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腹部手术后,取低半坐卧位
B、B.颈胸手术后,取高半坐卧位
C、C.休克患者,应取头低脚高卧位
D、D.颅脑手术后,如无休克或昏迷,取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
E、E.脊柱或臀部手术后,取俯卧或仰卧位
答案:C
解析:解析:休克患者血液灌注量不足,应取中凹卧位,促进回心血量增加。
A、A.腹部手术后,取低半坐卧位
B、B.颈胸手术后,取高半坐卧位
C、C.休克患者,应取头低脚高卧位
D、D.颅脑手术后,如无休克或昏迷,取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
E、E.脊柱或臀部手术后,取俯卧或仰卧位
答案:C
解析:解析:休克患者血液灌注量不足,应取中凹卧位,促进回心血量增加。
A. A.基底层
B. B.角质层
C. C.透明层
D. D.棘细胞层
E. E.颗粒层
解析:解析:表皮棘细胞层松解,细胞间失去粘连,形成表皮内扁平裂隙和大疱,即大疱疮。
A. A.B超
B. B.肛门镜
C. C.直肠指诊
D. D.碘油瘘管造影
E. E.血常规检查
解析:解析:碘油瘘管造影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管状物分布的具体情况,其余选项均不能明确分布情况。
A. A.立即补液改善循环
B. B.立即予以高压氧治疗
C. C.立即穿刺排气降低胸膜腔内压
D. D.立即输氧改善呼吸
E. E.立即应用抗生素减少感染
解析:解析:张力性气胸急救原则:迅速排气减压排出气体,促使肺膨胀。
A. A.烧伤面积×体重×1.5ml+2000ml/kg
B. B.烧伤面积×体重×1.8ml+(60~80)ml/kg
C. C.烧伤面积×体重×2ml+(60~80)ml/kg
D. D.烧伤面积×体重×2mL+100ml/kg
E. E.烧伤面积×体重×1.5ml+1000ml/kg
解析:解析:烧伤后的第1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ml(儿童为1.8ml,婴儿为2.0ml)+2000ml[儿童(60~80)ml/Kg,婴儿100ml/Kg];烧伤后第2个24小时补液量=1/2(第1个24小时电解质液和胶体液)+2000ml(生理需要量)。
A. A.胃肠减压
B. B.禁食
C. C.禁饮
D. D.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情况
E. E.应用止痛药
解析:解析:术前应用止痛药易掩盖病情,不利于病情观察。
A. A.膝胸位12点
B. B.膝胸位9点
C. C.时钟12点
D. D.膝胸位6点
E. E.时钟6点
解析:解析:体位为膝胸卧位,发现肛门前方正中有一病变,应记录为膝胸位6点。
A. A.末梢血运差
B. B.寒颤
C. C.剧烈疼痛
D. D.呼吸困难
E. E.急性胃扩张
解析:解析:病人发生急性胃扩张时持续性恶心,反复呕吐,腹胀及腹痛。此为最严重的石膏综合征。
A. A.防止粗糙食物摩擦直肠黏膜,少食高纤维素食物
B. B.保持大便通畅
C. C.多饮水
D. D.避免长期大量饮酒
E. E.坚持适当体育活动
解析:解析:食高纤维素食物可以减少便秘。
A. A.HPV
B. B.HSV-2
C. C.HSV-1
D. D.柯萨奇病毒
E. E.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解析:解析:引起带状疱疹的病毒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A. A.混合痔
B. B.Ⅰ期内痔
C. C.Ⅱ期内痔
D. D.Ⅲ期内痔
E. E.血栓性外痔
解析:解析:内痔根据病程分为3期。Ⅰ期:以排便时无痛性出血为主,痔块不脱出肛门外;Ⅱ期:排便时痔块脱出,但便后可自行还纳;Ⅲ期:排便、咳嗽等原因使腹压增加时痔块可脱出,且不能自行还纳,需用手托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