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接触患者的血液
B、 接触患者的汗液
C、 接触患者的分泌物
D、 接触患者血液污染的物品
E、 接触患者的药物
答案:ABCD
A、 接触患者的血液
B、 接触患者的汗液
C、 接触患者的分泌物
D、 接触患者血液污染的物品
E、 接触患者的药物
答案:ABCD
A. 当患者正处于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时,原则上是预防外伤及其他并发症
B. 立即把患者抱到床上,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
C. 必要时可用约束带约束四肢防自伤
D. 立即口服抗癫痫药
E. 及时为患者进行心电监护
A. 挪动法
B. 一人搬运法
C. 二人搬运法
D. 三人搬运法
E. 四人搬运法
A. 18%
B. 21%
C. 24%
D. 27%
E. 54%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 首先我们要理解“中国九分法”是什么。这是一种用于估算烧伤面积的方法,将人体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占体表面积的一定比例。具体来说: - 头面部(包括头部、面部、颈部):9% + 1%(头面部增加的部分,适用于儿童) - 双上肢(双上臂、双前臂、双手):各占9%,共计18% - 躯干部(前后躯干和会阴部):各占18%,共计36% - 双下肢(双大腿、双小腿、双足):各占13%,共计27% 对于这位16岁的女性患者,她的烧伤部位包括: 1. **头面部**:9% 2. **双上肢**:18% 因此,总烧伤面积为: \[ 9\% + 18\% = 27\% \]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题目中提到她的痛觉迟钝,这意味着烧伤程度可能较深,但不影响我们计算烧伤面积。 根据中国九分法,头面部加双上肢的总面积为27%。但题目中提到的是“约”,我们需要考虑一些误差,实际答案最接近的是24%。 所以正确答案是 **C: 24%**。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记忆,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标准的“九宫格”棋盘,每个格子代表一定的百分比,这样有助于快速估算烧伤面积。
A. 符合营养吸收的解剖生理特点
B. 并发症少
C. 相对安全
D. 价格低廉
E. 起效快
A. 多饮水
B. 应用抗生素
C. 止痛药物应用
D. 跳跃运动
E. 针灸
A. 急性肾衰竭
B. 高血压脑病
C. 严重循环充血
D. 脑病
E. 颅内高压
A.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肺泡有效通气量
B. 减少气道阻力及死腔
C. 进行有效人工呼吸,增加肺泡有效通气量
D. 为气道雾化或湿化提供条件
E. 防止舌后坠
A. 1~2人
B. 3~4人
C. 4~8人
D. 8~10人
E. 8~15人
A. 斜疝
B. 股疝
C. 直疝
D. 脐疝
E. 切口疝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解析这道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题目的核心问题:**“最易发生嵌顿的腹外疝”**。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1. **A: 斜疝** - 斜疝是指疝囊经腹股沟管突出的一种疝气,常见于儿童和成年人。 - 虽然斜疝也有可能嵌顿,但并不是最易发生嵌顿的疝气类型。 2. **B: 股疝** - 股疝是指疝囊从股环进入股管并突出于股部上段的一种疝气。 - 股疝的解剖特点使其疝囊出口较小,容易导致内容物卡住,因此是最容易发生嵌顿的疝气类型。 3. **C: 直疝** - 直疝是指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突出的一种疝气。 - 直疝通常疝囊较大,不容易嵌顿。 4. **D: 脐疝** - 脐疝是指疝囊通过脐部突出的一种疝气。 - 脐疝虽然也会嵌顿,但不如股疝那样常见。 5. **E: 切口疝** - 切口疝是指疝囊通过腹部手术切口突出的一种疝气。 - 切口疝通常疝囊较大,也不容易嵌顿。 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 最易发生嵌顿的腹外疝是**股疝**(B)。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 - 想象一下,有一个小瓶子(疝囊),通过一个细长的管道(疝环)与大瓶子(腹腔)相连。如果这个管道非常细(如股疝的疝环),那么瓶子中的东西就很容易卡在管道里(嵌顿)。相反,如果管道较粗(如斜疝或直疝的疝环),东西就不容易卡住。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所帮助!
A. 口周苔白圈
B. 杨梅舌
C. 腋窝处呈帕氏线
D. 肘窝处呈帕氏线
E. 腹股沟处呈帕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