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多巴胺
B、 肾上腺素
C、 麻黄碱
D、 间羟胺
E、 去甲肾上腺素
答案:B
A、 多巴胺
B、 肾上腺素
C、 麻黄碱
D、 间羟胺
E、 去甲肾上腺素
答案:B
A. 造影后鼓励患者多饮水
B. 造影后局部加压包扎,平卧6小时
C. 造影后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D. 造影前做碘过敏试验
E. 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做该检查
A. 阿托品
B. 新斯的明
C. 东莨菪碱
D. 山莨菪碱
E. 乙酰胆碱
A. 排除积液
B. 排除积气
C. 重建负压,使肺复张
D. 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
E. 及时发现胸膜腔内活动性出血
A. 11cm
B. 11.5cm
C. 12cm
D. 12.5cm
E. 13cm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道题。首先,我们要明确这道题考察的是女性骨盆入口前后径的正常值。 ### 背景知识 - **骨盆**:是人体重要的骨骼结构之一,由骶骨、尾骨及两侧的髋骨组成。 - **骨盆入口前后径**:是指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骶岬前缘正中的距离。 ### 选项分析 根据医学文献,健康成年女性的骨盆入口前后径的平均值大约在11厘米至12厘米之间。具体来说: - A选项(11厘米):稍小,但仍在正常范围内。 - B选项(11.5厘米):接近于正常平均值。 - C选项(12厘米):稍大,但仍有可能出现。 - D选项(12.5厘米):明显偏大。 - E选项(13厘米):过大,不符合正常范围。 ### 答案解析 根据医学数据,健康妇女骨盆入口前后径的平均值约为11.5厘米。因此,正确答案为B选项(11.5厘米)。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骨盆就像一个房子的大门,需要足够宽广才能让“访客”(例如婴儿)顺利通过。如果大门太窄(小于11厘米),可能会遇到困难;如果太大(大于12厘米),虽然没有问题,但也不常见。因此,11.5厘米是一个理想的尺寸,既不过分狭窄也不过分宽敞。 希望这个解析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解释,请随时告诉我。
A. 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B. 结肠右曲又称肝曲,结肠左曲又称脾曲
C. 乙状结肠和横结肠活动度甚小
D. 结肠脾曲的位置较肝曲高而深
E. 乙状结肠系膜长,活动度大,易扭转
A. 保持病室光线充足
B. 相对湿度60%-70%
C. 室温24-26℃
D. 开门关门动作轻
E. 门、椅脚钉橡皮垫
A. 患者月经过期,说明患者有停经史
B. 血压下降、腹痛加剧、肛门坠胀感明显是患者病情发展的指征
C. 阴道流血量不多,说明腹腔内出血量也不多
D. 阴道后穹隆穿刺术阴性说明不存在输卵管妊娠
E.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引起输卵管妊娠的常见原因
A.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B. 红细胞沉降率
C. 血肌红蛋白
D. 肌酸磷酸激酶(CPK)
E. 乳酸脱氢酶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并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 题目背景 - **患者情况**:50岁男性,心前区闷痛6小时,烦躁、出冷汗,服用硝酸甘油后症状未缓解。 - **初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 - **问题核心**:为了辅助医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选择最有价值的血液学检查项目。 ### 分析选项 1. **A: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 白细胞计数通常用于判断感染或炎症,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并不是特异性指标。 2. **B: 红细胞沉降率(ESR)** - ESR可以反映炎症状态,但其变化较慢,且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不敏感。 3. **C: 血肌红蛋白** - 肌红蛋白(Myoglobin)是一种肌肉中的蛋白质,在心肌损伤时会迅速释放入血液。它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因为它的半衰期短,释放快,可以在发病后2小时内出现升高。 4. **D: 肌酸磷酸激酶(CPK)** - CPK也是一种心肌酶,但它的特异性不如肌红蛋白。虽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也会升高,但它比肌红蛋白晚一些时间释放。 5. **E: 乳酸脱氢酶(LDH)** - LDH是一种非特异性酶,在多种组织损伤中都会升高,包括心肌梗死。但它变化缓慢,一般在心肌梗死后24-48小时才开始升高。 ### 最佳选择 - **最佳选择是C: 血肌红蛋白**。 - 原因在于: - 肌红蛋白在心肌损伤后的释放速度最快,通常在2小时内即可检测到升高。 - 它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判断是否存在急性心肌损伤,对于早期诊断非常有价值。 ### 生动例子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车突然坏了,你需要尽快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在几分钟内告诉你问题所在,那么这种方法显然更有价值。就像肌红蛋白在心肌梗死早期快速升高,能迅速提示医生可能的问题所在,从而及时采取措施。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帮助!
A. 测量尿量及比重,了解肾血流灌注情况
B. 收集尿标本,作细菌培养
C. 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D. 防止尿潴留
E. 持续引流尿液,促进有毒物质排出
A. 思维障碍
B. 智能障碍
C. 情感障碍
D. 意识障碍
E. 意志行为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