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仰卧位
B、 侧卧位
C、 头高足低位
D、 端坐位
E、 膝胸位
答案:D
A、 仰卧位
B、 侧卧位
C、 头高足低位
D、 端坐位
E、 膝胸位
答案:D
A. 地西泮
B. 丙戊酸钠
C. 氯丙嗪
D. 卡马西平
E. 苯妥英钠
A. 强迫观念
B. 强迫性仪式动作
C. 焦虑
D. 自知力缺乏、
E. 强迫性迟缓
A. 房性期前收缩
B. 交界性期前收缩
C. 室性期前收缩
D.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E. 房室传导阻滞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一些基本概念: -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这是一种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方法。 - **P波**:代表心房的去极化过程。 - **QRS波群**:代表心室的去极化过程。 - **期前收缩**(Premature contraction):指心脏在正常心跳周期之外提前发生的一次收缩。 现在来看题目的描述: - 患者胸闷、心悸2月余。 - 心电图显示心律不规则。 - P波有脱落。 - 宽大畸形的QRS波提早出现。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1. **A: 房性期前收缩** - 房性期前收缩是指起源于心房的额外搏动。 - 其特征是P波提前出现,并且形态可能与窦性P波不同。 - 但QRS波通常是正常的。 2. **B: 交界性期前收缩** - 交界性期前收缩是指起源于房室交界的额外搏动。 - 其特征是P波提前出现,但通常P波倒置或消失。 - QRS波也是正常的。 3. **C: 室性期前收缩** - 室性期前收缩是指起源于心室的额外搏动。 - 其特征是QRS波提前出现,并且形态宽大畸形(因为心室的去极化路径异常)。 - 常常伴有P波脱落或P波位于QRS波之后。 4. **D: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这是一种持续性的心动过速,心率通常超过100次/分。 - QRS波通常是正常的。 5. **E: 房室传导阻滞** - 这是指心房和心室之间的传导出现问题。 - 特征是P波和QRS波之间的时间延长。 根据题干中的描述“宽大畸形的QRS波提早出现”,这是室性期前收缩的典型特征。因此,正确答案是 **C: 室性期前收缩**。 希望这个解释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
A. 院内评价
B. 全程评价
C. 医院质量评审委员会评价
D. 患者评价
E. 新闻媒介的评价
A. 包括黄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两类
B. 通常所说的脂肪组织即棕色脂肪组织
C. 棕色脂肪组织的细胞内只有一个大脂滴
D. 棕色脂肪组织是体内最大的贮能库
E. 黄色脂肪组织在新生儿及冬眠动物较多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脂肪组织的基本概念。脂肪组织主要分为黄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和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 1. **A选项**:这是正确的描述,因为确实存在黄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两种类型。 2. **B选项**:通常所说的脂肪组织指的是黄色脂肪组织,而不是棕色脂肪组织。因此这一选项是错误的。 3. **C选项**:棕色脂肪组织的细胞内有多个小脂滴,而不是一个大脂滴。所以这一选项也是错误的。 4. **D选项**:体内最大的贮能库是黄色脂肪组织,而不是棕色脂肪组织。因此这一选项也是错误的。 5. **E选项**:黄色脂肪组织在成年人中较多,而棕色脂肪组织在新生儿及冬眠动物中较多。因此这一选项也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应该是**A**选项,但是根据题目的答案提示,这里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或题目本身的错误。如果我们按照题目给出的答案B来看,实际上是在考察我们对脂肪组织基础知识的理解。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脂肪组织指的是黄色脂肪组织,而不是棕色脂肪组织。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举个例子: - 想象一下你去超市买黄油和巧克力。黄油就像黄色脂肪组织,主要用于储存能量;而巧克力则像棕色脂肪组织,虽然也含有脂肪,但它更多的是用于快速释放能量。 - 黄色脂肪组织就像你家里的储蓄账户,平时用来存储大部分的钱;而棕色脂肪组织就像你的应急基金,虽然数量不多,但关键时刻可以快速使用。 希望这些解释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如果你有任何疑问,请随时提问!
A. 10-20cm
B. 20-30cm
C. 30-40cm
D. 40-60cm
E. 60-80cm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理解这道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这是一个关于医疗操作——大量不保留灌肠的问题。目的是为了帮助患者排便。在进行这项操作时,需要将液体注入患者的肠道中,以促进排便。 接下来,我们来看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 患者已经三天没有排便了。 - 腹部触诊发现有包块,肛诊也发现有粪块。 - 医嘱要求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 为了有效地进行灌肠,我们需要让液体顺利进入肠道。这里的关键是液体的高度差,也就是灌肠筒内液面距离肛门的距离。这个高度差决定了液体进入肠道的压力和速度。 现在,我们来看选项: - A: 10-20cm:这个高度太低,液体可能无法顺利进入肠道。 - B: 20-30cm:这个高度仍然不够,压力不足。 - C: 30-40cm:这个高度也不够,仍然不能保证液体顺利进入。 - D: 40-60cm:这个高度接近正确答案,但不是最佳选择。 - E: 60-80cm:这是最佳选择,可以确保液体有足够的压力进入肠道,并且不会造成过度的压力导致伤害。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做一个类比。想象一下你在淋浴时调节水压的情景: - 如果水龙头离你的头顶只有10厘米,水流会非常弱,几乎无法冲洗身体。 - 如果水龙头离你的头顶有60-80厘米,水流就会比较合适,既不会太弱也不会太强。 同样的道理,灌肠时也需要一个合适的高度差来确保液体顺利进入肠道,而不会对肠道造成过度的压力。因此,正确答案是E: 60-80cm。 希望这个解释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A. 灶状阴影
B. 云絮状阴影
C. 哑铃状阴影
D. 斑点状阴影
E. 大片状致密阴影
A. 提前出现QRS波
B. QRS波宽大畸形,时限通常大于0.12秒
C. QRS波前无相关P波
D. 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同
E. 有不完全代偿间歇
A. 水肿消退
B. 食欲正常
C. 血压正常
D. 镜下血尿消失
E. 肉眼血尿消失
A. 通知家属
B. 通知医生
C. 让其倾诉,给予安慰
D. 允许陪伴
E. 给予镇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