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始血尿提示出血部位在膀胱三角
B、 1000ml尿液含0.5ml血液
C、 全程血尿提示出血部位在膀胱或者以下部位
D、 其尿液镜下每高倍视野可见2个红细胞
E、 终末血尿提示出血在后尿道或者膀胱三角区
答案:E
A、 初始血尿提示出血部位在膀胱三角
B、 1000ml尿液含0.5ml血液
C、 全程血尿提示出血部位在膀胱或者以下部位
D、 其尿液镜下每高倍视野可见2个红细胞
E、 终末血尿提示出血在后尿道或者膀胱三角区
答案:E
A. 报告护士长
B. 给予止吐药
C. 做心电图检查
D. 停止服药并告知医生
E.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A. 每 2 小时记录 1 次
B. 每 4 小时记录 1 次
C. 每 6 小时记录 1 次
D. 每 8 小时记录 1 次
E. 每 10 小时记录 1 次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单选题。 **题干:** 一般情况下,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至少( )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危重患者”和“护理记录”的含义。危重患者是指那些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的病人。护理记录是指医护人员定期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记录下来的数据,以供后续治疗参考。 接下来,我们来看选项: - A: 每 2 小时记录 1 次 - B: 每 4 小时记录 1 次 - C: 每 6 小时记录 1 次 - D: 每 8 小时记录 1 次 - E: 每 10 小时记录 1 次 对于危重患者来说,他们的病情变化可能非常迅速且不可预测,因此需要更频繁地监测和记录数据。如果我们把时间间隔拉得太长,可能会错过一些重要的信息,甚至可能导致救治不及时。 **举例说明:** 假设有一个危重病人,他的血压突然下降,如果每 4 小时才记录一次,那么在这 4 小时内医生可能无法及时发现这一变化,从而延误救治。但如果每 2 小时记录一次,就能更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所以,综合考虑危重患者的病情特点以及医疗安全的要求,最合适的答案是 **A: 每 2 小时记录 1 次**。 希望这个解释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道题!
A. 保持口腔清洁
B. 术后遵医嘱给予甘露醇,以降低颅内压
C. 脑室引流拔管后仍然需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D. 加强生活护理,防止摔伤、跌倒
E. 幕上开颅术后患者应取半卧位,以利于切口引流
A. 思想尽量放松
B. 尽量跨大步
C. 将注意力集中于地面
D. 双臂尽量摆动
E. 脚步尽量抬高
A. 血清抗HIV检测
B. 骨髓穿刺
C. 血培养
D. 尿培养
E. 大便培养
A. 颈椎棘突均分叉
B. 颈椎均有横突孔
C. 第6颈椎棘突长,不分叉
D. 胸椎棘突细长,水平伸向后方
E. 腰椎棘突细长,棘突间隙宽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解答这道关于椎骨特征的单选题。 题干问的是“有关椎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体脊柱的基本结构。人体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组成,其中颈椎有7节(C1-C7),胸椎有12节(T1-T12),腰椎有5节(L1-L5)。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颈椎棘突均分叉。 -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颈椎的棘突都分叉。只有C2到C6的棘突可能会分叉,而C7的棘突是不分叉的。因此这个选项是错误的。 B. 颈椎均有横突孔。 - 这个选项是正确的。所有的颈椎(除了第一颈椎C1)都有横突孔。这些孔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是椎动脉通过的地方,椎动脉负责给脑部供血。 C. 第6颈椎棘突长,不分叉。 - 这个选项也是错误的。实际上,第6颈椎(C6)的棘突通常是比较短且分叉的,而不是特别长。 D. 胸椎棘突细长,水平伸向后方。 - 这个选项是错误的。胸椎的棘突实际上是细长的,但它们是斜向下方伸展,而不是水平方向。 E. 腰椎棘突细长,棘突间隙宽。 - 这个选项也是错误的。腰椎的棘突其实是比较粗壮的,而且是垂直向下延伸,而不是细长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 B:颈椎均有横突孔。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记忆这一点,可以这样联想:想象颈椎就像一个个小桥墩,每个桥墩上都有一个小洞,这些小洞就是横突孔,椎动脉就像小船一样从这些孔中穿过。这样,你就更容易记住颈椎的这个特征了。
A. 抽取瓶装药物时,所抽药液以超过注射器3/4为宜
B. 稀释瓶装药物时,应插入双针头
C. 将溶媒沿瓶壁缓慢注人瓶底
D. 抽取药液时,用针腔较大的针头
E. 待药粉被溶媒浸透后再晃动药瓶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并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 题目背景 刘护士在肿瘤科病房工作,需要为患者配制化疗药物。为了防止药物外溅,我们需要选择一个不正确的预防措施。 ### 选项分析 - **A:** 抽取瓶装药物时,所抽药液以超过注射器3/4为宜。 - **B:** 稀释瓶装药物时,应插入双针头。 - **C:** 将溶媒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 - **D:** 抽取药液时,用针腔较大的针头。 - **E:** 待药粉被溶媒浸透后再晃动药瓶。 ### 分析每个选项 **A:** 抽取瓶装药物时,如果药液超过注射器的3/4,容易导致药液外溢或外溅。这是不正确的做法。 **B:** 使用双针头可以有效减少气泡产生,从而降低药液外溅的风险。这是一个正确的预防措施。 **C:** 将溶媒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可以避免直接冲击药粉产生气泡,从而减少外溅风险。这也是一个正确的预防措施。 **D:** 使用较大针腔的针头可以减少抽取药液时的压力,从而降低外溅风险。这也是一个正确的预防措施。 **E:** 待药粉完全浸透后再晃动药瓶,可以避免产生过多气泡,从而减少外溅风险。这也是一个正确的预防措施。 ### 结论 综上所述,**A**选项是不正确的预防措施,因为它会导致药液外溢或外溅。 希望这些解释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知识点!
A. 血小板悬液
B. 糖皮质激素
C. 止血药
D. 环磷酰胺
E. 雄激素
A. 大米粥
B. 皮蛋
C. 腊肉
D. 虾皮
E. 咸菜
A. 2%碳酸氢钠浸泡15分钟--清水洗净--煮沸消毒15分钟
B. 2%碳酸氢钠浸泡30分钟--清水洗净--煮沸消毒30分钟
C. 5%碳酸氢钠浸泡15分钟--清水洗净--煮沸消毒15分钟
D. 5%碳酸氢钠浸泡30分钟--清水洗净--煮沸消毒30分钟
E. 5%碳酸氢钠浸泡15分钟--清水洗净--煮沸消毒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