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缓流
B、(B) 急流
C、(C) 临界流
D、(D) 紊流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明渠水流状态的判定,特别是基于水深与临界水深的关系。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缓流:缓流是指水流速度较小,水面比较平稳,且水深大于临界水深的情况。在本题中,已知水深等于临界水深,所以并不符合缓流的定义,即水深大于临界水深,故A选项错误。
B. 急流:急流是指水流速度较大,水面波动明显,且水深小于临界水深的情况。同样,由于题目中明确指出水深等于临界水深,并不满足急流的水深小于临界水深的条件,故B选项错误。
C. 临界流:临界流正是指水深等于临界水深时的水流状态。题目中明确提到“明渠的过水断面水深等于临界水深”,这完全符合临界流的定义,即水深恰好等于临界水深时的水流状态,故C选项正确。
D. 紊流:紊流(或称为湍流)是描述水流流动状态的一个术语,它表示水流中存在大量的漩涡和随机运动,但这一状态并不直接由水深与临界水深的关系决定。紊流可以存在于缓流、急流或临界流中,因此不能仅凭水深等于临界水深就判定为紊流,故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即临界流。
A、(A) 缓流
B、(B) 急流
C、(C) 临界流
D、(D) 紊流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明渠水流状态的判定,特别是基于水深与临界水深的关系。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缓流:缓流是指水流速度较小,水面比较平稳,且水深大于临界水深的情况。在本题中,已知水深等于临界水深,所以并不符合缓流的定义,即水深大于临界水深,故A选项错误。
B. 急流:急流是指水流速度较大,水面波动明显,且水深小于临界水深的情况。同样,由于题目中明确指出水深等于临界水深,并不满足急流的水深小于临界水深的条件,故B选项错误。
C. 临界流:临界流正是指水深等于临界水深时的水流状态。题目中明确提到“明渠的过水断面水深等于临界水深”,这完全符合临界流的定义,即水深恰好等于临界水深时的水流状态,故C选项正确。
D. 紊流:紊流(或称为湍流)是描述水流流动状态的一个术语,它表示水流中存在大量的漩涡和随机运动,但这一状态并不直接由水深与临界水深的关系决定。紊流可以存在于缓流、急流或临界流中,因此不能仅凭水深等于临界水深就判定为紊流,故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即临界流。
A. A、正确
B. B、错误
A. A、正确
B. B、错误
A. A、正确
B. B、错误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选项A:“正确” - 这个选项意味着如果两个点具有相同的高程,那么它们一定位于同一个等高线上。等高线是在地图上连接所有具有相同高程的点的线条。然而,这个陈述忽略了等高线之间的间隔和地形的复杂性。
选项B:“错误” - 这个选项表明即便两个点具有相同的高程,它们也不一定位于同一个等高线上。这是因为等高线是按照固定的高程间隔绘制的,例如每隔10米或20米。因此,如果两个点的高程相同,但它们之间的高程变化超过了等高线的间隔,这两个点可能不会位于同一个等高线上。此外,地形可能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有起伏,使得即使在相同高程的两个点之间,也可能没有等高线通过。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选择答案B是因为等高线的绘制是基于固定的高程间隔,并不是每一个相同高程的点都会用一条等高线连接起来。因此,即使两个点具有相同的高程,它们也不一定在同一个等高线上,这取决于等高线的绘制间隔和地形的详细情况。例如,如果两个相同高程的点之间的高差小于等高线间隔,那么这两个点可能就不会被同一个等高线连接。这就是为什么这个陈述是错误的。
A. (A) 50mm
B. (B) 60mm
C. (C) 70mm
D. (D) 80mm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钢筋混凝土板厚度的选择题。我们需要根据钢筋混凝土板的一般设计规范或标准来确定其最小厚度。
首先,我们分析每个选项:
A. 50mm:这个厚度对于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板来说可能偏薄,特别是在需要考虑结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便利性的情况下。
B. 60mm:这个厚度在许多工程规范和设计中是常见的,能够满足一般结构对强度、刚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C. 70mm:虽然这个厚度也足够,但相较于60mm,它在多数情况下可能不是最小的必要厚度,可能增加了不必要的材料成本。
D. 80mm:这个厚度进一步增加了材料的使用量,对于大多数标准应用来说可能过于厚重。
接下来,我们考虑选择这个答案的原因:
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结构强度、耐久性、施工便利性和成本效益。
在许多工程规范和实践中,60mm被认为是钢筋混凝土板的一个常见且合理的最小厚度,特别是在不需要特别高强度或特殊耐久性的场合。
这个厚度能够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同时,控制材料成本和施工难度。
因此,答案是B.(B) 60mm,因为它是钢筋混凝土板的一个常见且合理的最小厚度。
A. (A) 特大干旱
B. (B) 严重干旱
C. (C) 中度干旱
D. (D) 轻度干旱
解析:这道题的各个选项分别代表干旱预警的不同等级:
A. 特大干旱:表示干旱情况非常严重,对水资源、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影响,需采取紧急措施。
B. 严重干旱:表示干旱情况较为严重,对水资源、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需采取相应措施。
C. 中度干旱:表示干旱情况较为明显,对水资源、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需引起关注。
D. 轻度干旱:表示干旱情况初步显现,对水资源、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但程度较轻。
选择答案ABCD的原因是,这四个选项分别代表了干旱预警的全部等级,从轻度到特大自然灾害的干旱程度都有涵盖。根据水利工程专业相关知识,干旱预警等级确实分为这四个等级,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
A. (A) 混凝土和黏土铺盖都可以做阻滑板
B. (B) 利用阻滑板时,闸室自身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小于 1
C. (C) 利用阻滑板时,闸室自身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大于等于 1
D. (D) 利用阻滑板时,闸室自身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无要求
解析:这个问题是关于水利工程中阻滑板的使用及其对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
A. (A)混凝土和黏土铺盖都可以做阻滑板:
这个选项错误,因为阻滑板通常是用于增强水工建筑物(如闸室)抗滑稳定性能的结构部件,通常由高强度、抗滑性能好的材料制成,如混凝土。黏土铺盖由于其材料特性和力学性能,通常不用作阻滑板。
B. (B)利用阻滑板时,闸室自身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小于 1:
这个选项显然错误。在工程设计中,任何结构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都应大于1,以确保结构在设计荷载下能够保持稳定,防止滑动或倾覆。如果安全系数小于1,意味着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可能会发生滑动,这是不安全的。
C. (C)利用阻滑板时,闸室自身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大于等于 1:
这个选项正确。它符合工程设计中对结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基本要求,即必须大于或等于1,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使用阻滑板增强闸室抗滑稳定性的情况下,这一要求同样适用。
D. (D)利用阻滑板时,闸室自身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无要求:
这个选项错误。无论是否使用阻滑板,任何结构在设计中都必须满足一定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要求,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没有这样的要求会导致设计不符合工程安全标准。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即利用阻滑板时,闸室自身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大于等于1。这一要求是为了确保闸室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防止发生滑动或倾覆等不安全情况。
A. A、正确
B. B、错误
A. (A) 1975 年国际椭球参数
B. (B) 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
C. (C) WGS-84 椭球参数
D. (D) 贝塞尔椭球参数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我国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简称1980坐标系)所采用的椭球参数。
选项解析: A.(A)1975年国际椭球参数:这个选项指的是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推荐的国际椭球参数,我国1980坐标系确实采用了这组参数。 B.(B)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这是前苏联在1940年采用的椭球参数,不是我国1980坐标系所采用的。 C.(C)WGS-84椭球参数:WGS-84(World Geodetic System 1984)是美国国防部建立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所采用的坐标系参数,与我国1980坐标系不同。 D.(D)贝塞尔椭球参数:贝塞尔椭球参数是由德国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贝塞尔在19世纪提出的,也不是我国1980坐标系所采用的。
选择答案A的原因: 1980坐标系是在1978年设计,1980年正式使用的,其椭球参数是根据1975年国际椭球参数确定的,与国际上的推荐值保持一致,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正确答案是A(1975年国际椭球参数)。
A. (A) 总体规划
B. (B) 总体部署
C. (C) 总体方案
D. (D) 综合计划
解析:这是一道定义理解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题目描述“综合规划”的定义,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最符合这一定义的答案。
首先,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综合规划”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来编制的,涉及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一系列活动或策略。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总体规划):虽然“总体规划”听起来很全面,但它更侧重于对整个系统或项目的全面规划和设计,可能不特指水资源方面的综合规划,因此不够精确。
B选项(总体部署):这个选项强调了根据特定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来布置或安排一系列活动(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与“综合规划”的定义高度吻合。
C选项(总体方案):“总体方案”通常指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计划或策略,而“综合规划”更侧重于一种战略性的部署或安排,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方案。
D选项(综合计划):“综合计划”可能涉及多个方面的计划和安排,但不一定特指水资源方面的综合规划,且更偏向于计划层面,而非规划层面。
综上所述,B选项(总体部署)最符合“综合规划”的定义,因为它准确地反映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来全面布置和安排水资源相关活动的概念。
因此,答案是B.总体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