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冰槽
B、 冰帽
C、 冷湿敷
D、 温水擦浴
E、 乙醇擦浴
答案:C
解析:让我来为您解析这道题: 正确答案是C. 冷湿敷。我来分析各个选项: A. 冰槽:主要用于头部降温,防止脑水肿等情况,不适合关节部位。 B. 冰帽:专门用于头部降温,常用于颅脑手术后或高热患者,不适合关节扭伤。 C. 冷湿敷(正确答案):适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处理。通过毛巾等织物包裹冰袋进行冷敷,既能达到降温效果,又不会直接接触皮肤造成冻伤。 D. 温水擦浴:用于退烧降温,不适合急性损伤处理。 E. 乙醇擦浴:主要用于物理降温,特别是高热患者,不适合急性扭伤处理。 选择冷湿敷的原因: 1. 关节扭伤30分钟内属于急性期,需要立即采取冷疗 2. 冷湿敷可以减轻疼痛、减少出血和肿胀 3. 操作简单安全,不会对皮肤造成直接伤害 小贴士:对于急性软组织损伤,一般遵循“RICE”原则: - Rest(休息) - Ice(冰敷) - Compression(加压包扎) - Elevation(抬高患肢) 这就是为什么医生会选择冷湿敷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A、 冰槽
B、 冰帽
C、 冷湿敷
D、 温水擦浴
E、 乙醇擦浴
答案:C
解析:让我来为您解析这道题: 正确答案是C. 冷湿敷。我来分析各个选项: A. 冰槽:主要用于头部降温,防止脑水肿等情况,不适合关节部位。 B. 冰帽:专门用于头部降温,常用于颅脑手术后或高热患者,不适合关节扭伤。 C. 冷湿敷(正确答案):适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处理。通过毛巾等织物包裹冰袋进行冷敷,既能达到降温效果,又不会直接接触皮肤造成冻伤。 D. 温水擦浴:用于退烧降温,不适合急性损伤处理。 E. 乙醇擦浴:主要用于物理降温,特别是高热患者,不适合急性扭伤处理。 选择冷湿敷的原因: 1. 关节扭伤30分钟内属于急性期,需要立即采取冷疗 2. 冷湿敷可以减轻疼痛、减少出血和肿胀 3. 操作简单安全,不会对皮肤造成直接伤害 小贴士:对于急性软组织损伤,一般遵循“RICE”原则: - Rest(休息) - Ice(冰敷) - Compression(加压包扎) - Elevation(抬高患肢) 这就是为什么医生会选择冷湿敷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A. 减轻局部充血,并减轻疼痛
B. 控制炎症扩散
C. 降低体温
D. 止血
E. 使患者舒适
解析:让我为您详细解析这道题目: 正确答案是A:减轻局部充血,并减轻疼痛 解析: 1. 为什么选A: - 关节扭伤后30分钟内,属于急性损伤期 - 冷疗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收缩血管,减少局部血液循环 - 这可以有效减少受伤部位的血液渗出和组织液渗出,从而减轻肿胀(充血) - 同时冷疗能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达到止痛效果 2. 其他选项分析: B. 控制炎症扩散:虽然冷疗对炎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这不是急性期的主要目的 C. 降低体温:这是全身降温的效果,而题目描述的是局部冷疗 D. 止血:冷疗主要是收缩小血管,对于明显出血效果有限 E. 使患者舒适:这不是冷疗的主要治疗目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我们平时不小心撞到桌子角,马上用冰袋敷一下,会感觉不那么疼了,而且不容易肿起来,这就是冷疗的作用原理。 记住:关节扭伤后24小时内是冷疗的最佳时机,之后才考虑热敷等其他治疗方法。
A. 受敷部位涂凡士林
B. 冷疗过程中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C. 每3-5分钟更换一次敷布
D. 持续冷敷15-20分钟
E. 以上都是
解析:让我来为您解析这道题: 正确答案是E:以上都是。让我逐一解释各个选项: A. 受敷部位涂凡士林 - 这是为了保护皮肤,防止冷疗时对皮肤造成直接刺激或冻伤。就像我们在冬天擦润肤霜保护皮肤一样。 B. 冷疗过程中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 这非常重要,因为如果皮肤出现苍白、青紫或麻木等异常情况,需要立即停止冷敷。这就像是我们晒太阳时要注意是否晒伤一样。 C. 每3-5分钟更换一次敷布 - 这是为了保持持续的低温效果。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用一块热毛巾捂在脸上,过一会儿就会变凉,需要及时更换新的热毛巾。 D. 持续冷敷15-20分钟 - 这是标准的冷疗时间范围。太短达不到效果,太长可能会损伤皮肤。就像泡温泉,时间要适中才好。 E. 以上都是 - 因为A、B、C、D四个选项提到的内容都是正确的冷疗注意事项,所以选择“以上都是”。 总结:冷疗虽然简单,但操作时需要注意多个方面,以确保安全有效。这些注意事项缺一不可,因此最终答案选E是最全面和准确的。
A. 嗜睡
B. 昏睡
C. 意识模糊
D. 浅昏睡
E. 深昏睡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患者意识状态的判断。我们来分析各个选项: A. 嗜睡:患者大部分时间处于睡眠状态,但容易被唤醒,唤醒后能正确回答问题和配合检查,刺激去除后很快入睡。题目中提到“压眶上神经可睁开双眼,但回答问题含糊”,说明患者的反应并不完全符合嗜睡的特点。 B. 昏睡(正确答案):患者处于熟睡状态,较重的疼痛或言语刺激才能唤醒,醒后回答问题含糊不清或答非所问,刺激停止后又迅速入睡。题目中的描述“压眶上神经可睁开双眼,但回答问题含糊,刺激失去后又进入睡眠状态”正好符合昏睡的定义。 C. 意识模糊:患者定向力障碍,思维和语言不连贯,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和判断失常,注意力涣散。题目中没有提到患者有明显的定向力障碍或思维语言不连贯的表现。 D. 浅昏迷:患者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可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眼球运动等都存在。题目中患者对刺激还有一定的反应,不符合浅昏迷的特征。 E. 深昏迷:患者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深浅反射均消失。显然题目中的患者不符合深昏迷的状态。 综上所述,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患者最符合昏睡的状态,因此选择B选项。为了帮助你理解,可以想象一个极度疲倦的人,叫他起来的时候只能迷迷糊糊地说几句话,然后又马上睡着了,这就类似于医学上的昏睡状态。
A. 临界高血压
B. I级高血压
C. II级高血压
D. III级高血压
E. 单纯收缩期高血
解析:让我来为您解析这道题: 正确答案是D. III级高血压。我来分析各个选项: 1. 首先看患者血压值:190/110 mmHg - 收缩压(高压)190 mmHg - 舒张压(低压)110 mmHg 2. 选项分析: A. 临界高血压:指血压在正常高限与轻度高血压之间,不符合本例情况 B. I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 mmHg或舒张压90-99 mmHg,明显低于本例数值 C. II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 mmHg或舒张压100-109 mmHg,仍低于本例数值 D. III级高血压: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符合本例情况 E.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仅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正常,但本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 3. 选择依据: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当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时,即被定义为III级高血压(重度高血压)。本例患者收缩压190 mmHg,舒张压110 mmHg,完全符合III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简单来说,就像我们给水压分级一样,患者的血压已经达到了最严重的级别,所以选D是最准确的。 此外,从临床角度来看,这样的血压水平非常危险,需要立即处理,因为它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
A. 9.3kPa
B. 13.3kPa
C. 14.5kPa
D. 16kPa
E. 17kPa
解析:让我来为您解析这道题: 正确答案是B. 13.3kPa 解析: 1. 洗胃时电动吸引器的负压选择非常重要,过高的负压可能会造成胃黏膜损伤,过低则达不到理想的洗胃效果。 2. 各选项分析: - A. 9.3kPa:压力太低,可能无法有效吸出胃内容物 - B. 13.3kPa:这是标准推荐的安全有效范围 - C. 14.5kPa:偏高,可能对胃黏膜造成一定压力 - D. 16kPa:过高,容易引起黏膜损伤 - E. 17kPa:过高,存在较大风险 3. 实际操作建议: - 13.3kPa(约等于100mmHg)是临床实践中公认的安全有效的负压值 - 这个压力既能保证有效的洗胃效果,又不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 - 在实际操作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负压大小 简单类比:可以把洗胃想象成用吸管吸饮料,如果吸力太小(像A选项),喝不到东西;如果吸力太大(像D、E选项),会把杯子都吸变形了。而13.3kPa就像恰到好处的吸力,既能把饮料吸上来,又不会造成破坏。 这就是为什么选择B选项作为正确答案。
A. 濒死期
B. 临床死亡期
C. 生物学死亡期
D. 生理学死亡期
E. 脑死亡期
解析:让我来为您解析这道题: 正确答案是A. 濒死期。我来分析各个选项并解释原因: A. 濒死期(正确答案): - 这是死亡过程的第一个阶段 - 特征符合题目描述:意识模糊、肌张力消失、心音低钝、血压极低、潮式呼吸 - 患者生命体征明显减弱但尚未完全停止 B. 临床死亡期: - 心跳和呼吸已经完全停止 - 题干中患者仍有微弱的生命体征,不符合此阶段特征 C. 生物学死亡期: - 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 - 组织细胞已不可逆地死亡 - 题干患者还未到这个终末阶段 D. 生理学死亡期: - 这不是一个标准的医学术语 - 属于干扰项 E. 脑死亡期: - 需要严格的脑死亡判定标准 - 题干未提及脑功能丧失的具体表现 【示例】我们可以把濒死期想象成汽车熄火前的状态:发动机转速越来越慢,灯光越来越暗,但还没有完全停止工作。而题目中的患者就像这辆即将熄火的汽车,生命体征虽然极其微弱但仍存在。 因此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患者处于濒死期是最合适的判断。
A. 给药途径
B. 护理级别
C. 隔离种类
D. 药物剂量
E. 测生命体征的方法
解析:让我为您解析这道题: 正确答案是E. 测生命体征的方法 解析: 医嘱(Medical Order)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下达的治疗和护理指示。我们来分析每个选项: A. 给药途径 - 属于医嘱内容 - 示例:医生会注明药物是口服、静脉注射还是肌肉注射等 - 这是医生必须明确的用药指示 B. 护理级别 - 属于医嘱内容 - 示例: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等 - 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护理强度 C. 隔离种类 - 属于医嘱内容 - 示例:接触隔离、空气隔离等 - 用于传染病患者的防护措施 D. 药物剂量 - 属于医嘱内容 - 示例:阿莫西林0.5g,每日3次 - 这是用药安全的重要信息 E. 测生命体征的方法 - 不属于医嘱内容 - 这是护士的专业技能范畴 - 生命体征测量方法由护理规范决定,不是医生需要特别指示的内容 因此,E选项不属于医嘱内容,是正确答案。医嘱主要关注“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生命体征测量的具体方法属于护理操作规范,不需要在医嘱中特别说明。
A. 上、下尖牙之间
B. 上、下臼齿之间
C. 上、下中切牙之间
D. 上、下侧切牙之间
E. 上、下第一双尖牙之间
解析:让我来为您解析这道题: 正确答案是B:上、下臼齿之间 解析: 1. 为什么选择B(上、下臼齿之间): - 臼齿位于口腔后部,力量较大且较为稳定 - 放置牙垫在这里可以有效防止舌咬伤,同时不会影响呼吸道通畅 - 这个位置相对安全,不容易造成牙齿损伤 2. 排除其他选项的原因: A. 上、下尖牙之间:尖牙较锋利,容易造成牙龈或口腔软组织损伤 C. 上、下中切牙之间:这个位置靠近前牙,会影响呼吸和说话,且容易脱落 D. 上、下侧切牙之间:侧切牙力量较小,固定不稳,容易滑落 E. 上、下第一双尖牙之间:虽然也可以考虑,但不如臼齿位置更安全稳定 临床示例: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当患者癫痫发作时,护士通常会选择将牙垫放置在臼齿处。这是因为: - 操作方便,容易找到准确位置 - 固定性好,不容易移位 - 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感最小 - 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确保牙垫清洁,并且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防止发生窒息等意外情况。
A. 呼吸的变化
B. 脉搏的变化
C. 血压的变化
D. 体温的变化,有无虚脱或休克的发生
E. 以上都不是
解析:让我来为您解析这道题: 正确答案是D:体温的变化,有无虚脱或休克的发生 解析: 1. 退热药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体温,因此用药后最重要的是观察体温变化。过快的降温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虚脱或休克等严重情况。 2. 分析其他选项: - A. 呼吸的变化:虽然发热时呼吸可能会加快,但这不是退烧药使用后的首要观察指标 - B. 脉搏的变化:发热时心率会加快,但也不是退烧药使用后的重点观察项目 - C. 血压的变化:虽然重要,但不是退烧药使用后的直接相关观察指标 - E. 以上都不是:明显错误 3. 为什么选D: 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通过调节体温中枢来降低体温。在退热过程中,如果降温过快,可能导致大量出汗,进而引起血容量减少,严重时可导致虚脱甚至休克。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同时注意是否有虚脱或休克的早期症状,如头晕、乏力、血压下降等。 简单示例: 就像我们在炎热天气下快速进入空调房,身体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同样地,退烧也不能太快,否则身体可能无法适应这种快速变化,容易出现问题。所以护士要特别关注体温变化和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
A. 维生素
B. 蛋白质
C. 水和电解质
D. 维生素C
E. 钙
解析:让我为您解析这道题: 正确答案是C. 水和电解质 解析: 1. 为什么选C(水和电解质): - 发烧时身体会通过出汗来散热,导致大量水分流失 - 使用退烧药后,体温下降过程中也会增加排汗 - 这种情况下最容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失衡 - 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预防脱水,维持体内环境稳定 2. 其他选项分析: A. 维生素:虽然维生素对身体重要,但不是最急需补充的 B. 蛋白质:发烧期间消化功能减弱,不需要立即补充蛋白质 D. 维生素C:虽然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但不是最紧迫的需求 E. 钙:与当前情况关联性不大,不是优先考虑的补充物 简单示例: 就像我们在炎热天气运动后会大量出汗,这时我们最需要喝水和补充电解质饮料,而不是马上吃肉或维生素片。同理,患者在发烧并使用退烧药后,最需要及时补充的就是水分和电解质。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选择C是最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