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Q195
B、(B) Q235-AF
C、(C) Q235-D
D、(D) Q235-B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低温焊接时适宜选用的钢材类型。
A. Q195 - 这是一种低碳钢,含碳量低,强度不高,塑性较好,但它的低温冲击韧性较差,因此不适合低温焊接。
B. Q235-AF - 这是一种沸腾钢,它的脱氧不充分,导致钢中含有的气泡和夹杂物较多,其冲击韧性相对较低,特别是在低温条件下,焊接性能不佳。
C. Q235-D - 这是一种镇静钢,脱氧充分,钢质纯净,含碳量适中,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低温冲击韧性,适合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焊接作业。
D. Q235-B - 这是一种半镇静钢,其性能介于沸腾钢和镇静钢之间,虽然比Q235-AF好,但相比Q235-D,其低温冲击韧性还是稍逊一筹。
因此,正确答案是C. Q235-D,因为它具有较好的低温冲击韧性,适合在低温条件下焊接,可以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安全性。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A) Q195
B、(B) Q235-AF
C、(C) Q235-D
D、(D) Q235-B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低温焊接时适宜选用的钢材类型。
A. Q195 - 这是一种低碳钢,含碳量低,强度不高,塑性较好,但它的低温冲击韧性较差,因此不适合低温焊接。
B. Q235-AF - 这是一种沸腾钢,它的脱氧不充分,导致钢中含有的气泡和夹杂物较多,其冲击韧性相对较低,特别是在低温条件下,焊接性能不佳。
C. Q235-D - 这是一种镇静钢,脱氧充分,钢质纯净,含碳量适中,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低温冲击韧性,适合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焊接作业。
D. Q235-B - 这是一种半镇静钢,其性能介于沸腾钢和镇静钢之间,虽然比Q235-AF好,但相比Q235-D,其低温冲击韧性还是稍逊一筹。
因此,正确答案是C. Q235-D,因为它具有较好的低温冲击韧性,适合在低温条件下焊接,可以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安全性。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责任人员
B. (B)责任范围
C. (C)考核标准
D. (D)管理目标
解析:解析这道题的各个选项及选择答案的原因如下:
A. (A)责任人员:
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因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之一就是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人员。每个岗位都应有明确的责任人,以便在发生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并追究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得到有效执行。
B. (B)责任范围:
这个选项也是正确的。明确各岗位的责任范围是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岗位可能涉及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安全风险,因此必须明确各自的责任范围,确保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避免工作重叠或遗漏。
C. (C)考核标准:
此选项同样正确。安全生产责任制不仅要明确责任和范围,还需要有相应的考核标准来评估各岗位责任人的工作表现。考核标准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是否履行了安全生产职责,从而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促进安全生产管理的持续改进。
D. (D)管理目标:
这个选项虽然与安全生产管理相关,但并不直接属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的内容。管理目标通常是企业层面的战略规划,而安全生产责任制更侧重于具体岗位的责任划分和考核。因此,这个选项不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B、C,因为这些选项都直接涉及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的具体内容。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对行政许可听证费用承担主体的理解。
解析:
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许可听证时,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听取公众意见,确保行政决策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因此,听证活动应当是一个公开、公平的过程,并且不应加重申请人的负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听证所需经费不得向参加听证的当事人收取,而是由组织听证的行政机关承担。
所以,题目中的说法“A. 正确”是不对的,因为听证费用不应由参与听证的当事人分担。正确的答案应该是“B. 错误”。
答案:B. 错误。行政许可听证的费用应当由行政机关承担,而不是由参与听证的当事人分担。
A. (A) 总表面积大,空隙率小
B. (B) 总表面积大,空隙率大
C. (C) 总表面积小,空隙率大
D. (D) 总表面积小,空隙率小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混凝土骨料粒径和级配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特别是总表面积和空隙率这两个关键指标。
首先,我们理解一下题目中的两个核心概念:
总表面积:骨料颗粒的总外部面积。当骨料粒径较小时,总表面积会相对较大,因为小颗粒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更高。
空隙率:骨料堆积时颗粒间的空隙所占的体积比例。粒径和级配合理的骨料能够更紧密地堆积,从而减少空隙率。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总表面积大,空隙率小):虽然小粒径骨料可以减小空隙率,但同时也会增加总表面积,这与A选项的描述不完全吻合,因为A选项同时要求总表面积大和空隙率小,这在实际情况中难以同时达到最优。
B选项(总表面积大,空隙率大):这通常发生在骨料粒径过小或级配不合理的情况下,小粒径骨料虽然增加了总表面积,但也可能因为颗粒间无法有效填充而导致空隙率增大,但这并不是我们设计混凝土骨料时追求的目标。
C选项(总表面积小,空隙率大):这明显是不利的组合,因为大粒径骨料虽然能减小总表面积,但如果不合理搭配,会导致空隙率增大,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D选项(总表面积小,空隙率小):这是我们在设计混凝土骨料时追求的目标。通过合理的粒径选择和级配设计,可以使得骨料颗粒在堆积时既能减小空隙率,又能保持相对较低的总表面积,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综上所述,D选项(总表面积小,空隙率小)是符合我们设计混凝土骨料时追求的最佳状态,因此是正确答案。
A. (A) 正高高程系
B. (B) 近似正高高程系
C. (C) 正常高高程系
D. (D) 动高高程系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我国采用的高程系统的知识。
解析各个选项:
A选项(正高高程系):正高是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至地面点铅垂线的高度,但我国并未全面采用此系统作为标准高程系统。
B选项(近似正高高程系):此选项描述了一个近似的正高高程系,但并非我国官方采用的高程系统。
C选项(正常高高程系):正常高是以似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至地面点铅垂线的高度。我国自1956年起,采用统一的高程系统,即以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高程起算面,并规定这个平均海水面以下为负,以上为正,称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后来,为统一全国高程系统,又采用青岛验潮站1952年至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经数据处理和确定新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全国高程的起算面,称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这个系统实际上就是一种正常高高程系,因此C选项是正确答案。
D选项(动高高程系):动高高程系并非一个标准的高程系统名称,且在我国没有采用。
综上所述,我国采用的高程系统是“正常高高程系”,因此正确答案是C。
A. (A) 5.7
B. (B) 6.0
C. (C) 8.5
D. (D) 9.0
解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题目中的几个关键概念:
总库容:指的是山塘可以储存水的最大体积,本题中为8.5万m³。
有效库容:指的是山塘实际可以用于储存水的体积,通常会因为沉积物、安全考虑等因素小于总库容,本题中为6.0万m³。
复蓄次数:指的是在一定的周期内(通常为一年),山塘可以被重复利用储存水的次数。
可供水量计算公式为:有效库容 × 复蓄次数。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 5.7万m³ B. 6.0万m³ C. 8.5万m³ D. 9.0万m³
根据前面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 可供水量 = 6.0万m³(有效库容)× 1.5(复蓄次数)= 9.0万m³。
因此,正确答案是 D. 9.0万m³。
其他选项不正确,因为: A. 5.7万m³ 没有按照公式计算。 B. 6.0万m³ 只计算了有效库容,没有考虑复蓄次数。 C. 8.5万m³ 使用了总库容,而不是有效库容,并且也没有考虑复蓄次数。
A. (A) 总进度计划
B. (B) 单项工程进度计划
C. (C) 作业计划
D. (D) 施工措施计划
E. (E) 分部工程进度计划
解析:在这道题目中,要求选择的是工程进度计划的一般分类。根据常规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正确的选项是A、B、D。下面是对各个选项的简要解析:
A. 总进度计划:这是对整个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体时间安排,包括项目的各个阶段及其预计的时间节点,它是项目进度控制的基础。
B. 单项工程进度计划:单项工程是指一个大型项目中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独立功能单元,单项工程进度计划就是针对这些独立部分的具体施工进度安排。
D. 施工措施计划:虽然字面上看起来与进度直接关联不大,但实际上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中,施工措施计划包含了为保证工程进度而制定的各项具体措施,如资源配置、施工方法等,因此也被认为是进度计划的一部分。
至于其他两个选项:
C. 作业计划:通常指的是更详细的工作计划,可能包括每日或每周的具体工作安排,它更偏向于执行层面的计划,而不是整体或宏观上的进度计划。
E. 分部工程进度计划:分部工程是指按照专业性质、建筑部位确定的工程划分,分部工程进度计划是对这些较小部分的具体施工进度安排。虽然这也是一种进度计划,但在本题目的选项中,单项工程进度计划已经涵盖了类似的含义,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分部工程进度计划可以被视为单项工程进度计划的一部分。
因此,根据上述分析,正确答案是A、B、D。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水利工程专业术语理解的问题。我们需要分析“灌水定额”的定义,并与题目中给出的描述进行对比。
首先,理解“灌水定额”的概念:在水利工程中,灌水定额通常指的是一次灌水在单位灌溉面积上所需的水量。然而,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所需的水量”,即达到某种灌溉效果或满足作物生长需求所需的水量,而非简单地“在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溉量”。
接下来,我们分析题目中的描述:“一次灌水在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溉量叫灌水定额。” 这个描述忽略了“所需”这一关键要素,而仅仅强调了“灌溉量”。在灌溉实践中,实际灌溉量可能会因为多种因素(如灌溉效率、土壤吸水能力、作物需水状况等)而超过或低于作物实际所需的水量。
现在,我们对比选项:
A选项(正确):这个选项认为题目中的描述准确地定义了“灌水定额”,但如上所述,题目描述忽略了“所需”的关键要素,因此这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B选项(错误):这个选项指出题目中的描述并不准确,因为“灌水定额”强调的是单位灌溉面积上作物所需的水量,而非简单的灌溉量。这与我们对“灌水定额”定义的理解相符。
综上所述,由于题目中的描述未能准确反映“灌水定额”的真正含义(即所需的水量),因此答案是B(错误)。
A. (A) 观测次数的多少
B. (B) 蒸发器的类型
C. (C) 季节月份的不同
D. (D) 地理环境情况
解析:蒸发器折算系数K值是指为了将小型蒸发器观测到的数据转换为大型水体(如湖泊、水库)的实际蒸发量而使用的一个修正系数。它是为了消除由于不同尺寸的蒸发器或不同环境下观测到的数据差异而引入的。
解析各个选项:
A. 观测次数的多少:观测次数的多少主要是影响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但不会直接影响蒸发器折算系数K值的变化。因此,这不是一个正确的影响因素。
B. 蒸发器的类型:不同类型的蒸发器(例如,小型蒸发皿与大型蒸发池)由于其表面面积、水深以及水体与周围环境交互方式的不同,会导致蒸发速率存在差异。因此,蒸发器的类型会影响K值。
C. 季节月份的不同:季节的变化会影响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条件,这些条件都会对蒸发速率产生影响。因此,在不同的季节月份里,K值可能会有所不同。
D. 地理环境情况:地理环境包括了气候特征、地理位置等因素,比如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这会直接影响到蒸发量。所以地理环境情况也会影响K值。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CD,即蒸发器折算系数K值受蒸发器的类型、季节月份的不同以及地理环境情况的影响。
A. A、正确
B. B、错误
A. (A) 水流流速加大
B. (B) 河床淤积
C. (C) 涨水漫溢
D. (D) 河床冲刷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水利工程中凌汛灾害识别的问题。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以确定哪个最符合凌汛灾害的特征。
A. 水流流速加大:这个选项描述的是水流速度的变化,但它并不特指凌汛灾害。水流流速可以因多种因素(如地形、降雨、水库放水等)而加大,与凌汛无直接关联。凌汛主要是由于河流在封冻和解冻过程中,由于冰凌的阻塞和堆积引起的水位上涨和漫溢,与流速变化无直接关系。
B. 河床淤积:河床淤积是河流长期运行过程中,泥沙等沉积物在河床上积累的结果。这同样是一个普遍的水文现象,并非凌汛灾害的特有表现。凌汛主要关注的是冰凌对河流流态和水位的影响,而非河床本身的淤积情况。
C. 涨水漫溢:这个选项直接描述了凌汛灾害的一个核心特征。在河流封冻和解冻过程中,由于冰凌的阻塞和堆积,导致上游水位上涨,当水位超过河岸或堤防时,就会发生涨水漫溢,对沿岸地区造成灾害。这正是凌汛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
D. 河床冲刷:河床冲刷通常与水流冲刷河床表面物质有关,是河流地貌变化的一种形式。它并不直接关联到凌汛灾害,因为凌汛主要关注的是冰凌对河流流态和水位的影响,而非河床本身的冲刷情况。
综上所述,涨水漫溢(C选项)是凌汛灾害的典型表现,它直接反映了冰凌阻塞和堆积导致的上游水位上涨和灾害性漫溢。因此,正确答案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