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氯化钾溶液静滴
B、 生理盐水静滴
C、 5%葡萄糖溶液静滴
D、 葡萄糖酸钙溶液静滴
E、 乳酸钠溶液静滴
答案:D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目。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背景信息:患者正在接受洋地黄治疗,这是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洋地黄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心脏收缩力,但同时也会增加心脏对某些电解质(如钙离子)的敏感性。 现在来看选项: - **A: 氯化钾溶液静滴** 洋地黄治疗时,有时会伴随低钾血症,因此补充钾可以帮助稳定心律,这是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 - **B: 生理盐水静滴** 生理盐水主要用于补充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对洋地黄治疗没有直接影响,也是一个合理的支持性治疗措施。 - **C: 5%葡萄糖溶液静滴** 葡萄糖溶液主要用于提供能量和支持体液平衡,同样不会影响洋地黄治疗,也是合理的支持性治疗。 - **D: 葡萄糖酸钙溶液静滴** 钙离子可以增强心脏收缩力,但在洋地黄治疗中,患者的心脏已经对钙离子非常敏感。如果再输入钙离子,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心律失常或加重心脏负担。因此,这是需要质疑和核对的选项。 - **E: 乳酸钠溶液静滴** 乳酸钠主要用于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并不会直接干扰洋地黄的作用,也是合理的支持性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 **D: 葡萄糖酸钙溶液静滴**。这是因为洋地黄治疗期间,心脏对钙离子高度敏感,再补充钙离子可能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其他不良反应。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所帮助!
A、 氯化钾溶液静滴
B、 生理盐水静滴
C、 5%葡萄糖溶液静滴
D、 葡萄糖酸钙溶液静滴
E、 乳酸钠溶液静滴
答案:D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目。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背景信息:患者正在接受洋地黄治疗,这是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洋地黄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心脏收缩力,但同时也会增加心脏对某些电解质(如钙离子)的敏感性。 现在来看选项: - **A: 氯化钾溶液静滴** 洋地黄治疗时,有时会伴随低钾血症,因此补充钾可以帮助稳定心律,这是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 - **B: 生理盐水静滴** 生理盐水主要用于补充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对洋地黄治疗没有直接影响,也是一个合理的支持性治疗措施。 - **C: 5%葡萄糖溶液静滴** 葡萄糖溶液主要用于提供能量和支持体液平衡,同样不会影响洋地黄治疗,也是合理的支持性治疗。 - **D: 葡萄糖酸钙溶液静滴** 钙离子可以增强心脏收缩力,但在洋地黄治疗中,患者的心脏已经对钙离子非常敏感。如果再输入钙离子,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心律失常或加重心脏负担。因此,这是需要质疑和核对的选项。 - **E: 乳酸钠溶液静滴** 乳酸钠主要用于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并不会直接干扰洋地黄的作用,也是合理的支持性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 **D: 葡萄糖酸钙溶液静滴**。这是因为洋地黄治疗期间,心脏对钙离子高度敏感,再补充钙离子可能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其他不良反应。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所帮助!
A. 丙种球蛋白
B. 糖皮质激素
C. 血浆置换
D. 脾切除
E. 静脉输注血小板悬液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并通过一些形象的例子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 题目背景信息: - **患者情况**:35岁女性,反复出现双下肢瘀斑(皮肤下出血点),月经量增多(提示有凝血问题),乏力。 - **血液检查结果**: - 血红蛋白92g/L(正常范围约为110-160g/L) - 红细胞3.1×10^12/L(正常范围约为3.5-5.5×10^12/L) - 血小板50×10^9/L(正常范围约为150-400×10^9/L) ### 初步诊断: -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自己的血小板,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从而引起出血症状。 ### 治疗选择: - A: 丙种球蛋白 —— 主要用于急性感染或免疫缺陷病,不是首选。 - B: 糖皮质激素 —— 是治疗这类疾病的首选药物,因为它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减少对血小板的破坏。 - C: 血浆置换 —— 适用于严重的急性病例,不是慢性病例的首选。 - D: 脾切除 —— 在糖皮质激素无效的情况下才会考虑。 - E: 静脉输注血小板悬液 —— 只是暂时提高血小板水平,不是长期治疗方案。 ### 解析: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是最常用的初始治疗方法,它可以迅速降低免疫系统对血小板的攻击,从而提高血小板数量,改善出血症状。 - 举个形象的例子:想象你的身体里有一群士兵(免疫系统),他们误以为血小板是敌人并开始攻击它们。糖皮质激素就像一个和平使者,告诉这些士兵:“停火!血小板不是敌人。” 这样血小板就能恢复正常功能了。 因此,正确答案是 **B: 糖皮质激素**。
A. 补充叶酸
B. 口服铁剂
C. 补充维生素B12
D. 输血400毫升
E. 脾切除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题干中的信息: - 26岁女性,有长期的头晕和乏力症状。 - 近半年症状加重。 - Hb(血红蛋白)水平为75g/L,低于正常范围(正常女性血红蛋白参考值约为110-150g/L)。 - RBC(红细胞计数)为3.2×10^12/L,低于正常范围(正常女性红细胞计数参考值约为3.5-5.0×10^12/L)。 - WBC(白细胞计数)为4.4×10^9/L,在正常范围内。 - BPC(血小板计数)为200×10^9/L,在正常范围内。 - 网织红细胞为1.5%,在正常范围内。 - 红细胞呈现小细胞低色素。 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这位女性患者的贫血症状比较明显,表现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偏低,并且红细胞呈现小细胞低色素特征。这种情况通常提示缺铁性贫血。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各个选项: A. 补充叶酸:叶酸主要用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而该患者的表现不符合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特点。 B. 口服铁剂:根据上述分析,患者表现符合缺铁性贫血的特点,因此口服铁剂是合适的治疗方法。 C. 补充维生素B12:维生素B12主要用于巨幼细胞性贫血,与该患者的情况不符。 D. 输血400毫升:虽然输血可以迅速提升血红蛋白水平,但对于慢性缺铁性贫血来说,长期有效的治疗还是需要口服铁剂来补充铁元素。 E. 脾切除:脾切除通常用于某些类型的溶血性贫血或其他血液疾病,与该患者的情况不符。 综上所述,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是口服铁剂。因此,正确答案是 **B**。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所帮助!
A.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B. 缺铁性贫血
C. 再生障碍性贫血
D. 生理性贫血
E.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解析:让我来为您解析这道题: 正确答案是B. 缺铁性贫血。我将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解析: 1. 病史特点: - 女性,26岁 - 月经量较多(提示慢性失血) - 头晕、乏力3年,近半年加重 - Hb 75g/L (正常值:110-150g/L),明显低于正常范围 2. 实验室检查特点: - RBC 3.2×10^12/L (正常值:3.5-5.0×10^12/L) - 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这是缺铁性贫血的典型特征) - 网织红细胞1.5% (正常值:0.5%-1.5%),轻度升高,说明骨髓有代偿性造血 各选项分析: A.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不符合,因为该病通常表现为大细胞贫血,而本例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 缺铁性贫血:符合,最可能的诊断。患者有慢性失血史(月经过多),且红细胞形态为小细胞低色素。 C. 再生障碍性贫血:不符合,因为WBC和PLT基本正常,再生障碍性贫血常伴有全血细胞减少。 D. 生理性贫血:不符合,生理性贫血多见于妊娠期或新生儿期,且程度较轻。 E.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不符合,该病较为罕见,且常伴有铁代谢异常。 选择B的原因: 1. 患者有明确的慢性失血史(月经过多) 2. 血常规显示典型的缺铁性贫血改变(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3. 网织红细胞轻度升高,提示骨髓对贫血有代偿反应 4. 排除了其他类型的贫血 简单示例: 想象一个花盆里的植物,如果长期缺乏铁元素,叶子就会变黄变小(就像红细胞变得小而苍白)。给这个植物补充铁肥后,它就能恢复正常生长。同样,这位患者需要补充铁剂来纠正贫血。
A. 慢性失血
B. 缺乏白蛋白
C. 缺乏维生素B12
D. 缺乏胃蛋白酶
E. 缺乏叶酸
解析:让我来为您解析这道题: 正确答案是A. 慢性失血 解析: 1. 题干信息分析: - 患者有胃溃疡病史5年 - 经常发生胃出血 - 血红蛋白(Hb)90g/L(正常值为120-160g/L) - 红细胞计数(RBC)3.8×10^12/L(正常值为4.0-5.5×10^12/L) - 确诊为缺铁性贫血 2. 选项分析: A. 慢性失血 ✅ 正确答案 - 符合患者经常胃出血的病史 - 是最常见的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 慢性失血会导致铁元素持续丢失,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 B. 缺乏白蛋白 ❌ - 白蛋白缺乏主要影响的是血浆渗透压 - 不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C. 缺乏维生素B12 ❌ - 这会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而非缺铁性贫血 -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特点是红细胞体积增大 D. 缺乏胃蛋白酶 ❌ - 主要影响蛋白质消化 - 不会直接导致缺铁性贫血 E. 缺乏叶酸 ❌ - 同样会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 - 与缺铁性贫血无关 简单示例: 想象一个水桶漏水的情况。慢性失血就像水桶底部有个小洞,虽然每次漏得不多,但长期下来就会导致水(铁元素)越来越少,最终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这就是为什么慢性失血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这个案例中,患者的胃溃疡反复出血,就像那个不断漏水的小洞,长期下来就造成了缺铁性贫血。
A. 出血
B. 脾脏肿大及功能亢进
C. 病毒感染
D. 雌激素抑制血小板生成
E. 自身免疫反应
解析:好的,我们来一起分析这道题。 ### 题目背景信息: - 患者为25岁的女性。 - 主要症状是皮肤出现瘀点、瘀斑及月经过多。 - 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核心问题: - 导致患者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分析每个选项: 1. **A: 出血** - 出血是血小板减少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因此,这不是正确答案。 2. **B: 脾脏肿大及功能亢进** - 脾脏是一个重要的器官,可以清除血液中的异常细胞。当脾脏功能亢进时,它会过度清除血小板,从而导致血小板减少。因此,这是一个合理的选项。 3. **C: 病毒感染** - 病毒感染确实可能导致一过性的血小板减少,但题目中提到的是“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所以病毒感染不是主要的原因。 4. **D: 雌激素抑制血小板生成** - 雌激素对血小板生成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原因。 5. **E: 自身免疫反应** - 自身免疫反应确实是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的血小板。但是,题目问的是“主要原因”。 ### 最终答案: - 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脾脏功能亢进是一个常见的机制,脾脏会过度清除血小板。因此,**B: 脾脏肿大及功能亢进** 是最合理的选择。 希望这个解析对你有帮助!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解释,请随时告诉我。
A. <20×109/L
B. 20-30×109/L
C. 30-80×109/L
D. 80-100×109/L
E. >100×109/L
解析:好的,我们来一起分析这道题。 首先,题目描述的是一个患有“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这种疾病的特点是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导致皮肤出现瘀点、瘀斑以及月经过多等症状。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血小板的正常范围。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大约在150-400×10^9/L之间。当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时,就会出现上述症状。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选项: - A: <20×10^9/L:这是极度减少的情况,通常会导致严重的出血症状。 - B: 20-30×10^9/L:这也是严重减少的情况,但比A稍微好一些。 - C: 30-80×10^9/L:这是一个较轻度减少的情况,但仍低于正常范围。 - D: 80-100×10^9/L:接近正常范围,但仍然偏低。 - E: >100×10^9/L:这是正常的血小板计数范围。 根据题意,患者有轻微的出血症状,但并不是特别严重。因此,她的血小板计数应该是在较低范围内,但仍不是极度减少的情况。所以,最合理的选项是C:30-80×10^9/L。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血小板计数与症状之间的关系。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所帮助!
A. 血小板悬液
B. 糖皮质激素
C. 止血药
D. 环磷酰胺
E. 雄激素
解析:让我为您详细解析这道题: 正确答案是B. 糖皮质激素。让我来分析各个选项: A. 血小板悬液:这是用于急性严重血小板减少或出血危及生命时的紧急治疗手段,不是首选治疗。 B. 糖皮质激素(正确答案):这是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一线治疗药物,最常用的是泼尼松。它通过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减少血小板破坏,通常能使70-80%的患者血小板计数升高。 C. 止血药:这类药物只能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效果有限。 D. 环磷酰胺:这是一种免疫抑制剂,通常用于二线治疗或难治性病例,不是首选药物。 E. 雄激素:虽然可以刺激骨髓造血,但效果不如糖皮质激素显著,也不是首选治疗。 选择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的原因: 1. 它能快速抑制免疫系统对自身血小板的攻击 2. 起效快,通常3-7天内可见血小板计数上升 3. 相对安全,副作用可控 简单来说,就像当你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把“朋友”当成“敌人”来攻击时,糖皮质激素就像是一个调解员,告诉免疫系统不要过度反应,从而保护血小板不被破坏。
A. 感染
B. 胰瘘
C. 大出血
D. 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E. MODS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 ### 题目背景 - 患者:女性,33岁。 - 病情:上腹痛一天,进食后疼痛加剧,并伴有呕吐,吐后疼痛未缓解。 - 疑似诊断:急性胰腺炎。 ### 问题核心 如果对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什么严重后果? ### 选项分析 1. **A: 感染** - 虽然急性胰腺炎可能导致感染,但这并不是最常见的直接后果。 2. **B: 胰瘘** - 胰瘘是指胰液漏出到腹腔内形成瘘管,这种情况确实可能发生,但通常需要较长时间发展,且不是最直接的风险。 3. **C: 大出血** - 急性胰腺炎可能会引起血管损伤导致出血,但“大出血”并不是最直接的严重并发症。 4. **D: 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 这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急性胰腺炎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进展为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这种类型的胰腺炎非常危险,可能导致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5. **E: 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虽然急性胰腺炎最终可能导致MODS,但这是晚期并发症,不是最直接的风险。 ###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最可能的答案是 **D: 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胰腺就像一个工厂,正常工作时生产消化酶。如果工厂发生故障(即急性胰腺炎),不及时修理(即治疗),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问题,比如工厂内部设备损坏(即出血坏死)。如果不加以控制,整个工厂可能会完全瘫痪,这就是为什么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如此危险。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所帮助!
A. 阿托品
B. 西咪替丁
C. 生长抑素
D. 环丙沙星
E. 奥米拉唑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解析这道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题目的核心:寻找抑制胰腺分泌作用最强的药物。题目背景信息提到患者疑似急性胰腺炎,并且伴有剧烈疼痛和呕吐。 ### 选项分析 1. **A: 阿托品** - 阿托品是一种抗胆碱药,主要用于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等。 - 虽然它有一定的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但对于胰腺分泌的抑制效果不是最强。 2. **B: 西咪替丁** - 西咪替丁是一种H2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 它主要作用于胃酸分泌,对胰腺分泌的抑制作用较弱。 3. **C: 生长抑素** - 生长抑素是一种天然存在的肽类激素,可以显著抑制多种内分泌和外分泌腺体的分泌。 - 它对胰腺分泌的抑制作用非常强,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药物之一。 4. **D: 环丙沙星** - 环丙沙星是一种广谱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 它并没有直接抑制胰腺分泌的作用。 5. **E: 奥米拉唑** - 奥米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 它主要作用于胃酸分泌,对胰腺分泌的抑制作用较弱。 ###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生长抑素(C)对胰腺分泌的抑制作用最强,因此答案是C。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胰腺就像一个繁忙的厨房,不停地生产各种“食物”(酶)。在急性胰腺炎的情况下,这个厨房变得异常忙碌,甚至开始失控。这时候,我们需要一种超级强大的“厨房管理员”,来控制这个厨房的生产速度。生长抑素就像是这个超级管理员,它能够迅速地让胰腺“冷静下来”,减少酶的分泌,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所帮助!
A. 乙型肝炎具有传染性
B. 乙型肝炎但病情稳定
C.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
D. 处于乙型肝炎恢复期
E. 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免疫力
解析:让我来为您解析这道题: 正确答案是E: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免疫力。 解析各个选项: A. 错误。抗HBs阳性表示有保护性抗体,不是传染源。 B. 错误。患者并非处于患病状态,而是具有免疫力。 C. 错误。病毒携带者应为HBsAg阳性,而本例只有抗HBs阳性。 D. 错误。恢复期通常会有其他标志物阳性,如抗HBe等。 E. 正确。抗HBs(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表明机体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 简单解释: 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就像一把锁,能阻止乙肝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当只有抗HBs阳性时,说明: 1. 该患者可能曾经接种过乙肝疫苗 2. 或者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完全清除,并产生了保护性抗体 打个比方:这就像是给房子装上了防盗门(抗体),即使小偷(病毒)来了也进不来,所以患者不需要担心会得乙肝。 因此护士应该告知患者,他目前的状态是对乙肝有免疫力的,不需要过分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