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望远镜垂直旋转螺旋
B、(B) 望远镜水平旋转螺旋
C、(C) 望远镜物镜调焦螺旋
D、(D) 望远镜目镜调焦螺旋
答案:D
解析:观测中,目标清楚而十字丝看不见,说明观测目标已经对焦清晰,但十字丝(用于精确对准目标的标记)并不清晰。这时需要调整的是望远镜的目镜调焦螺旋,以使得十字丝清晰。
选项解析如下:
A. 望远镜垂直旋转螺旋 - 这个部件的作用是控制望远镜在垂直方向上的旋转,用于调整观测目标的垂直位置,并不能解决十字丝不清晰的问题。
B. 望远镜水平旋转螺旋 - 这个部件的作用是控制望远镜在水平方向上的旋转,用于调整观测目标的水平位置,同样不能解决十字丝不清晰的问题。
C. 望远镜物镜调焦螺旋 - 这个部件的作用是调整物镜,使得观测目标清晰。既然目标已经清晰,说明物镜调焦已经正确,不需要再次调整。
D. 望远镜目镜调焦螺旋 - 这个部件的作用是调整目镜,使得十字丝清晰。因此,当十字丝不清晰时,应该调整目镜调焦螺旋。
因此,正确答案是D(望远镜目镜调焦螺旋)。调整目镜调焦螺旋可以使十字丝变得清晰,从而进行更精确的观测。
A、(A) 望远镜垂直旋转螺旋
B、(B) 望远镜水平旋转螺旋
C、(C) 望远镜物镜调焦螺旋
D、(D) 望远镜目镜调焦螺旋
答案:D
解析:观测中,目标清楚而十字丝看不见,说明观测目标已经对焦清晰,但十字丝(用于精确对准目标的标记)并不清晰。这时需要调整的是望远镜的目镜调焦螺旋,以使得十字丝清晰。
选项解析如下:
A. 望远镜垂直旋转螺旋 - 这个部件的作用是控制望远镜在垂直方向上的旋转,用于调整观测目标的垂直位置,并不能解决十字丝不清晰的问题。
B. 望远镜水平旋转螺旋 - 这个部件的作用是控制望远镜在水平方向上的旋转,用于调整观测目标的水平位置,同样不能解决十字丝不清晰的问题。
C. 望远镜物镜调焦螺旋 - 这个部件的作用是调整物镜,使得观测目标清晰。既然目标已经清晰,说明物镜调焦已经正确,不需要再次调整。
D. 望远镜目镜调焦螺旋 - 这个部件的作用是调整目镜,使得十字丝清晰。因此,当十字丝不清晰时,应该调整目镜调焦螺旋。
因此,正确答案是D(望远镜目镜调焦螺旋)。调整目镜调焦螺旋可以使十字丝变得清晰,从而进行更精确的观测。
A. (A) 竖轴位于铅垂位置,水平度盘水平
B. (B) 水准管气泡居中
C. (C) 竖盘指标处于正确位置
D. (D) 水平度盘位于铅垂位置
解析:解析这道题目时,我们首先要明确经纬仪整平的主要目的。经纬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的仪器,其准确性高度依赖于仪器的稳定性与水平度。现在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竖轴位于铅垂位置,水平度盘水平:
这个选项直接指出了经纬仪整平的两个核心目标。首先,“竖轴位于铅垂位置”确保了仪器在垂直方向上的稳定性,是测量竖直角的基础。其次,“水平度盘水平”则保证了水平角测量的准确性,因为水平度盘只有在完全水平的状态下,其上的刻度才能准确反映水平角的变化。
B. 水准管气泡居中:
这个选项描述的是整平过程中的一个具体步骤或现象,即通过观察水准管的气泡是否居中来判断仪器是否水平。然而,它并不是整平的目的,而是达到整平目的的一种手段或判断标准。
C. 竖盘指标处于正确位置:
竖盘指标的位置与经纬仪的整平没有直接关系。竖盘主要用于测量竖直角,其指标的正确位置更多地与读数准确性有关,而非仪器的水平状态。
D. 水平度盘位于铅垂位置:
这个选项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水平度盘顾名思义应该是水平的,而不是位于铅垂位置。如果水平度盘不水平,那么它就无法准确测量水平角。
综上所述,经纬仪整平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仪器的竖轴位于铅垂位置且水平度盘水平,以便准确地进行水平角和竖直角的测量。因此,正确答案是A。
A. (A) 定点
B. (B) 整平
C. (C) 定向
D. (D) 定位
解析:经纬仪是测量工作中常用的仪器,其安置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步骤:对中和整平。
选项解析: A. 定点:指的是确定测量的具体位置点,这是测量工作中的一个步骤,但不是经纬仪安置工作的内容。 B. 整平:这是经纬仪安置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指的是调整经纬仪的水平状态,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C. 定向:通常是指确定测量的方向,这也是测量工作的一部分,但不是特指经纬仪安置的工作内容。 D. 定位:与定点类似,指的是确定测量点的具体位置,属于测量工作范畴,但不是经纬仪安置的步骤。
选择答案B(整平)的原因是,经纬仪在安置时必须确保其水平状态,否则测量结果会受到影响。因此,整平是经纬仪安置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对中指的是将经纬仪的旋转中心置于测站的标志点(即测站中心)上,而整平则是确保经纬仪在水平面内进行测量,两者共同确保了测量工作的精确性。
A. (A) 使竖盘处于铅垂位置
B. (B) 使竖盘指标指向 90 度
C. (C) 使度盘指标指向 270 度
D. (D) 使度盘指标指向 90 度或 270 度
解析:解析这道题目时,我们首先要理解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经纬仪是用于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的仪器,其中竖直指标水准管是用来调整仪器竖轴(即望远镜的旋转轴)处于铅垂位置的关键部件。
现在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
A. 使竖盘处于铅垂位置:这是正确的。竖直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的目的正是为了调整仪器的竖轴(也就是竖盘所在的轴)处于铅垂状态,以确保在测量竖直角时,望远镜的视线能够准确地垂直于水平面。
B. 使竖盘指标指向 90 度:这个选项不正确。竖盘指标指向90度或任何特定角度,并不是通过竖直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来实现的。竖盘指标的位置是通过旋转竖盘来调整的,与水准管气泡的位置无关。
C. 使度盘指标指向 270 度:这个选项同样不正确,且存在误导。首先,这里的“度盘”可能指的是水平度盘,它与竖直角的测量无直接关系。其次,度盘指标指向哪个角度,也不是通过竖直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来实现的。
D. 使度盘指标指向 90 度或 270 度:这个选项也是不正确的。它同样混淆了水平度盘和竖盘的概念,且度盘指标的位置与竖直指标水准管气泡的位置无关。
综上所述,竖直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为了调整仪器的竖轴(竖盘所在的轴)处于铅垂位置,以确保竖直角的测量准确。因此,正确答案是A。
A. (A) 计算机
B. (B) 电子水准仪
C. (C) 光学经纬仪
D. (D) 红外测距仪
解析:选项解析:
A. 计算机:虽然全站仪内部包含有电子微处理器,但全站仪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因此这个选项不正确。
B. 电子水准仪:电子水准仪是用于测量高程差的仪器,与全站仪的功能不同,全站仪主要用于测量水平角和垂直角以及斜距,所以这个选项不正确。
C. 光学经纬仪:全站仪虽然继承了经纬仪的功能,但它已经电子化了,不再使用纯光学经纬仪的部件,因此这个选项不正确。
D. 红外测距仪:全站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测距仪,而现代全站仪普遍采用红外测距技术来测量距离,因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全站仪结合了电子经纬仪的测量角度功能和红外测距仪的测量距离功能,并通过电子微处理器进行数据计算和处理,这三部分共同构成了全站仪的主体结构。因此,正确答案是D(红外测距仪),因为它是全站仪用于测量距离的关键部分。其他选项要么与全站仪的功能不匹配,要么不是全站仪结构的一部分。
A. (A) ±1"
B. (B) ±1.5"
C. (C) ±2"
D. (D) ±3"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误差传播定律在多次观测平均值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对某角进行了4测回的观测,每一测回的观测中误差为±6"。这里的“中误差”是衡量观测精度的一个指标,表示观测值与其真值(或平均值)之间的离散程度。
接下来,我们利用误差传播定律来计算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对于n次等精度观测,其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m_x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m
x
=±
n
m
其中,m是单次观测的中误差,n是观测次数。
将题目中的数值代入公式:
m
x
=±
4
6"
=±3"
现在,我们对比选项:
A选项(±1"):这个值远小于计算出的中误差,不符合题意。
B选项(±1.5"):这个值也小于计算出的中误差,不符合题意。
C选项(±2"):这个值同样小于计算出的中误差,不符合题意。
D选项(±3"):这个值与计算出的中误差相符,是正确答案。
综上所述,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3",因此答案是D。
A. (A) ±2.1"
B. (B) ±1.0"
C. (C) ±4.2"
D. (D) ±8.5"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测量学中的误差分析知识。
选项解析如下:
A. ±2.1":这个选项错误。计算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并不是简单地除以观测次数。误差的传播需要按照误差分析的理论进行。
B. ±1.0":这个选项也是错误的。虽然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通常会小于单次观测的中误差,但不会小到只有原来的1/8.5。
C. ±4.2":这是正确答案。在测量学中,当进行多次独立观测并计算其算术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中误差是单次观测中误差除以观测次数的平方根。本题中,4次测回,因此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8.5" / √4 = 8.5" / 2 = 4.25",四舍五入后为±4.2"。
D. ±8.5":这个选项错误。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通常小于单次观测的中误差,因为多次观测可以互相抵消随机误差。
为什么选C:因为根据测量误差理论,多次独立观测的平均值的中误差是单次观测中误差除以观测次数的平方根。这里观测次数为4,所以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是8.5" / √4,计算结果约为4.2",所以正确答案是C。
A. (A)B、C、D
B. (B) A、B、C、D
C. (C) A、B、C、D、A
D. (D) B、C、D、A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全圆方向法观测水平角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全圆方向法的基本概念和观测顺序。
全圆方向法观测水平角时,通常选定一个零方向,然后顺时针或逆时针依次观测其他方向。观测顺序需要确保每个方向都被观测到,并且最终回到起始方向,以便进行闭合差的计算和检核。
现在,我们来分析题目和选项:
题目中说明,在测站点的东南西北分别有A、B、C、D四个标志,且以A为零方向。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A)B、C、D:这个选项仅观测了B、C、D三个方向,没有回到起始方向A,因此不符合全圆方向法的闭合观测要求。
B. (B)A、B、C、D:虽然这个选项包括了所有方向,但它从A开始后立即又回到了A,实际上并没有进行完整的圆周观测,且通常不会以非零方向作为观测序列的开始。
C. (C)A、B、C、D、A:这个选项从零方向A开始,顺时针依次观测了B、C、D三个方向,并最终回到了起始方向A,完全符合全圆方向法的观测要求。
D. (D)B、C、D、A:这个选项虽然也观测了所有方向,但它是从非零方向B开始的,并且没有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连续顺序进行观测,这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导致混淆和误差。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C(A、B、C、D、A)完全符合全圆方向法的观测要求和顺序。因此,正确答案是C。
A. (A) 盘左顺时针,盘右逆时针
B. (B) 盘左逆时针,盘右顺时针
C. (C) 盘左顺时针,盘右顺时针
D. (D) 盘左逆时针,盘右逆时针
解析:选项解析:
A. 盘左顺时针,盘右逆时针:这是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正确顺序。测回法要求从盘左位置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观测目标,然后再从盘右位置按逆时针方向观测目标,以此来消除仪器误差和视差的影响。
B. 盘左逆时针,盘右顺时针:这个顺序与测回法的标准观测顺序相反,不能有效消除仪器误差。
C. 盘左顺时针,盘右顺时针:两次观测的方向相同,不能消除仪器误差和视差。
D. 盘左逆时针,盘右逆时针:两次观测的方向都相反,但不是测回法的标准观测顺序,也不能有效消除仪器误差。
为什么选择答案A: 测回法是一种通过改变观测方向来消除仪器误差和视差的测量方法。按照测回法的标准操作流程,首先从盘左位置按顺时针方向观测目标,然后再从盘右位置按逆时针方向观测同一目标。这样的观测顺序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由于仪器本身缺陷(如照准轴不垂直于横轴)所引起的误差,从而提高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正确答案是A。
A. (A) 60020'12"
B. (B) 60015'12"
C. (C) 60015'42"
D. (D) 60005'30"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测回法观测水平角时半测回角值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水平角是由两个方向线的夹角来确定的,而在测回法中,这个夹角是通过读取两个目标(左方目标和右方目标)的读数来计算的。具体地,半测回角值等于右方目标的读数减去左方目标的读数(当右方读数小于左方读数时,需要加上360°或相应的角度单位进行转换)。
现在,我们来看题目给出的数据:
左方目标读数为:0005
′
30"
右方目标读数为:60020
′
42"
由于右方读数小于左方读数(在度分秒的表示中,当分钟数或秒数出现负数时,需要向前一位借位),我们需要进行转换。但在这个问题中,由于我们只关心两个读数之间的差值(即半测回角值),并且差值远小于360°,所以我们不需要显式地进行转换。
直接计算差值:
60020
′
42"−0005
′
30"=59995
′
12"=60015
′
12"(注意:这里进行了分钟数的借位和转换)
对比选项,我们发现计算结果与选项B(60015
′
12")相符。
因此,正确答案是B。
A. (A) 归零差
B. (B) 测回差
C. (C) 互差
D. (D) 指标差
解析:选项解析:
A. 归零差:在全圆测回法中,指的是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起始方向进行两次读数,这两次读数之差。这是检查仪器是否稳定和读数是否准确的一个重要指标。
B. 测回差:通常指的是在测量过程中,同一方向上,正反测回所得读数之差。用于检查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C. 互差:指的是在一系列观测值中,任意两个读数之差。用于判断读数之间是否一致。
D. 指标差:在测量学中,通常是指水准仪的指标线与视准轴不重合所造成的差值。
为什么选A(归零差): 题目问的是“同一盘位起始方向的两次读数之差”,这正好符合“归零差”的定义。归零差是在全圆测回法中,对起始方向进行两次读数(通常是开始和结束时的读数)以检查仪器读数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因此,正确答案是A(归零差)。其他选项虽然也是测量中的概念,但与题目中描述的情况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