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支气管扩张
B、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 支气管哮喘
D、 慢性肺脓肿
E、 肺癌感染
答案:B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 首先,题干中的描述有几个关键信息: 1. 患者年龄:62岁。 2. 长期症状:咳嗽 30 年。 3. 最近症状:咳大量脓痰、憋气、双下肢水肿。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支气管扩张: -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长期反复发作的呼吸道疾病,会导致大量脓痰,但通常不会引起双下肢水肿。 B.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 COPD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 - 长期COPD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进而引发心力衰竭,从而导致双下肢水肿。 C. 支气管哮喘: - 支气管哮喘主要表现为喘息、胸闷和呼吸困难,但一般不会有大量脓痰或双下肢水肿。 D. 慢性肺脓肿: - 肺脓肿确实会有大量脓痰,但通常不会出现双下肢水肿。 E. 肺癌感染: - 肺癌可能会有咳嗽、咯血等症状,但双下肢水肿较为罕见。 综合以上分析,最符合题干描述的是 **B.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因为它可以解释长期咳嗽、咳大量脓痰、憋气以及双下肢水肿的症状。 希望这个解析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A、 支气管扩张
B、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 支气管哮喘
D、 慢性肺脓肿
E、 肺癌感染
答案:B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 首先,题干中的描述有几个关键信息: 1. 患者年龄:62岁。 2. 长期症状:咳嗽 30 年。 3. 最近症状:咳大量脓痰、憋气、双下肢水肿。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支气管扩张: -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长期反复发作的呼吸道疾病,会导致大量脓痰,但通常不会引起双下肢水肿。 B.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 COPD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 - 长期COPD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进而引发心力衰竭,从而导致双下肢水肿。 C. 支气管哮喘: - 支气管哮喘主要表现为喘息、胸闷和呼吸困难,但一般不会有大量脓痰或双下肢水肿。 D. 慢性肺脓肿: - 肺脓肿确实会有大量脓痰,但通常不会出现双下肢水肿。 E. 肺癌感染: - 肺癌可能会有咳嗽、咯血等症状,但双下肢水肿较为罕见。 综合以上分析,最符合题干描述的是 **B.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因为它可以解释长期咳嗽、咳大量脓痰、憋气以及双下肢水肿的症状。 希望这个解析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A. 肺心病合并右心衰竭
B. 低蛋白血症
C. 摄盐过多
D. 下肢静脉血栓
E. 合并肾炎
解析:让我为您解析这道题: 正确答案是A:肺心病合并右心衰竭。我来解释各个选项: A. 肺心病合并右心衰竭(正确答案) - 解析:患者有30年咳嗽史,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这是导致肺心病的常见原因 - 慢性肺部疾病会导致肺动脉高压,最终引起右心肥大和衰竭 - 右心衰竭的典型表现就是体循环淤血,导致下肢水肿 B. 低蛋白血症 - 这确实可以引起水肿,但不是主要因素 - 通常表现为全身性水肿,而不仅仅是下肢 C. 摄盐过多 - 过量摄盐可加重水肿,但不是根本原因 - 如果是主要原因,病史中应该有明确记录 D. 下肢静脉血栓 - 主要表现为单侧肢体肿胀 - 通常伴有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等症状 E. 合并肾炎 - 肾源性水肿通常从眼睑开始 - 常伴有尿检异常等其他肾脏损害表现 选择A的原因: 1. 患者有长期咳嗽史(30年),提示慢性肺部疾病 2. 目前出现咳脓痰、憋气,符合肺心病进展的表现 3. 下肢水肿是右心衰竭的典型体征 4. 所有症状联系在一起,最符合肺心病合并右心衰竭的临床特点 这个病例提醒我们,长期慢性肺部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肺心病,进而影响心脏功能。因此对于有长期咳嗽病史的患者,需要特别关注其心脏状况。
A. 扩张支气管
B. 消除肺部感染
C. 低浓度吸氧
D. 治疗心力衰竭
E. 祛痰剂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题干中的信息:患者是一位62岁的男性,有30年的咳嗽史,并且最近出现了大量脓痰、憋气以及双下肢水肿的症状。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每个选项: - **A: 扩张支气管** 这个选项虽然可以帮助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扩张支气管通常用于急性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急性发作,但这里的问题不仅仅是支气管狭窄。 - **B: 消除肺部感染** 题干中提到“大量脓痰”,这通常是肺部感染的表现。因此,首先要处理的是肺部感染,以减轻症状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 **C: 低浓度吸氧** 吸氧可以缓解缺氧症状,但对于当前的主要问题——肺部感染——并没有直接治疗作用。 - **D: 治疗心力衰竭** 双下肢水肿可能是心力衰竭的表现之一,但根据题干描述,主要问题是肺部感染导致的症状。如果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心力衰竭的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 - **E: 祛痰剂** 祛痰剂可以帮助清除痰液,但同样不能解决根本的肺部感染问题。 综上所述,**最主要的治疗原则是消除肺部感染**。因此,正确答案是 **B: 消除肺部感染**。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A. 11.7-34.2 μmol/L
B. 17.1 34.2 μmol/L
C. 1.7-17.1 μmol/L
D. 1.7-34.2 μmol/L
E. 1.7-22.2 μmol/L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解析这道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血清胆红素的正常范围。胆红素是由衰老的红细胞分解产生的,它在肝脏中被处理后随胆汁排出体外。如果胆红素代谢或排泄过程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黄疸等症状。 根据医学标准,血清胆红素的正常参考范围通常是1.7-17.1 μmol/L。这意味着: - 当血清胆红素低于1.7 μmol/L时,可能表示测量值偏低; - 当血清胆红素高于17.1 μmol/L时,则提示可能存在胆红素代谢异常或其他疾病问题。 题目中提到患者出现了巩膜(眼白部分)和全身皮肤黄染的现象,这是典型的黄疸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进一步确认该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了正常范围。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说明:想象胆红素就像家里的垃圾,正常情况下应该及时清理出去,但如果垃圾堆积过多或者清理不及时,就会导致家里变得脏乱不堪。同样地,当体内胆红素积累过多无法及时排出时,就会出现黄疸等现象。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C选项:1.7-17.1 μmol/L。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或需要进一步解释,请随时告诉我。
A. 38.7 μmol/L
B. 17.1 μmol/L
C. 34.2 μmol/L
D. 1.7 μmol/L
E. 66.7 μmol/L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背景信息: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的一种症状。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胆红素主要来源于红细胞分解后的血红蛋白。胆红素分为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应该在较低范围内。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一个重要的概念:血清胆红素的正常范围。一般认为,血清胆红素的正常范围是 3.4 ~ 17.1 μmol/L。当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 34.2 μmol/L 时,就可以出现明显的黄疸症状,如巩膜黄染、皮肤暗黄色等。 现在,我们来看题目的选项: - A: 38.7 μmol/L - B: 17.1 μmol/L - C: 34.2 μmol/L - D: 1.7 μmol/L - E: 66.7 μmol/L 根据题目描述,患者出现了明显的黄疸症状,那么她的血清胆红素浓度肯定超过了 34.2 μmol/L。因此,我们可以确定正确答案是 **C: 34.2 μmol/L**。 为了加深理解,可以这样联想:假设你有一杯水,里面加了一点点黄色的颜料,颜色并不明显;但当你继续往里面加更多的黄色颜料时,水的颜色会变得越来越深,最终变成明显的黄色。这就类似于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逐渐增加,最终导致黄疸症状出现的过程。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所帮助!
A. 隐性黄疸
B. 肝细胞性黄疸
C. 胆汁淤积性黄疸
D. 溶血性黄疸
E. 先天性黄疸
解析:让我来为您解析这道题: 正确答案是C. 胆汁淤积性黄疸。我将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选项分析: A. 隐性黄疸:指血清胆红素在17.1-34.2μmol/L之间,肉眼看不见黄染,不符合本题描述的明显黄疸表现。 B. 肝细胞性黄疸:由肝细胞损伤引起,常见于病毒性肝炎等肝脏疾病,不是本题的主要原因。 C. 胆汁淤积性黄疸(正确答案):这是由于胆汁排泄障碍导致胆红素反流进入血液引起的黄疸。 D. 溶血性黄疸:由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通常伴有贫血等症状,与本题背景不符。 E. 先天性黄疸:多为遗传性疾病,发病年龄较早,且病史特点不同。 选择C的原因: 1. 病史提示患者有3年胆石症病史 2. 查体发现巩膜黄染和皮肤暗黄色 3. 胆石症会导致胆道梗阻,阻碍胆汁正常排出,从而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 简单示例: 想象一下水管堵塞的情况。胆石就像水管里的异物,会阻碍胆汁(类似水)的正常流动。当胆汁无法顺利排出时,就会反流到血液中,导致皮肤和眼睛发黄,这就是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原理。 因此,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最符合的是胆汁淤积性黄疸。
A. 缓脉
B. 间歇脉
C. 脉搏短绌
D. 洪脉
E. 丝脉
解析:让我为您详细解析这道题: 正确答案是C. 脉搏短绌(也称为绌脉) 解析: 1) 题干描述的关键特征: - 心率大于脉率 - 脉搏细速、不规则 - 听诊心率快慢不一 - 心率完全不规则 - 心音强弱不等 2) 选项分析: A. 缓脉:指脉搏低于60次/分,与题干描述不符 B. 间歇脉:指脉搏有规律的停顿,而题干描述的是完全不规则 C. 脉搏短绌:符合题干所有特征,特别是"心率大于脉率" D. 洪脉:指脉搏强大有力,与题干"脉搏细速"不符 E. 丝脉:虽然提到脉搏细速,但没有体现心率和脉率不一致的特点 3) 为什么选C: 脉搏短绌是房颤患者的典型体征,其特点是: - 单位时间内动脉搏动次数少于心室收缩次数 - 脉律绝对不齐 - 脉搏强弱不等 临床示例: 想象一下用两只手同时记录一位房颤患者的心跳和脉搏,你会发现: - 同时听到的心跳次数比摸到的脉搏次数多 - 心跳间隔时间长短不一,完全没有规律 - 有时能摸到明显的脉搏,有时又很微弱 这就是典型的脉搏短绌表现,也是本题选择C的原因。
A. 先测脉率,再测心率
B. 护士测脉率,医生测心率
C. 一人同时测脉率和心率
D. 一人听心率,一人测脉率,同时测一分钟
E. 一人测脉率一人计时
F.
G.
H.
I.
J.
解析:让我来为您详细解析这道题: 正确答案是D:一人听心率,一人测脉率,同时测一分钟。 解析各个选项: A. 先测脉率再测心率 - 不正确。因为两者可能存在差异,分开测量会导致结果不准确。 B. 护士测脉率,医生测心率 - 不正确。这不是标准的测量方法,且浪费人力资源。 C. 一人同时测脉率和心率 - 不正确。一个人难以同时准确测量两个不同的指标。 D. 正确答案。这是最准确的测量方法,能同时对比心率和脉率的差异。 E. 一人测脉率一人计时 - 不完整。缺少对心率的测量。 选择D的原因: 1. 这种情况属于脉搏短绌(也叫脉搏 deficit),即心率大于脉率 2. 需要同时测量才能准确记录这种差异 3. 两人协作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 同时测量1分钟可以获得更稳定的数据 简单示例: 想象一下,如果两个人一起数同一首歌的拍子,一个数鼓点(相当于心率),一个数铃声(相当于脉率),同时进行才能发现两者的差异。这就是为什么需要两个人同时测量的原因。 这种测量方法特别适用于房颤患者,因为他们的心跳和脉搏往往不同步。
A. 床铺不舒服
B. 环境陌生
C. 担心会突发死亡
D. 不习惯熄灯睡觉
E. 不习惯与陌生人同住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患者心理状态的理解和评估。让我来解析各个选项: A. 床铺不舒服 - 这是相对次要的问题,不是患者当前最担心的。 B. 环境陌生 - 虽然住院环境确实陌生,但这不是患者最主要的心理负担。 C. 担心会突发死亡 - 正确答案。理由如下: - 患者有猝死家族史 - 诊断为“晕厥原因待查、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待查” - 已经出现过晕厥症状 D. 不习惯熄灯睡觉 - 这是个体差异问题,不是主要担忧。 E. 不习惯与陌生人同住 - 这也是相对次要的问题。 选择C的原因: 1. 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晕厥、心肌病) 2. 有猝死家族史,增加了患者的焦虑感 3. 目前还在诊断阶段,未知因素多 4. 心脏疾病容易引发患者对生命安全的担忧 从护理角度来说,针对这种情况,护士应该重点做好心理疏导,向患者解释病情,减轻其恐惧心理,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简单举例:就像一个人知道自己可能有严重的健康问题,而且家里还有人因此去世过,他肯定会特别担心自己会不会也突然出事,这就是为什么他会最担心这个问题。
A. 解释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B. 避免屏气用力
C. 若失眠可独自出去活动,以改善睡眠
D. 如厕、沐浴时,要告知陪人或同室病友,无需反锁
E. 保持二便通畅
解析:让我为您详细解析这道题: 正确答案是C。以下是对各选项的分析: A. 正确 - 情绪波动会加重心脏负担,保持情绪稳定非常重要。必要时使用镇静剂可以预防病情恶化。 B. 正确 - 屏气用力会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加,可能诱发严重的心脏事件,所以要避免。 C. 错误(正确答案)- 夜间独自外出活动非常危险,特别是对于有猝死家族史和潜在心脏疾病的患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1) 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适当活动 2) 睡前可进行放松训练 3) 如有睡眠问题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D. 正确 - 卫生间是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告知他人不反锁门的做法可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获得帮助。 E. 正确 - 保持大便通畅很重要,因为排便困难时用力屏气会加重心脏负担。 选择C作为错误选项的原因:对于这类患者,夜间独自外出活动存在极大风险,可能会因突发状况无法及时得到救助而危及生命。因此这个建议是错误且危险的。 这道题主要考察对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护理要点,特别是安全防护措施的理解。
A. 脑膜炎
B. 脑出血
C. 脑梗死
D. 脑肿瘤
E. 脑外伤
解析:让我来为您解析这道题: 正确答案是B. 脑出血。 分析各个选项: A. 脑膜炎:通常表现为发热、颈项强直等症状,不会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和意识障碍。 B. 脑出血:符合题干描述的特征,是最可能的原因。 C. 脑梗死:虽然也会引起意识障碍,但通常起病相对缓慢,较少以剧烈头痛为首发症状。 D. 脑肿瘤:一般病程较长,发展较为缓慢,不会突然发病。 E. 脑外伤:题干中没有提到外伤史,且外伤引起的意识障碍通常伴有明确的头部受伤经历。 选择B的理由: 1. 病情特点:患者在劳动时突然发病,提示与血压升高有关 2. 症状表现:剧烈头痛+意识障碍,这是脑出血的典型临床表现 3. 意识状态:对疼痛刺激有反应(防御反应),说明意识障碍程度较轻 4. 生命体征:角膜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存在,表明脑干功能尚存 简单来说,这位患者突然发病、剧烈头痛加上特定的意识状态,最符合脑出血的特点。脑出血常常发生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因为这时血压突然升高容易导致血管破裂。 希望这个解释能帮助您理解这道题目的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