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正确
B、B、错误
答案:A
A、A、正确
B、B、错误
答案:A
A. (A) 填补翻筑
B. (B) 增设阻滑齿墙
C. (C) 细石混凝土灌缝
D. (D) 浆砌石(或混凝土)框格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砌石护坡的修理方法。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填补翻筑:
填补翻筑是一种常用的砌石护坡修理方法。当护坡出现局部损坏或石块脱落时,可以使用新的石块或混凝土材料进行填补,并重新砌筑以恢复护坡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因此,A选项是正确的。
B. 增设阻滑齿墙:
阻滑齿墙主要用于增强护坡的抗滑稳定性。在护坡下方增设齿墙,可以增大护坡与基础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护坡因水流冲刷或其他外力作用而发生滑动。这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加固方法,所以B选项也是正确的。
C. 细石混凝土灌缝:
砌石护坡在使用过程中,石块之间的缝隙可能会因水流冲刷而逐渐扩大,影响护坡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使用细石混凝土进行灌缝,可以填补这些缝隙,增强护坡的密实度和耐久性。因此,C选项是正确的。
D. 浆砌石(或混凝土)框格:
浆砌石或混凝土框格是一种结构加固措施,可以在护坡上构建出网格状的加固结构。这种框格不仅可以增强护坡的整体稳定性,还可以防止石块脱落和缝隙扩大。因此,D选项同样是一个有效的砌石护坡修理方法,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砌石护坡的修理方法包括填补翻筑、增设阻滑齿墙、细石混凝土灌缝和浆砌石(或混凝土)框格,因此答案是ABCD。
A. (A) 底部通过
B. (B) 水中通过
C. (C) 最高水面以上通过
D. (D) 都可以
解析:选项解析:
A. 底部通过:如果渡槽在河道底部通过,那么在洪水季节,槽体可能会被河水淹没或冲毁,这样会影响渡槽的功能和安全。
B. 水中通过:渡槽部分在水中通过虽然可以解决洪水问题,但长期浸泡在水中会受到水流冲刷和腐蚀,缩短使用寿命,同时也会增加建设和维护成本。
C. 最高水面以上通过:将渡槽建在河道最高水面以上,可以避免洪水对渡槽的影响,确保渡槽在所有季节都能安全运行。
D. 都可以:这一选项不正确,因为底部通过和水下通过都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和设计缺陷。
为什么选择C: 选择C是因为将渡槽建在河道最高水面以上,可以确保渡槽在河道洪水期间不会被淹没,从而保证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和输水效率。此外,这样设计也便于维护和管理,符合水利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A. (A) 1/4300
B. (B) 1/4200
C. (C) 1/4100
D. (D) 1/4000
解析: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对误差的计算公式:相对误差 = (测量值 - 真实值) / 真实值。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没有真实值,但是可以使用往测和返测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的最佳估计。因此,首先计算平均距离:
平均距离 = (往测距离 + 返测距离) / 2 = (112.672m + 112.699m) / 2 = 112.6855m
接下来,我们计算每次测量的绝对误差:
往测绝对误差 = 往测距离 - 平均距离 = 112.672m - 112.6855m = -0.0135m
返测绝对误差 = 返测距离 - 平均距离 = 112.699m - 112.6855m = 0.0135m
相对误差的计算通常取绝对误差的绝对值,并且可以使用任一次测量的绝对误差进行计算。这里我们使用其中一次测量的绝对误差来计算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 = 绝对误差 / 平均距离 = 0.0135m / 112.6855m ≈ 1/8350
这个结果与选项并不匹配,但这里存在一个常见的误区,即相对误差的计算应该基于单次测量的绝对误差与测量值之比,而不是平均值。因此,我们应当使用原始的往测或返测值来计算相对误差。由于选项都是整数形式,我们可以采用近似值来比较:
往测相对误差 ≈ 0.0135m / 112.672m ≈ 1/8333 返测相对误差 ≈ 0.0135m / 112.699m ≈ 1/8333
然而,这些计算结果依然与选项不匹配。考虑到可能是题目选项有误或者题目中的数据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我们尝试直接使用题目给出的选项来反推可能的真实值范围,以找到最接近的选项。
选项C表示相对误差为1/4100,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对应的绝对误差:
假设绝对误差 = 平均距离 / 4100 = 112.6855m / 4100 ≈ 0.0275m
这个绝对误差远大于我们之前计算的0.0135m,表明题目可能隐含了其他的测量误差或者是考察不同类型的误差概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考虑选项C可能是基于原始测量值的最大偏差来计算的:
最大偏差 = 返测距离 - 往测距离 = 112.699m - 112.672m = 0.027m
如果我们用最大偏差来计算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 ≈ 最大偏差 / 往测距离 ≈ 0.027m / 112.672m ≈ 1/4181
这个结果比选项C给出的1/4100要小一些,但是考虑到选项中最接近的答案是C,并且在工程测量中通常会采用较为保守的估计,所以答案选择C。这意味着在水利工程专业实际应用中,可能考虑到其他因素或测量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我们采用较大的误差估计值。
A. (A) 反滤围井
B. (B) 塞堵法
C. (C) 戗堤法
D. (D) 抛填粘土截渗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水利工程中对于管涌现象的抢护方法。管涌,作为水利工程中的一种常见险情,主要是由于地基土的渗透变形造成,表现为土体细颗粒随渗流带走,形成较大的渗流通道。针对这一险情,我们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反滤围井:这是一种常用的管涌抢护方法。其原理是在管涌群周围用土袋垒砌成围井,在井内分层铺设粗砂、石子、碎石等反滤料,最后压上块石或土袋,通过反滤作用使细颗粒土料不能流出,从而达到稳定险情的目的。这种方法能有效阻止管涌的发展,因此是合适的抢护方法。
B. 塞堵法: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处理漏洞或裂缝等险情,通过直接堵塞漏洞或裂缝来阻止水流进一步侵蚀。然而,在管涌的情况下,由于渗流通道较大且复杂,简单的塞堵法往往难以奏效,因此不是最佳选择。
C. 戗堤法:戗堤法主要用于堵截河水或拦截渗水,以减轻险情。但在管涌抢护中,由于管涌多发生在堤防或围堰的背水侧,且渗流通道复杂,单纯依靠戗堤法难以直接解决问题,因此不是最优选择。
D. 抛填粘土截渗:虽然粘土截渗在水利工程中有一定应用,但其主要用于降低渗透压力或阻止水流渗透。在管涌发生时,由于渗流通道已经形成且可能较大,单纯抛填粘土往往难以迅速有效地截断渗流,因此也不是最佳抢护方法。
综上所述,针对管涌这一险情,最合适的抢护方法是采用反滤围井法,即选项A。这种方法能有效阻止细颗粒土料随渗流带走,从而稳定险情。
A. A、正确
B. B、错误
A. (A)施工方案
B. (B)施工方法
C. (C)导流方案
D. (D)导流建筑物型式
解析:选项解析:
A. 施工方案:指的是施工的具体计划和安排,虽然它会影响导流时段,但它不是直接决定导流时段划分的因素。
B. 施工方法:指的是完成工程的具体技术手段,这个选项与导流时段的划分关系不如导流方案直接。
C. 导流方案:这是直接关联导流时段划分的因素,因为它涉及到如何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施工进度等因素来安排导流水流的具体计划。
D. 导流建筑物型式:虽然导流建筑物的型式会影响导流的实施,但它是导流方案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独决定导流时段划分的因素。
为什么选C(导流方案): 导流时段的划分是指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水工建筑物的布置和型式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的时间段来进行导流工作。导流方案是对整个导流过程的具体规划,它直接决定了在何时、如何进行导流,以及导流的规模和方式。因此,导流方案与导流时段的划分关系最为密切,是影响导流时段划分的关键因素。所以正确答案是C(导流方案)。
A. (A)结构式
B. (B)职能式
C. (C)项目式
D. (D)矩阵式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施工项目管理组织的不同形式。
A. 结构式:这个选项通常指的是按照组织结构进行划分,比如按照部门或者层级来组织。但在项目管理中,结构式并不是一个常用的术语来描述项目管理组织的形式。
B. 职能式:在职能式组织结构中,项目活动按照职能或专业技能来组织。例如,所有设计工作由设计部门负责,所有施工活动由施工部门负责。这是一个有效的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C. 项目式:项目式组织结构是指为每一个项目创建一个独立的小组,小组成员通常直接向项目经理汇报。这种形式的组织有利于项目目标的实现,因为它集中了所有必要资源于项目本身。
D. 矩阵式:矩阵式组织结合了职能式和项目式的特点,员工有两个直接上级,一个是职能经理,一个是项目经理。这种结构有利于资源共享,并能根据项目需求灵活调整资源。
为什么选BCD:
B(职能式)是一个有效的项目管理组织形式,它按照职能划分工作,确保专业性和效率。
C(项目式)是针对特定项目设置的组织结构,有利于项目管理和目标的实现。
D(矩阵式)结合了职能式和项目式的优点,能够灵活地调配资源,适应项目需求的变化。
因此,选项A不是施工项目管理组织形式的常用术语,而BCD是施工项目管理中常见的组织形式,所以正确答案是BCD。
A. (A) 随库水位升高而降低
B. (B) 随库水位升高而升高
C. (C) 不随库水位变化
D. (D) 不确定
解析:解析如下:
土石坝的浸润线是指地下水在坝体内流动时,自由水面与土体颗粒间的接触线。这条线的位置对于判断土石坝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因为它影响到坝体的稳定性以及渗透压力。
选项分析:
(A) 随库水位升高而降低: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如果水库水位上升,那么水压力会增大,从而使得水通过坝体内部向上移动,导致浸润线升高,而不是降低。
(B) 随库水位升高而升高:这是正确答案。当水库中的水位上升时,水头差增加,导致通过坝体的渗透路径上的水压增大,从而使得浸润线位置上升。
(C) 不随库水位变化: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库水位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水头差,进而影响到浸润线的位置。
(D) 不确定:实际上是有确定关系的,因此这个选项也是错误的。
所以,正确答案是(B),即土石坝浸润线随着库水位的升高而升高。这是因为水头增加导致了水在坝体内的渗透路径上位置上升。
A. (A) 调蓄能力弱,各区降水相互补偿作用大
B. (B) 调蓄能力强,各区降水相互补偿作用小
C. (C) 调蓄能力弱,各区降水相互补偿作用小
D. (D) 调蓄能力强,各区降水相互补偿作用大
解析:选项解析:
A. 调蓄能力弱,各区降水相互补偿作用大:如果流域的调蓄能力弱,那么它调节径流的能力就小,不能有效减小径流的年际和年内变化。而降水相互补偿作用大,意味着流域内不同区域的降水可以互相补充,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径流变化,但由于调蓄能力弱,整体效果有限。
B. 调蓄能力强,各区降水相互补偿作用小:调蓄能力强意味着流域能有效调节径流,减小其变化。但降水补偿作用小,则可能导致流域内某些区域在干旱时得不到有效的水分补充,因此不能完全减小径流变化。
C. 调蓄能力弱,各区降水相互补偿作用小:这个选项中调蓄能力和降水补偿作用都不理想,因此不能有效减小径流的年际和年内变化。
D. 调蓄能力强,各区降水相互补偿作用大:调蓄能力强意味着流域能够有效调节和储存水资源,减小径流的波动。同时,如果流域内各区的降水能够相互补偿,那么即使在某些区域降水减少,其他区域的降水可以补充,从而进一步减小径流的年际和年内变化。
为什么选择D: 选择D是因为这个选项正确反映了大流域在径流调节方面的特点。大流域通常具有更强的调蓄能力,如大型水库、湖泊等,能够有效调节径流。此外,大流域覆盖面积广,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和降水分布可以相互补偿,共同作用使得整个流域的径流变化趋于平缓。因此,D选项最符合题意。
A. A、正确
B. 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