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正确
B、B、错误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偶然误差特性的理解。
偶然误差,也称为随机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微小、偶然、随机的因素所引起的误差。这些因素如测量者的微小变化、测量仪器的微小变动、环境条件的微小波动等,都是难以完全控制和预测的。
偶然误差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其对称性和有界性。对称性意味着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概率大致相等,即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可能性是相近的。有界性则表明,尽管偶然误差是随机的,但其绝对值通常不会超出某个界限,即误差的绝对值不会无限制地增大。
现在来分析题目中的选项:
A. 正确 - 这个选项认为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可能性小,这与偶然误差的对称性相矛盾。因为根据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是相近的,而不是绝对值较小的误差出现概率更小。
B. 错误 - 这个选项否认了A选项的观点,与偶然误差的对称性相符。即,绝对值较小的误差和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只要它们的绝对值相等)在测量中出现的可能性是相近的。
综上所述,答案是B,即“错误”。这是因为偶然误差的对称性决定了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是相近的,而不是绝对值较小的误差出现概率更小。
A、A、正确
B、B、错误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偶然误差特性的理解。
偶然误差,也称为随机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微小、偶然、随机的因素所引起的误差。这些因素如测量者的微小变化、测量仪器的微小变动、环境条件的微小波动等,都是难以完全控制和预测的。
偶然误差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其对称性和有界性。对称性意味着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概率大致相等,即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可能性是相近的。有界性则表明,尽管偶然误差是随机的,但其绝对值通常不会超出某个界限,即误差的绝对值不会无限制地增大。
现在来分析题目中的选项:
A. 正确 - 这个选项认为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可能性小,这与偶然误差的对称性相矛盾。因为根据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是相近的,而不是绝对值较小的误差出现概率更小。
B. 错误 - 这个选项否认了A选项的观点,与偶然误差的对称性相符。即,绝对值较小的误差和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只要它们的绝对值相等)在测量中出现的可能性是相近的。
综上所述,答案是B,即“错误”。这是因为偶然误差的对称性决定了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是相近的,而不是绝对值较小的误差出现概率更小。
A. (A) 挡水建筑物
B. (B) 泄水建筑物
C. (C) 整治建筑物
D. (D) 输水建筑物
解析:选项解析:
A. 挡水建筑物:这类建筑物主要用于拦截水流,形成水库或抬高水位,如大坝、水闸等,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挡水,并不直接用于改善河流的水流条件或调整水流对河床及河岸的作用。
B. 泄水建筑物:这种类型的建筑物主要是用于控制水流释放,比如泄洪闸、溢洪道等,它们的作用是在洪水期间释放多余的水量,以保护水库和其他水利设施的安全,并不直接用于河流的整治。
C. 整治建筑物:整治建筑物正是用于改善河流的水流条件,调整水流对河床及河岸的作用,以及防护水库、湖泊中的波浪和水流对岸坡的冲刷。丁坝、顺坝、导流堤、护底和护岸等都属于整治建筑物的范畴。
D. 输水建筑物:这类建筑物用于输送水流到不同的地方,比如渠道、隧洞、管道等,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输水,而非河流整治。
为什么选择C: 根据题目描述,建筑物的作用是改善河流的水流条件、调整水流对河床及河岸的作用,以及防护水库、湖泊中的波浪和水流对岸坡的冲刷。这些功能完全符合整治建筑物的定义,因此正确答案是C.整治建筑物。其他选项虽然也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的建筑物类型,但它们的主要功能与题目描述不符。
A. (A) 水稻
B. (B) 小麦
C. (C) 玉米
D. (D) 棉花
解析:畦灌是一种地面灌溉方法,适用于平坦土地,通过修建畦埂将田地划分为一系列的长方形畦块,水在畦内流动以灌溉作物。
选项解析: A. 水稻:水稻通常采用淹水灌溉,因为水稻生长需要大量的水,且对水深有一定的要求。 B. 小麦:小麦适合畦灌,因为小麦不需要长期泡在水中,畦灌可以有效地控制水量,减少水资源浪费,并有利于小麦根系的呼吸。 C. 玉米:玉米可以采用畦灌,但相对于小麦,玉米的根系更深入土壤,有时可能需要更深层的水分供给。 D. 棉花:棉花也可以采用畦灌,但是棉花的灌溉需求与小麦相比较为复杂,可能需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灌溉方式。
为什么选择B(小麦): 小麦通常种植在较为平坦的田地中,畦灌能够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适量供水,并且可以较好地控制畦内的水位,防止水资源的浪费。此外,畦灌有助于小麦根系发展,提高其抗倒伏能力,因此畦灌是小麦比较适宜的灌溉方式。
A. (A) 斜拉破坏>剪压破坏>斜压破坏
B. (B) 斜拉破坏<剪压破坏<斜压破坏
C. (C) 剪压破坏>斜压破坏>斜拉破坏
D. (D) 剪压破坏>斜压破坏>斜拉破坏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水利工程中腹筋梁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及其承载力关系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腹筋梁斜截面受剪的三种主要破坏形态:斜拉破坏、剪压破坏和斜压破坏,并明确它们之间的承载力关系。
斜拉破坏:这种破坏形态通常发生在剪力较大且腹筋配置过少的情况下。由于腹筋不足以承担剪力,导致混凝土受拉区首先出现裂缝,随后裂缝迅速扩展,最终构件破坏。这种破坏形式的承载力相对较低。
剪压破坏:当腹筋配置适量时,混凝土和腹筋共同承担剪力,形成剪压破坏。此时,混凝土受剪压区的作用,腹筋则承受拉力。这种破坏形式相对较为缓和,承载力较高。
斜压破坏:当腹筋配置过多或构件截面尺寸较大时,可能发生斜压破坏。此时,腹筋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而混凝土则因受到较大的压应力而破坏。尽管这种破坏形式下的承载力可能很高,但并非由腹筋的拉力所主导。
接下来,我们根据这三种破坏形态的特点来分析选项:
A选项(斜拉破坏>剪压破坏>斜压破坏):此选项错误,因为斜拉破坏的承载力是最低的。
B选项(斜拉破坏<剪压破坏<斜压破坏):此选项正确,它准确地反映了三种破坏形态下承载力的递增关系。尽管斜压破坏的承载力可能很高,但这是由于混凝土而非腹筋的作用,且从腹筋受力的角度来看,剪压破坏的承载力是高于斜拉破坏的。
C选项(剪压破坏>斜压破坏>斜拉破坏):此选项错误,因为它错误地将斜压破坏的承载力置于剪压破坏之上。
D选项(剪压破坏>斜压破坏>斜拉破坏):与C选项相同,此选项也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选项(斜拉破坏<剪压破坏<斜压破坏),因为它准确地描述了腹筋梁斜截面受剪三种破坏形态下的承载力关系。
A. (A) 工程资料
B. (B) 仪器资料
C. (C) 观测资料
D. (D) 相关资料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观测资料整编的分类。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观测资料整编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它涉及的是将收集到的各种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归档的过程。现在,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工程资料:在水利工程中,工程资料是整编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括了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等各个环节的详细记录和数据,这些资料对于观测资料的整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为它们提供了观测数据背后的工程背景和条件。因此,A选项是正确的。
B. 仪器资料:观测数据往往是通过各种仪器和设备获取的,这些仪器的性能、精度、校准记录等都会影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在观测资料整编过程中,需要收集和整理与观测仪器相关的资料,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可信度。所以,B选项也是正确的。
C. 观测资料:这一选项直接对应了题目中的“观测资料整编”这一核心概念。观测资料是整编工作的直接对象,包括了水位、流量、水质、气象等各方面的观测数据。对这些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归档,是观测资料整编的主要任务。因此,C选项显然是正确的。
D. 相关资料:这里的“相关资料”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可能包括了与观测活动相关的各种外部信息,如历史数据、文献资料、政策法规等。这些资料虽然不是观测数据本身,但对于观测资料的整编和分析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D选项也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观测资料整编按资料的内容可分为工程资料、仪器资料、观测资料和相关资料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观测资料整编的完整内容,缺一不可。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
A. (A) 0.5%
B. (B) 1%
C. (C) 2%
D. (D) 3%
解析:解析:
这道题考察的是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在设计计算时的一个关键点,即当纵向钢筋的配筋率达到或超过某个特定值时,计算混凝土受压面积时应采用混凝土净截面面积,而非总截面面积。这是因为当钢筋配筋率较高时,钢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增强,使得混凝土的实际受压性能与无钢筋或低配筋率时有所不同。
选项解析:
A.(A) 0.5%:此配筋率过低,一般不足以对混凝土的受压性能产生显著影响,故不是正确答案。
B.(B) 1%:虽然比0.5%高,但仍然不足以触发使用混凝土净截面面积的条件,故不是正确答案。
C.(C) 2%:此配筋率虽然较高,但在许多设计规范中,仍未达到使用混凝土净截面面积的标准,故不是正确答案。
D.(D) 3%: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水利工程或其他土木工程的设计规范中,当纵向钢筋的配筋率达到或超过3%时,通常会采用混凝土净截面面积来计算受压承载力。这是因为高配筋率下,钢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显著,影响了混凝土的受压性能。因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D) 3%。
A. (A) 18.12
B. (B) 18.69
C. (C) 34.64
D. (D) 45.29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两点间距离的计算,特别是利用坐标点计算两点间的直线距离。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两点间距离的计算公式,对于平面上的两点A(x₁, y₁)和B(x₂, y₂),它们之间的距离d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d=
(x
2
−x
1
)
2
+(y
2
−y
1
)
2
将题目中给出的A点和B点的坐标代入公式:
A点坐标(x₁ = 111.00m,y₁ = 124.30m)
B点坐标(x₂ = 111.42m,y₂ = 142.41m)
计算x坐标的差:
x
2
−x
1
=111.42−111.00=0.42m
计算y坐标的差:
y
2
−y
1
=142.41−124.30=18.11m
代入距离公式:
d=
0.42
2
+18.11
2
=
0.1764+328.0021
=
328.1785
≈18.115×
2
≈34.64m
(注意:这里我们进行了近似的计算,因为
2
约等于1.414,所以18.115×1.414≈34.64)
对比选项,我们发现计算结果与选项C(34.64m)相符。
所以,正确答案是C。
A. (A) 竣工后蓄水前
B. (B) 施工期
C. (C) 竣工前
D. (D) 蓄水后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土石坝渗流压力观测的题目,主要考察渗压计在土石坝建设过程中的最佳埋设时机。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竣工后蓄水前: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在土石坝竣工后但尚未蓄水前,坝体结构已经完成但尚未受到水压的全面作用。此时埋设渗压计,可以准确监测到蓄水过程中坝体内部的渗流压力变化,为评估坝体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重要数据。同时,由于坝体尚未蓄水,施工干扰较小,有利于渗压计的准确安装和长期监测。
B. 施工期:施工期间坝体结构尚未完成,埋设的渗压计可能会受到施工活动的干扰和破坏,且无法准确反映蓄水后的渗流压力情况。因此,这个选项不是最佳时机。
C. 竣工前:竣工前坝体虽已接近完成,但仍处于施工状态,存在与施工期相同的问题,即施工干扰和可能的破坏。此外,竣工前埋设的渗压计可能无法充分反映蓄水后的真实渗流压力状况。
D. 蓄水后:蓄水后虽然可以监测到渗流压力,但此时坝体已经受到水压的全面作用,渗压计的安装和调试可能会更加困难,且无法获取蓄水过程中的渗流压力变化数据,对于评估坝体稳定性和安全性来说,数据不够全面。
综上所述,竣工后蓄水前是土石坝渗流压力观测中渗压计的最佳埋设时机。因此,正确答案是A。
A. (A) 0.01
B. (B) 0.05
C. (C) 0.1
D. (D) 0.2
解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地面坡度的定义。地面坡度通常是指高程差与水平距离的比值,以百分比、比例或者度数来表示。
在这个问题中,给定了高差和图上的距离,我们需要先计算出实际的水平距离,然后再计算坡度。
选项解析如下:
A. 0.01 - 这个答案是将高差(1.0m)直接除以图上距离(0.01m),但没有考虑到比例尺的因素。
B. 0.05 - 这个答案是正确的。计算方法如下:实际水平距离 = 图上距离 / 比例尺 = 0.01m / 2000 = 0.01m * 2000 = 20m。坡度 = 高差 / 实际水平距离 = 1.0m / 20m = 0.05,或者5%,这是坡度的正确计算方法。
C. 0.1 - 这个答案是将高差除以实际水平距离的一半,计算错误。
D. 0.2 - 这个答案则是将高差除以实际水平距离的四分之一,也是计算错误。
因此,正确答案是 B. 0.05,因为这是根据比例尺调整后的实际水平距离计算出的正确坡度。
A. (A) 塑性愈大
B. (B) 塑性愈差
C. (C) 塑性不变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石油沥青物理性质的问题,特别是关于沥青塑性的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题目中的关键概念:
塑性:指材料在受力后能够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裂的性质。在沥青中,塑性是评价其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延度:是衡量沥青塑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示沥青在标准条件下(如规定的温度、拉伸速度等)被拉伸至断裂时的伸长量。延度值越大,说明沥青的塑性越好,即其抵抗变形和开裂的能力越强。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 塑性愈大:这个选项与延度值的定义相悖。延度值小意味着沥青在拉伸过程中更容易断裂,即塑性较差,而非更大。
B. 塑性愈差:这个选项与延度值的定义相符。延度值小,说明沥青在较小的拉伸变形下就发生了断裂,因此其塑性较差。
C. 塑性不变:这个选项忽略了延度值对沥青塑性的直接影响。延度值的变化直接反映了沥青塑性的好坏,因此塑性不可能保持不变。
综上所述,当沥青的延度值愈小时,其塑性愈差。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塑性愈差”。
A. A、正确
B. 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