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建筑工程
>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搜索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在北半球形成的反气旋,近地面的气流背离高压中心向外侧辐散,并呈()。

A、(A) 顺时针方向流动

B、(B) 逆时针方向流动

C、(C) 垂直等压线流动

D、(D) 平行于等压线流动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气象学基本原理的题目,特别是关于北半球反气旋的气流运动规律。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及其与题目描述的关联性。

A. (A)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北半球,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Coriolis force),当气流从高压中心向外辐散时,会受到一个向右的偏转力。因此,在北半球形成的反气旋(高压系统),其近地面的气流会背离高压中心向外侧辐散,并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这个选项与题目描述相符。

B. (B)逆时针方向流动:这个选项描述的是南半球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而不是北半球的。在北半球,由于科里奥利力的影响,气流是顺时针方向流动的,而非逆时针。因此,这个选项不正确。

C. (C)垂直等压线流动:这个选项描述的是气流垂直于等压线的流动情况,这通常与锋面或切变线等天气系统相关,而不是反气旋的典型特征。反气旋中的气流主要是水平辐散和辐合的,而非垂直流动。因此,这个选项也不正确。

D. (D)平行于等压线流动:这个选项虽然描述了水平方向的气流运动,但它没有考虑到北半球科里奥利力对气流方向的影响。在北半球反气旋中,气流并不是简单地平行于等压线流动,而是会受到科里奥利力的影响而呈现顺时针方向的流动。因此,这个选项同样不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即北半球形成的反气旋中,近地面的气流会背离高压中心向外侧辐散,并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Scan me!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气压与海拔的关系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32f15-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一般情况下,某一地点的露点温度将比当地当时的气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3cb40-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气温一定时,露点温度的高低与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关系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0085-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即将降雨时,该处近地面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21c1-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某流域有甲、乙两个雨量站,它们的权重分别为 0.4,0.6,已测到某次降水量,甲为 80.0mm,乙为 50.0mm, 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该流域平均降雨量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2357-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E601 型等水面蒸发器观测的日水面蒸发量与那里的大水体日蒸发量的关系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491f-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土壤含水量处于土壤断裂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之间时,那时的土壤蒸发量与同时的土壤蒸发能力相比, 其情况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6e72-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对于比较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下渗的物理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它们依次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95dc-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土壤稳定下渗阶段,降水补给地下径流的水分主要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b96d-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下渗容量(能力)曲线,是指()。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bb09-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建筑工程
>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在北半球形成的反气旋,近地面的气流背离高压中心向外侧辐散,并呈()。

A、(A) 顺时针方向流动

B、(B) 逆时针方向流动

C、(C) 垂直等压线流动

D、(D) 平行于等压线流动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气象学基本原理的题目,特别是关于北半球反气旋的气流运动规律。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及其与题目描述的关联性。

A. (A)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北半球,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Coriolis force),当气流从高压中心向外辐散时,会受到一个向右的偏转力。因此,在北半球形成的反气旋(高压系统),其近地面的气流会背离高压中心向外侧辐散,并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这个选项与题目描述相符。

B. (B)逆时针方向流动:这个选项描述的是南半球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而不是北半球的。在北半球,由于科里奥利力的影响,气流是顺时针方向流动的,而非逆时针。因此,这个选项不正确。

C. (C)垂直等压线流动:这个选项描述的是气流垂直于等压线的流动情况,这通常与锋面或切变线等天气系统相关,而不是反气旋的典型特征。反气旋中的气流主要是水平辐散和辐合的,而非垂直流动。因此,这个选项也不正确。

D. (D)平行于等压线流动:这个选项虽然描述了水平方向的气流运动,但它没有考虑到北半球科里奥利力对气流方向的影响。在北半球反气旋中,气流并不是简单地平行于等压线流动,而是会受到科里奥利力的影响而呈现顺时针方向的流动。因此,这个选项同样不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即北半球形成的反气旋中,近地面的气流会背离高压中心向外侧辐散,并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Scan me!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相关题目
气压与海拔的关系是()。

A. (A) 海拔愈高,气压愈高

B. (B) 正比关系

C. (C) 海拔愈高,气压愈低

D. (D) 反比关系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大气压力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

选项解析如下:

A. (A)海拔愈高,气压愈高:这个选项是错误的。实际上,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力会降低,因为空气柱的高度减少,导致上方空气的重量减轻。

B. (B)正比关系:这个选项也是错误的。气压与海拔之间不是正比关系,而是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压逐渐降低。

C. (C)海拔愈高,气压愈低:这个选项是正确的。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力逐渐降低,这是因为大气层对地面的压力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D. (D)反比关系:这个选项虽然表述了气压与海拔之间的某种关系,但不够准确。反比关系通常指的是两个量的乘积为常数,而气压与海拔的关系并非严格的反比关系,因此这个选项也不正确。

所以,正确答案是C,因为海拔愈高,气压愈低。这是由大气压力的形成原理决定的,即大气压力是由上方空气柱的重量造成的,海拔越高,空气柱越短,压力越小。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32f15-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一般情况下,某一地点的露点温度将比当地当时的气温()。

A. (A) 高

B. (B) 低

C. (C) 相等

D. (D) 高或相等

解析:露点温度是指空气中的水蒸气开始凝结成露珠时的温度。当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即相对湿度达到100%,如果继续冷却,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凝结成水滴。在气象学中,露点是衡量空气中水分含量的一个指标,它反映了空气的干燥程度。

解析各个选项:

A(高):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水汽不会使露点高于实际气温,因为如果露点高于气温,则意味着空气中的水汽会立即凝结,这是不现实的。
B(低):这是正确答案。在大多数情况下,露点温度是低于气温的,因为只有当空气温度下降到低于露点温度时,才会形成露珠或者雾。
C(相等):这种情况只会在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发生,也就是说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已经达到了最大值,相对湿度为100%。此时的温度即为露点温度。
D(高或相等):如上述分析,露点高于气温的情况不存在,因此这个选项不正确。

所以正确答案是B(低),因为一般情况下,空气中的露点温度总是低于实际的气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3cb40-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气温一定时,露点温度的高低与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关系是()。

A. (A) 水汽含量越大露点越低

B. (B) 水汽含量越大露点越高

C. (C) 露点高低与水汽含量无关

D. (D) 露点高低与水汽含量关系不大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露点温度与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关系。

露点温度,是指在固定气压下,空气中的一个水汽压达到饱和时的温度。换句话说,当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达到某一特定值时,如果温度再降低,水汽就会开始凝结成液态水(如露水或雾)。

现在我们来分析各个选项:

A. 水汽含量越大露点越低: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当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时,达到饱和所需的温度也会相应提高,即露点温度会上升。

B. 水汽含量越大露点越高:这是正确的。如前所述,水汽含量增加会导致达到饱和所需的温度提高,因此露点温度也会上升。

C. 露点高低与水汽含量无关:这是不正确的。露点温度直接受到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影响。

D. 露点高低与水汽含量关系不大:这同样是不正确的。水汽含量是影响露点温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气温一定时,露点温度的高低与空气中水汽含量有直接关系,且水汽含量越大,露点温度越高。因此,正确答案是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0085-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即将降雨时,该处近地面的()。

A. (A) 气压高、湿度大

B. (B) 气压低、湿度大

C. (C) 气温低、湿度大

D. (D) 气温高、湿度小

解析:选项解析:

A. 气压高、湿度大:通常气压高的情况下,天气较为稳定,不易产生降雨,因此这个选项不符合降雨前的气象特征。

B. 气压低、湿度大:在降雨前,低压系统通常会带来上升气流,使得空气上升并冷却凝结形成云雨,同时湿度大表示空气中含有较多水蒸气,有利于降雨的形成。因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C. 气温低、湿度大:虽然湿度大有利于降雨,但气温低并不一定预示着降雨,因为降雨需要的是温暖的上升气流使水蒸气凝结。

D. 气温高、湿度小:气温高通常会导致空气上升,但湿度小意味着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少,不利于降雨的形成。

为什么选择B: 在即将降雨时,通常会有一个低压区移入,导致该地区气压降低,空气上升,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云和降雨。同时,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增加,湿度也会变大。因此,气压低和湿度大是降雨前的典型气象特征,故正确答案是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21c1-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某流域有甲、乙两个雨量站,它们的权重分别为 0.4,0.6,已测到某次降水量,甲为 80.0mm,乙为 50.0mm, 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该流域平均降雨量为()。

A. (A) 58.0mm

B. (B) 66.0mm

C. (C) 62.0mm

D. (D) 54.0mm

解析:解析此题需要理解泰森多边形法(Thiessen polygons method)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使用权重来计算流域的平均降雨量。泰森多边形法是一种用于估算区域平均降水量的方法,它基于每个雨量站的影响范围(即泰森多边形)来进行计算。在这个方法中,如果给出了各个站点的权重,则可以直接根据这些权重来计算加权平均降雨量。

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是:

甲站的降雨量为80.0 mm,权重为0.4;
乙站的降雨量为50.0 mm,权重为0.6。

要计算流域平均降雨量,我们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计算:

流域平均降雨量
=
(
甲站降雨量
×
甲站权重
)
+
(
乙站降雨量
×
乙站权重
)
流域平均降雨量=(甲站降雨量×甲站权重)+(乙站降雨量×乙站权重)

将给定数值代入公式中:

流域平均降雨量
=
(
80.0
×
0.4
)
+
(
50.0
×
0.6
)
流域平均降雨量=(80.0×0.4)+(50.0×0.6)

流域平均降雨量
=
32.0
+
30.0
流域平均降雨量=32.0+30.0

流域平均降雨量
=
62.0

mm
流域平均降雨量=62.0mm

因此,正确答案是 C. 62.0 mm。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2357-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E601 型等水面蒸发器观测的日水面蒸发量与那里的大水体日蒸发量的关系是()。

A. (A) 前者小于后者

B. (B) 前者大于后者

C. (C) 二者相等

D. (D) 二者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解析:解析这道题目,我们需要理解E601型等水面蒸发器观测的日水面蒸发量与大水体日蒸发量之间的实际关系。

A. 前者小于后者:这个选项假设E601型蒸发器的观测值会小于大水体的实际蒸发量。然而,E601型蒸发器设计用于模拟自然条件下的水面蒸发,尽管其环境条件可能与大水体略有不同,但不能直接断定其观测值一定小于大水体的蒸发量。

B. 前者大于后者:这个选项同样是一个过于绝对的判断。E601型蒸发器的观测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风速、温度、湿度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其观测值高于或低于大水体的实际蒸发量,但不能直接断定其一定大于。

C. 二者相等:这个选项忽略了E601型蒸发器与大水体在环境条件、水体规模、能量交换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因此,两者之间的蒸发量不可能完全相等。

D. 二者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这个选项最符合实际情况。E601型蒸发器虽然是一个小型的水面蒸发观测设备,但其设计原理和观测条件都力求模拟自然水体的蒸发过程。因此,其观测结果与大水体的蒸发量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尽管这种相关性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综上所述,答案是D,即E601型等水面蒸发器观测的日水面蒸发量与大水体日蒸发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491f-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土壤含水量处于土壤断裂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之间时,那时的土壤蒸发量与同时的土壤蒸发能力相比, 其情况是()。

A. (A) 二者相等

B. (B) 前者大于后者

C. (C) 前者小于后者

D. (D) 前者大于、等于后者

解析:选项解析:

A. 二者相等:这个选项指的是土壤蒸发量和土壤蒸发能力相同,这在土壤含水量处于土壤断裂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之间时一般不会发生,因为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时,土壤蒸发量通常会受限。

B. 前者大于后者:这个选项意味着土壤的实际蒸发量超过了蒸发能力,这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土壤蒸发量不能超过其蒸发能力。

C. 前者小于后者:这个选项表明土壤的实际蒸发量小于其蒸发能力,这是在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时的常见情况。土壤含水量在这个范围内时,土壤中的水分不足以支持最大蒸发能力,因此实际蒸发量会小于理论蒸发能力。

D. 前者大于、等于后者:这个选项包含了A和B的情况,但如前所述,土壤蒸发量不可能大于其蒸发能力,而等于蒸发能力的情况在土壤含水量处于土壤断裂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之间时并不常见。

为什么选择C:

当土壤含水量处于土壤断裂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之间时,土壤中的水分已经不足以支持最大蒸发能力,因此土壤的实际蒸发量会小于其蒸发能力。这是因为土壤蒸发能力是指在完全湿润条件下土壤能够蒸发水分的速率,而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时,可供蒸发的水分减少,蒸发速率随之降低。因此,正确答案是C,前者小于后者。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6e72-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对于比较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下渗的物理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它们依次为()。

A. (A) 渗透阶段→渗润阶段→渗漏阶段

B. (B) 渗漏阶段→渗润阶段→渗透阶段

C. (C) 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渗透阶段

D. (D) 渗润阶段→渗透阶段→渗漏阶段

解析:在解释这道题之前,我们需要理解土壤中水分下渗的基本概念。当水从地表进入土壤时,它会经历几个阶段的变化,这些阶段与土壤的湿度以及水的供应情况有关。

选项分析如下:

A. 渗透阶段→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此选项将顺序错误排列。渗透阶段实际上是在最后,而不是最初。
B. 渗漏阶段→渗润阶段→渗透阶段:此选项将渗漏阶段放在了最开始的位置,这是不对的,因为渗漏是发生在较后的阶段。
C. 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渗透阶段:这是正确的顺序。
D. 渗润阶段→渗透阶段→渗漏阶段:此选项将渗透阶段放在了渗漏阶段之前,这也是不正确的。

正确答案是 C。具体解释如下:

渗润阶段:当水开始进入土壤时,首先会湿润土壤表面附近的颗粒,此时水主要受到毛细作用的影响。这是下渗过程的第一阶段。
渗漏阶段:随着土壤表面附近的水分饱和,水流开始在重力的作用下向更深的土壤层移动。这个阶段称为渗漏阶段。
渗透阶段:当土壤中的水流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即水流速度不再增加,这时水流主要由土壤的渗透性决定,这就是渗透阶段。

因此,在充分供水的情况下,比较干燥的土壤中水分下渗的过程按顺序可以分为渗润、渗漏和渗透三个阶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95dc-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土壤稳定下渗阶段,降水补给地下径流的水分主要是()。

A. (A) 毛管水

B. (B) 重力水

C. (C) 薄膜水

D. (D) 吸着水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土壤水分类型和地下水补给原理的问题。我们需要理解土壤中不同水分的特性以及它们如何与地下水补给相关联。

首先,我们来分析各个选项:

A. 毛管水:毛管水是在土壤颗粒间的细小孔隙中,由于毛管力(即表面张力)作用而保持的水分。它主要影响土壤水分的保持和植物的吸收,但并不直接决定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因此,这个选项不符合题目描述的“降水补给地下径流的水分”。

B. 重力水:重力水是指在土壤中不受土壤颗粒间毛管力影响,而主要受重力作用运动的水分。在土壤稳定下渗阶段,当土壤达到饱和后,多余的水分就会以重力水的形式继续向下渗透,最终补给地下水。这个选项直接对应了题目描述的“降水补给地下径流的水分”。

C. 薄膜水:薄膜水是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的一薄层水,由于土壤颗粒的吸附力而保持在颗粒表面。它的数量很少,且对地下水的补给没有直接影响。因此,这个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吸着水:吸着水也是被土壤颗粒强烈吸附的水分,它同样对地下水的补给没有直接影响。这个选项同样不符合题目要求。

综上所述,土壤稳定下渗阶段,降水补给地下径流的水分主要是重力水,因为它是在土壤达到饱和后,继续受重力作用向下渗透的水分。所以,正确答案是B选项:重力水。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b96d-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下渗容量(能力)曲线,是指()。

A. (A) 降雨期间的土壤下渗过程线

B. (B) 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过程线

C. (C) 充分湿润后的土壤在降雨期间的下渗过程线

D. (D) 土壤的下渗累积过程线

解析:选项A:降雨期间的土壤下渗过程线,这个选项描述的是在降雨过程中土壤下渗的情况,但这并不是下渗容量(能力)曲线的定义。

选项B: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过程线,这个选项正确地描述了下渗容量曲线的定义。下渗容量曲线是指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土壤从干燥状态开始时的下渗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线。

选项C:充分湿润后的土壤在降雨期间的下渗过程线,这个选项描述的是土壤在已经湿润的情况下,降雨期间的下渗情况,这并不代表土壤的最大下渗能力。

选项D:土壤的下渗累积过程线,这个选项描述的是下渗量随时间累积的曲线,而不是下渗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线,因此也不是下渗容量(能力)曲线。

因此,正确答案是B,因为它准确描述了下渗容量(能力)曲线的定义,即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干燥土壤的下渗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线,反映了土壤的最大下渗能力。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bb09-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