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正确
B、B、错误
答案:A
A、A、正确
B、B、错误
答案:A
A. A、正确
B. B、错误
A. (A) 洞线力求短而直
B. (B) 洞线必须转弯时,其转弯半径不小于 5 倍洞径
C. (C) 洞线必须转弯时,其转弯角度不小于 90°
D. (D) 隧洞出口方向应尽量与河道走向平行
解析:在解析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理解隧洞选线的基本原则,这通常涉及地形、地质、水流条件以及施工和运营的便利性。现在,我们来逐一分析每个选项:
A. (A)洞线力求短而直:
这是一个正确的原则。在隧洞选线时,为了减少施工难度、降低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通常希望洞线能够尽量短且直。这有助于减少挖掘量、缩短工期,并降低后期运营和维护的复杂性。
B. (B)洞线必须转弯时,其转弯半径不小于5倍洞径:
这也是一个合理的原则。在隧洞需要转弯时,较大的转弯半径有助于减少水流对洞壁的冲刷,保证隧洞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大转弯半径也便于施工和机械设备的操作。
C. (C)洞线必须转弯时,其转弯角度不小于90°:
这个选项是不正确的。隧洞在转弯时,转弯角度并不是越大越好。实际上,过大的转弯角度会增加施工难度和成本,同时可能对水流条件产生不利影响。隧洞的转弯角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来确定,而不是简单地设定为不小于90°。
D. (D)隧洞出口方向应尽量与河道走向平行:
这是一个合理的原则。隧洞出口方向与河道走向平行有助于减少水流对出口的冲刷,保护出口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有利于水流的顺畅排放和下游河道的稳定。
综上所述,选项C是不正确的,因为它设定了一个不合理的转弯角度要求,而隧洞的转弯角度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确定。因此,答案是C。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流体力学中均匀流、渐变流和恒定流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首先,我们来明确这三个概念的定义:
均匀流:是指水流中各质点的流速沿流程不变,即流速的大小和方向沿程均不发生变化的水流。它主要描述的是流速沿流程的变化情况。
渐变流:是指水流中各质点的流线几乎是相互平行的直线,或者其曲率半径沿流程缓慢地变化,因而流线之间的夹角很小,水流的加速度也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的水流。它主要描述的是流线的形状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恒定流:是指水流运动要素(如流速、流量、水深等)不随时间变化的水流。它主要描述的是水流运动要素的时间稳定性。
接下来,我们分析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均匀流和渐变流主要关注的是水流的空间特性,即流速沿流程的变化情况和流线的形状。而恒定流关注的是水流的时间特性,即水流运动要素是否随时间变化。
均匀流和渐变流并不直接决定水流是否为恒定流。也就是说,一个水流可以是均匀流和渐变流,但不一定是恒定流。例如,在潮汐河流中,水流可能同时满足均匀流和渐变流的条件,但由于潮汐的影响,其流速、流量等运动要素会随时间发生显著变化,因此不是恒定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均匀流和渐变流并不一定是恒定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错误)。
A. (A) 1 个
B. (B) 2 个
C. (C) 3 个
D. (D) 5 个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水利工程中坝基扬压力观测断面的设计布置原则。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题目询问的是1、2级坝的纵向观测断面至少应有多少个。这涉及到水利工程中对坝基扬压力监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观测断面布置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1个:对于1、2级坝这种规模和重要性较高的工程,仅设置一个观测断面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坝基的渗流和扬压力情况,因此这个选项可能不足以满足工程监测的需求。
B. 2个:虽然两个观测断面相对于一个来说有所增加,但在某些复杂地质条件和渗流控制要求较高的工程中,可能仍然不足以提供充分的监测数据。
C. 3个:根据水利工程的一般原则和工程实践经验,对于1、2级坝这样的重要工程,通常建议设置至少三个纵向观测断面,以便更全面地监测坝基的渗流和扬压力情况,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个选项符合水利工程中对重要工程监测的通常要求。
D. 5个:虽然五个观测断面能提供更为详尽的监测数据,但在许多情况下可能并不必要,且会增加监测成本和复杂度。因此,这个选项虽然可行,但不是题目所询问的“至少”数量。
综上所述,考虑到水利工程中对1、2级坝的重要性和安全性要求,以及观测断面布置的合理性和经济性,选择C选项(3个)作为纵向观测断面的至少数量是最合适的。这个数量既能满足工程监测的需求,又能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和复杂度。
A. (A) 持水能力
B. (B) 透水能力
C. (C) 容水能力
D. (D) 给水能力
解析:渗透系数(hydraulic conductivity)是指在单位水力梯度下水流过土壤或岩层的流速,它反映了土壤或岩层允许水流通过的能力,即其透水性。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地下水流动以及各类水工建筑物的设计。
我们来分析一下题目中的选项:
A. 持水能力:这是指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通常用田间持水量等指标表示,而不是用渗透系数表示。
B. 透水能力:正确答案。渗透系数直接反映了土壤或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
C. 容水能力:这指的是土壤能够容纳水分的最大量,通常以孔隙度或者饱和含水量来衡量。
D. 给水能力:这是指土壤向植物提供有效水分的能力,也称为土壤的有效水分容量或者供水性。
因此,根据定义和上述分析,答案应为B,即渗透系数是反映土壤透水能力的一个综合指标。
A. (A) 1/3000
B. (B) 1/3800
C. (C) 1/3900
D. (D) 1/4000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相对误差的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相对误差的计算公式是:相对误差 = 绝对误差 / 真实值。
在这道题中,往测和返测的值分别是178.341m和178.296m,真实值应该是这两次测量的平均值,即:
真实值 = (178.341m + 178.296m) / 2 = 178.3185m
绝对误差是往测和返测之差的绝对值,即:
绝对误差 = |178.341m - 178.296m| = 0.045m
将绝对误差和真实值代入相对误差的公式中,得到:
相对误差 = 0.045m / 178.3185m ≈ 1/3944.4
现在我们来分析各个选项:
A. 1/3000,这个误差比实际计算出的相对误差要大,不符合。 B. 1/3800,这个误差也比实际计算出的相对误差要大,不符合。 C. 1/3900,这个误差与实际计算出的相对误差最为接近,符合。 D. 1/4000,这个误差比实际计算出的相对误差要小,不符合。
因此,正确答案是C. 1/3900。这个选项最接近我们计算出的相对误差值。
A. A、正确
B. B、错误
A. (A) 非恒定流
B. (B) 均匀流
C. (C) 渐变流
D. (D) 急变流
解析:解析如下:
题目考察的是对堰流特性的理解。堰流是指水体通过障碍物(如水坝或堰)顶部自由流动的情况。在堰流中,水流会经历显著的速度和方向变化,这种情况下,离心惯性力的作用会很明显。
选项分析:
(A)非恒定流:指流量随时间变化的流动情况,题目并未提到时间因素的变化。
(B)均匀流:指同一断面上各点流速相同,沿程不变的流动,显然不符合题目描述的流线有显著变化的情况。
(C)渐变流:指流动参数沿流程缓慢变化的流动,题目描述的流线变化明显不符合这一特征。
(D)急变流:指流速和流线在短时间内发生急剧变化的流动情况,与题目描述的流线有显著变化相符,且离心惯性力影响显著也符合急变流的特点。
因此,正确答案是D.(D)急变流。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选项A:“正确” - 这一选项暗示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象限是按照逆时针方向来划分的。
选项B:“错误” - 这一选项表明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象限不是按照逆时针方向来划分的。
解析:在数学和工程学中,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也称为笛卡尔坐标系)的四个象限确实是按照逆时针方向来编号的。第一象限位于右上方,第二象限位于左上方,第三象限位于左下方,第四象限位于右下方。通常,X轴正方向向右,Y轴正方向向上,象限的划分是按照从X轴正方向开始,逆时针方向依次进行的。
正确答案应该是A,“正确”。然而,题目给出的答案是B,“错误”,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因此,正确的答案应该是A,“正确”,因为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象限确实是按逆时针方向划分的。如果题目答案是B,那么这可能是一个错误或者误解。
A. (A) 受压区为T形
B. (B) 受拉区为T形
C. (C) 受压区为矩形
D. (D) 受拉区为矩形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T形截面判别条件的理解。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受压区为T形:
在混凝土梁的设计中,T形截面是一种常见的截面形式,其主要特点是翼缘(通常是梁的上部)在受力时主要承受压力,而腹板(梁的中间部分)则同时承受压力和剪力。当梁的翼缘(上部)足够大,能够有效地承受压力时,梁的截面就可以视为T形截面,其中受压区主要集中在翼缘部分,而受拉区则主要在腹板(以及可能配置的受拉钢筋)中。因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B. 受拉区为T形:
这个选项不正确,因为T形截面的命名来源于其受压区的形状,即翼缘部分呈T形的上半部分,而受拉区并不决定截面的整体形状。在常规的混凝土梁中,受拉区主要位于梁的下部(如果配置有受拉钢筋的话),且并不形成T形。
C. 受压区为矩形:
这个选项描述了一个矩形截面的特征,而不是T形截面。在矩形截面梁中,受压区和受拉区都是矩形的,没有明确的T形特征。
D. 受拉区为矩形:
虽然这个选项描述了受拉区的一个可能形状,但它并不足以定义T形截面。T形截面的特征在于其受压区的形状,而不是受拉区。
综上所述,T形截面的判别应以受压区的形状为准,即受压区为T形。因此,正确答案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