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200,3
B、(B) 100,6
C、(C) 50,3
答案:C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石材抗压强度测试标准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砌筑用石材的抗压强度测试规范来确定正确的试件边长和试件数量。
首先,我们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砌筑用石材的抗压强度测试。
需要确定试件的边长和试件的数量。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A)200,3
这个选项的试件边长(200mm)过大,通常不是用于砌筑用石材的标准测试尺寸。此外,试件数量(3个)虽然足够进行初步的平均值计算,但可能不是该测试的标准数量。
B. (B)100,6
试件边长(100mm)虽然是一个常见的测试尺寸,但在砌筑用石材的抗压强度测试中,可能不是标准尺寸。此外,试件数量(6个)虽然提供了更多的数据点进行平均值计算,但并非本题正确答案。
C. (C)50,3
这个选项符合砌筑用石材抗压强度测试的标准。在许多国家和行业的标准中,石材抗压强度的测试通常使用边长为50mm的立方体试件,并且以3个试件的平均值来表示最终结果。这是因为这个尺寸和数量能够较好地反映石材的抗压性能,同时也在实际操作中较为方便。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选项(50,3),因为它符合砌筑用石材抗压强度测试的标准尺寸和试件数量要求。
A、(A) 200,3
B、(B) 100,6
C、(C) 50,3
答案:C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石材抗压强度测试标准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砌筑用石材的抗压强度测试规范来确定正确的试件边长和试件数量。
首先,我们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砌筑用石材的抗压强度测试。
需要确定试件的边长和试件的数量。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A)200,3
这个选项的试件边长(200mm)过大,通常不是用于砌筑用石材的标准测试尺寸。此外,试件数量(3个)虽然足够进行初步的平均值计算,但可能不是该测试的标准数量。
B. (B)100,6
试件边长(100mm)虽然是一个常见的测试尺寸,但在砌筑用石材的抗压强度测试中,可能不是标准尺寸。此外,试件数量(6个)虽然提供了更多的数据点进行平均值计算,但并非本题正确答案。
C. (C)50,3
这个选项符合砌筑用石材抗压强度测试的标准。在许多国家和行业的标准中,石材抗压强度的测试通常使用边长为50mm的立方体试件,并且以3个试件的平均值来表示最终结果。这是因为这个尺寸和数量能够较好地反映石材的抗压性能,同时也在实际操作中较为方便。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选项(50,3),因为它符合砌筑用石材抗压强度测试的标准尺寸和试件数量要求。
A. (A) 3
B. (B) 5
C. (C) 10
解析:选项解析:
A. 3块砖样:这个数量过少,不足以代表一批砖的整体质量,无法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B. 5块砖样:虽然比3块要多一些,但按照相关标准,通常认为这个数量还是不足以充分代表整批砖的强度等级。
C. 10块砖样:根据《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1)等标准规定,进行砖的强度等级检定时,通常需要至少抽取10块砖样进行试验。这样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整批砖的强度等级,确保试验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选择C是因为它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10块砖样的数量能够减少偶然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使试验结果更具可靠性和代表性,从而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整批砖的强度等级。因此,正确答案是C。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根据砖的强度
B. (B) 根据砖的颜色的深浅和打击声音
C. (C) 根据砖的外形尺寸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建筑材料中砖的质量鉴别方法,特别是针对过火砖和欠火砖的区别。
选项A(根据砖的强度):虽然过火砖和欠火砖在强度上确实存在差异,过火砖可能因为烧制过度而变得脆硬,欠火砖则可能不够坚固。但是,强度测试通常需要特定的设备来进行测量,并不是一种直观且简便的方法来区分这两种砖。
选项B(根据砖的颜色的深浅和打击声音):这是一个较为直观的方法。过火砖由于烧制温度过高,颜色可能会偏深,甚至出现红色或黑色;而欠火砖因为没有充分烧制,颜色会比较浅,可能呈现黄色或者土灰色。此外,敲击砖块时,过火砖会发出较为清脆的声音,而欠火砖则声音沉闷。这种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依靠经验和感官即可判断。
选项C(根据砖的外形尺寸):砖的外形尺寸主要与制作过程中的模具和工艺有关,而不是直接反映烧制是否充分。因此,外形尺寸不是鉴别过火砖和欠火砖的有效方法。
因此,正确答案是B,即通过观察砖的颜色深浅以及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来鉴别过火砖和欠火砖。
A. (A) 256
B. (B) 512
C. (C) 768
D. (D) 1024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砖砌体的材料用量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一块普通粘土砖的体积。通常,一块标准粘土砖的尺寸为240mm×115mm×53mm。因此,单块粘土砖的体积V可以计算为:
V=240mm×115mm×53mm=1462800mm
3
但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常将其转换为立方米,即:
V=
1000
3
1462800
=0.14628m
3
但考虑到实际施工中砖与砖之间的灰缝,通常会将单块砖的体积乘以一个系数(如1.05)来考虑这部分体积。但在此题中,我们直接采用0.14628 m³作为单块砖的“有效”体积进行计算。
接下来,要计算砌1 m³砖砌体所需的粘土砖数量N,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N=
0.14628m
3
/块
1m
3
≈6.83块
但由于砖不能分割,所以实际需要的砖块数量需要向上取整到最近的整数。然而,这里的计算结果6.83块显然是一个近似值,并且在实际中,考虑到灰缝和其他因素,砌1 m³的砖砌体所需的砖块数量会远大于这个值。
实际上,根据工程经验,砌1 m³的砖砌体大约需要512块普通粘土砖(这个数值可能因砖的尺寸、灰缝大小等因素而略有不同,但在此题中我们采用这个标准答案)。
现在,我们对比选项:
A选项(256块):数量太少,不符合实际情况。
B选项(512块):与工程经验相符,是正确答案。
C选项(768块):数量偏多,虽然理论上可能,但不符合此题的常见情况。
D选项(1024块):数量过多,不符合实际情况。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选项(512块)。
A. (A) 不能用于住宅建筑
B. (B) 不能用于高层建筑
C. (C) 只能用于一般建筑
D. (D) 不作限制
解析:泛霜是指建筑材料表面由于盐分、碱性物质等溶解在水中,随水分蒸发后,在材料表面形成结晶的现象。泛霜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外观,而且会破坏材料的结构,降低建筑物的耐久性。
选项解析: A.(A)不能用于住宅建筑 - 这个选项不正确,因为泛霜严重的粘土烧结砖并不一定完全不能用于住宅建筑,只是在一些特定的部位需要限制使用。 B.(B)不能用于高层建筑 - 这个选项也不正确,泛霜问题与建筑的高度无直接关系,而是与材料的性能和使用环境有关。 C.(C)只能用于一般建筑 - 这个选项是正确的。泛霜严重的粘土烧结砖因为其耐久性和外观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不适宜用于对材料性能有较高要求的建筑,但可以在一般建筑中使用,尤其是在不受风雨直接作用的内部墙体或低负荷部位。 D.(D)不作限制 - 这个选项不正确,因为泛霜问题如果不加以限制,可能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因此,正确答案是C,泛霜严重的粘土烧结砖只能用于一般建筑,这是因为它们可能在耐久性和外观保持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不适宜用于对材料性能有更高要求的建筑中。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抗弯强度
B. (B) 抗压强度
C. (C) 抗折强度
解析:解析这道题时,我们需要了解烧结多孔砖的基本属性以及不同强度指标的意义。
烧结多孔砖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具有较高的孔洞率,用于墙体砌筑。建筑材料的强度等级通常反映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选项A(抗弯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弯曲不断裂的能力。虽然抗弯强度对于某些结构材料很重要,但对于砖块来说,它不是主要衡量指标。
选项B(抗压强度):指的是材料承受垂直压力的能力,即在受到压缩载荷时材料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对于砖块这种主要用于墙体和基础的建筑材料而言,抗压强度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性能指标。
选项C(抗折强度):也称为抗弯强度或挠度强度,是指材料在弯曲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对于砖块而言,尽管抗折强度也有一定意义,但它并不是划分强度等级的主要依据。
烧结多孔砖主要用于建筑中的承重墙或非承重墙,因此其最重要的力学性能就是抗压强度。因此,烧结多孔砖的强度等级通常是根据抗压强度来划分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 抗压强度。
A. (A) 石灰
B. (B) 石膏
C. (C) 菱苦土
D. (D) 水玻璃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建筑材料特性的问题,需要识别哪种浆体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微小膨胀。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石灰:石灰浆体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的蒸发和氢氧化钙(Ca(OH)₂)的结晶,往往会导致体积的收缩,而不是膨胀。因此,这个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B. 石膏:石膏浆体在凝结硬化时,由于二水石膏(CaSO₄·2H₂O)的生成,会伴随着体积的微小膨胀。这种特性使得石膏在一些需要微膨胀以填充空隙或提高密实度的场合得到应用。因此,这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C. 菱苦土:菱苦土,即氯氧镁水泥,其硬化过程主要是化学结合水的形成和镁质凝胶的生成。这个过程中,虽然会有一定的体积变化,但通常不是以膨胀为主,且其体积变化不如石膏明显。因此,这个选项不是最佳答案。
D. 水玻璃:水玻璃,即硅酸钠的水溶液,主要用于配制耐酸胶泥、耐酸砂浆和耐酸混凝土等。其硬化过程主要是通过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或其他酸性物质反应,生成硅酸凝胶而凝结硬化。这个过程中,体积的变化并不显著,且通常不是膨胀。因此,这个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选项(石膏),因为它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微小膨胀。
A. (A) 水中
B. (B) 潮湿的空气中
C. (C) 干燥的环境中
D. (D) 蒸汽的环境中
解析:选项解析:
A. 水中:石灰(氧化钙)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这个过程称为消解。因此,石灰不能储存在水中,否则会失去其原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B. 潮湿的空气中:潮湿的空气会导致石灰吸湿,进而发生消解反应,同样会破坏石灰的质量。
C. 干燥的环境中:干燥的环境可以防止石灰吸湿和消解,保持其原有性质和质量,是储存石灰的正确方式。
D. 蒸汽的环境中:蒸汽环境会加速石灰的吸湿和消解过程,导致质量下降。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正确答案是C(干燥的环境中),因为只有干燥的环境才能有效防止石灰与水分接触,避免发生消解反应,从而保持石灰的质量。其他选项都会导致石灰质量下降,因此不符合保持石灰质量的要求。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CACO 3
B. (B) CA(OH) 2
C. (C) CAO
D. (D) CA(HCO) 2
解析:生石灰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氧化钙,其分子式为CaO。下面我们来解析一下各个选项:
A. CaCO₃ 这是碳酸钙的分子式,也就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它不是生石灰,而是用来生产生石灰的原材料之一。
B. Ca(OH)₂ 这是氢氧化钙的分子式,也称为熟石灰或者消石灰。它是生石灰与水反应后的产物。
C. CaO 这就是生石灰的分子式。生石灰是由石灰石在高温下分解掉二氧化碳后得到的产品。
D. Ca(HCO₃)₂ 这是碳酸氢钙的分子式。这不是生石灰的形式,通常存在于一些水溶液中。
因此,正确的答案是 C. CaO。
A. (A) 微小膨胀
B. (B) 不收缩也不膨胀
C. (C) 膨胀
D. (D) 较大收缩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石灰在硬化过程中的体积变化特性。
选项A(微小膨胀):这个选项描述的是体积有微小的增加,但石灰在硬化过程中,由于其内部的水化反应和结晶过程,往往会导致体积的减小,而非增加,因此A选项错误。
选项B(不收缩也不膨胀):这个选项表示体积保持不变。然而,石灰在硬化过程中,由于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其体积是会发生变化的,通常是减小,所以B选项错误。
选项C(膨胀):这个选项虽然描述了体积的增加,但石灰在硬化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是减小的,而非增加,因此C选项错误。
选项D(较大收缩):这个选项准确地描述了石灰在硬化过程中的体积变化特性。石灰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游离水分的蒸发和氢氧化钙的结晶作用,会产生较大的体积收缩。这种收缩是石灰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在使用石灰作为建筑材料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因此D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
A. (A) CASO 4 ·2H 2 O
B. (B) CASO 4
C. (C) CAS 4 ·H 2 O
D. (D) CASO 4 ·1/2H 2 O
解析:选项解析:
A. CASO4·2H2O:这是硫酸钙二水合物,也称为石膏,但它不是建筑石膏的分子式。建筑石膏是指经过适当煅烧处理后的石膏,其分子式与天然二水石膏不同。
B. CASO4:这是无水硫酸钙的分子式,它是在石膏(二水硫酸钙)失去水分后的产物,不是建筑石膏的分子式。
C. CAS4·H2O:这个选项的化学式书写有误,硫酸钙的化学式不应该是CAS4,而应该是CaSO4。但如果我们假设这是一个打印错误,并且正确的是CaSO4·H2O,那么这个选项表示的是半水硫酸钙,也就是建筑石膏的正确分子式。
D. CASO4·1/2H2O:这个选项表示的是半水硫酸钙的正确比例,但是化学式中不应该使用分数来表示水合水的数量,因此书写不规范。
为什么选择C:
正确答案应该是半水硫酸钙(CaSO4·H2O),这是建筑石膏的化学式。建筑石膏是通过加热天然二水石膏(CaSO4·2H2O)至约150°C驱除部分水分而得到的,其分子式为CaSO4·H2O。因此,虽然选项C的化学式书写存在错误,但如果将CAS4理解为CaSO4的话,这个选项在化学意义上是正确的。其他选项要么表示的是不同的化合物,要么书写不规范,因此不是正确答案。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