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观测中存在偶然误差
B、(B) 观测中存在系统误差
C、(C) 观测中存在粗差
D、(D) 观测中存在标准差
答案:A
解析:题目解析
这道题目考察的是测量学中误差类型的识别。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测量结果往往与真实值存在偏差,这种偏差被称为误差。误差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和特性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本题主要涉及偶然误差、系统误差、粗差以及标准差的概念。
选项分析
A. 观测中存在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是由于在测量过程中一些微小、随机、不可控的因素(如温度变化、空气扰动、测量者反应速度等)引起的误差。
这些误差没有固定的规律,但通常服从统计规律(如正态分布),且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趋近于真值。
在本题中,用同一测量设备对同一量进行多次观测,每次结果均不相同,且没有明确的系统性偏差,这符合偶然误差的特点。
B. 观测中存在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某种固定的原因(如测量仪器的不完善、测量方法的不当等)引起的,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这种误差具有重复性,即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
本题中并未提及任何固定因素导致的系统性偏差,因此不符合系统误差的描述。
C. 观测中存在粗差:
粗差又称为过失误差或粗大误差,它是由于测量过程中操作不当、读数错误、记录错误等原因造成的明显偏离真实值的误差。
粗差在测量中是可以避免的,且通常不遵循统计规律。
本题中并未提及任何明显的操作失误或记录错误,因此不符合粗差的定义。
D. 观测中存在标准差:
标准差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它并不是一种误差类型,而是用于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
因此,这个选项与题目要求的“哪一种现象”不符。
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题目描述“某人用同一测量设备对同一量的多次观测,出现的每次结果均不相同”,且未提及任何系统性偏差、操作失误或记录错误,这完全符合偶然误差的特点。因此,正确答案是A. 观测中存在偶然误差。
A、(A) 观测中存在偶然误差
B、(B) 观测中存在系统误差
C、(C) 观测中存在粗差
D、(D) 观测中存在标准差
答案:A
解析:题目解析
这道题目考察的是测量学中误差类型的识别。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测量结果往往与真实值存在偏差,这种偏差被称为误差。误差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和特性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本题主要涉及偶然误差、系统误差、粗差以及标准差的概念。
选项分析
A. 观测中存在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是由于在测量过程中一些微小、随机、不可控的因素(如温度变化、空气扰动、测量者反应速度等)引起的误差。
这些误差没有固定的规律,但通常服从统计规律(如正态分布),且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趋近于真值。
在本题中,用同一测量设备对同一量进行多次观测,每次结果均不相同,且没有明确的系统性偏差,这符合偶然误差的特点。
B. 观测中存在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某种固定的原因(如测量仪器的不完善、测量方法的不当等)引起的,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这种误差具有重复性,即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
本题中并未提及任何固定因素导致的系统性偏差,因此不符合系统误差的描述。
C. 观测中存在粗差:
粗差又称为过失误差或粗大误差,它是由于测量过程中操作不当、读数错误、记录错误等原因造成的明显偏离真实值的误差。
粗差在测量中是可以避免的,且通常不遵循统计规律。
本题中并未提及任何明显的操作失误或记录错误,因此不符合粗差的定义。
D. 观测中存在标准差:
标准差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它并不是一种误差类型,而是用于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
因此,这个选项与题目要求的“哪一种现象”不符。
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题目描述“某人用同一测量设备对同一量的多次观测,出现的每次结果均不相同”,且未提及任何系统性偏差、操作失误或记录错误,这完全符合偶然误差的特点。因此,正确答案是A. 观测中存在偶然误差。
A. (A) 增大
B. (B) 减少
C. (C) 不变
D. (D) 不肯定
解析:选项解析:
A. 增大:这个选项表明湖泊围垦后,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会增加。 B. 减少:这个选项表明湖泊围垦后,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会减少。 C. 不变:这个选项表明湖泊围垦对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没有影响。 D. 不肯定:这个选项表明湖泊围垦后,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变化是不确定的。
为什么选择A(增大):
湖泊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调节流域的水量,具有调蓄洪水、补充地下水和维持生态平衡等功能。当湖泊被围垦后,其调节水量的能力会受到影响。围垦活动通常会减少湖泊的蓄水面积,降低湖泊的调蓄能力,这样在降水时,更多的水会以径流的形式流向下游,而不是被湖泊储存起来。因此,在相同的降水条件下,围垦后的流域可能会有更多的水转化为径流,从而导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增大。所以,正确答案是A(增大)。然而,这个答案也有一定的条件性,实际情况可能会因为多种因素(如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等)而有所不同,但在一般情况下,围垦活动倾向于增加径流量。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正确
B. B、错误
A. (A) 流速系数
B. (B) 流量系数
C. (C) 垂直收缩系数
D. (D) 淹没系数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水利工程专业中闸孔出流的基本概念。
选项解析如下:
A. 流速系数:这个系数主要反映的是水流通过闸孔时的流速分布情况,与下游水位对闸孔过流能力的影响关系不大。
B. 流量系数:这个系数描述的是在一定条件下,闸孔过流量的实际情况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比值,虽然与闸孔过流能力有关,但它并不直接反映下游水位的影响。
C. 垂直收缩系数:这个系数是指水流在垂直方向上由闸孔宽度收缩到实际流束宽度的比例,它主要与闸孔形状和尺寸有关,而不是下游水位。
D. 淹没系数:这个系数是用来反映下游水位对闸孔过流能力的影响。当下游水位较高,接近或超过闸孔出口底缘时,水流会出现淹没现象,此时闸孔的过流能力会受到影响。淹没系数就是用来描述这种影响的系数。
因此,正确答案是D(淹没系数),因为它直接反映了下游水位对闸孔过流能力的影响。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正确
B. B、错误
A. (A) 4
B. (B) 5
C. (C) 6
D. (D) 7
解析:根据《热带气旋等级》(GB/T 19201-2006)标准,热带气旋被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热带低压(Tropical Depression)
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
强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al Storm)
台风(Typhoon)
强台风(Strong Typhoon)
超强台风(Super Typhoon)
因此,该标准将热带气旋划分为6个等级,正确答案是 C.(C) 6。需要注意的是,“超强台风”这一等级并非所有地区都使用,但在某些标准中它作为最高强度的一个级别存在。在中国,一般使用六个等级来描述热带气旋的强度。
A. (A) 大型渠道
B. (B) 中型渠道
C. (C) 小型渠道
D. (D) 均适用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水力最优断面的适用范围。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大型渠道:大型渠道由于其规模和流量的特点,往往需要更复杂的设计和更大的过流能力。水力最优断面虽然具有水流阻力小、过流能力相对较好的特点,但在大型渠道中,可能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渠道的稳定性、抗冲刷能力等,因此水力最优断面可能不是唯一或最优的选择。
B. 中型渠道:与大型渠道类似,中型渠道也可能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确定其最佳断面形式。水力最优断面虽然有其优点,但在中型渠道中可能并不总是最优选择。
C. 小型渠道:小型渠道由于其规模和流量的限制,往往更注重经济性和效率。水力最优断面具有水流阻力小、能耗低的特点,非常适合小型渠道的设计需求。在小型渠道中,采用水力最优断面可以显著提高过流能力,同时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D. 均适用:这个选项忽略了不同规模渠道在设计上的差异性。不同规模的渠道由于其特定的设计要求和运行环境,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断面形式。因此,水力最优断面并不适用于所有规模的渠道。
综上所述,水力最优断面因其水流阻力小、过流能力好的特点,最适合用于小型渠道的设计。因此,正确答案是C(小型渠道)。
A. (A) 测压管
B. (B) 差压计
C. (C) 比压计
D. (D) 压差计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测量液体中两点相对压强差值的仪器选择。
选项A,测压管:测压管主要用于测量液体中某一点的绝对压强,它并不能直接测量两点之间的相对压强差值。因此,A选项不符合题意。
选项B,差压计:差压计是专门用于测量两个压力之间的差值的仪器,在液体中,它可以准确地测量出两点之间的相对压强差值。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C,比压计:虽然“比压计”这个术语在常规测量仪器中不常见,但在此上下文中,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能够比较或测量压强差异的仪器。由于题目要求测量两点之间的相对压强差值,因此可以认为比压计(如果其定义包含测量压强差)是适用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选项的表述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但在本题中,我们可以接受它作为正确答案之一,因为它在广义上符合测量压强差的要求。因此,C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D,压差计:压差计是明确用于测量两个点之间压强差的仪器,它完全符合题目要求测量液体中某两点的相对压强差值。因此,D选项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C、D。这三个选项都涉及到了能够测量压强差的仪器或方法。需要注意的是,C选项“比压计”的表述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但在本题中我们可以接受其作为正确答案之一。
A. (A)缝宽大于 5mm,缝长大于 5m
B. (B)缝宽大于 5Cm,缝长大于 5m
C. (C)缝深大于 2m,缝宽小于 5mm 但长度较长
D. (D)缝深大于 2m,缝宽小于 5Cm 但长度较长
解析:选项解析:
A. 缝宽大于 5mm,缝长大于 5m:这个选项正确,因为宽度大于5mm的裂缝属于较大裂缝,可能会对结构稳定性造成影响。缝长大于5m说明裂缝的延伸范围较大,同样需要关注。因此,对于这种裂缝需要设置标志、编号,并进行定期观测。
B. 缝宽大于 5Cm,缝长大于 5m:这个选项不正确。缝宽大于5cm是非常严重的裂缝,在实际工程中几乎不可能出现,因为这样的裂缝宽度已经超出了常规建筑和水利工程结构的裂缝宽度范围,这样的裂缝会导致结构失效。
C. 缝深大于 2m,缝宽小于 5mm 但长度较长:这个选项正确。尽管裂缝宽度小于5mm,但其深度大于2m,表明裂缝可能对结构的深层稳定性有较大影响。长度较长说明裂缝的影响范围较广,因此也需要进行标志、编号和定期观测。
D. 缝深大于 2m,缝宽小于 5Cm 但长度较长:这个选项不正确,原因同B选项,缝宽不可能达到5cm。
为什么选择AC:
选择AC的原因是这两个选项描述的裂缝状况符合实际工程中需要关注和监测的裂缝特征。宽度大于5mm或者深度大于2m的裂缝都可能对结构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标志、编号和定期观测,以确保结构的安全稳定。选项B和D描述的裂缝宽度超出了常规范围,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不选。
A. (A) 0.14
B. (B) 0.45
C. (C) 0.68
D. (D) 0.93
解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灌水率的计算公式,灌水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公式为:
灌水率(m³/(100hm²·天))= (水稻种植比例 × 水稻灌水定额 + 棉花种植比例 × 棉花灌水定额)× 灌区总面积 / 灌水时间
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如下:
水稻种植比例 = 0.7,灌水定额 = 100m³/亩
棉花种植比例 = 0.3,灌水定额 = 40m³/亩
灌水时间 = 8天
将这些数据代入公式:
灌水率 = (0.7 × 100 + 0.3 × 40)m³/亩 / 8天
计算得出: 灌水率 = (70 + 12)m³/亩 / 8天 灌水率 = 82m³/亩 / 8天 灌水率 = 10.25m³/亩·天
由于题目要求的是m³/(100hm²),我们需要将亩转换为hm²(1hm² = 15亩),并调整单位:
灌水率 = 10.25m³/亩·天 × (1hm²/15亩) 灌水率 = 10.25m³/(hm²·天) / 15 灌水率 ≈ 0.6833m³/(hm²·天)
再将天转换为小时(1天 = 24小时),得到最终的灌水率:
灌水率 = 0.6833m³/(hm²·天) / 24 灌水率 ≈ 0.02846m³/(hm²·小时)
但是,题目要求的是m³/(100hm²),所以我们需要再乘以100:
灌水率 ≈ 0.02846m³/(hm²·小时) × 100 灌水率 ≈ 2.846m³/(100hm²·小时)
这里我们发现计算过程有误,因为我们忽略了题目中的灌水时间是8天,而灌水率通常是按天计算的。正确的计算应该是:
灌水率 = 10.25m³/亩·天 × (1hm²/15亩) × 100 灌水率 = 10.25m³/亩·天 × 100hm²/15亩 灌水率 = 683.33m³/(100hm²·天) / 8天 灌水率 ≈ 85.4m³/(100hm²·天)
再次检查我们的计算过程,发现我们在单位转换时出现了错误。正确的转换应该是:
灌水率 = 10.25m³/亩·天 × (1hm²/15亩) × 100hm² 灌水率 = (10.25 × 100) / 15 灌水率 = 1025 / 15 灌水率 ≈ 68.33m³/(100hm²·天) / 8 灌水率 ≈ 8.54m³/(100hm²·天)
这里的计算仍然不正确,因为我们没有正确地将灌水定额和种植比例结合起来。正确的计算应该是:
灌水率 = (0.7 × 100 + 0.3 × 40)m³/亩 / 8天 × (1hm²/15亩) × 100hm² 灌水率 = (70 + 12)m³/亩 / 8天 × (1hm²/15亩) × 100hm² 灌水率 = 82m³/亩 / 8天 × (1hm²/15亩) × 100hm² 灌水率 = 82m³/亩 × (100hm²/15亩) / 8天 灌水率 = 82 × 100 / (15 × 8) 灌水率 = 8200 / 120 灌水率 ≈ 68.33m³/(100hm²·天)
这里我们再次犯了错误,正确的计算应该是:
灌水率 = (0.7 × 100 + 0.3 × 40)m³/亩 / 8天 × (1hm²/15亩) 灌水率 = 82m³/亩 / 8天 × (1hm²/15亩) 灌水率 = 10.25m³/亩·天 × (1hm²/15亩) 灌水率 = 10.25 / 15 m³/(hm²·天) 灌水率 ≈ 0.6833m³/(hm²·天)
最后,我们需要将结果转换为m³/(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正确
B. 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