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每班记录 1 次
B、 至少每天记录 1 次
C、 至少 2 天记录 1 次
D、 白天记录 1 次
E、 至少 4 天记录 1 次
答案:A
解析:好的!我们来一起理解这道题。 ### 题目背景 护理记录是医护人员对病人情况的重要记录,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并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不同级别的护理有不同的记录频率要求。 ### 选项分析 - **A: 每班记录 1 次**:这意味着每个班次都要记录一次。 - **B: 至少每天记录 1 次**:意味着每天至少记录一次,但可以更频繁。 - **C: 至少 2 天记录 1 次**:意味着每隔一天记录一次。 - **D: 白天记录 1 次**:只在白天记录一次。 - **E: 至少 4 天记录 1 次**:意味着每四天记录一次。 ### 关键点 Ⅰ级护理通常是指病情较为严重或需要密切观察的病人。因此,这类病人的护理记录需要非常频繁,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变化。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照顾一个刚做完心脏手术的病人。这位病人需要密切监控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如果你只是每天记录一次,可能会错过一些重要的信息。但如果每班记录一次(每班通常是8小时),就能确保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 结论 因此,对于Ⅰ级护理的病人,最合理的做法是 **每班记录一次**。这样能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突发状况。 所以,正确答案是 **A: 每班记录 1 次**。
A、 每班记录 1 次
B、 至少每天记录 1 次
C、 至少 2 天记录 1 次
D、 白天记录 1 次
E、 至少 4 天记录 1 次
答案:A
解析:好的!我们来一起理解这道题。 ### 题目背景 护理记录是医护人员对病人情况的重要记录,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并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不同级别的护理有不同的记录频率要求。 ### 选项分析 - **A: 每班记录 1 次**:这意味着每个班次都要记录一次。 - **B: 至少每天记录 1 次**:意味着每天至少记录一次,但可以更频繁。 - **C: 至少 2 天记录 1 次**:意味着每隔一天记录一次。 - **D: 白天记录 1 次**:只在白天记录一次。 - **E: 至少 4 天记录 1 次**:意味着每四天记录一次。 ### 关键点 Ⅰ级护理通常是指病情较为严重或需要密切观察的病人。因此,这类病人的护理记录需要非常频繁,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变化。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照顾一个刚做完心脏手术的病人。这位病人需要密切监控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如果你只是每天记录一次,可能会错过一些重要的信息。但如果每班记录一次(每班通常是8小时),就能确保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 结论 因此,对于Ⅰ级护理的病人,最合理的做法是 **每班记录一次**。这样能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突发状况。 所以,正确答案是 **A: 每班记录 1 次**。
A. 防护服只能在规定区域内穿脱
B. 穿分体式防护服的顺序是:穿上衣→戴帽子→拉拉链→穿下衣
C. 脱连体防护服:先脱帽子再拉开拉链,最后由上向下脱衣服
D. 脱分体防护服:先拉开拉链再脱帽子,脱下衣后再脱上衣
E. 脱防护服时污染面向外,卷成包裹状,置于医疗垃圾袋内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并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 题目背景 - 李先生因疑似肺结核需要护理。 - 护士需要为他进行吸痰操作。 - 为了保护自己和其他患者,护士需要穿戴防护服。 ### 核心问题 题目问的是关于护士穿脱防护服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 分析选项 **A: 防护服只能在规定区域内穿脱** - 这是一个常识性的规定,因为防护服是为了防止病原体传播,所以在特定区域(如隔离病房)内穿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风险。 - 类比:就像我们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必须在指定区域穿实验服,以避免污染其他地方。 **B: 穿分体式防护服的顺序是:穿上衣→戴帽子→拉拉链→穿下衣** - 这个顺序不符合实际操作流程,通常情况下应该是先穿下衣,再穿上衣,然后戴帽子,最后拉拉链。 - 类比:就像我们穿衣服时,一般是先穿裤子,再穿上衣,最后系扣子或拉拉链。 **C: 脱连体防护服:先脱帽子再拉开拉链,最后由上向下脱衣服** - 这个步骤也不完全正确,通常情况下应先拉开拉链,再脱帽子,最后脱衣服。 - 类比:就像脱连帽衫时,通常是先解开拉链,再脱帽子,最后脱衣服。 **D: 脱分体防护服:先拉开拉链再脱帽子,脱下衣后再脱上衣** - 这个步骤也是不正确的,通常应该是先脱下衣,再脱上衣,最后脱帽子。 - 类比:就像脱分体式的运动服时,通常是先脱裤子,再脱上衣,最后脱帽子。 **E: 脱防护服时污染面向外,卷成包裹状,置于医疗垃圾袋内** - 这个步骤虽然描述了如何处理防护服,但并不是关于穿脱的具体步骤。 - 类比:就像我们处理垃圾时,需要将垃圾装入袋子中,但这不是具体的操作步骤。 ### 最终答案 根据以上分析,最符合实际操作规范且符合题目要求的是 **A: 防护服只能在规定区域内穿脱**。 希望这些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知识点!
A. 急性肺水肿
B. 肺炎
C. 肺栓塞
D. 阿-斯综合征
E. 急性呼吸衰竭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 首先,我们来看题干描述的情况:这位20岁的女性患者在溺水后出现了以下症状: 1. 血压低(80/50 mmHg)。 2. 心跳快(130 次/分钟)。 3. 呼吸急促(34 次/分钟)。 4. 血氧饱和度低(SaO2 74%)。 5. 口鼻有大量泡沫。 6. 面色苍白,意识模糊。 7. 全身湿冷。 这些症状综合起来,提示我们她可能正在经历一种严重的急性情况。接下来,我们逐一排除选项: - **B: 肺炎**:虽然肺炎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和发热等症状,但不会出现如此严重的低血压、快速的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显著下降。 - **C: 肺栓塞**:肺栓塞通常表现为突发的胸痛、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但通常不会有泡沫从口鼻溢出,而且溺水后直接导致肺栓塞的可能性较低。 - **D: 阿-斯综合征**:这是一种由于心脏问题导致的急性意识丧失状态,但一般没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或泡沫。 - **E: 急性呼吸衰竭**:虽然有可能,但其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并不完全符合题干中的所有特征,特别是泡沫。 因此,最符合题干描述的是 **A: 急性肺水肿**。具体原因如下: - **泡沫**:急性肺水肿时,肺部血管内的液体进入肺泡,形成泡沫。 - **低血压**:急性肺水肿可能导致心功能不全,从而引起低血压。 - **心跳快、呼吸急促、低氧血症**:这些都是急性肺水肿的典型表现。 - **面色苍白、全身湿冷**:这是由于循环衰竭引起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 **A: 急性肺水肿**。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所帮助!
A.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发育不完善
B. 先天性卵巢发育异常
C. 黄体萎缩不全
D. 黄体功能不足
E. 卵巢功能衰退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并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 题目背景: 这位32岁的女性患者,经期延长到9-10天,经量也增多了,但她的月经周期是正常的。盆腔检查没有发现异常,基础体温呈现双相型(即排卵正常),但体温下降缓慢。诊断结果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 ### 选项分析: - **A: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发育不完善** - 这个选项通常与青春期的月经紊乱有关,而该患者已经32岁,所以不符合。 - **B: 先天性卵巢发育异常** - 这种情况一般在早期就会被发现,且与患者当前的症状不完全吻合。 - **C: 黄体萎缩不全** - 黄体在排卵后形成,如果黄体萎缩不全,会导致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缓慢,从而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脱落,导致经期延长和经量增多。基础体温下降缓慢也支持这一点。 - **D: 黄体功能不足** - 黄体功能不足通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期提前,而该患者的月经周期是正常的,所以不符合。 - **E: 卵巢功能衰退** - 这通常发生在更年期前后,而该患者32岁,年龄不符。 ### 结论: 根据题干描述,该患者的基础体温呈双相型但下降缓慢,且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这些症状最符合**黄体萎缩不全**的情况。 ### 生动例子: 想象一下,你的身体就像一个花园。每个月,花园会有一个特定的时间开花(排卵)。排卵后,花开始凋谢(黄体萎缩)。如果花凋谢得太慢,花园就会显得杂乱无章(经期延长)。这种情况就是黄体萎缩不全。 因此,正确答案是:**C: 黄体萎缩不全**。
A. 5 °-10 °
B. 10 °-15 °
C. 15 °-20 °
D. 20 °-25 °
E. 15 °-30 °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1. **Apgar评分**:这是一个评估新生儿健康状况的评分系统,满分为10分。7分说明宝宝虽然有一些问题,但总体情况还算可以。 2. **产钳助产**:这是一种辅助分娩的方法,可能会对宝宝造成一定的压力或损伤。 3. **症状**:宝宝出现嗜睡、呼吸不规则、有时尖叫、不想吃奶等症状,这些都是可能因为分娩过程中受到的压力或损伤导致的。 接下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了缓解宝宝的症状,应该选择一个怎样的体位? 题目中提到“合适的体位是抬高头肩”,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具体的倾斜角度。根据医学常识,这种情况下通常建议将宝宝的头部稍微抬高,以减少呼吸困难和其他不适感。 选项分析: - A: 5°-10°:这个角度太小,可能效果不明显。 - B: 10°-15°:这个角度也较小,可能不足以改善宝宝的症状。 - C: 15°-20°:这个角度适中,但仍然有些偏小。 - D: 20°-25°:这个角度稍微大一些,但仍在合理范围内。 - E: 15°-30°:这个范围较大,包含了从15°到30°的角度,其中20°-30°更为合适。 结合实际情况和医学常识,最适合的角度应该是**15°-30°**,这样既可以保证宝宝的头部得到足够的抬高,又不会过度倾斜导致其他不适。 因此,正确答案是E(15°-30°)。 希望这个解释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道题!
A. 保持尸体五官安详,肢体舒展
B. 是临终关怀结束以后的内容
C. 体现了对死者的尊重
D. 给予家属心灵的安慰
E. 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崇高的职业道德
A. 结构质量标准
B. 要素质量标准
C. 环节质量标准
D. 终末质量标准
E. 技术质量标准
A. 盆腔脓肿
B. 腹腔脓肿
C. 肠瘘
D. 胆瘘
E. 胰瘘
A. 0.02%呋喃西林溶液
B. 0.1%醋酸溶液
C. 0.9%氯化钠溶液
D. 1%-3%过氧化氢溶液
E. 朵贝尔溶液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 首先,题目提到患者口腔pH偏酸性。这意味着患者的口腔环境偏向酸性。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漱口溶液来中和这种酸性环境,以保持口腔健康。 我们来看一下各个选项: - A:0.02% 呋喃西林溶液。这是一种广谱抗菌剂,主要用于预防感染,并不是用来调节口腔pH值。 - B:0.1% 醋酸溶液。这是酸性的溶液,会进一步增加口腔的酸度,不适合用于pH偏酸性的口腔。 - C:0.9% 氯化钠溶液。这是一种生理盐水,主要用于清洁和保湿,不具有调节pH的作用。 - D:1%-3% 过氧化氢溶液。这是一种弱碱性溶液,可以有效地中和酸性环境,同时具有杀菌作用,非常适合用于pH偏酸性的口腔。 - E:朵贝尔溶液。这是一种复方硼砂溶液,主要成分是硼砂,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并不专门针对酸性环境。 因此,综合考虑,D选项(1%-3% 过氧化氢溶液)是最适合的选择,因为它既能中和酸性环境,又能起到杀菌的作用。 希望这个解释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A. 化脓细菌
B. 绿脓杆菌
C. 厌氧菌
D. 衣原体
E. 嗜肺军团菌
A. 6 7.5cm
B. 7-8.5cm
C. 8.5-9.5cm
D. 9.5-10cm
E. 10-10.5cm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理解这道题目。 ### 题目背景: - **高女士**:怀孕20周的孕妇。 - **产前检查**:医生对孕妇进行的常规检查,以确保母婴健康。 - **骨盆外测量**:医生在体表测量骨盆大小的方法。 - **坐骨结节间径**:两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 ### 目标: - 确定正常坐骨结节间径的范围。 ### 解析: 坐骨结节间径是衡量骨盆出口宽度的重要指标,它对于判断分娩是否顺利具有重要意义。正常情况下,这个距离应该在8.5到9.5厘米之间。 ### 选项分析: - A: 6.5-7.5cm:这个范围太小,不符合正常值。 - B: 7-8.5cm:这个范围也偏小。 - C: 8.5-9.5cm:符合正常值范围。 - D: 9.5-10cm:这个范围偏大。 - E: 10-10.5cm:这个范围太大了。 ### 联想与举例: 想象一下,坐骨结节间径就像一个门的宽度。如果门太窄(如选项A、B),婴儿很难通过;如果门太宽(如选项D、E),虽然可以顺利通过,但可能不是最佳状态。而正常值C(8.5-9.5cm)就像是“刚刚好”的门,既不太紧也不太松,非常适合宝宝通过。 因此,正确答案是 **C: 8.5-9.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