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9.3kPa
B、 13.3kPa
C、 14.5kPa
D、 16kPa
E、 17kPa
答案:B
A、 9.3kPa
B、 13.3kPa
C、 14.5kPa
D、 16kPa
E、 17kPa
答案:B
A. 应明确患者是否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B. 灌肠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C. 准确掌握灌肠液的温度、浓度
D. 准确掌握灌肠液的压力和溶液的量
E. 灌肠过程中,如果患者有便意应该立即去排便
A. 多处伤
B. 多发伤
C. 复合伤
D. 放射复合伤
E. 闭合性创伤
A. 休克
B. 腓总神经损伤
C. 骨筋膜室综合征
D. 脂肪栓塞
E. 关节僵硬
A. 外周血象
B. 腹腔穿刺
C. 胰腺B超
D. 血淀粉酶
E. X线胸腹联合透视
A. 每日3次,从3滴开始,逐日增加1滴至16滴维持
B. 每日2次,从10滴开始,逐日增加1滴至20滴
C. 每日15滴开始,每日2次,逐日减少至5滴维持
D. 每日15滴开始,每日2次,逐日减少至3滴维持
E. 每日2次从5滴开始,逐日增加1滴至15滴维持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 首先,题目描述了患者的一些症状:颈部增粗、食欲亢进、消瘦、手颤、怕热、多汗等,这些都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典型表现。患者的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并且有震颤和血管杂音,进一步证实了甲亢的诊断。因此,医生决定进行手术治疗。 在手术前,通常需要使用药物来控制甲亢的症状,以降低手术风险。常用的药物是碘剂或抗甲状腺药物,如复方碘口服液。 现在来看选项: A. 每日3次,从3滴开始,逐日增加1滴至16滴维持。 B. 每日2次,从10滴开始,逐日增加1滴至20滴。 C. 每日15滴开始,每日2次,逐日减少至5滴维持。 D. 每日15滴开始,每日2次,逐日减少至3滴维持。 E. 每日2次从5滴开始,逐日增加1滴至15滴维持。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服药方法,使患者的甲状腺功能逐渐得到控制,并且避免过量用药导致不良反应。根据临床经验,通常是从少量开始,逐步增加剂量,直到达到一个合适的维持量。 - **选项A**:每日3次,从3滴开始,逐日增加1滴至16滴维持。这是一个合理的方案,从少量开始,逐步增加到维持量,有助于平稳控制病情。 - **选项B**:从10滴开始,增加到20滴,这个剂量偏高,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 **选项C**:从15滴开始减少到5滴,这种方法不合适,因为需要的是逐渐增加而不是减少。 - **选项D**:同样是从15滴开始减少到3滴,也不合适。 - **选项E**:从5滴开始增加到15滴,虽然也在逐渐增加,但起始剂量较高,不如选项A安全。 因此,最合理的服药方法是选项A:每日3次,从3滴开始,逐日增加1滴至16滴维持。 希望这个解释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A. 角色行为强化
B. 角色行为缺如
C. 角色行为冲突
D. 角色行为差异
E. 角色行为消退
A. 气体交换受损
B. 有窒息的危险
C. 恐惧
D.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E. 潜在的电解质紊乱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 题干描述了患者李某的情况:64岁,独居,因急性哮喘发作而急症入院治疗。我们要找出她目前最主要的护理问题。 首先来看选项: A: **气体交换受损** B: **有窒息的危险** C: **恐惧** D: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E: **潜在的电解质紊乱** ### 分析 1. **急性哮喘发作** - 哮喘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气道狭窄、气流受限。 - 在急性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影响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2. **主要症状** - 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喘息、咳嗽等症状。 - 这些症状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气体交换功能。 ### 选项分析 - **A: 气体交换受损** - 哮喘发作会导致气道狭窄,影响气体交换,这是最直接且最重要的问题。 - **B: 有窒息的危险** - 虽然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发生窒息,但这不是最常见的急性哮喘发作的主要风险。 - **C: 恐惧** - 患者可能会感到害怕或焦虑,但这不是主要的护理问题,而是伴随症状。 - **D: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 体液不足通常与脱水有关,而不是哮喘发作的主要表现。 - **E: 潜在的电解质紊乱** - 电解质紊乱可能在一些情况下发生,但不是急性哮喘发作的主要问题。 ### 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A: 气体交换受损** 是李某目前最主要的护理问题。这是因为哮喘发作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呼吸功能,导致气体交换受损,进而影响整体健康状况。 因此,正确答案是 **A: 气体交换受损**。
A. 交谈环境
B. 患者年龄
C. 患者文化
D. 病情对患者的影响
E. 患者的体位
A. 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B. 皮肤破损
C. 皮肤受排泄物刺激
D. 机体营养不良
E. 年龄大
A. 恐惧
B. 知识缺乏
C. 清理呼吸道无效
D. 潜在并发症:休克
E. 低效性呼吸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