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医疗卫生
>
2024年全省新入职护士理论考核复习题
搜索
2024年全省新入职护士理论考核复习题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213.患者,女性,26岁。1型糖尿病。中断胰岛素治疗3日,突然出现昏迷,测血糖 33.3mmol/L,pH7.2,尿糖+++、尿酮体++++。静滴胰岛素、碳酸氢钠约2小时,血糖降至16.7mmol/L,酸中毒改善,一度清醒后又陷于昏迷。此现象可能为( )

A、 并发尿毒症

B、 并发脑血管意外

C、 并发低血糖

D、 并发脑水肿

E、 并发乳酸性酸中毒

答案:D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背景信息: - 这位26岁的女性患有1型糖尿病。 - 她中断了胰岛素治疗三天,导致血糖非常高(33.3 mmol/L),并且出现了昏迷。 - 尿糖和尿酮体也非常高,说明她处于严重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状态。 然后,医生采取了以下措施: - 静脉注射胰岛素和碳酸氢钠。 - 在两小时内,血糖降至16.7 mmol/L,酸中毒有所改善,患者一度清醒。 但是,随后患者再次陷入昏迷。我们需要找出原因。 ### 分析选项: A. **并发尿毒症** - 尿毒症通常与肾功能衰竭有关,但这与血糖变化无直接关系,因此可能性较小。 B. **并发脑血管意外** - 脑血管意外如中风通常不会立即发生,并且通常会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不符合题意。 C. **并发低血糖** - 低血糖通常会导致意识模糊或昏迷,但题目中的血糖仍然较高(16.7 mmol/L),不太可能是低血糖。 D. **并发脑水肿** - 当血糖迅速下降时,血脑屏障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脑细胞内液体增多,引发脑水肿。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况。 E. **并发乳酸性酸中毒** - 乳酸性酸中毒通常与缺氧或代谢异常有关,但题目中没有提到相关因素。 ### 解释D选项: - 当血糖从极高(33.3 mmol/L)迅速降至16.7 mmol/L时,血脑屏障的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 - 血脑屏障的变化可能导致脑细胞内外的渗透压不平衡,引起脑细胞吸水,从而引发脑水肿。 - 脑水肿会导致颅内压增高,进而导致患者再次昏迷。 综上所述,最合理的解释是 **D. 并发脑水肿**。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所帮助!

Scan me!
2024年全省新入职护士理论考核复习题
214.患者,女性,26岁。1型糖尿病。中断胰岛素治疗3日,突然出现昏迷,测血糖 33.3mmol/L,pH7.2,尿糖+++、尿酮体++++。静滴胰岛素、碳酸氢钠约2小时,血糖降至16.7mmol/L,酸中毒改善,一度清醒后又陷于昏迷。该患者病情逐渐平稳后,转为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患者主诉近半年来,经常感到双足趾针扎样刺痛,足部有穿着袜子的异常感觉。根据患者的病史, 应考虑患者出现了何种并发症(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d684b-7506-eead-c027-53ec875e97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15.患者,女性,26岁。1型糖尿病。中断胰岛素治疗3日,突然出现昏迷,测血糖 33.3mmol/L,pH7.2,尿糖+++、尿酮体++++。静滴胰岛素、碳酸氢钠约2小时,血糖降至16.7mmol/L,酸中毒改善,一度清醒后又陷于昏迷。为了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患者采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d684b-7507-a252-c027-53ec875e97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16.患者,男性,32岁,7天前发热、咽疼,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颈部浅表淋巴结 肿大,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下肢少许瘀斑。白细胞16.9×109/L,原始 细胞60%,血红蛋白80g/L,血小板36×109/L。最可能的医疗诊断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d684b-7508-81ec-c027-53ec875e97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17.患者,男性,32岁,7天前发热、咽疼,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颈部浅表淋巴结 肿大,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下肢少许瘀斑。白细胞16.9×109/L,原始 细胞60%,血红蛋白80g/L,血小板36×109/L。为明确诊断应做的检查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d684b-7509-3819-c027-53ec875e97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18.患者,女性,22岁,患“急性白血病”入院后进行化疗。护理白血病化疗患者不妥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d684b-750a-176f-c027-53ec875e97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19.患者,女性,22岁,患“急性白血病”入院后进行化疗。护理接受化疗的白血病患者最重要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d684b-750a-d161-c027-53ec875e97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20.患者,女性,22岁,患“急性白血病”入院后进行化疗。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口服别嘌醇的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d684b-750b-8e01-c027-53ec875e97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21.患者,男,55岁。因心力衰竭使用洋地黄进行治疗。治疗期间的下列医嘱 中,护士应对哪项提出质疑和核对(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d684b-750c-3e7d-c027-53ec875e97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22.患者,女性,35岁。1年多来反复出现双下肢瘀斑,月经量增多,乏力,血 液检查显示,血红蛋白92g/L,红细胞3.1×1012/L,血小板50×109/L。既往身 体健康。初步诊断“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该疾病应首选(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d684b-750c-f6ad-c027-53ec875e97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23.女性,26岁,头晕、乏力3年,平时月经量较多,近半年头晕、心悸、乏力加重。 查Hb75g/L,RBC3.2×1012/L,WBC4.4×109/L,BPC200×109/L,网织红细胞1.5%。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尿胆原(-),大便潜血(-)。此患者治疗宜选择(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d684b-750d-b677-c027-53ec875e97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医疗卫生
>
2024年全省新入职护士理论考核复习题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2024年全省新入职护士理论考核复习题

213.患者,女性,26岁。1型糖尿病。中断胰岛素治疗3日,突然出现昏迷,测血糖 33.3mmol/L,pH7.2,尿糖+++、尿酮体++++。静滴胰岛素、碳酸氢钠约2小时,血糖降至16.7mmol/L,酸中毒改善,一度清醒后又陷于昏迷。此现象可能为( )

A、 并发尿毒症

B、 并发脑血管意外

C、 并发低血糖

D、 并发脑水肿

E、 并发乳酸性酸中毒

答案:D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背景信息: - 这位26岁的女性患有1型糖尿病。 - 她中断了胰岛素治疗三天,导致血糖非常高(33.3 mmol/L),并且出现了昏迷。 - 尿糖和尿酮体也非常高,说明她处于严重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状态。 然后,医生采取了以下措施: - 静脉注射胰岛素和碳酸氢钠。 - 在两小时内,血糖降至16.7 mmol/L,酸中毒有所改善,患者一度清醒。 但是,随后患者再次陷入昏迷。我们需要找出原因。 ### 分析选项: A. **并发尿毒症** - 尿毒症通常与肾功能衰竭有关,但这与血糖变化无直接关系,因此可能性较小。 B. **并发脑血管意外** - 脑血管意外如中风通常不会立即发生,并且通常会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不符合题意。 C. **并发低血糖** - 低血糖通常会导致意识模糊或昏迷,但题目中的血糖仍然较高(16.7 mmol/L),不太可能是低血糖。 D. **并发脑水肿** - 当血糖迅速下降时,血脑屏障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脑细胞内液体增多,引发脑水肿。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况。 E. **并发乳酸性酸中毒** - 乳酸性酸中毒通常与缺氧或代谢异常有关,但题目中没有提到相关因素。 ### 解释D选项: - 当血糖从极高(33.3 mmol/L)迅速降至16.7 mmol/L时,血脑屏障的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 - 血脑屏障的变化可能导致脑细胞内外的渗透压不平衡,引起脑细胞吸水,从而引发脑水肿。 - 脑水肿会导致颅内压增高,进而导致患者再次昏迷。 综上所述,最合理的解释是 **D. 并发脑水肿**。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所帮助!

Scan me!
2024年全省新入职护士理论考核复习题
相关题目
214.患者,女性,26岁。1型糖尿病。中断胰岛素治疗3日,突然出现昏迷,测血糖 33.3mmol/L,pH7.2,尿糖+++、尿酮体++++。静滴胰岛素、碳酸氢钠约2小时,血糖降至16.7mmol/L,酸中毒改善,一度清醒后又陷于昏迷。该患者病情逐渐平稳后,转为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患者主诉近半年来,经常感到双足趾针扎样刺痛,足部有穿着袜子的异常感觉。根据患者的病史, 应考虑患者出现了何种并发症( )

A.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B.  糖尿病肾病

C.  周围神经病变

D.  低血糖

E.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解析:让我来为您解析这道题目: 正确答案是C. 周围神经病变。我将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并解释为什么选择C作为正确答案。 选项分析: A.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而不是针扎样刺痛和袜套样感觉异常。 B. 糖尿病肾病:主要影响肾脏功能,表现为蛋白尿、水肿等,不会引起足部特殊感觉异常。 C. 周围神经病变:这是正确答案。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典型表现就是: - 针扎样刺痛 - 袜套样感觉异常(就像穿着袜子的感觉) - 多从远端肢体(如足趾)开始 D. 低血糖:会引起头晕、出汗、心慌等症状,但不会出现这种特定的感觉异常。 E.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主要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如胃肠道、心血管系统等,不是这种特异性感觉异常。 选择C的原因: 1. 患者主诉“双足趾针扎样刺痛”,这是典型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 2. "足部有穿着袜子的异常感觉",医学上称为“手套-袜套样”分布的感觉障碍,是周围神经病变的特征性表现 3. 这种症状多见于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符合该患者的病史特点 补充说明: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60%-90%,尤其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早期识别和干预非常重要,可以延缓病情进展。 希望这个解析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道题目的考点和答题思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d684b-7506-eead-c027-53ec875e97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15.患者,女性,26岁。1型糖尿病。中断胰岛素治疗3日,突然出现昏迷,测血糖 33.3mmol/L,pH7.2,尿糖+++、尿酮体++++。静滴胰岛素、碳酸氢钠约2小时,血糖降至16.7mmol/L,酸中毒改善,一度清醒后又陷于昏迷。为了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患者采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

A.  每日温水洗脚

B.  每日检查足部

C.  修剪趾甲宜短,以利于清洁

D.  鞋要舒适、宽松

E.  袜子柔软、透气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的知识点。让我来解析每个选项: 正确答案是C,理由如下: A. 每日温水洗脚 - 正确 - 解析:温水泡脚可以保持足部清洁,但水温不宜过高(不超过37℃),时间不宜过长(5-10分钟) B. 每日检查足部 - 正确 - 解析:这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可以帮助及时发现皮肤破损、感染等问题 C. 修剪趾甲宜短,以利于清洁 - 错误(正确答案) - 解析:这个说法错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 修剪趾甲应平直修剪,不要剪得太短或太深 * 避免剪成圆形或尖形 * 过短容易损伤甲沟,导致感染 D. 鞋要舒适、宽松 - 正确 - 解析:选择合适的鞋子非常重要,避免挤压和摩擦造成足部损伤 E. 袜子柔软、透气 - 正确 - 解析:这样的袜子可以保持足部干爽,减少真菌感染的风险 特别提醒: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和血液循环不良,足部更容易出现问题,因此足部护理需要特别谨慎。修剪趾甲时尤其要注意方法,防止造成微小伤口引发严重后果。 这道题目的陷阱在于C选项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过度修剪趾甲反而会增加感染风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d684b-7507-a252-c027-53ec875e97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16.患者,男性,32岁,7天前发热、咽疼,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颈部浅表淋巴结 肿大,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下肢少许瘀斑。白细胞16.9×109/L,原始 细胞60%,血红蛋白80g/L,血小板36×109/L。最可能的医疗诊断是( )

A.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  再生障碍性贫血

D.  溶血性贫血

E.  急性白血病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题干中给出的信息: - 患者有发热、咽疼的症状。 - 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 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 - 下肢有少许瘀斑。 - 白细胞计数升高(16.9×10^9/L),其中原始细胞占60%。 - 血红蛋白降低(80g/L)。 - 血小板减少(36×10^9/L)。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排除一些选项,并确定最可能的诊断。 1. **A: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这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出现瘀斑。但该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升高且原始细胞比例高,不符合这种疾病的特征。 2. **B: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这种疾病常见于老年人,通常不会出现急性症状,如发热和咽疼。此外,原始细胞比例一般不高。 3. **C: 再生障碍性贫血** - 这种疾病的特点是全血细胞减少(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但原始细胞比例不高。因此也不符合题干中的描述。 4. **D: 溶血性贫血** - 这种疾病主要表现为红细胞破坏增多,导致贫血。但题干中提到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变化并不符合溶血性贫血的特征。 5. **E: 急性白血病** - 急性白血病的特点是白细胞计数升高,原始细胞比例高,常伴有发热、咽疼等症状。此外,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也是其典型表现。 结合题干中的信息,最符合的是**E: 急性白血病**。 总结:根据题干中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最可能的诊断是**急性白血病**。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d684b-7508-81ec-c027-53ec875e97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17.患者,男性,32岁,7天前发热、咽疼,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颈部浅表淋巴结 肿大,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下肢少许瘀斑。白细胞16.9×109/L,原始 细胞60%,血红蛋白80g/L,血小板36×109/L。为明确诊断应做的检查是( )

A.  血小板抗体

B.  血清铁蛋白

C.  骨髓扫描

D.  淋巴结活检

E.  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

解析:让我来为您解析这道题: 正确答案是E. 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我将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血小板抗体:主要用于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与本病例不符。 B. 血清铁蛋白:主要用于评估体内铁储存情况和贫血类型,对当前病情的诊断价值有限。 C. 骨髓扫描:主要用于检测骨髓活性和分布情况,但无法提供细胞形态学信息。 D. 淋巴结活检:适用于淋巴系统疾病的确诊,但不是首选检查。 E. 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正确答案): 1. 是急性白血病诊断的金标准 2. 可直接观察骨髓中原始细胞的比例和形态特征 3. 能明确异常细胞来源及分类 选择依据: 1. 病史特点:发热、咽痛、抗生素治疗无效 2. 体征:颈部淋巴结肿大、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瘀斑 3.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且原始细胞比例高(60%)、贫血(Hb 80g/L)、血小板减少 这些表现高度提示急性白血病可能,而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能最直接地确诊该疾病。 简单示例:就像要了解一个苹果内部是否有虫子,最好的办法是切开来看,而不是只看外表或闻气味。同样,要明确血液系统的异常,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查看骨髓中的细胞情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d684b-7509-3819-c027-53ec875e97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18.患者,女性,22岁,患“急性白血病”入院后进行化疗。护理白血病化疗患者不妥的是( )

A.  药液必须新鲜配制

B.  注射时不可溢于血管外

C.  注射速度不宜快

D.  应饭后1小时内用药

E.  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血象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目。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题目的背景信息:一位22岁的女性患者患有急性白血病,并正在进行化疗。我们需要找出在护理白血病化疗患者过程中不妥的做法。 接下来逐一分析每个选项: - **A: 药液必须新鲜配制** 化疗药物需要新鲜配制以保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这是正确的做法。 - **B: 注射时不可溢于血管外** 化疗药物对周围组织有很强的刺激性,如果漏到血管外会造成组织损伤,因此这是正确的做法。 - **C: 注射速度不宜快** 化疗药物注射速度过快可能导致患者不适或不良反应,因此缓慢注射是正确的。 - **D: 应饭后1小时内用药** 化疗药物的使用时间通常根据药物特性和治疗方案来决定,而不是简单的饭后一小时,这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 **E: 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血象** 定期检查血象可以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药物的副作用,这是正确的做法。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D**选项是唯一不合适的做法。化疗药物的使用时间和频率是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的,而不是简单地按照饭后时间来确定。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任何疑问,请随时提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d684b-750a-176f-c027-53ec875e97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19.患者,女性,22岁,患“急性白血病”入院后进行化疗。护理接受化疗的白血病患者最重要的是( )

A.  缓解疼痛

B.  观察病情是否缓解

C.  防治感染和出血

D.  鼓励患者摄入蛋白饮食

E.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解析:让我为您解析这道题: 正确答案是C:防治感染和出血。我来解释各个选项: A. 缓解疼痛 - 虽然重要,但不是首要任务。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主要威胁来自免疫系统受损导致的感染风险。 B. 观察病情是否缓解 - 这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不是护理工作的最优先事项。 C. 防治感染和出血【正确答案】- 这是最关键的: 1) 化疗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2) 患者白细胞减少,极易感染 3) 血小板减少会导致出血倾向 4) 这些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 D. 鼓励患者摄入蛋白饮食 - 有助于恢复,但不是最紧迫的任务。 E.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 虽然重要,但在急性期不是首要任务。 选择C的原因: 化疗期间患者的免疫系统极度脆弱,感染和出血是最直接、最危险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预防和处理,可能会迅速发展成严重问题,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防治感染和出血始终是第一位的。 简单举例:就像一个房子着火了,我们首先要灭火(防治感染和出血),而不是先整理家具(其他护理措施)。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d684b-750a-d161-c027-53ec875e97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20.患者,女性,22岁,患“急性白血病”入院后进行化疗。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口服别嘌醇的目的是( )

A.  抑制尿酸的合成

B.  加强尿酸的排泄

C.  加强化疗药的疗效

D.  抑制尿素合成

E.  加强尿素的排泄

解析:让我来为您解析这道题目: 正确答案是A:抑制尿酸的合成 解析: 1. 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大量白血病细胞被破坏分解,会导致体内核酸代谢产物(主要是嘌呤)急剧增加,进而使尿酸生成增多。 2. 别嘌醇的作用机制: - 它是一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 可以特异性地抑制尿酸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 - 从而减少尿酸的生成 3. 选项分析: A. 抑制尿酸的合成 - 正确,这是别嘌醇的主要作用 B. 加强尿酸的排泄 - 错误,别嘌醇主要作用是抑制合成而非促进排泄 C. 加强化疗药的疗效 - 错误,这不是别嘌醇的作用机制 D. 抑制尿素合成 - 错误,别嘌醇针对的是尿酸而非尿素 E. 加强尿素的排泄 - 错误,与药物作用无关 临床意义: 预防高尿酸血症和由此引发的肾功能损害,这对白血病患者非常重要,因为过高的尿酸水平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 简单示例: 就像我们在厨房里控制垃圾产生量一样,与其等垃圾满了再去清理(相当于排泄),不如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相当于抑制合成)。别嘌醇就是从源头上减少尿酸产生的药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d684b-750b-8e01-c027-53ec875e97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21.患者,男,55岁。因心力衰竭使用洋地黄进行治疗。治疗期间的下列医嘱 中,护士应对哪项提出质疑和核对( )

A.  氯化钾溶液静滴

B.  生理盐水静滴

C.  5%葡萄糖溶液静滴

D.  葡萄糖酸钙溶液静滴

E.  乳酸钠溶液静滴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目。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背景信息:患者正在接受洋地黄治疗,这是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洋地黄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心脏收缩力,但同时也会增加心脏对某些电解质(如钙离子)的敏感性。 现在来看选项: - **A: 氯化钾溶液静滴** 洋地黄治疗时,有时会伴随低钾血症,因此补充钾可以帮助稳定心律,这是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 - **B: 生理盐水静滴** 生理盐水主要用于补充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对洋地黄治疗没有直接影响,也是一个合理的支持性治疗措施。 - **C: 5%葡萄糖溶液静滴** 葡萄糖溶液主要用于提供能量和支持体液平衡,同样不会影响洋地黄治疗,也是合理的支持性治疗。 - **D: 葡萄糖酸钙溶液静滴** 钙离子可以增强心脏收缩力,但在洋地黄治疗中,患者的心脏已经对钙离子非常敏感。如果再输入钙离子,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心律失常或加重心脏负担。因此,这是需要质疑和核对的选项。 - **E: 乳酸钠溶液静滴** 乳酸钠主要用于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并不会直接干扰洋地黄的作用,也是合理的支持性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 **D: 葡萄糖酸钙溶液静滴**。这是因为洋地黄治疗期间,心脏对钙离子高度敏感,再补充钙离子可能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其他不良反应。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所帮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d684b-750c-3e7d-c027-53ec875e97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22.患者,女性,35岁。1年多来反复出现双下肢瘀斑,月经量增多,乏力,血 液检查显示,血红蛋白92g/L,红细胞3.1×1012/L,血小板50×109/L。既往身 体健康。初步诊断“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该疾病应首选( )

A.  丙种球蛋白

B.  糖皮质激素

C.  血浆置换

D.  脾切除

E.  静脉输注血小板悬液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并通过一些形象的例子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 题目背景信息: - **患者情况**:35岁女性,反复出现双下肢瘀斑(皮肤下出血点),月经量增多(提示有凝血问题),乏力。 - **血液检查结果**: - 血红蛋白92g/L(正常范围约为110-160g/L) - 红细胞3.1×10^12/L(正常范围约为3.5-5.5×10^12/L) - 血小板50×10^9/L(正常范围约为150-400×10^9/L) ### 初步诊断: -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自己的血小板,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从而引起出血症状。 ### 治疗选择: - A: 丙种球蛋白 —— 主要用于急性感染或免疫缺陷病,不是首选。 - B: 糖皮质激素 —— 是治疗这类疾病的首选药物,因为它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减少对血小板的破坏。 - C: 血浆置换 —— 适用于严重的急性病例,不是慢性病例的首选。 - D: 脾切除 —— 在糖皮质激素无效的情况下才会考虑。 - E: 静脉输注血小板悬液 —— 只是暂时提高血小板水平,不是长期治疗方案。 ### 解析: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是最常用的初始治疗方法,它可以迅速降低免疫系统对血小板的攻击,从而提高血小板数量,改善出血症状。 - 举个形象的例子:想象你的身体里有一群士兵(免疫系统),他们误以为血小板是敌人并开始攻击它们。糖皮质激素就像一个和平使者,告诉这些士兵:“停火!血小板不是敌人。” 这样血小板就能恢复正常功能了。 因此,正确答案是 **B: 糖皮质激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d684b-750c-f6ad-c027-53ec875e97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23.女性,26岁,头晕、乏力3年,平时月经量较多,近半年头晕、心悸、乏力加重。 查Hb75g/L,RBC3.2×1012/L,WBC4.4×109/L,BPC200×109/L,网织红细胞1.5%。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尿胆原(-),大便潜血(-)。此患者治疗宜选择( )

A.  补充叶酸

B.  口服铁剂

C.  补充维生素B12

D.  输血400毫升

E.  脾切除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题干中的信息: - 26岁女性,有长期的头晕和乏力症状。 - 近半年症状加重。 - Hb(血红蛋白)水平为75g/L,低于正常范围(正常女性血红蛋白参考值约为110-150g/L)。 - RBC(红细胞计数)为3.2×10^12/L,低于正常范围(正常女性红细胞计数参考值约为3.5-5.0×10^12/L)。 - WBC(白细胞计数)为4.4×10^9/L,在正常范围内。 - BPC(血小板计数)为200×10^9/L,在正常范围内。 - 网织红细胞为1.5%,在正常范围内。 - 红细胞呈现小细胞低色素。 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这位女性患者的贫血症状比较明显,表现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偏低,并且红细胞呈现小细胞低色素特征。这种情况通常提示缺铁性贫血。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各个选项: A. 补充叶酸:叶酸主要用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而该患者的表现不符合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特点。 B. 口服铁剂:根据上述分析,患者表现符合缺铁性贫血的特点,因此口服铁剂是合适的治疗方法。 C. 补充维生素B12:维生素B12主要用于巨幼细胞性贫血,与该患者的情况不符。 D. 输血400毫升:虽然输血可以迅速提升血红蛋白水平,但对于慢性缺铁性贫血来说,长期有效的治疗还是需要口服铁剂来补充铁元素。 E. 脾切除:脾切除通常用于某些类型的溶血性贫血或其他血液疾病,与该患者的情况不符。 综上所述,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是口服铁剂。因此,正确答案是 **B**。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所帮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1d684b-750d-b677-c027-53ec875e97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