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建筑工程
>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搜索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高程处处相等的一组闭合曲线称为()。

A、(A) 等高线

B、(B) 首曲线

C、(C) 计曲线

D、(D) 等深线

答案:A

解析:选项解析:

A. 等高线:指的是在地图上连接所有相同高程点的曲线,用来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B. 首曲线:这个选项在地图学中不是一个标准术语,可能是干扰项。

C. 计曲线:在地图上,每隔一定数量的等高线会有一条加粗的等高线,这种加粗的等高线被称为计曲线,用以便于读图时计算高度差。

D. 等深线:与等高线类似,但用于表示水下的地形,连接的是相同水深的点。

为什么选择A(等高线): 题目中描述的是“高程处处相等的一组闭合曲线”,这正是等高线的定义。等高线是地图上表示地形的基本方式之一,它通过闭合的曲线连接所有相同高程的点,从而反映出地形的三维特征。因此,根据题目的描述,正确答案是A(等高线)。其他选项要么与题目描述不符,要么不是地图学中的标准术语。

Scan me!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经纬仪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建立标志、测量导线边长以及测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e261c-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e2792-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e28b6-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要绘制地面上某水塔在地形图上,宜采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e29c5-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在地形图上,每 5 根加粗 1 根的等高线称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e2ad3-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在地形图上有高程分别为 26m、27m、28m、29m、30m、31m、32m 的几条相邻的等高线,则需加粗的等高线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e2bec-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在地形图中的地貌表示中,一般来说,哪种等高线用的最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e2cf9-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在同一张地形图上,等高线平距越大,说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e2df8-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不是圆曲线的主点测设元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e2ef2-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测设地面点的平面位置通常有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角度交会法和()方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e3017-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建筑工程
>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高程处处相等的一组闭合曲线称为()。

A、(A) 等高线

B、(B) 首曲线

C、(C) 计曲线

D、(D) 等深线

答案:A

解析:选项解析:

A. 等高线:指的是在地图上连接所有相同高程点的曲线,用来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B. 首曲线:这个选项在地图学中不是一个标准术语,可能是干扰项。

C. 计曲线:在地图上,每隔一定数量的等高线会有一条加粗的等高线,这种加粗的等高线被称为计曲线,用以便于读图时计算高度差。

D. 等深线:与等高线类似,但用于表示水下的地形,连接的是相同水深的点。

为什么选择A(等高线): 题目中描述的是“高程处处相等的一组闭合曲线”,这正是等高线的定义。等高线是地图上表示地形的基本方式之一,它通过闭合的曲线连接所有相同高程的点,从而反映出地形的三维特征。因此,根据题目的描述,正确答案是A(等高线)。其他选项要么与题目描述不符,要么不是地图学中的标准术语。

Scan me!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相关题目
经纬仪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建立标志、测量导线边长以及测定()。

A. (A) 导线竖直角

B. (B) 导线转折角

C. (C) 导线高程

D. (D) 导线坐标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经纬仪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内容。

选项解析:
A. 导线竖直角:竖直角通常用于测量地面点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不是导线测量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在使用经纬仪进行导线测量时,不直接涉及大量的竖直角测量。因此,A选项不正确。

B. 导线转折角:在经纬仪导线测量中,转折角(也称为水平角)的测量是关键步骤之一。这些角度用于确定导线各边的方向,是计算导线坐标和长度的基础。因此,B选项正确。

C. 导线高程:高程测量通常涉及使用水准仪或全站仪等设备,而不是主要通过经纬仪来测量。经纬仪主要用于测量水平角和距离,虽然可以间接用于高程计算,但不是其主要功能。因此,C选项不正确。

D. 导线坐标:导线坐标是导线测量的最终结果之一,但它不是外业工作的直接内容。外业工作主要关注数据的采集,如角度和距离的测量,而坐标的计算和确定通常在内业阶段完成。因此,D选项不正确。

综上所述,经纬仪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建立标志、测量导线边长以及测定导线转折角。因此,正确答案是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e261c-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等高距越大,表示坡度越大

B. (B) 等高距越小,表示坡度越大

C. (C) 等高线平距越大,表示坡度越小

D. (D) 等高线平距越小,表示坡度越小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

A. 等高距越大,表示坡度越大。 解析:这是错误的。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它的大小并不直接决定坡度的大小。等高距大,只能说明图上的高度变化快,但不能直接得出坡度大的结论。

B. 等高距越小,表示坡度越大。 解析:这也是错误的。等高距小意味着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小,但这并不表示坡度就大,相反,它通常表示地形较为平缓。

C. 等高线平距越大,表示坡度越小。 解析:这是正确的。等高线平距是指在水平面上量取的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如果这个距离大,说明在相同的高度差下,地形延伸得更远,即坡度较缓;反之,如果平距小,则坡度较陡。

D. 等高线平距越小,表示坡度越小。 解析:这是错误的。正如在选项C中解释的,等高线平距越小,表示坡度越大,因为相同的高度差分布在较短的水平距离上。

因此,正确答案是C,因为等高线平距越大,表示在相同的高度差下,地形变化越平缓,即坡度越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e2792-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

A. (A) 等高距

B. (B) 等高线平距

C. (C) 高差

D. (D) 高程

解析:解析这道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确题目中的关键概念“等高线”和“等高距”。

等高线:在地形图上,将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
等高距:指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程差。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等高距:这个选项直接对应了题目中的描述,即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因此,这是一个正确的选项。

B. 等高线平距:等高线平距通常指的是在水平方向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实际水平距离,而非它们之间的高程差。因此,这个选项与题目描述不符。

C. 高差:虽然“高差”这个词与题目中的“高差”字面意思相近,但在地理和地图学中,特别是在描述等高线时,更具体的术语是“等高距”,而不是泛指的“高差”。因此,这个选项不够精确。

D. 高程:高程指的是某一点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在描述等高线时,我们并不直接用“高程”来指代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因此,这个选项也是不正确的。

综上所述,最符合题目描述的选项是A,即“等高距”。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e28b6-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要绘制地面上某水塔在地形图上,宜采用()。

A. (A) 比例绘制的符号

B. (B) 非比例绘制的符号

C. (C) 线型比例绘制的符号

D. (D) 地物注记符号

解析:在水利工程绘图中,不同的符号用于表示不同的地理特征或地物。

A. 比例绘制的符号:这种符号的大小与实际物体成比例,适用于那些大小在图纸上可以按比例尺绘制的物体,如小型建筑物、植被等。

B. 非比例绘制的符号:这种符号的大小不随实际物体的大小而变化,适用于那些大小相对较小,无法在图纸上按比例尺绘制的物体,如路灯、标志等。

C. 线型比例绘制的符号:这种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线性地物,如道路、管线等,其长度可以按比例尺绘制,但宽度通常不按比例。

D. 地物注记符号:这种符号主要用于在图纸上标注地物的名称、性质或其他属性,不表示地物的实际形状或大小。

解析: 绘制水塔这样的建筑物,如果是按比例绘制,可能会因为水塔的实际尺寸较大而在地形图上占据过多空间,导致其他细节无法清晰表示;非比例符号和线型比例符号通常用于不同类型的地物。因此,对于水塔这样的特定建筑物,通常采用地物注记符号来标注其位置和性质,而不需要详细绘制其形状和大小。

所以,正确答案是 D. 地物注记符号,因为它最适合在地图上标注水塔的位置和相关信息,而不影响图纸的整体可读性和比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e29c5-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在地形图上,每 5 根加粗 1 根的等高线称为()。

A. (A) 等高线

B. (B) 首曲线

C. (C) 计曲线

D. (D) 间曲线

解析:这个问题考察的是地形图上等高线的不同分类及其标识方式。

解析各个选项:

A. 等高线:这是一个广义的术语,指的是地形图上连接高程相同的各点所成的闭合曲线。它不是一个具体的分类,而是描述一类曲线的总称,因此A选项不正确。

B. 首曲线:首曲线是最基本的等高线,用于表示地面的基本形态,但题目中描述的是“每5根加粗1根”的特定情况,而首曲线并不特指这种加粗处理的等高线,所以B选项也不正确。

C. 计曲线:计曲线,又称加粗等高线,是每隔四条基本等高线(即首曲线)加粗描绘一条的等高线,用于计算高程或查读高程。这完全符合题目中“每5根加粗1根”的描述,因此C选项是正确的。

D. 间曲线:间曲线是当首曲线不足以显示局部地貌特征时,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细长虚线。它并不涉及加粗处理,因此D选项与题目描述不符,不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即计曲线。这是因为计曲线正是按照“每5根加粗1根”的规则在地形图上描绘的等高线。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e2ad3-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在地形图上有高程分别为 26m、27m、28m、29m、30m、31m、32m 的几条相邻的等高线,则需加粗的等高线为()。

A. (A) 26m、31m

B. (B) 27m、32m

C. (C) 29m

D. (D) 30m

解析:在地形图上,等高线用于表示地面的高程变化。为了更好地表示地形,通常会将某些等高线加粗,这些加粗的等高线称为计曲线,它们通常是每隔一定的高程间隔出现的,比如每隔10米。

根据题目,给出的等高线为26m、27m、28m、29m、30m、31m、32m,可以看出等高线的间隔为1米。

在标准的地形图绘制规则中,每五条等高线会有一条被加粗,通常是每隔一个基本等高距(如10米)的倍数的那条等高线。虽然这里给出的等高线间隔是1米,但是我们可以假设这是一个特殊的绘图规则或者是一个简化的问题。

在这个假设下,我们可以推断,每五条等高线中的第五条应该被加粗。因此,从26m开始数,第五条等高线是30m。

解析各个选项: A. 26m、31m - 26m是第一条等高线,但31m不是第五条。 B. 27m、32m - 27m和32m都不是第五条等高线。 C. 29m - 29m不是第五条等高线。 D. 30m - 30m是从26m开始的第五条等高线。

因此,正确答案是D(30m),因为30m是符合每隔五条等高线加粗规则的等高线。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e2bec-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在地形图中的地貌表示中,一般来说,哪种等高线用的最多?()

A. (A) 计曲线

B. (B) 首曲线

C. (C) 间曲线

D. (D) 助曲线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地形图中地貌表示时等高线的使用频率。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计曲线:计曲线,也称为加粗等高线,通常用于每隔四条首曲线加粗一条,以便在图上更清晰地识别和量算高程。它不是地貌表示中最常用的等高线类型,因为它主要用于辅助识别和计算,而非全面描述地貌。

B. 首曲线:首曲线是地形图上最基本的等高线,用于直接表示地面起伏的基本形态。在地形图中,首曲线的使用最为普遍和频繁,因为它直接构成了地貌的基本框架。

C. 间曲线:间曲线,也称为半距等高线,用于表示首曲线不能显示的局部地貌特征。它通常用于加密等高线,以便更详细地描述地貌,但其使用频率低于首曲线。

D. 助曲线:助曲线是进一步加密的等高线,用于表示间曲线仍不能详细表示的部分。它的使用更为局部和详细,但整体上不是地貌表示中最常用的等高线类型。

综上所述,首曲线(B选项)是地形图中地貌表示时用得最多的等高线,因为它直接且全面地描述了地面的基本起伏形态。因此,正确答案是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e2cf9-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在同一张地形图上,等高线平距越大,说明()。

A. (A) 坡度小

B. (B) 坡度越陡

C. (C) 平地

D. (D) 坡度越缓

解析:等高线是连接地图上相同高度点的线条,它们用来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即等高线平距,可以反映地形的坡度。

选项解析: A.(A)坡度小 - 这个选项看似合理,因为坡度小意味着高度变化不大。但是,坡度小并不一定意味着等高线平距大,因为平距的大小还取决于地图的比例尺。 B.(B)坡度越陡 - 如果坡度越陡,等高线会靠得更近,因为高度在较短的距离内迅速变化。因此,这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C.(C)平地 - 在平地上,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可能很大,但这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因为平地也可能有轻微的起伏,导致等高线不完全平行。所以这个选项不够准确。 D.(D)坡度越缓 - 这是正确答案。等高线平距越大,说明在相同的水平距离内,高度变化越小,这表示坡度越缓。

选择D的原因是,等高线平距大表明在地图上相同距离内,高度的变化较小,即地形变化平缓,因此坡度较缓。这是地形图上判断坡度的一个基本方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e2df8-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不是圆曲线的主点测设元素。

A. (A) 外矢距

B. (B) 切线长

C. (C) 曲线半径

D. (D) 曲线长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圆曲线测设元素识别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圆曲线测设中涉及的主要元素有哪些,并理解这些元素在圆曲线测设中的作用。

选项分析:

A选项(外矢距):外矢距是圆曲线测设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表示圆曲线的切线与圆曲线在交点处向外偏移的距离。这是圆曲线测设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元素。

B选项(切线长):切线长是圆曲线与其两端直线相切的部分的长度。在圆曲线测设中,切线长的准确测定对于保证线路的连续性和平顺性至关重要。

C选项(曲线半径):虽然曲线半径是圆曲线的基本属性之一,但它并不直接作为圆曲线测设过程中的一个“测设元素”。曲线半径在圆曲线的设计阶段确定,但在实际的测设过程中,我们主要依据的是由曲线半径派生出的其他参数(如切线长、外矢距等)来进行测设。

D选项(曲线长):曲线长是指圆曲线本身的长度,也是圆曲线测设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在测设过程中,需要准确测定曲线长以确保圆曲线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答案选择: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A、B、D三个选项都是圆曲线测设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它们直接参与圆曲线的实地测设。
而C选项(曲线半径)虽然与圆曲线紧密相关,但它在圆曲线的测设过程中并不直接作为测设元素使用,而是在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

因此,正确答案是C(曲线半径),因为它不是圆曲线测设过程中的直接测设元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e2ef2-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测设地面点的平面位置通常有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角度交会法和()方法。

A. (A) 距离交会法

B. (B) 方位交会法

C. (C) 高程交会法

D. (D) 高差交会法

解析:选项解析:

A. 距离交会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测量待测点到两个已知点的距离来确定其平面位置。在实际操作中,使用测距仪对待测点和两个已知点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然后利用这两个距离在图纸上交会出待测点的位置。

B. 方位交会法:这是一种通过测定待测点到两个以上已知点的方位角来确定其位置的方法。方位角是从北方向顺时针量到线段的方向,但是这个选项并不是通常用来测设地面点平面位置的通用方法。

C. 高程交会法:这个选项不正确,因为高程交会法是用来确定点的高程而不是平面位置的。

D. 高差交会法:同样,这个选项不正确,因为高差交会法也是用于确定点的高程,而不是平面位置。

为什么选择A:

在上述选项中,距离交会法(A)是测量地面点平面位置的常用方法之一,与题目中提到的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角度交会法并列,都是确定地面点平面位置的技术手段。其他选项如方位交会法、高程交会法和高差交会法要么不是常用的平面位置测量方法,要么是用于确定高程而不是平面位置。因此,正确答案是A. 距离交会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3e8e3017-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