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正确
B、B、错误
答案:A
A、A、正确
B、B、错误
答案:A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材料吸水性定义的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材料的吸水性”这一术语的准确定义。在材料科学中,吸水性通常指的是材料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但这种吸收并非简单的物理吸附,而是涉及到材料表面或内部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包括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甚至是毛细管作用等多种机制。
然而,题目中给出的描述“材料在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吸水性”是不够准确的。因为这里的“在空气中吸收水分”没有明确指出是潮湿的空气还是干燥的空气,且“吸收”一词也过于宽泛,没有具体说明是何种类型的吸收。在材料科学的语境下,我们通常更关注材料在特定环境(如潮湿环境)下对水分的吸收能力,以及这种吸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材料的吸水性只是其与水相互作用的一个方面。材料还可能具有其他与水相关的性质,如透水性(水分子通过材料内部孔隙的能力)、耐水性(材料长期与水接触而不被破坏的能力)等。这些性质与吸水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简单地等同起来。
综上所述,题目中的描述“材料在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吸水性”是不准确的。因此,正确答案是B(错误)。
A. A、正确
B. B、错误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选项A:“正确” - 这个选项表述的是含水率增加时木材体积膨胀和强度降低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因为木材在吸水后确实会发生体积膨胀。
选项B:“错误” - 这个选项表述的是上述现象不正确。实际上,木材的强度随含水率的变化并不是简单的降低。在一定的含水率范围内(通常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木材的强度会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因为水分子在细胞壁中起到了润滑作用,减少了木材的刚性。但是,当含水率继续增加,达到纤维饱和点时,木材的细胞腔内充满了水,而细胞壁中的水不再增加,此时木材的体积会因为水分子进入细胞壁而进一步膨胀,但其强度不再显著降低,甚至某些类型的强度(如抗压强度)可能会有所增加。
选择答案B的原因是题干中的表述不够准确,存在误导性。题干没有明确说明是在纤维饱和点以下还是以上,也没有指明是哪种强度(抗弯、抗压、抗剪等)。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木材的强度确实会降低,但在达到纤维饱和点后,情况会有所不同。因此,从严格的科学角度来说,选项B“错误”更为准确。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正确
B. B、错误
A. A、正确
B. B、错误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解析:
首先,我们要理解题目中的两个核心概念:软化系数和抗渗性。
软化系数:是指材料在饱和水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之比。它反映了材料在吸水饱和后强度降低的程度,是判断材料耐水性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软化系数越大,说明材料在吸水后强度降低得越少,即材料的耐水性越好。
抗渗性:是指材料抵抗压力水或其他液体渗透的性能。它是评价材料防水性能的重要指标,与材料的孔隙率、孔径分布、孔隙的连通性等因素有关。
接下来,我们分析题目中的说法:“软化系数越大,说明材料的抗渗性越好”。
软化系数主要反映的是材料在吸水后强度的变化,即耐水性。
抗渗性则主要关注的是材料防止水分或其他液体渗透的能力。
虽然耐水性和抗渗性在某种程度上都涉及到材料的防水性能,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软化系数大,仅说明材料在吸水后强度降低得少,即耐水性好,但并不能直接推断出材料的抗渗性也好。因为抗渗性更多地与材料的孔隙结构有关,而不是单纯的强度变化。
因此,题目中的说法“软化系数越大,说明材料的抗渗性越好”是不准确的。
答案选择:B(错误)。
A. A、正确
B. B、错误
A. A、正确
B. B、错误
A. A、正确
B. B、错误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选项A: 正确。这个选项认为题目中给出的含水率和湿砂重量能够准确计算出水的重量为4g。
选项B: 错误。这个选项认为题目中的计算存在错误,水的重量不是4g。
解析: 含水率是指材料中水分重量占材料干重量的百分比。按照题目,含水率为4%,意味着湿砂中水的重量占干砂重量的4%。
计算水的重量应该使用以下公式: 水的重量 = (含水率/100) × 干砂重量
但题目直接给出了湿砂的总重量是100g,而不是干砂的重量。因此,我们不能直接用含水率乘以湿砂的总重量来计算水的重量。正确的计算方法应该是:
设干砂重量为x克,那么水的重量为0.04x克。湿砂的总重量是干砂和水的总和,即x + 0.04x = 100g。
合并同类项,得1.04x = 100g,解得x = 100g / 1.04 ≈ 96.15g。
所以干砂的重量大约是96.15g,而水的重量则为100g - 96.15g ≈ 3.85g,而不是题目中所说的4g。
因此,正确答案是B,即题目中的陈述是错误的。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