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经常
B、(B) 临时
C、(C) 回水
D、(D) 风浪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水库蓄水后对周边区域影响的理解。正常蓄水位是指水库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所保持的最高水位。在这一水位以下的库区,由于长期蓄水,这部分区域将常年处于水下,因此被称为经常淹没区。
选项解析如下:
(A) 经常:指该区域会经常性地被水淹没,这是正确选项,因为正常蓄水位以下的水域是长期蓄水状态。
(B) 临时:表示偶尔或非持续性的淹没,不符合正常蓄水位下的情况,因为该水位下的区域不是临时而是持久地被水覆盖。
(C) 回水:通常指的是水流因障碍而倒流的现象,与题目中描述的水库蓄水状况不符。
(D) 风浪:风浪是指水面受到风力作用产生的波动,与水库水位划分无关。
因此,正确答案是(A)经常,因为正常蓄水位以下的区域是会被水长期占据的,所有在这个区域内受到影响的设施都需要进行改线或者搬迁。
A、(A) 经常
B、(B) 临时
C、(C) 回水
D、(D) 风浪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水库蓄水后对周边区域影响的理解。正常蓄水位是指水库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所保持的最高水位。在这一水位以下的库区,由于长期蓄水,这部分区域将常年处于水下,因此被称为经常淹没区。
选项解析如下:
(A) 经常:指该区域会经常性地被水淹没,这是正确选项,因为正常蓄水位以下的水域是长期蓄水状态。
(B) 临时:表示偶尔或非持续性的淹没,不符合正常蓄水位下的情况,因为该水位下的区域不是临时而是持久地被水覆盖。
(C) 回水:通常指的是水流因障碍而倒流的现象,与题目中描述的水库蓄水状况不符。
(D) 风浪:风浪是指水面受到风力作用产生的波动,与水库水位划分无关。
因此,正确答案是(A)经常,因为正常蓄水位以下的区域是会被水长期占据的,所有在这个区域内受到影响的设施都需要进行改线或者搬迁。
A. (A) 20%~30%
B. (B) 30%~40%
C. (C) 40%~50%
D. (D) 50%~60%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水库淹没损失这一技术经济指标的理解,特别是在人口稠密地区,该损失占总投资比例的大致范围。
选项解析:
A. (A) 20%~30%:这个比例通常较低,可能适用于人口密度较低或淹没区域价值不高的地区。但在人口稠密地区,由于土地价值高、居民多,损失往往会更大。
B. (B) 30%~40%:尽管这个比例已经较高,但在极端人口稠密或经济发达地区,水库淹没所带来的损失可能更高,包括土地、房屋、基础设施以及居民搬迁和安置费用等。
C. (C) 40%~50%:这个比例在人口稠密地区是合理的,因为这些地区的水库建设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居民搬迁、土地征用和基础设施重建,这些成本可以占到工程总投资的相当一部分。
D. (D) 50%~60%:虽然水库淹没损失可能很高,但通常不会达到工程总投资的50%以上,除非是在极端特殊的情况下,如淹没区域包含大量高价值的商业或工业用地。
综上所述,考虑到人口稠密地区的特点,如土地价值高、居民密集、基础设施完善等,水库淹没所带来的损失往往较大。因此,在人口稠密地区,水库淹没损失达到工程总投资的40%~50%是合理的。
因此,正确答案是C.(C) 40%~50%。
A. (A) 2%~8%
B. (B) 5%~15%
C. (C) 8%~20%
D. (D) 8%~30%
解析:库容系数β是衡量水库兴利调节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水库兴利库容与多年平均径流量的比值。该系数反映了水库调节径流的能力,即库容系数越大,水库调节径流的能力越强。
以下是对各选项的解析:
A.(A)2%~8%:这个范围的库容系数通常表示水库的调节能力较弱,一般只能进行日调节或旬调节,不足以进行年调节。
B.(B)5%~15%:这个范围的库容系数表明水库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通常可以满足季调节的需要,但对于年调节来说,这个系数还是偏小。
C.(C)8%~20%:这个库容系数范围的水库调节能力较强,对于多数水库来说,这个范围已经可以满足年调节的要求。然而,这个选项的范围上限比答案D要小,因此不是最佳选择。
D.(D)8%~30%:这个范围的库容系数是进行年调节的常用标准。当库容系数在8%以上时,水库通常可以进行有效的年调节,即水库能够在丰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平衡全年的水资源供应。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答案。
综上所述,选择D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水库进行年调节所需的库容系数范围。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拦洪
B. (B) 蓄洪
C. (C) 滞洪
D. (D) 泄洪
解析:解析:
水库在防洪调度中可以发挥多种功能,包括拦蓄洪水、存储洪水、延缓洪峰到达时间以及控制下泄流量。题目要求选择的是“在多数情况下”水库对下游承担的主要防洪任务。
A. 拦洪:拦洪是指利用水库拦蓄洪水,减少下游洪水流量。但这通常是在特定的高洪水位情况下进行的操作,并不是常态。
B. 蓄洪:蓄洪指的是将洪水存储在水库中,以减少对下游的影响。这也是在紧急情况下的措施之一。
C. 滞洪:滞洪指的是通过调节水库的出水量来延缓洪峰到达下游的时间,从而减小下游河流的压力。这种措施可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因为它不仅能够帮助减轻洪峰的影响,还能更好地管理水资源。
D. 泄洪:泄洪是将水从水库中排出的行为,这通常是为了防止水库水位过高而采取的措施。但它可能会增加下游的负担,因此不是主要的防洪任务。
根据上述分析,在多数情况下,为了减轻下游河道的压力并确保防洪安全,水库的主要任务是滞洪,即通过调整水库的出水量来延缓洪峰到来的时间,使得洪峰流量更加平缓,减少对下游地区的影响。因此正确答案是 C. 滞洪。
A. (A) 一定大
B. (B) 一定小
C. (C) 可能大
D. (D) 可能小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水利工程中防洪库容与闸门控制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防洪库容:指水库在设计洪水位以下可以容纳洪水的库容。
有闸控制:指水库设有闸门,可以通过开启或关闭闸门来控制水库的蓄水和放水。
无闸控制:指水库没有闸门或闸门不起主要控制作用,水库的蓄放水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一定大:这个选项过于绝对。有闸控制并不意味着防洪库容一定比无闸控制的大。实际上,防洪库容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水库的地理位置、流域特性、设计洪水标准等,与是否有闸控制无直接必然联系。
B. 一定小:这个选项同样过于绝对,且逻辑上也不成立。有闸控制的水库在需要时可以通过调节闸门来增加防洪库容,因此不能说其防洪库容一定比无闸控制的小。
C. 可能大:虽然这个选项表达了可能性,但它没有涵盖所有可能的情况。因为防洪库容的大小并非仅由闸门控制决定,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
D. 可能小:这个选项既表达了防洪库容在有闸控制下可能因闸门调节而减小(例如,在不需要大量防洪库容时关闭闸门以减少蓄水),也保留了防洪库容可能因其他因素而增大的可能性(如流域特性、设计洪水标准等)。因此,这个选项最为全面和准确。
综上所述,为同样满足下游防洪要求,有闸控制的防洪库容与无闸控制的防洪库容相比,其大小是不确定的,可能大也可能小。因此,正确答案是D(可能小)。
A. (A) 一定大
B. (B) 一定小
C. (C) 可能大
D. (D) 可能小
解析:选项解析:
A. (A)一定大:这个选项意味着只要有闸控制,其最大下泄量就必然大于无闸的情况。这并不一定正确,因为闸门的开度、水库的调度方式以及其他工程条件都可能影响下泄量。
B. (B)一定小:这个选项表明有闸控制的情况下最大下泄量必然小于无闸的情况,这同样不一定正确,因为闸门的存在可以更精确地控制下泄流量,有时可能允许更大的流量通过。
C. (C)可能大:这个选项表明有闸控制的情况下最大下泄量有可能大于无闸的情况,这是有可能的,因为闸门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下泄流量。
D. (D)可能小:这个选项表明有闸控制的情况下最大下泄量有可能小于无闸的情况,这也是有可能的,因为闸门可能由于某种原因(如维护、调度策略等)限制了下泄流量。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答案选D,因为在防洪库容相同时,有闸控制的最大下泄量并不固定,它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闸门的设计、水库的调度策略、上下游的水文条件等。有闸控制可以人为调节流量,这种调节可能是为了保护水库安全、下游地区的安全或是满足其他水资源管理目标。因此,有闸控制的最大下泄量既有可能大于无闸的情况(如果闸门全开),也有可能小于无闸的情况(如果闸门部分关闭或因其他原因限制流量)。选项D“可能小”正确地反映了这种不确定性。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等于
B. (B) 高于
C. (C) 略低于
D. (D) 略高于
解析:解析如下:
题目询问的是关于溢洪道闸孔设计的一个具体细节,即当不设置胸墙(胸墙通常用于调节水流或增加结构稳定性)时,闸门顶部的高度应该如何相对于正常蓄水位设置。
选项分析:
A. 等于:如果闸门顶部等于正常蓄水位,则在达到正常蓄水位时,水就会漫过闸门,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溢流或者洪水控制上的困难。
B. 高于:如果闸门顶部高于正常蓄水位,则在正常情况下无法实现有效的排水功能,因为水不会自动流过高于其表面的位置。
C. 略低于:这可能会导致非预期的溢流,尤其是在波动较大的水体中,而且也不利于控制水流。
D. 略高于:这是最合理的设计,因为这样可以在正常操作条件下防止水溢出,同时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开启闸门来控制溢流,确保水库安全。
正确答案是D,即闸门顶高程应略高于正常蓄水位。这样的设计既保证了在正常蓄水情况下的防溢效果,又能够在需要排洪时通过操作闸门来实现。
A. (A) 44%
B. (B) 50%
C. (C) 56%
D. (D) 60%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我国水能资源可开发量的选择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题目中提到的“经济上合理而技术上又便于开发的水能资源”这一概念,它指的是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够被有效利用的水能资源量。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44%:这个比例相对较低,不太符合我国水能资源丰富的国情,且没有直接证据支持这一比例作为经济上合理且技术上便于开发的水能资源的比例。
B. 50%:虽然50%听起来像是一个合理的中间值,但在本题的上下文中,它并未准确反映我国水能资源的可开发比例。
C. 56%:这个选项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我国水能资源丰富,但并非所有水能资源都适合开发,受到经济、技术、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据相关资料和研究表明,我国经济上合理且技术上便于开发的水能资源大约占理论值的56%左右。
D. 60%:这个比例偏高,考虑到水能资源开发的复杂性和多种限制条件,60%的比例可能过于乐观。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水能资源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研究资料,我们可以确定,我国经济上合理而技术上又便于开发的水能资源大约占理论值的56%。因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
A. (A) 5~6
B. (B) 5~7
C. (C) 6~7
D. (D) 6~8
解析:水电站出力系数A,又称为水电站效率系数或机组效率系数,它是一个表示水轮发电机组能量转换效率的参数,通常反映了水轮机和发电机在转换水能到电能过程中的综合效率。
选项解析: A. 5~6:这个范围的出力系数较低,可能适用于一些老旧或效率较低的小型水电站,但不是一般情况。 B. 5~7:这个范围的出力系数较A选项高,但仍低于一般小型水电站的实际效率。 C. 6~7:这个范围的出力系数接近一般小型水电站的实际效率,但可能略低。 D. 6~8:这个范围的出力系数涵盖了小型水电站常见的效率范围。小型水电站由于技术进步和设备优化,其出力系数通常较高。
为什么选择D: 根据行业经验和实际工程数据,一般小型水电站由于采用较为现代化的水轮机和发电机,以及更优化的传动形式,其出力系数通常在6到8之间。因此,选项D(6~8)更准确地反映了小型水电站的实际情况,是正确的答案。其他选项要么范围偏低,要么不符合小型水电站一般的效率水平。
A. (A) 6~6.5
B. (B) 7~7.5
C. (C) 8~8.5
D. (D) 9~9.5
解析:解析如下:
水电站出力系数A,通常是指在计算水电站最大可能输出功率时使用的一个经验系数。它反映了水轮发电机组在单位流量下的输出功率大小。出力系数与水轮机的类型、效率、水头范围以及发电机与水轮机之间的连接方式等因素有关。
在给出的选项中:
(A)6~6.5:这个范围相对较低,通常不会用于大中型水电站的设计。
(B)7~7.5:这个范围也偏低,对于大中型水电站来说不太适用。
(C)8~8.5:这是正确答案,因为大中型水电站的设备较为先进,效率较高,所以出力系数也会相对较高。
(D)9~9.5:这个范围太高,不符合实际情况。
因此,根据实际工程经验和相关设计规范,大中型水电站的出力系数一般取值为8~8.5。这就是选择(C)的原因。
A. (A) 基荷
B. (B) 腰荷
C. (C) 峰荷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水电站运行调度与电力系统负荷分配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题目中涉及的几个关键概念:无调节水电站、枯水期、以及电力系统的日负荷图(包括基荷、腰荷和峰荷)。
无调节水电站:这类水电站通常没有足够的水库容量来调节水流,因此其发电量受自然水流量的影响较大。在枯水期,由于水流量减少,其发电能力也会相应降低。
枯水期:这是指一年中河流流量较少的时期,对于水电站来说,意味着发电能力受限。
电力系统的日负荷图:
基荷:电力系统中最基本的负荷,需要稳定可靠的电源来承担,以保证电网的基本运行。基荷通常由发电成本较低、运行稳定的电源承担,如大型火电厂、核电厂或大型水电站(在水量充足时)。
腰荷:在基荷之上的负荷,用于满足电网中较为稳定的额外需求。腰荷的承担者通常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成本可能略高于基荷电源。
峰荷:电网中最高负荷时段的需求,通常由快速响应、但成本较高的电源承担,如燃气轮机、抽水蓄能电站等。
现在,我们来分析题目中的选项:
A. 基荷:考虑到无调节水电站在枯水期虽然发电能力受限,但其运行相对稳定(只要河流有水流动),且成本相对较低(主要是维护成本和水资源成本),因此适合承担电力系统的基荷。
B. 腰荷:腰荷需要一定的调节能力来适应电网中较为稳定的额外需求,而无调节水电站由于无法调节水量,因此不适合承担腰荷。
C. 峰荷:峰荷需要快速响应且成本较高的电源来承担,无调节水电站既不具备快速响应的能力,在枯水期发电成本也可能因水量减少而上升,因此不适合承担峰荷。
综上所述,无调节水电站在枯水期最适合担任电力系统的基荷,因为它能提供稳定且成本相对较低的电力输出。因此,正确答案是A. 基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