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西泮
B、 丙戊酸钠
C、 氯丙嗪
D、 卡马西平
E、 苯妥英钠
答案:A
A、 地西泮
B、 丙戊酸钠
C、 氯丙嗪
D、 卡马西平
E、 苯妥英钠
答案:A
A. 心前区压迫感
B. 面部潮红
C. 四肢麻木
D. 黄疸和血红蛋白尿
E. 血压下降
A. 改善颈部血液循环
B. 减轻头面部疼痛
C. 改善呼吸
D. 预防颅内压降低
E. 用作反牵引力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 首先,题干描述了患者陈先生的情况:他因为意外事故导致颈椎骨折,并且进行了颅骨牵引治疗。那么我们需要思考,颅骨牵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A: 改善颈部血液循环** 颈部血液循环的改善通常与颈椎问题关系不大,更多是与心脏或血管疾病相关。 - **B: 减轻头面部疼痛** 虽然颅骨牵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但这并不是它的主要目的。 - **C: 改善呼吸** 呼吸问题更多见于胸腔或肺部疾病,颈椎问题一般不会直接影响呼吸功能。 - **D: 预防颅内压降低** 颅内压的问题通常是脑部疾病的表现,而颈椎骨折并不直接涉及颅内压的变化。 - **E: 用作反牵引力** 这是一个关键点。颅骨牵引主要是通过施加一个向上的拉力来减轻颈椎的压力,从而帮助骨折复位和固定。牵引力的作用是为了对抗颈椎受到的压力,也就是提供“反牵引力”。 所以,结合题干信息和选项分析,答案应该是 **E: 用作反牵引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有一条橡皮筋,当你用手拉它时,橡皮筋会产生相反方向的拉力。颅骨牵引就是类似原理,通过向上的拉力来对抗颈椎的压力,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A. 白喉
B. 急性喉炎
C. 扁桃体炎
D. 支气管炎
E. 病毒性咽炎
A. 11.7-34.2 μmol/L
B. 17.1 34.2 μmol/L
C. 1.7-17.1 μmol/L
D. 1.7-34.2 μmol/L
E. 1.7-22.2 μmol/L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解析这道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血清胆红素的正常范围。胆红素是由衰老的红细胞分解产生的,它在肝脏中被处理后随胆汁排出体外。如果胆红素代谢或排泄过程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黄疸等症状。 根据医学标准,血清胆红素的正常参考范围通常是1.7-17.1 μmol/L。这意味着: - 当血清胆红素低于1.7 μmol/L时,可能表示测量值偏低; - 当血清胆红素高于17.1 μmol/L时,则提示可能存在胆红素代谢异常或其他疾病问题。 题目中提到患者出现了巩膜(眼白部分)和全身皮肤黄染的现象,这是典型的黄疸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进一步确认该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了正常范围。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说明:想象胆红素就像家里的垃圾,正常情况下应该及时清理出去,但如果垃圾堆积过多或者清理不及时,就会导致家里变得脏乱不堪。同样地,当体内胆红素积累过多无法及时排出时,就会出现黄疸等现象。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C选项:1.7-17.1 μmol/L。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或需要进一步解释,请随时告诉我。
A. 多处伤
B. 多发伤
C. 复合伤
D. 放射复合伤
E. 闭合性创伤
A. 脑挫伤患者
B. 张力性气胸患者
C. 小腿挫裂伤患者
D. 肠穿孔患者
E. 上肢开放性骨折患者
A. 周围型
B. 混合型
C. 边缘型
D. 中央型
E. 巨块型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支气管肺癌”按解剖学部位分类的几种类型: 1. **周围型**:肿瘤位于肺的外周部分。 2. **中央型**:肿瘤位于肺门或主支气管附近。 3. **混合型**、**边缘型**、**巨块型**:这些并不是标准的解剖学分类。 接下来,我们来看具体的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 - **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主要发生在支气管上皮细胞,尤其是大支气管。由于大支气管靠近肺门,所以这种类型的癌症多见于中央区域。 因此,根据解剖学位置分类,**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的是**中央型**。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 D: 中央型。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 - 如果把肺比作一棵大树,那么树根部分就是肺门,而树干和大的树枝就是主支气管。鳞状细胞癌就像长在树干上的瘤子,通常更靠近树根部分。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帮助!
A. 1级指关节能活动,肌肉能收缩
B. 2级是指关节不能活动,肌肉能收缩
C. 3级是指能对抗阻力但不能对抗重力
D. 4级是指能对抗阻力,但肌力过强
E. 5级是指肌力正常
A. 斜疝
B. 股疝
C. 直疝
D. 脐疝
E. 切口疝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解析这道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题目的核心问题:**“最易发生嵌顿的腹外疝”**。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1. **A: 斜疝** - 斜疝是指疝囊经腹股沟管突出的一种疝气,常见于儿童和成年人。 - 虽然斜疝也有可能嵌顿,但并不是最易发生嵌顿的疝气类型。 2. **B: 股疝** - 股疝是指疝囊从股环进入股管并突出于股部上段的一种疝气。 - 股疝的解剖特点使其疝囊出口较小,容易导致内容物卡住,因此是最容易发生嵌顿的疝气类型。 3. **C: 直疝** - 直疝是指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突出的一种疝气。 - 直疝通常疝囊较大,不容易嵌顿。 4. **D: 脐疝** - 脐疝是指疝囊通过脐部突出的一种疝气。 - 脐疝虽然也会嵌顿,但不如股疝那样常见。 5. **E: 切口疝** - 切口疝是指疝囊通过腹部手术切口突出的一种疝气。 - 切口疝通常疝囊较大,也不容易嵌顿。 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 最易发生嵌顿的腹外疝是**股疝**(B)。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 - 想象一下,有一个小瓶子(疝囊),通过一个细长的管道(疝环)与大瓶子(腹腔)相连。如果这个管道非常细(如股疝的疝环),那么瓶子中的东西就很容易卡在管道里(嵌顿)。相反,如果管道较粗(如斜疝或直疝的疝环),东西就不容易卡住。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所帮助!
A. 对各种疼痛都有效
B. 对间断性锐痛大于慢性钝痛作用
C. 镇痛同时引起欣快感
D. 能消除因疼痛所致焦虑、紧张、恐慌等
E. 主要用于急性锐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