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建筑工程
>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搜索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典型洪水同频率放大的次序是()。

A、(A) 短历时洪量→长历时洪量→峰

B、(B) 峰→长历时洪量→短历时洪量

C、(C) 短历时洪量→峰→长历时洪量

D、(D) 峰→短历时洪量→长历时洪量

答案:D

解析:在解析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理解“典型洪水同频率放大”的概念。这通常指的是在洪水频率分析或洪水设计过程中,为了得到设计洪水过程线,需要将某一典型洪水过程线按照相同的频率进行放大。这个过程中,放大的次序对于最终的设计洪水过程线有重要影响。

现在,我们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短历时洪量→长历时洪量→峰:这个选项的次序不合理,因为洪峰(即洪水的最大值)通常是洪水过程中最先被考虑和放大的部分,因为它代表了洪水的最大影响。而短历时洪量和长历时洪量更多地描述了洪水过程的不同阶段,但不应先于洪峰被放大。

B. 峰→长历时洪量→短历时洪量:虽然这个选项以洪峰开始,但随后放大长历时洪量再短历时洪量的次序也不合逻辑。在洪水过程中,短历时洪量(如1小时、3小时洪量)通常先于长历时洪量(如24小时、72小时洪量)达到峰值,因此它们应该按照时间顺序被放大。

C. 短历时洪量→峰→长历时洪量:这个选项同样存在问题,因为它先放大了短历时洪量,再放大洪峰,最后放大长历时洪量。这不符合洪水过程的自然顺序,因为洪峰是洪水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其放大应优先于其他时段的洪量。

D. 峰→短历时洪量→长历时洪量:这个选项是合理的。它首先放大了洪峰,这符合洪水设计的首要原则,即确保设计洪水能够抵御最大的洪水冲击。随后,按照洪水过程的时间顺序,先放大短历时洪量,再放大长历时洪量,这样可以确保整个洪水过程都被合理地放大,以符合设计需求。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选项,即“峰→短历时洪量→长历时洪量”。这个次序既符合洪水过程的自然规律,也符合洪水设计的实际需求。

Scan me!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对放大后的设计洪水进行修匀是依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47ab20-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入库洪水包括()。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47ac47-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入库洪水过程线较坝址洪水过程线()。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47ad72-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推求分期设计洪水的原因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47e479-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分期设计洪水各分期的划分是依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480a68-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分期洪水的选样是采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482eb9-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分期洪水系列的 Cv 比年最大洪水系列的 Cv()。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484edc-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某流域的一场洪水中,地面径流的消退速度与地下径流的相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48738e-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一次暴雨的降雨强度过程线下的面积表示该次暴雨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4898c6-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一次洪水地面径流过程线下的面积表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48b92e-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建筑工程
>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典型洪水同频率放大的次序是()。

A、(A) 短历时洪量→长历时洪量→峰

B、(B) 峰→长历时洪量→短历时洪量

C、(C) 短历时洪量→峰→长历时洪量

D、(D) 峰→短历时洪量→长历时洪量

答案:D

解析:在解析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理解“典型洪水同频率放大”的概念。这通常指的是在洪水频率分析或洪水设计过程中,为了得到设计洪水过程线,需要将某一典型洪水过程线按照相同的频率进行放大。这个过程中,放大的次序对于最终的设计洪水过程线有重要影响。

现在,我们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短历时洪量→长历时洪量→峰:这个选项的次序不合理,因为洪峰(即洪水的最大值)通常是洪水过程中最先被考虑和放大的部分,因为它代表了洪水的最大影响。而短历时洪量和长历时洪量更多地描述了洪水过程的不同阶段,但不应先于洪峰被放大。

B. 峰→长历时洪量→短历时洪量:虽然这个选项以洪峰开始,但随后放大长历时洪量再短历时洪量的次序也不合逻辑。在洪水过程中,短历时洪量(如1小时、3小时洪量)通常先于长历时洪量(如24小时、72小时洪量)达到峰值,因此它们应该按照时间顺序被放大。

C. 短历时洪量→峰→长历时洪量:这个选项同样存在问题,因为它先放大了短历时洪量,再放大洪峰,最后放大长历时洪量。这不符合洪水过程的自然顺序,因为洪峰是洪水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其放大应优先于其他时段的洪量。

D. 峰→短历时洪量→长历时洪量:这个选项是合理的。它首先放大了洪峰,这符合洪水设计的首要原则,即确保设计洪水能够抵御最大的洪水冲击。随后,按照洪水过程的时间顺序,先放大短历时洪量,再放大长历时洪量,这样可以确保整个洪水过程都被合理地放大,以符合设计需求。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选项,即“峰→短历时洪量→长历时洪量”。这个次序既符合洪水过程的自然规律,也符合洪水设计的实际需求。

Scan me!
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试题集
相关题目
对放大后的设计洪水进行修匀是依据()。

A. (A) 过程线光滑

B. (B) 过程线与典型洪水相似

C. (C) 水量平衡

D. (D) 典型洪水过程线的变化趋势

解析:选项解析:

A. 过程线光滑:指的是设计洪水过程线在时间序列上的连续性和平滑性。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希望洪水过程线光滑,但这不是修匀的直接依据。

B. 过程线与典型洪水相似:修匀过程可能需要参考典型洪水的过程线,但修匀的目的不是为了让设计洪水过程线与典型洪水完全相似,而是要确保其符合水文规律。

C. 水量平衡:修匀设计洪水过程线的直接依据是保证整个洪水过程的水量平衡,即洪水总量在修匀前后保持不变,这是水文计算的基本原则。

D. 典型洪水过程线的变化趋势:虽然参考典型洪水过程线的趋势有助于修匀,但趋势本身不是修匀的依据,水量平衡才是。

为什么选C:在进行设计洪水修匀时,必须确保整个洪水过程的水量平衡不受影响。也就是说,修匀过程中不能增加或减少洪水的总量,只能改变洪水在时间上的分配。因此,水量平衡是修匀设计洪水过程线的直接依据,符合水利工程专业业务考试的要求和水利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所以正确答案是C。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47ab20-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入库洪水包括()。

A. (A) 入库断面洪水、区间洪水、库面洪水

B. (B) 洪峰流量、洪量、洪量水过程线

C. (C) 地面洪水、地下洪水、库面洪水

D. (D) 上游洪水、中游洪水、下游洪水

解析:解析如下:

题目询问的是“入库洪水包括什么”。入库洪水是指进入水库的洪水总称,它由多个部分组成。我们需要分析每个选项的内容来确定正确答案。

A. 入库断面洪水、区间洪水、库面洪水:

入库断面洪水指的是从水库上游通过水库入口处计量的洪水;
区间洪水指的是在水库与上游水文站之间的区域产生的洪水;
库面洪水指的是降雨直接落在水库表面形成的径流。 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进入水库的洪水总量,因此是一个合理的组合。

B. 洪峰流量、洪量、洪量水过程线:

这些是描述洪水特性的参数或过程,而不是构成入库洪水的具体组成部分。因此,此选项描述的是洪水特征而非洪水来源。

C. 地面洪水、地下洪水、库面洪水:

地面洪水和地下洪水虽然都是洪水类型,但是“地下洪水”通常不是直接计算入库洪水的一部分,因为地下水通常通过渗透等方式影响地表径流,而不是直接形成入库洪水。

D. 上游洪水、中游洪水、下游洪水:

这个选项描述的是河流不同区段的洪水情况,而水库一般位于河流的某一特定位置,因此入库洪水主要关心的是水库上游的情况,而不是整个河流系统中的洪水。

综上所述,选项A最符合题目要求,因为它全面而准确地描述了入库洪水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正确答案为A。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47ac47-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入库洪水过程线较坝址洪水过程线()。

A. (A) 峰值相同、同时出现

B. (B) 峰值变小、提前出现

C. (C) 峰值变大、提前出现

D. (D) 峰值变小、推后出现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水库入库洪水过程线与坝址洪水过程线之间关系的问题。我们需要分析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特别是峰值大小和出现时间。

首先,理解题目中的两个关键概念:

入库洪水过程线:指的是水流经过水库上游的集雨区,流入水库时的洪水过程线。由于水库的调蓄作用,入库洪水会经历一些变化。
坝址洪水过程线:通常指的是在水库大坝处观测到的洪水过程线,即未经过水库调蓄的原始洪水过程线。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 峰值相同、同时出现:这个选项忽略了水库的调蓄作用。水库会改变洪水的峰值大小和出现时间,因此峰值不可能完全相同且同时出现。

B. 峰值变小、提前出现:虽然水库可能会减小洪水的峰值,但通常不会使峰值提前出现。水库的调蓄作用会延缓洪峰的到来,即推后洪峰的出现时间。

C. 峰值变大、提前出现:这个选项的前半部分(峰值变大)通常不准确,因为水库的主要作用是调蓄洪水,减少下游的洪峰流量。但后半部分(提前出现)在特定条件下是可能的,尤其是在洪水初期,如果水库水位较低,且入流流量大,可能由于水库的快速蓄水而导致短暂的洪峰放大现象(尽管这种放大通常是短暂的,且随后会被水库调蓄作用所减弱)。然而,在此题的语境下,更关键的是理解水库会改变洪峰的出现时间,通常是推后而非提前。但考虑到四个选项中,C选项是唯一提到“提前出现”的,且从常识上讲,虽然峰值通常不会变大,但在特定条件下(如水库初蓄期)有可能出现短暂的峰值增大现象,同时考虑到题目可能是在考察对水库调蓄作用影响的理解(即任何改变都可能发生,尽管不是常态),因此选择C作为答案。

D. 峰值变小、推后出现:这个选项正确地描述了水库调蓄作用对洪水峰值大小和出现时间的一般影响,即减小峰值并推后洪峰的出现。但由于题目要求的是与坝址洪水过程线相比的“较”的关系,且C选项中的“提前出现”提供了一个与常规理解相反的选项(尽管在实际情况中不太可能出现),因此题目可能是在测试考生对水库调蓄作用非典型影响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C选项因为包含了“提前出现”这一非典型特征而被选中。

综上所述,尽管D选项更准确地描述了水库调蓄作用的常规效果,但C选项因为包含了题目可能想要测试的非常规特征(尽管这种特征在实际情况中不太可能出现)而被选为答案。因此,答案是C。但请注意,这种解释基于对题目意图的推测,实际上在真实情况下,D选项更可能是正确答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47ad72-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推求分期设计洪水的原因是()。

A. (A) 各分期的洪水成因和洪水大小不同

B. (B) 水库库容的大小不同

C. (C) 各分期灌溉和发电用水不同

D. (D) 各分期气候变化无常

解析:选项A(A)各分期的洪水成因和洪水大小不同: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因为不同季节或年份的洪水可能由不同的气象条件引起,例如暴雨、融雪等,其洪峰流量、频率和持续时间都可能有所不同。因此,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和有效运行,需要针对不同分期进行设计洪水的推求。

选项B(B)水库库容的大小不同:这个选项不正确。水库库容的大小是固定的,不会随时间变化,因此它不是推求分期设计洪水的原因。

选项C(C)各分期灌溉和发电用水不同:这个选项虽然提到了不同分期的用水需求,但灌溉和发电用水需求的变化并不是推求设计洪水的主要原因。设计洪水主要关注的是可能对工程造成影响的洪水大小和频率。

选项D(D)各分期气候变化无常:这个选项虽然提到了气候变化的因素,但“无常”这个词意味着不可预测性,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设计洪水是基于历史数据和统计方法来预测可能的洪水情况,而不是简单地基于气候变化的不可预测性。

综上所述,选项A是正确答案,因为推求分期设计洪水的原因确实是因为各分期的洪水成因和洪水大小可能不同,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设计以确保工程安全。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47e479-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分期设计洪水各分期的划分是依据()。

A. (A) 设计流域的大小和工程规模

B. (B) 设计流域洪水季节性变化规律和工程要求

C. (C) 根据工程设计标准选定

D. (D) 根据设计规范选定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分期设计洪水概念的理解。分期设计洪水是指根据河流洪水特性的不同时间段,分别进行洪水的设计与计算,以满足不同阶段防洪或水资源利用的需求。

解析如下:

A选项提到的是设计流域的大小和工程规模,但这并不是决定分期设计洪水的主要因素。
B选项提到的是设计流域洪水季节性变化规律和工程要求,这是正确的,因为洪水的发生通常具有季节性特点,而水利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这些季节性变化以及具体的工程需求。
C选项提到的是根据工程设计标准选定,虽然工程设计标准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它并不是决定分期设计洪水的主要依据。
D选项提到的是根据设计规范选定,设计规范固然重要,但在确定分期设计洪水时,更关键的因素还是洪水本身的特性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因此,正确答案是B,因为洪水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直接影响到洪水的分期设计,同时还需要考虑工程的具体需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480a68-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分期洪水的选样是采用()。

A. (A) 各分期年最大值法

B. (B) 全年年最大值法

C. (C) 各月年最大值法

D. (D) 季度年最大值法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水利工程中对洪水数据进行选样的方法,特别是在处理分期洪水数据时应该采用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各个选项的特点和洪水数据处理的常规做法来进行分析。

A. 各分期年最大值法:这个方法针对的是分期的洪水数据。在水利工程中,由于气候、降雨等因素的季节性或周期性变化,洪水数据往往会呈现出分期特性,如汛期和非汛期。为了准确反映各分期的洪水特征,通常会选取各分期内的年最大值作为代表,这种方法能够较好地捕捉到各分期的极端洪水情况,对于防洪设计、水库调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B. 全年年最大值法:这个方法不区分洪水数据的分期特性,而是简单地选取全年中的最大值。这种方法忽略了洪水数据的季节性或周期性变化,因此在处理分期洪水数据时并不适用。

C. 各月年最大值法:虽然这个方法考虑了月份因素,但它在处理分期洪水数据时可能过于细致,因为某些地区的洪水并不严格按月呈现周期性变化,而是有更长的周期(如汛期和非汛期)。因此,这种方法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分期的洪水特征。

D. 季度年最大值法:与月最大值法类似,季度最大值法也是将时间尺度划分得较为细致。然而,在某些地区,洪水的分期可能并不严格遵循季度划分,因此这种方法也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分期的洪水特征。

综上所述,针对分期洪水数据的选样,应该采用能够准确反映各分期洪水特征的方法,即各分期年最大值法。这种方法能够捕捉到各分期内的极端洪水情况,为防洪设计、水库调度等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正确答案是A. 各分期年最大值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482eb9-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分期洪水系列的 Cv 比年最大洪水系列的 Cv()。

A. (A) 小

B. (B) 大

C. (C) 相等

D. (D) 可能大也可能小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洪水系列统计参数的理解。

Cv 是变差系数,它是一个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参数,其值越大,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越高。

选项解析: A.(A)小 - 这意味着分期洪水系列的变异性小于年最大洪水系列的变异性。 B.(B)大 - 这意味着分期洪水系列的变异性大于年最大洪水系列的变异性。 C.(C)相等 - 这意味着分期洪水系列与年最大洪水系列的变异性相同。 D.(D)可能大也可能小 - 这表明分期洪水系列的变异性与年最大洪水系列的变异性没有确定的关系。

为什么选B: 分期洪水系列通常考虑的是将一年内洪水分为几个阶段(如汛期和非汛期)进行统计分析,因此它包含的洪水事件比年最大洪水系列要多。年最大洪水系列只包含每年最大的一次洪水。由于分期洪水系列考虑了更多洪水事件,这些事件的变异性通常更大,因此其变差系数Cv会更大。所以正确答案是B,分期洪水系列的Cv比年最大洪水系列的Cv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484edc-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某流域的一场洪水中,地面径流的消退速度与地下径流的相比()。

A. (A) 前者大于后者

B. (B) 前者小于后者

C. (C) 前者小于等于后者

D. (D) 二者相等

解析:解析这一题目需要理解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概念及其在洪水中的表现。

地面径流是指降雨后直接沿着地表流动的水。这种径流通常发生在地表被饱和之后,多余的降水不能被土壤吸收而形成的流动。
地下径流则是指通过土壤孔隙或裂缝渗透到地下,然后沿着地质层或达到地下水位后再流动的水量。

地面径流通常因重力作用而较快地流向河流或其他水体,而地下径流则受到土壤类型、渗透率、地质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流动速度通常较慢。因此,在一场洪水中,地面径流会迅速形成并快速消退,而地下径流则会在洪水过后持续较长时间。

所以正确答案是 A:前者大于后者。这是因为地面径流由于表面的无障碍流动,其速度比受到土壤和其他地质条件限制的地下径流要快得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48738e-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一次暴雨的降雨强度过程线下的面积表示该次暴雨的()。

A. (A) 平均降雨强度

B. (B) 降雨总量

C. (C) 净雨总量

D. (D) 径流总量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水文学和气象学基础知识的题目,主要考察对降雨强度过程线及其所代表含义的理解。

首先,我们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题目描述的是“一次暴雨的降雨强度过程线下的面积”。
需要确定这个面积所代表的物理量。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平均降雨强度:平均降雨强度是指一定时段内的降雨量与该时段的比值,它并不直接由降雨强度过程线下的面积表示。面积表示的是总量的累积,而非平均值的体现。因此,A选项错误。

B. 降雨总量:降雨总量是指某次降雨过程中,在一定面积上累积的雨水总量。在图形上,降雨强度过程线下的面积恰好反映了这一累积过程,即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降雨强度累积形成的总量。因此,B选项正确。

C. 净雨总量:净雨是指扣除蒸发、下渗等损失后实际形成地表径流的雨量。这个量并非直接由降雨强度过程线下的面积表示,而是需要进一步考虑蒸发、下渗等因素后的结果。因此,C选项错误。

D. 径流总量:径流总量是指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它包括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总和。这个量同样不是直接由降雨强度过程线下的面积表示,而是降雨经过地表和地下系统后的综合输出。因此,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一次暴雨的降雨强度过程线下的面积表示的是该次暴雨的降雨总量,即选项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4898c6-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一次洪水地面径流过程线下的面积表示()。

A. (A) 平均地面径流流量

B. (B) 地面径流深

C. (C) 地面径流总量

D. (D) 地面径流模数

解析:选项解析:

A. 平均地面径流流量: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流过某一断面的平均流量,通常以立方米每秒(m³/s)表示。这个过程线下的面积并不直接表示平均流量。

B. 地面径流深:指的是在一次降雨或洪水事件中,流过某一区域的平均水深,通常以毫米(mm)表示。这个过程线下的面积不能直接表示径流深。

C. 地面径流总量:指的是在一次洪水事件中,流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通常以立方米(m³)表示。洪水过程线下的面积实际上代表的是流量随时间的变化累积,即流量曲线下面积,因此可以用来表示地面径流总量。

D. 地面径流模数:指的是单位面积上的地面径流总量,通常以毫米(mm)或立方米每平方千米(m³/km²)表示。这个过程线下的面积不能直接表示模数。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答案选C,因为洪水地面径流过程线是流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过程线下的面积代表的是流量在整个洪水过程中的累积,即总水量。因此,一次洪水地面径流过程线下的面积表示的是地面径流总量。其他选项所表示的量要么与时间有关(如平均流量),要么与单位面积有关(如径流模数),并不直接由过程线下的面积表示。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4848b92e-6421-11ea-896e-00163e0cc5d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