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建筑工程
>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搜索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即将降雨时,该处近地面的()。

A、(A) 气压高、湿度大

B、(B) 气压低、湿度大

C、(C) 气温低、湿度大

D、(D) 气温高、湿度小

答案:B

解析:选项解析:

A. 气压高、湿度大:通常气压高的情况下,天气较为稳定,不易产生降雨,因此这个选项不符合降雨前的气象特征。

B. 气压低、湿度大:在降雨前,低压系统通常会带来上升气流,使得空气上升并冷却凝结形成云雨,同时湿度大表示空气中含有较多水蒸气,有利于降雨的形成。因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C. 气温低、湿度大:虽然湿度大有利于降雨,但气温低并不一定预示着降雨,因为降雨需要的是温暖的上升气流使水蒸气凝结。

D. 气温高、湿度小:气温高通常会导致空气上升,但湿度小意味着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少,不利于降雨的形成。

为什么选择B: 在即将降雨时,通常会有一个低压区移入,导致该地区气压降低,空气上升,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云和降雨。同时,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增加,湿度也会变大。因此,气压低和湿度大是降雨前的典型气象特征,故正确答案是B。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某流域有甲、乙两个雨量站,它们的权重分别为 0.4,0.6,已测到某次降水量,甲为 80.0mm,乙为 50.0mm, 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该流域平均降雨量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2357-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E601 型等水面蒸发器观测的日水面蒸发量与那里的大水体日蒸发量的关系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491f-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土壤含水量处于土壤断裂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之间时,那时的土壤蒸发量与同时的土壤蒸发能力相比, 其情况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6e72-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对于比较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下渗的物理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它们依次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95dc-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土壤稳定下渗阶段,降水补给地下径流的水分主要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b96d-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下渗容量(能力)曲线,是指()。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bb09-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决定土壤稳定入渗率 f C 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e1ff-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降雨期间,包气带(也称通气层)土壤蓄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之后,其下渗能力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507be-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河川径流组成一般可划分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52cca-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形成地面径流的必要条件是雨强()下渗能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5522f-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建筑工程
>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即将降雨时,该处近地面的()。

A、(A) 气压高、湿度大

B、(B) 气压低、湿度大

C、(C) 气温低、湿度大

D、(D) 气温高、湿度小

答案:B

解析:选项解析:

A. 气压高、湿度大:通常气压高的情况下,天气较为稳定,不易产生降雨,因此这个选项不符合降雨前的气象特征。

B. 气压低、湿度大:在降雨前,低压系统通常会带来上升气流,使得空气上升并冷却凝结形成云雨,同时湿度大表示空气中含有较多水蒸气,有利于降雨的形成。因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C. 气温低、湿度大:虽然湿度大有利于降雨,但气温低并不一定预示着降雨,因为降雨需要的是温暖的上升气流使水蒸气凝结。

D. 气温高、湿度小:气温高通常会导致空气上升,但湿度小意味着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少,不利于降雨的形成。

为什么选择B: 在即将降雨时,通常会有一个低压区移入,导致该地区气压降低,空气上升,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云和降雨。同时,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增加,湿度也会变大。因此,气压低和湿度大是降雨前的典型气象特征,故正确答案是B。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相关题目
某流域有甲、乙两个雨量站,它们的权重分别为 0.4,0.6,已测到某次降水量,甲为 80.0mm,乙为 50.0mm, 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该流域平均降雨量为()。

A. (A) 58.0mm

B. (B) 66.0mm

C. (C) 62.0mm

D. (D) 54.0mm

解析:解析此题需要理解泰森多边形法(Thiessen polygons method)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使用权重来计算流域的平均降雨量。泰森多边形法是一种用于估算区域平均降水量的方法,它基于每个雨量站的影响范围(即泰森多边形)来进行计算。在这个方法中,如果给出了各个站点的权重,则可以直接根据这些权重来计算加权平均降雨量。

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是:

甲站的降雨量为80.0 mm,权重为0.4;
乙站的降雨量为50.0 mm,权重为0.6。

要计算流域平均降雨量,我们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计算:

流域平均降雨量
=
(
甲站降雨量
×
甲站权重
)
+
(
乙站降雨量
×
乙站权重
)
流域平均降雨量=(甲站降雨量×甲站权重)+(乙站降雨量×乙站权重)

将给定数值代入公式中:

流域平均降雨量
=
(
80.0
×
0.4
)
+
(
50.0
×
0.6
)
流域平均降雨量=(80.0×0.4)+(50.0×0.6)

流域平均降雨量
=
32.0
+
30.0
流域平均降雨量=32.0+30.0

流域平均降雨量
=
62.0

mm
流域平均降雨量=62.0mm

因此,正确答案是 C. 62.0 mm。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2357-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E601 型等水面蒸发器观测的日水面蒸发量与那里的大水体日蒸发量的关系是()。

A. (A) 前者小于后者

B. (B) 前者大于后者

C. (C) 二者相等

D. (D) 二者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解析:解析这道题目,我们需要理解E601型等水面蒸发器观测的日水面蒸发量与大水体日蒸发量之间的实际关系。

A. 前者小于后者:这个选项假设E601型蒸发器的观测值会小于大水体的实际蒸发量。然而,E601型蒸发器设计用于模拟自然条件下的水面蒸发,尽管其环境条件可能与大水体略有不同,但不能直接断定其观测值一定小于大水体的蒸发量。

B. 前者大于后者:这个选项同样是一个过于绝对的判断。E601型蒸发器的观测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风速、温度、湿度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其观测值高于或低于大水体的实际蒸发量,但不能直接断定其一定大于。

C. 二者相等:这个选项忽略了E601型蒸发器与大水体在环境条件、水体规模、能量交换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因此,两者之间的蒸发量不可能完全相等。

D. 二者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这个选项最符合实际情况。E601型蒸发器虽然是一个小型的水面蒸发观测设备,但其设计原理和观测条件都力求模拟自然水体的蒸发过程。因此,其观测结果与大水体的蒸发量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尽管这种相关性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综上所述,答案是D,即E601型等水面蒸发器观测的日水面蒸发量与大水体日蒸发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491f-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土壤含水量处于土壤断裂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之间时,那时的土壤蒸发量与同时的土壤蒸发能力相比, 其情况是()。

A. (A) 二者相等

B. (B) 前者大于后者

C. (C) 前者小于后者

D. (D) 前者大于、等于后者

解析:选项解析:

A. 二者相等:这个选项指的是土壤蒸发量和土壤蒸发能力相同,这在土壤含水量处于土壤断裂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之间时一般不会发生,因为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时,土壤蒸发量通常会受限。

B. 前者大于后者:这个选项意味着土壤的实际蒸发量超过了蒸发能力,这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土壤蒸发量不能超过其蒸发能力。

C. 前者小于后者:这个选项表明土壤的实际蒸发量小于其蒸发能力,这是在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时的常见情况。土壤含水量在这个范围内时,土壤中的水分不足以支持最大蒸发能力,因此实际蒸发量会小于理论蒸发能力。

D. 前者大于、等于后者:这个选项包含了A和B的情况,但如前所述,土壤蒸发量不可能大于其蒸发能力,而等于蒸发能力的情况在土壤含水量处于土壤断裂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之间时并不常见。

为什么选择C:

当土壤含水量处于土壤断裂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之间时,土壤中的水分已经不足以支持最大蒸发能力,因此土壤的实际蒸发量会小于其蒸发能力。这是因为土壤蒸发能力是指在完全湿润条件下土壤能够蒸发水分的速率,而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时,可供蒸发的水分减少,蒸发速率随之降低。因此,正确答案是C,前者小于后者。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6e72-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对于比较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下渗的物理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它们依次为()。

A. (A) 渗透阶段→渗润阶段→渗漏阶段

B. (B) 渗漏阶段→渗润阶段→渗透阶段

C. (C) 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渗透阶段

D. (D) 渗润阶段→渗透阶段→渗漏阶段

解析:在解释这道题之前,我们需要理解土壤中水分下渗的基本概念。当水从地表进入土壤时,它会经历几个阶段的变化,这些阶段与土壤的湿度以及水的供应情况有关。

选项分析如下:

A. 渗透阶段→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此选项将顺序错误排列。渗透阶段实际上是在最后,而不是最初。
B. 渗漏阶段→渗润阶段→渗透阶段:此选项将渗漏阶段放在了最开始的位置,这是不对的,因为渗漏是发生在较后的阶段。
C. 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渗透阶段:这是正确的顺序。
D. 渗润阶段→渗透阶段→渗漏阶段:此选项将渗透阶段放在了渗漏阶段之前,这也是不正确的。

正确答案是 C。具体解释如下:

渗润阶段:当水开始进入土壤时,首先会湿润土壤表面附近的颗粒,此时水主要受到毛细作用的影响。这是下渗过程的第一阶段。
渗漏阶段:随着土壤表面附近的水分饱和,水流开始在重力的作用下向更深的土壤层移动。这个阶段称为渗漏阶段。
渗透阶段:当土壤中的水流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即水流速度不再增加,这时水流主要由土壤的渗透性决定,这就是渗透阶段。

因此,在充分供水的情况下,比较干燥的土壤中水分下渗的过程按顺序可以分为渗润、渗漏和渗透三个阶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95dc-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土壤稳定下渗阶段,降水补给地下径流的水分主要是()。

A. (A) 毛管水

B. (B) 重力水

C. (C) 薄膜水

D. (D) 吸着水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土壤水分类型和地下水补给原理的问题。我们需要理解土壤中不同水分的特性以及它们如何与地下水补给相关联。

首先,我们来分析各个选项:

A. 毛管水:毛管水是在土壤颗粒间的细小孔隙中,由于毛管力(即表面张力)作用而保持的水分。它主要影响土壤水分的保持和植物的吸收,但并不直接决定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因此,这个选项不符合题目描述的“降水补给地下径流的水分”。

B. 重力水:重力水是指在土壤中不受土壤颗粒间毛管力影响,而主要受重力作用运动的水分。在土壤稳定下渗阶段,当土壤达到饱和后,多余的水分就会以重力水的形式继续向下渗透,最终补给地下水。这个选项直接对应了题目描述的“降水补给地下径流的水分”。

C. 薄膜水:薄膜水是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的一薄层水,由于土壤颗粒的吸附力而保持在颗粒表面。它的数量很少,且对地下水的补给没有直接影响。因此,这个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吸着水:吸着水也是被土壤颗粒强烈吸附的水分,它同样对地下水的补给没有直接影响。这个选项同样不符合题目要求。

综上所述,土壤稳定下渗阶段,降水补给地下径流的水分主要是重力水,因为它是在土壤达到饱和后,继续受重力作用向下渗透的水分。所以,正确答案是B选项:重力水。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b96d-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下渗容量(能力)曲线,是指()。

A. (A) 降雨期间的土壤下渗过程线

B. (B) 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过程线

C. (C) 充分湿润后的土壤在降雨期间的下渗过程线

D. (D) 土壤的下渗累积过程线

解析:选项A:降雨期间的土壤下渗过程线,这个选项描述的是在降雨过程中土壤下渗的情况,但这并不是下渗容量(能力)曲线的定义。

选项B: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过程线,这个选项正确地描述了下渗容量曲线的定义。下渗容量曲线是指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土壤从干燥状态开始时的下渗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线。

选项C:充分湿润后的土壤在降雨期间的下渗过程线,这个选项描述的是土壤在已经湿润的情况下,降雨期间的下渗情况,这并不代表土壤的最大下渗能力。

选项D:土壤的下渗累积过程线,这个选项描述的是下渗量随时间累积的曲线,而不是下渗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线,因此也不是下渗容量(能力)曲线。

因此,正确答案是B,因为它准确描述了下渗容量(能力)曲线的定义,即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干燥土壤的下渗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线,反映了土壤的最大下渗能力。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bb09-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决定土壤稳定入渗率 f C 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 (A) 降雨强度

B. (B) 降雨初期的土壤含水量

C. (C) 降雨历时

D. (D) 土壤特性

解析:解析如下:

选项A:降雨强度

虽然降雨强度会影响初期入渗率及地表径流的形成,但它并不是决定稳定入渗率的关键因素。稳定入渗率更多地取决于土壤自身的性质,而非外在的降水条件。

选项B:降雨初期的土壤含水量

初始土壤含水量会影响初期入渗速度,当土壤接近饱和时,进一步的入渗会变得困难。但是,一旦达到稳定入渗状态后,其速率主要由土壤本身的特性所决定,而不是初始含水量。

选项C:降雨历时

降雨的持续时间会影响累积的降水量以及可能的径流产生,但它不是直接决定稳定入渗率的因素。稳定入渗率是指当入渗速率不再随时间变化时的值,它主要与土壤的物理特性有关。

选项D:土壤特性

土壤特性包括土壤类型(如砂土、壤土或粘土)、孔隙度、有机质含量、结构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水通过土壤的速度。因此,土壤特性是决定稳定入渗率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 D. 土壤特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4e1ff-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降雨期间,包气带(也称通气层)土壤蓄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之后,其下渗能力为()。

A. (A) 降雨强度

B. (B) 后损期的平均下渗率

C. (C) 稳定下渗率

D. (D) 初损期的下渗率

解析:这个问题涉及的是水文学和水土保持中的基本概念,特别是关于降雨期间土壤水分动态和下渗能力的理解。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降雨强度:降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它反映了降雨的猛烈程度,但并不直接代表土壤的下渗能力。土壤的下渗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土壤类型、土壤结构、土壤含水量以及降雨强度本身。因此,降雨强度不能作为土壤在达到田间持水量后的下渗能力。

B. 后损期的平均下渗率:后损期通常指的是降雨过程中,土壤从非饱和状态逐渐接近饱和状态,下渗率逐渐降低的阶段。但题目中明确提到的是土壤蓄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之后的情况,此时土壤已接近饱和,下渗率趋于稳定,而非后损期的平均下渗率。

C. 稳定下渗率:当土壤蓄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后,土壤已接近其最大持水能力,此时的下渗率主要由土壤的渗透性能决定,且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即稳定下渗率。这个选项与题目描述的条件相符。

D. 初损期的下渗率:初损期是指降雨初期,土壤较为干燥,下渗率较高的阶段。然而,题目描述的是土壤蓄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之后的情况,这与初损期相反,土壤已接近饱和,下渗率不再像初损期那样高。

综上所述,当降雨期间包气带土壤蓄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之后,其下渗能力应为稳定下渗率,即选项C。这是因为在此阶段,土壤已接近其最大持水能力,下渗率主要由土壤的渗透性能决定,且相对稳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507be-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河川径流组成一般可划分为()。

A. (A) 地面径流、坡面径流、地下径流

B. (B) 地面径流、表层流、地下径流

C. (C) 地面径流、表层流、深层地下径流

D. (D) 地面径流、浅层地下径流潜水、深层地下径流

解析:选项解析:

A. 地面径流、坡面径流、地下径流

坡面径流通常被视为地面径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与地面径流并列的独立类别。
地下径流是正确的分类,但坡面径流与地下径流这样的分类不够精确。

B. 地面径流、表层流、地下径流

地面径流指的是在地表流动的径流,这个分类是正确的。
表层流通常指的是接近地表的流动,可以理解为浅层地下径流或者壤中流,这个分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合理的。
地下径流正确地指出了流向地下水系统的部分。

C. 地面径流、表层流、深层地下径流

地面径流是正确的。
表层流虽然可以理解,但它通常不与地面径流和深层地下径流并列为径流组成的主要分类。
深层地下径流虽然存在,但这个选项没有包含浅层地下径流,分类不够全面。

D. 地面径流、浅层地下径流潜水、深层地下径流

地面径流是正确的。
浅层地下径流潜水实际上指的是地下径流的一个子分类,这里与深层地下径流并列分类不够精确。
深层地下径流是正确的,但是该选项的表述不够准确。

为什么选B: 选项B将河川径流组成划分为地面径流、表层流和地下径流,这三个分类相对较为合理和全面。地面径流指的是在地表流动的部分,而地下径流则涵盖了流向地下水系统的部分。表层流则可以理解为在接近地表的流动,虽然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分类,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视为地下径流的一个子集或者与壤中流相似的概念。因此,B选项的划分较为合理,且没有明显的分类错误或遗漏,所以选择B作为答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52cca-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形成地面径流的必要条件是雨强()下渗能力。

A. (A) 等于

B. (B) 大于

C. (C) 小于

D. (D) 小于、等于

解析:解析:
地面径流是指降水在地表流动的部分,它发生在降雨量超过土壤的吸收(即下渗)能力时。当降雨强度(雨强)大于土壤的下渗能力时,多余的水分不能立即被土壤吸收,从而在地表形成径流。

选项分析如下:
A. 等于:如果雨强等于下渗能力,那么降下的雨水可以完全被土壤吸收,不会产生径流。
B. 大于:只有当雨强大于下渗能力时,土壤吸收不了所有降下的水,才会有多余的水流到地表形成径流。
C. 小于:若雨强小于下渗能力,则土壤可以吸收所有的降水,不会形成径流。
D. 小于、等于:这两种情况下,土壤都可以完全吸收降水,因此也不会形成径流。

正确答案为 B,因为只有当雨强大于下渗能力时,才会产生地面径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35522f-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