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财会金融
>
昭通市煤矿兼职救护队员培训技能理论考试题库
搜索
昭通市煤矿兼职救护队员培训技能理论考试题库
题目内容
(
判断题
)
132.炮掘工作面采用压入式通风时,风筒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筒出风口处。

答案:B

解析:选项A:正确。这个选项表述的是风筒传感器应该安装在风筒出风口处,这看起来似乎合理,因为出风口是风筒通风效果的直接体现位置。

选项B:错误。这个选项是正确答案,原因是风筒传感器的主要作用是监测风筒内风流的状态,包括风量、风速等参数,以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如果将传感器安装在出风口处,可能无法准确监测到风筒内部的实际通风情况,因为出风口的风速和风量可能已经因为各种因素(如巷道条件、风筒磨损等)发生了变化。正确的做法是将传感器安装在风筒的入口或者靠近入口的地方,这样可以更准确地监测和调控进入风筒的风流参数,从而保证工作面的通风效果。

选择B的原因:根据通风系统的监测原则和实践要求,风筒传感器应该安装在能够准确反映风筒内部通风状态的位置,即风筒的入口或靠近入口的地方,而不是出风口。因此,选项A的说法不正确,应选择B。

Scan me!
昭通市煤矿兼职救护队员培训技能理论考试题库
133.混合式通风方式即指中央式和对角式的混合布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91-8a61-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4.火区封闭后,人员应立即撤出危险区。进入检查或加固密闭墙,应在12h之后进行。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91-8c70-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5.我国长壁工作面的采煤工艺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爆破采煤工艺、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和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普采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91-8e4c-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6.硫化氢气体至少每半个月监测1次。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91-9029-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7.对触电伤员的抢救措施,立即切断电源,或以绝缘物将电移开,使触电人员迅速脱离电源,防止抢救者触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91-9245-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8.架木棚时棚腿窝深度不得少于300mm,工作完成之后,必须埋好与地面平,棚子前倾后仰不得超过100mm。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91-93de-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9.竖井井筒发生火灾时,应派遣救护队进入井筒灭火,灭火时应由上往下进行。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91-957b-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0.采取风流短路措施时,必须将原进风侧的人员全部撤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91-9796-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1.矿井内风桥上风速最高不得超过8m/s。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91-99b2-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2.急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着火时,在火源上方灭火时,防止水蒸气伤人;在火源下方灭火时,防止火区塌落物伤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91-9b4c-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财会金融
>
昭通市煤矿兼职救护队员培训技能理论考试题库
题目内容
(
判断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昭通市煤矿兼职救护队员培训技能理论考试题库

132.炮掘工作面采用压入式通风时,风筒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筒出风口处。

答案:B

解析:选项A:正确。这个选项表述的是风筒传感器应该安装在风筒出风口处,这看起来似乎合理,因为出风口是风筒通风效果的直接体现位置。

选项B:错误。这个选项是正确答案,原因是风筒传感器的主要作用是监测风筒内风流的状态,包括风量、风速等参数,以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如果将传感器安装在出风口处,可能无法准确监测到风筒内部的实际通风情况,因为出风口的风速和风量可能已经因为各种因素(如巷道条件、风筒磨损等)发生了变化。正确的做法是将传感器安装在风筒的入口或者靠近入口的地方,这样可以更准确地监测和调控进入风筒的风流参数,从而保证工作面的通风效果。

选择B的原因:根据通风系统的监测原则和实践要求,风筒传感器应该安装在能够准确反映风筒内部通风状态的位置,即风筒的入口或靠近入口的地方,而不是出风口。因此,选项A的说法不正确,应选择B。

Scan me!
昭通市煤矿兼职救护队员培训技能理论考试题库
相关题目
133.混合式通风方式即指中央式和对角式的混合布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91-8a61-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4.火区封闭后,人员应立即撤出危险区。进入检查或加固密闭墙,应在12h之后进行。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煤矿安全操作的问题,需要对火区封闭后的安全操作规范进行判断。我们来逐一分析题目和选项:

理解题目背景:
题目描述的是火区封闭后的安全操作程序,特别是关于人员撤离和再次进入封闭区域的时间限制。
分析选项:
A选项(正确):如果选择这个选项,意味着题目中描述的操作程序是符合安全规范的。但我们需要根据煤矿安全操作的实际规定来判断这一点。
B选项(错误):选择这个选项,意味着题目中描述的操作程序可能存在问题或不符合安全规范。
结合煤矿安全操作规范:
根据煤矿安全的相关规定,火区封闭后,人员应立即撤出危险区。但关于再次进入检查或加固密闭墙的时间,通常不是固定的12小时。这个时间可能因火势大小、封闭效果、气体浓度变化等多种因素而异。
更重要的是,再次进入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气体检测,确保安全后方可进入。因此,简单地规定12小时后进入是不准确的。
得出结论:
鉴于上述分析,题目中“进入检查或加固密闭墙,应在12h之后进行”的说法是过于绝对和简化的,不符合煤矿安全操作的实际情况。因此,这个描述是错误的。

所以,正确答案是B(错误)。这是因为火区封闭后再次进入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12小时,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气体检测结果来决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91-8c70-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5.我国长壁工作面的采煤工艺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爆破采煤工艺、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和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普采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解析:选项A:“正确” - 这个选项表述了普采(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选项B:“错误” - 这个选项表示上述表述是不正确的。

为什么答案是B(错误):

虽然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普采)在一定时期内曾是煤矿采煤工艺的重要发展阶段,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煤炭产业的需求,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综采)因其更高的效率、更好的安全性以及更优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并且继续是煤炭开采技术的发展方向。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集合了多种机械设备的联合运作,实现了采煤的高度机械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了劳动强度,是当前和未来煤炭开采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普采并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所以正确答案是B(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91-8e4c-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6.硫化氢气体至少每半个月监测1次。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硫化氢气体监测频率的判断题。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及其合理性:

选项A(正确):
如果选择A,意味着认为硫化氢气体至少每半个月监测1次是正确的。然而,这个频率可能并不符合实际的安全监测要求,特别是在一些高风险环境中。
选项B(错误):
选择B,即认为硫化氢气体的监测频率并非至少每半个月1次,可能更符合实际情况。根据安全规范和行业标准,对于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特别是像硫化氢这样具有剧毒和高度危险性的气体,其监测频率通常需要更加频繁,以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在实际煤矿等工业环境中,硫化氢气体的监测频率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如气体浓度、作业环境、人员暴露风险等)进行动态调整,但通常不会低于每周甚至每日的监测频率。

解析与答案选择: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在大多数安全规范和行业标准中,硫化氢气体的监测频率会高于每半个月1次。因此,认为“硫化氢气体至少每半个月监测1次”是正确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所以,正确答案是B(错误)。这个答案反映了硫化氢气体监测频率的实际要求,即需要更加频繁的监测来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

综上所述,选择B(错误)作为答案是合理的,因为它更符合硫化氢气体监测的实际频率和安全要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91-9029-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7.对触电伤员的抢救措施,立即切断电源,或以绝缘物将电移开,使触电人员迅速脱离电源,防止抢救者触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91-9245-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8.架木棚时棚腿窝深度不得少于300mm,工作完成之后,必须埋好与地面平,棚子前倾后仰不得超过100mm。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煤矿兼职救护队员在架设木棚时的安全操作规范。

选项A:正确 这个选项表明所给的架设木棚的参数是符合规定的。

选项B:错误 这个选项表明所给的架设木棚的参数是不符合规定的。

为什么选B(错误):

根据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架设木棚时棚腿窝的深度通常要求不少于500mm,而不是300mm。深度不足可能导致棚腿稳定性不够,影响整体支撑力。
棚子前倾后仰的限制通常也是不得大于50mm,而不是100mm。如果前倾后仰超过规定的范围,可能会影响棚子的承重能力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因此,根据上述规定,题目中给出的参数“棚腿窝深度不得少于300mm”和“棚子前倾后仰不得超过100mm”都不符合实际的安全操作标准,所以正确答案是B(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91-93de-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9.竖井井筒发生火灾时,应派遣救护队进入井筒灭火,灭火时应由上往下进行。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煤矿安全救援知识的题目,我们需要分析竖井井筒发生火灾时,救援行动的合理策略。

首先,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竖井井筒发生火灾,考虑派遣救护队进入井筒进行灭火,且灭火方向为由上往下。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 正确:如果选择这个选项,意味着认为由上往下进行灭火是合理的。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火灾产生的烟雾、热量和可能的爆炸危险,从上往下灭火可能会使救援人员面临极大的风险,且难以有效控制火势。

B. 错误:选择这个选项,即认为由上往下进行灭火不是合理的策略。在竖井井筒火灾中,由于热空气上升,烟雾和有毒气体会向上聚集,从上往下灭火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极度危险。更合理的做法可能是从底部或侧面进行灭火,或者首先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并可能需要利用特定的灭火设备或技术。

综上所述,考虑到火灾救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上往下进行灭火在竖井井筒火灾中通常不是合理的选择。因此,正确答案是B,即该说法是错误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91-957b-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0.采取风流短路措施时,必须将原进风侧的人员全部撤离。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风流短路措施实施时的安全规程。

选项A:“正确”,意味着采取风流短路措施时,必须将原进风侧的人员全部撤离。这种说法如果成立,则表明在进行风流短路操作时,原进风侧的人员撤离是一个必要条件。

选项B:“错误”,意味着采取风流短路措施时,不必将原进风侧的人员全部撤离。这可能意味着按照规定操作流程和安全措施,原进风侧的人员可能不需要撤离,或者有其他安全措施可以确保人员安全。

为什么选B(错误): 风流短路措施通常是指在矿井通风系统中通过某些手段改变风流方向或风流路径,以达到特定的通风效果,比如降低瓦斯浓度、改善工作面空气质量等。在实施风流短路措施时,确实需要考虑到工作人员的安全,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将原进风侧的人员全部撤离。是否需要撤离人员,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

矿井的具体情况:如果原进风侧的空气质量、瓦斯浓度等参数均在安全范围内,并且风流短路措施不会对这些参数产生不利影响,那么人员可能不需要撤离。

安全措施:如果采取了有效的安全措施,比如设置隔离墙、实时监测空气质量等,可以保障人员的安全,那么也不需要撤离。

操作规程:按照相关安全规程和操作指南,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需要撤离人员,而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需撤离。

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因为题干中的“必须”一词过于绝对,实际情况需要根据具体的安全评估和操作规程来确定是否需要撤离人员。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91-9796-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1.矿井内风桥上风速最高不得超过8m/s。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矿井内风桥上风速限制的判断题。我们来逐一分析题目和选项:

理解题目:
题目描述了矿井内风桥上风速的一个限制条件,即“风速最高不得超过8m/s”。
分析选项:
A选项(正确):如果选择这个选项,意味着矿井内风桥上的风速确实有一个8m/s的最高限制。
B选项(错误):选择这个选项,则表明题目中提到的“风速最高不得超过8m/s”这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判断与推理:
在实际的煤矿安全规定中,对于矿井内风桥的风速限制可能因具体情况(如矿井深度、通风系统、风桥设计等)而异。但通常,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和维护会遵循一系列严格的安全标准和规定。
然而,具体到“风桥上风速最高不得超过8m/s”这一点,并非是一个普遍适用的硬性规定。这一数值可能根据特定的矿井条件和安全标准有所不同。
更重要的是,这类具体的风速限制值往往会在矿井的安全规程或操作规程中明确说明,而不是作为一个普遍性的知识点被广泛传播。
因此,在没有具体的安全规程或操作规程作为依据的情况下,不能断言“矿井内风桥上风速最高不得超过8m/s”是正确的。
得出结论:
由于缺乏具体的、普遍适用的证据来支持“矿井内风桥上风速最高不得超过8m/s”的说法,我们选择B选项(错误)作为答案。

综上所述,选择B选项(错误)是因为题目中的说法并不是一个普遍适用的硬性规定,而是可能因矿井条件和安全标准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91-99b2-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2.急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着火时,在火源上方灭火时,防止水蒸气伤人;在火源下方灭火时,防止火区塌落物伤人。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急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着火时安全救护的知识。

选项A:“正确”意味着在火源上方灭火时,需要防止水蒸气伤人,而在火源下方灭火时,需要防止火区塌落物伤人。这个选项看似合理,因为在灭火时确实需要考虑不同位置的安全防护措施。

选项B:“错误”则表明上述说法不正确或不全面。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正确答案是B,原因在于题干中的描述不够准确。在急倾斜煤层中,由于煤层的倾斜角度大,火势和烟雾会沿倾斜方向快速蔓延,因此在火源上方或下方灭火时,安全风险并不仅限于水蒸气伤人和火区塌落物伤人。

具体解析如下:

在火源上方灭火时,确实需要防止水蒸气伤人,因为水灭火会产生大量水蒸气,在有限空间内可能造成蒸汽烫伤。但是,同时也需要防止烟雾和有害气体的侵害,以及可能的高温伤害。
在火源下方灭火时,防止火区塌落物伤人的说法是对的,但同时也要注意防止由于火势蔓延导致的热烟气和火焰的直接伤害,以及由于水流灭火导致的水煤气爆炸等次生灾害。

因此,选项A的说法不全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安全评估和预防措施,故选择B“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6ff06-6b91-9b4c-c0f6-b63fe774ea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