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正确
B、B、错误
答案:B
解析:选项A:“正确” - 这一选项暗示在径流多年调节计算中将兴利库容划分为多年库容和年库容两部分进行计算是准确和必要的。
选项B:“错误” - 这一选项表明上述做法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是合理的,或者存在更好的方法来进行径流多年调节计算。
解析及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正确答案是B,原因是径流多年调节计算中,虽然将兴利库容划分为多年库容和年库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分析和理解水库的调节能力,但这种方法并不是唯一合理的方式,也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情况。以下是一些为什么这样划分并不总是合理的原因:
简化假设:将库容划分为多年库容和年库容的简化处理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因素,例如年内径流的变化、极端事件的概率分布等。
水文条件变化:不同年份的水文条件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固定的库容划分可能无法适应这种变化。
需求变化:用水需求可能会随时间变化,固定的库容划分可能无法满足不同年份的用水需求。
更先进的模型:现代水利学和水文学已经发展出了更复杂的模型和计算方法,这些方法可能比简单的库容划分更为准确和实用。
因此,虽然这种划分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有用的,但它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最合理或最有效的,所以选项B“错误”是正确的答案。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A、正确
B、B、错误
答案:B
解析:选项A:“正确” - 这一选项暗示在径流多年调节计算中将兴利库容划分为多年库容和年库容两部分进行计算是准确和必要的。
选项B:“错误” - 这一选项表明上述做法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是合理的,或者存在更好的方法来进行径流多年调节计算。
解析及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正确答案是B,原因是径流多年调节计算中,虽然将兴利库容划分为多年库容和年库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分析和理解水库的调节能力,但这种方法并不是唯一合理的方式,也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情况。以下是一些为什么这样划分并不总是合理的原因:
简化假设:将库容划分为多年库容和年库容的简化处理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因素,例如年内径流的变化、极端事件的概率分布等。
水文条件变化:不同年份的水文条件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固定的库容划分可能无法适应这种变化。
需求变化:用水需求可能会随时间变化,固定的库容划分可能无法满足不同年份的用水需求。
更先进的模型:现代水利学和水文学已经发展出了更复杂的模型和计算方法,这些方法可能比简单的库容划分更为准确和实用。
因此,虽然这种划分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有用的,但它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最合理或最有效的,所以选项B“错误”是正确的答案。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正确
B. B、错误
A. A、正确
B. B、错误
A. A、正确
B. B、错误
A. A、正确
B. B、错误
A. (A) 抗压强度
B. (B) 冲击韧性
C. (C) 比强度
D. (D) 强度等级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材料科学中关于材料性能的一个重要概念。让我们来看一下每个选项的含义以及为什么正确答案是 C。
A. 抗压强度:抗压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压缩力而不发生塑性变形或破裂的能力。它确实是衡量材料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它没有考虑到材料的质量或密度。
B. 冲击韧性:冲击韧性是指材料在冲击载荷下吸收能量并不断裂的能力。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材料性能参数,但它关注的是材料对突然施加的能量的响应,而不是其强度与质量的关系。
C. 比强度:比强度是指材料的强度与其密度的比值。它反映了单位重量的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对于需要既轻便又坚固的应用场合来说,比强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例如,在航空航天工程、高性能结构设计以及轻型建筑等领域,比强度高的材料是非常理想的。
D. 强度等级:这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通常指的是材料按照其强度进行分类或评级,但它同样没有涉及到材料的重量或密度因素。
因此,当题目问到衡量材料轻质高强性能的重要指标时,“比强度”是最合适的答案,因为它综合考虑了材料的强度和质量(即密度),直接反映了材料是否轻便且坚固。所以正确答案是 C. 比强度。
A. (A) 石膏
B. (B) 混凝土
C. (C) 木材
D. (D) 钢材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回弹法在不同材料强度测定中的应用。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石膏:石膏材料相对较为脆弱,其强度测定方法通常不采用回弹法。回弹法主要用于测定较为坚硬和密实的材料表面硬度,而石膏的材质特性并不适合使用这种方法来推算其抗压强度。
B. 混凝土:回弹法是混凝土现场强度检测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利用回弹仪的弹击锤通过弹簧驱动弹击杆,弹击混凝土表面,并测出重锤被反弹回来的距离,以回弹值(反弹距离与弹簧初始长度之比)作为与强度相关的指标,来推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因此是混凝土强度检测的重要手段。
C. 木材:木材的强度测定通常涉及其抗弯强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并不常用回弹法来测定其表面硬度以推算强度。木材的强度测试多采用专门的试验方法和设备。
D. 钢材:钢材的强度测定有严格的标准和试验方法,如拉伸试验等,用于测定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等力学性能。回弹法并不适用于钢材的强度测定,因为钢材的材质特性和硬度与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存在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回弹法常用于测定混凝土构件的表面硬度,并以此来推算其抗压强度。因此,正确答案是(B)混凝土。
A. (A) 0.85
B. (B) 0.75
C. (C) 0
D. (D) 0.5
解析:软化系数是衡量材料在水中浸泡后强度降低程度的指标,其值范围在0到1之间。软化系数越接近1,表明材料在水中的耐久性越好,强度降低越少。
选项解析: A. 0.85:这个值表示材料在水中的性能保持得相对较好,强度降低较少,适用于经常受水浸泡或潮湿环境中的重要建筑物。 B. 0.75:这个值表示材料在水中的性能有所下降,可能不适合用于重要建筑物,尤其是在长期受水浸泡的环境中。 C. 0:这个值表示材料遇水后完全没有强度,显然不能用于任何建筑物。 D. 0.5:这个值表示材料在水中的性能显著下降,不适合用于重要建筑物,尤其是在经常受水浸泡的环境中。
选择A(0.85)的原因: 根据水利工程专业的要求,对于经常受水浸泡或处于潮湿环境中的重要建筑物,需要使用软化系数较高的材料,以确保其耐久性和结构稳定性。软化系数0.85意味着材料在水中的性能保持得相对较好,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答案。
A. (A) 3.0g
B. (B) 2.5g
C. (C) 3.3g
D. (D) 2.9g
A. (A) 100×0.96
B. (B) (100-4)×0.96
C. (C) 100/(1-0.04)
D. (D) 100/(1+0.04)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含水率与干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含水率的定义。含水率是指湿物质中水的质量占湿物质总质量的百分比。在这个问题中,湿砂的含水率为4%,即水的质量占湿砂总质量的4%。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100×0.96:这个选项试图通过直接乘以一个系数来得到干砂的质量,但这个系数(0.96)并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且与含水率的定义不符,因此错误。
B. (100−4)×0.96:这个选项首先错误地从湿砂总质量中减去了含水率(实际上应该减去的是水的质量,即100×0.04),然后又乘以了一个没有物理意义的系数(0.96),因此错误。
C. 100/(1−0.04):这个选项的公式形式看似在尝试通过某种比例关系来求解,但实际上它并不符合含水率的定义。在这个公式中,分母1−0.04表示的是干物质占湿物质的比例的倒数,这并不等于干物质的质量,因此错误。
D. 100/(1+0.04):这个选项是正确的。根据含水率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湿砂的总质量等于干砂的质量加上水的质量。而水的质量是干砂质量的4%(即0.04倍)。因此,湿砂的总质量可以表示为干砂质量的1+0.04倍。为了求出干砂的质量,我们需要将湿砂的总质量除以这个倍数,即100/(1+0.04)。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
A. (A) 209
B. (B) 209.52
C. (C) 210
D. (D) 210.52
解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含水率的定义。含水率是指材料中水分的重量与材料总重量(包括水分)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题目中给出的含水率是5%,湿砂的总重量是220g。这意味着湿砂中的水分重量是220g的5%,计算如下:
水分重量 = 湿砂总重量 × 含水率 水分重量 = 220g × 5/100 = 11g
湿砂中的砂子重量是湿砂总重量减去水分重量,计算如下:
砂子重量 = 湿砂总重量 - 水分重量 砂子重量 = 220g - 11g = 209g
因此,将湿砂干燥后,其重量就是砂子本身的重量,即209g。然而,在给出的选项中,没有209g这个选项。我们可能需要检查一下题目是否有误,或者考虑可能的四舍五入误差。
在四个选项中,B选项209.52g是最接近我们计算出的砂子重量209g的。如果考虑到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的测量误差或者四舍五入的情况,209.52g可能是一个合理的近似值。因此,尽管根据计算,干燥后的重量应该是209g,但在给出的选项中,B选项209.52g是最合理的选择。
所以答案是B。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