南中,仰头抬颈法的推荐度已经降低,但在某些情况下仍可使用,因此本题中仍将其视为正确答案之一。
环状软骨压迫法(D选项):
环状软骨压迫法是通过用手指按压环状软骨来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进入气道,通常用于昏迷且有可能呕吐的患者。然而,它本身并不直接用于开放气道,而是作为防止呕吐物误吸的辅助措施。因此,在开放气道的方法中,环状软骨压迫法不被单独列出。

综上所述,托颌法、仰头举颏法和仰头抬颈法都是成人心肺复苏中用于开放气道的有效方法。因此,正确答案是A、B、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8f-7c38-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