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建筑工程
>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搜索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水准测量时,设 A 为后视点,B 为前视点,A 尺读数为 2.173m,B 尺读数为 1.512m,已知HA=16.000m, 则 H B=()m。

A、(A) 13.488

B、(B) 12.315

C、(C) 15.339

D、(D) 16.661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在水准测量中,后视点A和前视点B的高程关系可以通过水准尺的读数以及已知的后视点高程来计算。具体公式为:
H
B


=H
A


+h
AB



其中,H
B


是前视点B的高程,H
A


是已知的后视点A的高程,h
AB


是A点到B点的高差。

高差 h
AB


可以通过水准尺在A点和B点的读数来计算,公式为:
h
AB


=a−b
其中,a 是后视点A的水准尺读数,b 是前视点B的水准尺读数。

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
H
A


=16.000m
a=2.173m(A尺读数)
b=1.512m(B尺读数)

代入高差公式计算:
h
AB


=2.173m−1.512m=0.661m

再将 h
AB


和 H
A


代入高程计算公式:
H
B


=16.000m+0.661m=16.661m

与选项对比,可知答案为D。

Scan me!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测定两点的高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d56b4-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水准测量中,检查每个测站的高差观测是否正确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d57eb-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水准测量中,检查整条水准路线成果是否符合要求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d5914-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水准测量中,起传递高程作用的过渡点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d5a29-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水准测量中,要消除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对观测高差的影响,可以采取()的办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d5b48-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水准测量中,在一个测站上测得后视读数为 1.325m,前视读数为 1.564m,则两点的高差为()m。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d5c71-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水准测量中,在一个测站上测得后视读数为 1.537m,前视读数为 1.121m,则两点的高差为()m。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d5d93-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水准测量中,在一个测站上测得后视读数为 1.647m,前视读数为 1.230m,则两点的高差为()m。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d5eca-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水准测量中,在一个测站上测得后视读数为 1.854m,前视读数为 1.596m,则两点的高差为()m。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d5ff3-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可按与测站数或()成正比例进行改正。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d6129-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建筑工程
>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水准测量时,设 A 为后视点,B 为前视点,A 尺读数为 2.173m,B 尺读数为 1.512m,已知HA=16.000m, 则 H B=()m。

A、(A) 13.488

B、(B) 12.315

C、(C) 15.339

D、(D) 16.661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在水准测量中,后视点A和前视点B的高程关系可以通过水准尺的读数以及已知的后视点高程来计算。具体公式为:
H
B


=H
A


+h
AB



其中,H
B


是前视点B的高程,H
A


是已知的后视点A的高程,h
AB


是A点到B点的高差。

高差 h
AB


可以通过水准尺在A点和B点的读数来计算,公式为:
h
AB


=a−b
其中,a 是后视点A的水准尺读数,b 是前视点B的水准尺读数。

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
H
A


=16.000m
a=2.173m(A尺读数)
b=1.512m(B尺读数)

代入高差公式计算:
h
AB


=2.173m−1.512m=0.661m

再将 h
AB


和 H
A


代入高程计算公式:
H
B


=16.000m+0.661m=16.661m

与选项对比,可知答案为D。

Scan me!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相关题目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测定两点的高差。

A. (A) 水平视线

B. (B) 倾斜视线

C. (C) 视线

D. (D) 十字丝

解析:水准测量是一种通过测量两点之间的高差来确定地面点高程的方法。下面是对各个选项的解析:

A. (A)水平视线: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一个精确的水平的视线,通过这个视线来测定两点之间的高差。因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B. (B)倾斜视线:如果使用倾斜的视线进行测量,将无法准确测定高差,因为倾斜视线会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

C. (C)视线:这个选项描述不够具体,因为“视线”可以是水平的也可以是倾斜的。水准测量要求的是水平的视线,所以这个选项虽然部分正确,但并不准确。

D. (D)十字丝:十字丝是水准仪内部用于瞄准目标的装置,它本身并不提供水平视线,而是帮助操作者将水准仪的视线对准目标点。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选择A(水平视线)是因为水准测量的关键在于提供一个水平的参考面,以此来准确计算两点之间的高差。水准仪通过其水平视线确保了测量的精确性,这是水准测量工作的基础。其他选项要么描述不准确(C),要么不是水准测量的要求(B和D)。因此,正确答案是A(水平视线)。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d56b4-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水准测量中,检查每个测站的高差观测是否正确的是()。

A. (A) 测站校核

B. (B) 水准路线校核

C. (C) 高差校核

D. (D) 计算校核

解析:解析这道题目的关键在于理解水准测量中各个环节的作用及其目的。

A. 测站校核:在水准测量中,每个测站都涉及到读取水准尺的读数,并据此计算两点间的高差。测站校核是在每个测站完成后,通过检查读数、计算等步骤来确认该测站的高差观测是否正确。这是最直接、最具体的检查每个测站高差观测正确性的方法。

B. 水准路线校核:这是对整个水准测量路线进行的一种全面检查,涉及多个测站的数据和计算结果,而不仅仅是单个测站。因此,它不能直接用于检查每个测站的高差观测是否正确。

C. 高差校核:这个选项表述较为模糊,且容易与测站校核混淆。然而,在高差校核的语境下,它可能指的是对多个测站高差累积结果的校核,而非单个测站的高差观测。因此,它也不符合题目要求的“检查每个测站的高差观测是否正确”。

D. 计算校核:虽然计算在水准测量中至关重要,但计算校核通常指的是对测量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后的结果进行检查,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它并不直接针对每个测站的高差观测进行校核。

综上所述,只有测站校核能够直接、具体地检查每个测站的高差观测是否正确。因此,正确答案是A。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d57eb-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水准测量中,检查整条水准路线成果是否符合要求的是()。

A. (A) 测站校核

B. (B) 水准路线校核

C. (C) 高差校核

D. (D) 计算校核

解析:在水准测量中,各个选项的含义和作用如下:

A. 测站校核:指的是在单个测站进行测量时,通过重复测量或采用其他方法来检查测站数据的准确性。这主要是针对单个测站的数据质量进行控制。

B. 水准路线校核:这是对整条水准路线的成果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整个路线的测量数据闭合,没有系统性误差。它通常包括计算整条路线的高差总和,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确保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C. 高差校核:指的是在水准测量过程中,对每个测段(即两个测站之间)的高差进行独立校核,以确保每段测量的准确性。

D. 计算校核:这通常是指对水准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处理时的校核,包括数据的处理和转换,确保计算过程无误。

选择B.水准路线校核作为正确答案的原因是,题目问的是检查“整条水准路线成果”是否符合要求,而不是单个测站或单个测段。水准路线校核正是用于检查整个水准路线的测量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因此B选项最符合题意。通过水准路线校核,可以确保整个水准路线从起点到终点的测量结果是闭合的,没有累积误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d5914-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水准测量中,起传递高程作用的过渡点是()。

A. (A) 水准点

B. (B) 已知点

C. (C) 待求点

D. (D) 转点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水准测量基本概念的问题。我们需要理解水准测量中各类点的定义和作用,以确定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起传递高程作用的过渡点”。

现在,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水准点:水准点是已知高程的点,通常用于作为测量的基准或参考。它们不直接参与高程的传递过程,而是作为已知条件存在。因此,A选项不符合题目中“起传递高程作用的过渡点”的描述。

B. 已知点:这个选项较为宽泛,可以包括水准点在内,但同样没有直接说明该点在高程传递中的作用。已知点只是表示其高程已知,并不特指其在高程传递中的具体作用。因此,B选项也不符合题意。

C. 待求点:待求点是指其高程尚未确定,需要通过测量来求得的点。这些点在高程传递过程中是被测量的对象,而非传递高程的过渡点。因此,C选项同样不符合题意。

D. 转点:在水准测量中,转点是指为了传递高程而设置的临时立尺点。它们在高程传递过程中起到过渡作用,即测量人员可以在转点上立尺,通过观测前后视读数来传递高程。因此,D选项完全符合题目中“起传递高程作用的过渡点”的描述。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选项(转点),因为它准确地描述了在水准测量中起传递高程作用的过渡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d5a29-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水准测量中,要消除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对观测高差的影响,可以采取()的办法。

A. (A) 每次读数前严格精平

B. (B) 水准尺必须竖直

C. (C) 前后视距相等

D. (D) 仔细消除视差

解析:在水准测量中,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对观测高差的影响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以下是对各选项的解析:

A. 每次读数前严格精平:精平是指调整水准仪,使水准管气泡居中,确保仪器水平。这一操作可以减少仪器本身的误差,但对消除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影响有限。

B. 水准尺必须竖直:确保水准尺竖直是进行准确测量的基本要求,它有助于减少因水准尺倾斜带来的误差,但并不能消除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

C. 前后视距相等:这是正确答案。当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影响水准测量时,通过使前后视距相等,可以使得由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引起的误差在前后两次观测中相互抵消,从而消除其对观测高差的影响。

D. 仔细消除视差:视差是指由于观测者的视角不同,导致读数不准确的现象。消除视差是提高读数精度的方法之一,但它与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无直接关系。

因此,选择C选项,前后视距相等,是因为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消除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水准测量结果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调整仪器和标尺的位置,确保前后视距相等,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d5b48-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水准测量中,在一个测站上测得后视读数为 1.325m,前视读数为 1.564m,则两点的高差为()m。

A. (A) 0.239

B. (B) -0.239

C. (C) 0.761

D. (D) 2.889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即利用水准仪测量两点间的高差。

在水准测量中,后视读数通常代表已知点或起始点的高程读数,而前视读数则代表待测点的高程读数。两点间的高差可以通过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来计算,即:
h=H



−H




其中,h 是两点间的高差,H



是后视读数,H



是前视读数。

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后视读数为 1.325m,前视读数为 1.564m。将这些数据代入上述公式,我们得到:
h=1.325−1.564=−0.239m

这意味着待测点比已知点或起始点低 0.239m。

现在我们来分析选项:

A. 0.239:这个选项表示待测点比已知点高,与计算结果不符。
B. -0.239:这个选项与计算结果相符,表示待测点比已知点低 0.239m。
C. 0.761:这个选项与计算结果相差较大,不正确。
D. 2.889:这个选项同样与计算结果相差甚远,不正确。

因此,正确答案是 B. -0.239m。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d5c71-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水准测量中,在一个测站上测得后视读数为 1.537m,前视读数为 1.121m,则两点的高差为()m。

A. (A) -0.416

B. (B) 0.416

C. (C) 1.537

D. (D) 2.658

解析:在水准测量中,计算两点之间的高差是通过比较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来完成的。后视读数是指测量员在已知高程点(或称为起始点)上的读数,前视读数是指测量员在待测点上的读数。

根据水准测量的原理,高差计算公式为: 高差 = 后视读数 - 前视读数

题目中给出的后视读数为 1.537m,前视读数为 1.121m,因此计算如下: 高差 = 1.537m - 1.121m = 0.416m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 -0.416m 表示后视读数小于前视读数,这与题目给出的数据不符。 B. 0.416m 是根据上述计算得到的正确答案。 C. 1.537m 是后视读数本身,不是高差。 D. 2.658m 是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相加的结果,也不是高差。

因此,正确答案是 B. 0.416m。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d5d93-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水准测量中,在一个测站上测得后视读数为 1.647m,前视读数为 1.230m,则两点的高差为()m。

A. (A) 0.417

B. (B) -0.417

C. (C) 1.647

D. (D) 2.877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即利用水准仪测量两点间的高差。

在水准测量中,高差h的计算公式为:
h=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
后视读数为 1.647m,
前视读数为 1.230m。

代入公式计算高差:
h=1.647m−1.230m=0.417m

对比选项:
A. 0.417m,与计算结果相符,正确。
B. -0.417m,计算结果为正,非负,错误。
C. 1.647m,为后视读数,非高差,错误。
D. 2.877m,与计算结果不符,错误。

因此,正确答案是A. 0.417m。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d5eca-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水准测量中,在一个测站上测得后视读数为 1.854m,前视读数为 1.596m,则两点的高差为()m。

A. (A) 0.742

B. (B) -0.258

C. (C) 0.258

D. (D) 3.45

解析:在水准测量中,计算两点之间的高差是通过比较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来完成的。后视读数是指测量仪器在已知高程点(或称为起始点)上的读数,前视读数是指测量仪器在未知高程点(或称为目标点)上的读数。

计算公式为: 高差 = 后视读数 - 前视读数

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 后视读数 = 1.854m 前视读数 = 1.596m

计算高差: 高差 = 1.854m - 1.596m = 0.258m

现在分析各个选项: A. 0.742m - 这个选项是错误的,因为它没有正确地计算两个读数之间的差值。 B. -0.258m - 这个选项也是错误的,因为它得出的高差是负数,而根据水准测量的原理,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应该得出正数高差。 C. 0.258m - 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因为它正确地计算了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之间的差值。 D. 3.45m - 这个选项是错误的,因为这个数值与给出的读数完全不符,显然是错误的计算结果。

因此,正确答案是 C. 0.258m,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两个读数之间的差值。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d5ff3-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可按与测站数或()成正比例进行改正。

A. (A) 角度

B. (B) 距离

C. (C) 高差

D. (D) 高程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水准测量中闭合差调整的原则。在水准测量中,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水准路线的终点高程与起点高程之差(即闭合差)往往不等于零。为了减小这种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需要对闭合差进行调整。

现在我们来分析各个选项:

A. 角度:在水准测量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高程的变化,而不是角度。角度与水准测量的高差闭合差调整无直接关系,因此这个选项不正确。

B. 距离:水准测量的闭合差通常按照与测站数或测量距离成正比例的方式进行分配和调整。这是因为测量误差与测量距离有一定的相关性,距离越长,可能引入的误差就越大。因此,按照距离来分配闭合差是一种合理的方法,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C. 高差:虽然水准测量涉及高差的测量,但闭合差本身就是一个高差误差的累积结果。如果直接按照高差来调整闭合差,就失去了调整的意义,因为这会导致误差的重复计算。因此,这个选项不正确。

D. 高程:高程是水准测量的结果,而不是调整闭合差的依据。高程数据已经包含了闭合差的影响,因此不能直接用来调整闭合差。这个选项同样不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即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可按与测站数或距离成正比例进行改正。这是因为测量误差与测量距离有直接的关联,按照距离来分配和调整闭合差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d6129-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