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Ex(均值)
B、(B) 1
C、(C)σ
D、(D) 0
答案:B
解析:这个问题考察的是模比系数(coefficient of deviation)的基础概念。模比系数 k 是一种用来标准化水文序列的方法,在水利工程中常用于流量分析和其他水文计算中。当一个变量 x 的系列使用模比系数 k 来表示时,k 实际上是将每个观测值除以该时刻的一个标准或参考值,通常这个参考值是一个长期平均值或者某个特定条件下的值。
题目中的选项如下:
A. Ex(均值):如果选择这个选项意味着模比系数的均值等于变量 x 的均值,但这不是模比系数的定义。
B. 1:正确答案。模比系数 k 是将变量 x 的值除以其期望值(通常是多年均值),因此模比系数的均值理论上应为 1,因为所有值都相对于其平均值标准化了。
C. σ:σ 代表标准差,与模比系数的定义无关。
D. 0:模比系数是比率的形式,其均值不会是 0。
所以,根据模比系数的定义和用途,正确答案是 B,即模比系数 k 的均值等于 1。
A、(A) Ex(均值)
B、(B) 1
C、(C)σ
D、(D) 0
答案:B
解析:这个问题考察的是模比系数(coefficient of deviation)的基础概念。模比系数 k 是一种用来标准化水文序列的方法,在水利工程中常用于流量分析和其他水文计算中。当一个变量 x 的系列使用模比系数 k 来表示时,k 实际上是将每个观测值除以该时刻的一个标准或参考值,通常这个参考值是一个长期平均值或者某个特定条件下的值。
题目中的选项如下:
A. Ex(均值):如果选择这个选项意味着模比系数的均值等于变量 x 的均值,但这不是模比系数的定义。
B. 1:正确答案。模比系数 k 是将变量 x 的值除以其期望值(通常是多年均值),因此模比系数的均值理论上应为 1,因为所有值都相对于其平均值标准化了。
C. σ:σ 代表标准差,与模比系数的定义无关。
D. 0:模比系数是比率的形式,其均值不会是 0。
所以,根据模比系数的定义和用途,正确答案是 B,即模比系数 k 的均值等于 1。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选项A:“正确” - 这个选项表述的是引河位置选在堵口下游可以减少堵口流量和降低堵坝处水位。这种说法在理论上是合理的,因为如果能在下游引河,确实可以起到分流作用,减少堵口处的流量,从而达到降低水位的效果。
选项B:“错误” - 这个选项表明上述说法是不准确的。实际上,在水利工程的实践中,引河的位置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流情况、工程目的等多种因素。虽然理论上引河可以设置在堵口的下游来减少流量和降低水位,但在实际操作中,引河的位置可能因为以下原因而不适宜设在下游:
地形限制:可能由于地形限制,下游并不适合开挖引河。
水流影响:如果下游已经有较为复杂的水流情况,增加引河可能会对现有的水流形态造成不利影响。
工程效果:有时候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引河可能需要设置在堵口的其它位置,比如上游,以便更有效地控制洪水或泥沙。
因此,选这个答案的原因是,题目中的表述过于绝对,没有考虑到实际工程中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引河位置就应该选在堵口的下游。在水利工程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规划和论证,所以正确答案是B。
A. (A) 1:500
B. (B) 1:1000
C. (C) 1:2000
D. (D) 1:10000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比例尺的基本概念。
比例尺是表示地图或图纸上的距离与实际地面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计算公式为:比例尺 = 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
选项解析如下:
A. 1:500,这意味着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厘米(5米)。但根据题目,图上15厘米代表150米,所以这个选项不正确。
B. 1:1000,这意味着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0厘米(10米)。根据题目,图上15厘米代表150米,所以比例尺为 15厘米(图上距离) / 1500厘米(实际距离) = 1:1000。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C. 1:2000,这意味着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00厘米(20米)。显然,这个比例尺比实际的比例尺要大,所以这个选项不正确。
D. 1:10000,这意味着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00厘米(100米)。这个比例尺比实际的比例尺要小得多,所以这个选项不正确。
因此,正确答案是B(1:1000),因为它是唯一符合题目中给出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比例的选项。
A. A、正确
B. B、错误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石灰在建筑材料中的使用特性及其应用方式。
首先,我们来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石灰消化时体积会产生较大的收缩”。这是一个关于石灰物理性质的事实描述,即当石灰(如生石灰)与水反应(消化)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并伴随体积的显著减小(收缩)。
接下来,我们针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
A. 正确
这个选项认为由于石灰消化时的体积收缩,所以石灰从来不单独使用。然而,这个结论并不准确。虽然石灰在消化过程中会有体积收缩,但这并不意味着石灰不能单独使用。实际上,石灰(特别是熟石灰)在多种建筑材料和工程中都有单独使用的场景,如土壤稳定、抹灰层、填充材料等。因此,这个选项是错误的。
B. 错误
这个选项否定了A选项的陈述,即认为石灰并非从来不单独使用。这与石灰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相符。石灰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材料(如砂、水泥等)混合使用,以改善材料的性能或满足特定的工程需求。因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即“石灰从来不单独使用”这一说法是错误的。石灰在消化过程中虽然会有体积收缩,但并不妨碍其在多种场合下的单独使用。
A. (A) 普通水泥
B. (B) 矿渣水泥
C. (C) 粉煤灰水泥
D. (D) 火山灰水泥
解析:在干燥环境中,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是关键。以下是对各选项的解析:
A. 普通水泥:普通水泥的水化热较高,早期强度增长快,因此在干燥环境中,由于其较早形成较高的强度,有助于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普通水泥的收缩率相对较低,适用于抗裂要求较高的混凝土。
B. 矿渣水泥:矿渣水泥的水化热较低,有利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但其干缩率较大,早期强度增长较慢,因此在干燥环境中不利于抗裂。
C. 粉煤灰水泥:粉煤灰水泥的水化热也较低,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工作性,但其早期强度较低,干缩率较大,同样在干燥环境中不利于抗裂。
D. 火山灰水泥:火山灰水泥的水化热低,干缩率较大,早期强度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设计强度,因此在干燥环境中也不适合用作抗裂混凝土。
综上所述,普通水泥由于其较高的早期强度和较低收缩率,是干燥环境中抗裂要求混凝土的较佳选择。因此,正确答案是A.普通水泥。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再生性
B. (B) 非再生性
C. (C) 随机性
D. (D) 地区性
解析:选项解析:
A. 再生性:指的是水资源通过水文循环过程不断地被再生和更新的特性。自然界的水文循环包括蒸发、降水、流入河流和湖泊、地下水补给等过程,使得水资源能够持续地循环和更新。
B. 非再生性:指的是资源一旦消耗,就无法在短时间内自然恢复的特性。这与水资源的特性不符,因为水在地球上是持续循环的。
C. 随机性:指的是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是不确定的,这一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水资源的特性,但并不是水文循环的主要特征。
D. 地区性:指的是水资源分布具有地域性特征,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不同。这一点虽然正确,但也不是水文循环定义水资源的主要特性。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答案是A(再生性),因为水文循环是自然界中水不断循环的过程,它确保了水资源的持续更新和可用性。这个过程包括降水、蒸发、流入地表水和地下水等环节,使得水资源可以不断地被再生和利用,这是水文循环赋予水资源的一个基本特性。其他选项虽然描述了水资源的某些方面,但不是水文循环定义水资源时的主要特征。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正确
B. B、错误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静止液体中静水压强的性质。
在静止液体中,任一点的静水压强是由该点上方液体的重量所产生的。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静水压强p与液体的密度ρ、重力加速度g以及该点距离液面的深度h成正比,即p=ρgh。这是一个线性关系,而不是二次函数关系。
现在我们来分析选项:
A. 正确 - 这个选项认为静水压强是淹没深度的二次函数,但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这是不正确的。
B. 错误 - 这个选项否认了静水压强是淹没深度的二次函数,与我们的分析相符,因此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因为静止液体中任一点的静水压强与该点淹没深度的关系是线性的,而不是二次函数关系。
A. (A) 2~4,5~8
B. (B) 2~4,10~20
C. (C) 5~7,5~8
D. (D) 5~7,10~20
解析:固结灌浆是一种常用于改善地基承载力的方法,通过钻孔并向孔内注入浆液,以加固地基。
选项解析: A.(A)2~4,5~8:这个选项提出的孔距和孔深范围是固结灌浆中常用的参数。孔距2~4米可以确保浆液较好地扩散和固结,而孔深5~8米适合于处理一般工程中的软弱地基问题。 B.(B)2~4,10~20:孔距与A选项相同,但孔深范围较大,10~20米更适合于深层加固或处理特别软弱的地基。但在多数常规工程中,这样的孔深可能过于深入,不必要且成本较高。 C.(C)5~7,5~8:这个选项的孔距较大,可能导致浆液不能有效地固结中间区域,固结效果不如A选项好。 D.(D)5~7,10~20:这个选项的孔距和孔深都较大,通常用于特定条件下的深层加固,但对于一般工程而言,这样的参数过于保守,不经济。
选择答案A的原因: 选择答案A是因为其提供的参数(孔距2~4米,孔深5~8米)符合大多数固结灌浆工程的实际需求,既能够保证灌浆效果,又较为经济。这是固结灌浆设计中的常规选择,适用于多数地基加固情况。因此,A选项是最合理的选择。
A. (A) 全部返工重做的,可重新评定质量等级
B. (B) 全部返工重做的,只能评为合格
C. (C) 经加固补强并经鉴定能达到设计要求,只能评为合格
D. (D) 经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建设(监理)单位认为能基本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的,可不加固补强
E. (E) 经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经加固补强后,改变外形尺寸或造成永久性缺陷的,经建设(监理)单位认为基本 满足设计要求,可按合格处理
解析:解析如下:
选项A:当单元工程的质量未达到《评定标准》合格规定时,如果进行了全部返工重做,并且在返工后满足了质量评定标准的要求,则可以重新评定其质量等级。因此,此选项是正确的。
选项B:这一选项表述的情况并不完全准确。虽然某些情况下返工会导致只能评定为合格,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会如此。如果返工后的工程质量达到了优良标准,是可以评定为优良的,所以这一选项是错误的。
选项C:如果单元工程经过加固补强并且经过了质量鉴定能够达到原设计要求的情况下,该工程可以被评为合格。这是合理的处理方式,故此选项正确。
选项D:若单元工程的质量虽经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在不影响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经建设或监理单位同意可以不进行加固补强。这是对实际施工中的一种灵活性处理方法,因此此选项也是正确的。
选项E:如果单元工程在加固补强后仍然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并且造成了外形尺寸的变化或形成了永久性缺陷,但这些变化或缺陷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功能性,且得到了建设或监理单位的认可,那么该工程也可以按照合格来处理。这种情况下,尽管有缺陷但仍能满足主要功能需求,因此此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选项是A、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