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正常运用期,坝基面的最大铅直正应力应小于坝基容许压应力
B、(B) 正常运用期,坝基面的最大铅直正应力应大于坝基容许压应力
C、(C) 坝体内绝对不允许出现拉应力
D、(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水利工程中坝基应力判断的问题,我们需要分析每个选项的正确性,并找出符合水利工程原理的答案。
A. 正常运用期,坝基面的最大铅直正应力应小于坝基容许压应力:
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在水利工程的正常运用期,坝基需要承受来自水坝的自重、水压力等多种荷载。为了确保坝基的稳定性,坝基面的最大铅直正应力(即压应力)必须小于坝基的容许压应力。如果超过了容许压应力,可能会导致坝基破坏或失稳。
B. 正常运用期,坝基面的最大铅直正应力应大于坝基容许压应力:
这个选项是错误的。如上所述,坝基面的最大铅直正应力必须小于坝基的容许压应力,以确保坝基的稳定和安全。
C. 坝体内绝对不允许出现拉应力:
这个选项也是错误的。在水利工程中,特别是在某些特定工况下(如温度变化、地震等),坝体内可能会出现拉应力。然而,设计时会采取相应措施来限制拉应力的大小,并确保其不会超出材料的抗拉强度。但说“绝对不允许出现拉应力”是不准确的。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由于A选项是正确的,因此D选项也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正常运用期,坝基面的最大铅直正应力应小于坝基容许压应力”。这个选项符合水利工程中关于坝基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要求。
A、(A) 正常运用期,坝基面的最大铅直正应力应小于坝基容许压应力
B、(B) 正常运用期,坝基面的最大铅直正应力应大于坝基容许压应力
C、(C) 坝体内绝对不允许出现拉应力
D、(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水利工程中坝基应力判断的问题,我们需要分析每个选项的正确性,并找出符合水利工程原理的答案。
A. 正常运用期,坝基面的最大铅直正应力应小于坝基容许压应力:
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在水利工程的正常运用期,坝基需要承受来自水坝的自重、水压力等多种荷载。为了确保坝基的稳定性,坝基面的最大铅直正应力(即压应力)必须小于坝基的容许压应力。如果超过了容许压应力,可能会导致坝基破坏或失稳。
B. 正常运用期,坝基面的最大铅直正应力应大于坝基容许压应力:
这个选项是错误的。如上所述,坝基面的最大铅直正应力必须小于坝基的容许压应力,以确保坝基的稳定和安全。
C. 坝体内绝对不允许出现拉应力:
这个选项也是错误的。在水利工程中,特别是在某些特定工况下(如温度变化、地震等),坝体内可能会出现拉应力。然而,设计时会采取相应措施来限制拉应力的大小,并确保其不会超出材料的抗拉强度。但说“绝对不允许出现拉应力”是不准确的。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由于A选项是正确的,因此D选项也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正常运用期,坝基面的最大铅直正应力应小于坝基容许压应力”。这个选项符合水利工程中关于坝基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要求。
A. (A) 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B. (B) 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C. (C) 徐变
D. (D) 温度变形
E. (E) 蠕变
解析:混凝土的变形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A. 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混凝土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变形,这种变形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弹性变形是指混凝土在荷载作用下发生的可恢复变形,而塑性变形则是不可恢复的。
B. 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这种变形不是由外部荷载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化学反应、干燥收缩、碳化等因素造成的。
C. 徐变:徐变是指混凝土在持续荷载作用下,随时间的增长而发生的持续变形,这种变形即使在荷载不变的情况下也会逐渐增加。
D. 温度变形:混凝土会因温度变化而发生膨胀或收缩,这种变形与荷载无关,而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
E. 蠕变:蠕变是指材料在持续荷载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缓慢流动形变,通常在高温下更为明显。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ABCD): 选项A、B、C和D分别涵盖了混凝土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徐变和温度变形,这四种变形类型是混凝土变形的主要原因,是水利工程专业中必须了解的基本知识。选项E虽然也是一种变形,但在常温下混凝土的蠕变现象并不显著,且通常在高温环境下才会被特别关注,因此在考虑混凝土的一般变形时,E选项不是主要考虑因素。所以,正确答案是ABCD。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可提前 1 天完成
B. (B) 正常
C. (C) 影响总工期 1 天
D. (D) 影响总工期 3 天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网络计划中工作进度与总工期关系的理解。
关键信息梳理:
工作A尚需作业天数为4天。
工作A到计划最迟完成时间尚需3天。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 可提前1天完成:这个选项意味着工作A的当前进度比计划要快,但实际上题目中给出工作A尚需4天完成,并没有说明它比计划提前,因此这个选项是错误的。
B. 正常:此选项暗示工作A的进度与计划完全一致,但题目中明确提到工作A尚需4天完成,而到计划最迟完成时间尚需3天,说明工作A的进度已经滞后于计划的最迟完成时间,因此这个选项也是错误的。
C. 影响总工期1天:这个选项与题目描述相符。工作A尚需4天完成,但到计划的最迟完成时间只有3天,这意味着如果工作A按照当前进度继续,它将超出计划的最迟完成时间1天,从而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总工期延长1天。
D. 影响总工期3天:这个选项夸大了工作A进度滞后对总工期的影响。虽然工作A的进度滞后,但它只超出计划的最迟完成时间1天,而不是3天,因此这个选项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即工作A将影响总工期1天。
A. (A) 蓄水量
B. (B) 合理水位
C. (C) 正常水位
D. (D) 自然水位
解析:这道题的解析主要基于对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平衡的理解。
首先,我们要明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开发利用和调度水资源时,需要维持江河的合理流量以及湖泊、水库、地下水体的某个重要指标,以确保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蓄水量:蓄水量主要指的是水体所储存的水的总量,它并不直接关联到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或合理的生态环境需求。因此,这个选项与题目要求不符。
B. 合理水位:合理水位是指为了维护水体的生态环境和自然净化能力,而设定的一个适宜的水位范围。这个水位范围能够确保水体有足够的水量进行循环和自净,同时也不会因为水位过高或过低而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这个选项与题目要求高度相关。
C. 正常水位:正常水位通常指的是在常规情况下,水体所保持的水位。然而,这个概念并不足以准确反映为了维护水体自然净化能力而需要的水位范围。它可能只是一个大致的、不精确的描述。
D. 自然水位:自然水位指的是水体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所达到的水位。然而,在实际的水资源管理和调度中,很难完全避免人为干预。此外,自然水位也不一定是最适合维护水体自然净化能力的水位。
综上所述,选项B“合理水位”最符合题目要求。它直接关联到水体的生态环境和自然净化能力,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开发利用和调度水资源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因此,正确答案是B。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选项A:“正确” —— 这个选项表述的是涝灾由地下水位过高直接引起,但实际上,涝灾的形成通常是由于强降水、河流泛滥、水利设施故障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地下水位过高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原因。
选项B:“错误” —— 这个选项正确地指出了涝灾不仅仅是因为地下水位过高。涝灾是指由于降水过多、地面排水不畅或水利设施不能有效调节,导致地面短暂积水,造成危害的现象。地下水位过高可能是涝灾的一个后果,但涝灾的定义更为广泛。
选择这个答案的原因:涝灾的定义涉及多个因素,而不仅仅是地下水位的问题。因此,将涝灾简单地定义为地下水位过高是不全面的,故选B“错误”。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不允许泥浆与混凝土掺混形成泥浆夹层
B. (B) 确保混凝土与基础及一、二期混凝土之间的结合
C. (C) 连续浇筑,一气呵成
D. (D) 采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
解析:这个问题考察的是对防渗墙墙体混凝土浇筑特点的理解。我们逐一分析每个选项:
A. 不允许泥浆与混凝土掺混形成泥浆夹层:
这是防渗墙混凝土浇筑的一个重要特点。在防渗墙的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混凝土与泥浆之间形成良好的隔离,防止泥浆渗入混凝土中形成夹层,从而影响防渗墙的防渗效果。因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B. 确保混凝土与基础及一、二期混凝土之间的结合:
防渗墙的施工通常涉及多期混凝土浇筑,每一期之间以及与基础的结合都必须紧密,以确保防渗墙的整体性和防渗性能。因此,这个选项也是正确的。
C. 连续浇筑,一气呵成:
防渗墙的施工要求尽量减少接缝,以提高其防渗性能。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连续浇筑的方式,以减少接缝数量和潜在的渗水通道。这个选项描述的是防渗墙混凝土浇筑的一种理想状态,因此也是正确的。
D. 采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
虽然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在某些水下工程中具有应用价值,但它并不是防渗墙墙体混凝土浇筑的必然特点。防渗墙的施工环境多样,并不都需要采用水下混凝土。此外,即使在水下施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围堰、降水等)来创造干地施工条件,从而不必使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因此,这个选项不是防渗墙墙体混凝土浇筑的普遍特点,而是特定条件下的选择。
综上所述,防渗墙墙体混凝土浇筑的特点不包括“采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因此正确答案是D。
A. A、正确
B. B、错误
A. A、正确
B. B、错误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解析:
选项A:“正确” - 这个选项表明圆曲线的主点只包括起点和终点。这在理论上是不全面的,因为圆曲线的主点不仅仅包括起点和终点。
选项B:“错误” - 这个选项表明圆曲线的主点不只是包括起点和终点,这是正确的。圆曲线的主点通常包括三个主要点:起点(TS,Tangent to Spiral)、曲线中点(SC,Spiral at Curve)和终点(ST,Spiral to Tangent)。这三个点分别标志着圆曲线的开始、中间和结束,是圆曲线设计中的关键位置。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正确答案是B,因为圆曲线的主点定义包含了起点、中点和终点,不仅仅是起点和终点。这是水利工程和其他土木工程设计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确保了路线或渠道在几何上的连续性和平滑过渡。因此,选项A的描述是不完整和错误的,而选项B正确指出了这一点。
A. (A) 流线
B. (B) 迹线
C. (C) 等势线
D. (D) 等速线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水利工程流体力学的概念。
A. 流线:流线是表示流体运动方向的线条,在任意一点上,流线的切线方向即为流体的速度方向。过水断面是与微小流束或总流的流线呈正交的横断面,因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B. 迹线:迹线是同一流体质点在一段时间内所经过的路径。迹线并不一定与流线正交,因此这个选项不正确。
C. 等势线:等势线是指在流体中,势能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线。等势线与流线通常是相切的,并不呈正交,所以这个选项不正确。
D. 等速线:等速线是指流体中速度大小相等的点所形成的线。等速线与流线可能相交,但不一定正交,因此这个选项也不正确。
因此,正确答案是A(流线),因为过水断面定义为与流线正交的横断面。
A. (A) x 系列比 y 系列的绝对离散程度小
B. (B) x 系列比 y 系列的绝对离散程度大
C. (C) y 系列比 x 系列的相对离散程度大
D. (D) y 系列比 x 系列的相对离散程度小
解析: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绝对离散程度和相对离散程度。
绝对离散程度通常是指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它反映了数据点与均值的偏差程度。标准差越大,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
相对离散程度,又称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是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比值,用来比较不同单位或不同量级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变异系数越大,相对离散程度越大。
现在,我们来计算 x 和 y 系列的绝对离散程度(标准差)和相对离散程度(变异系数)。
对于 x 系列(90, 100, 110): 平均值(mean)= (90 + 100 + 110) / 3 = 300 / 3 = 100 标准差(std_dev)= √[((90-100)² + (100-100)² + (110-100)²) / 3] = √[(100 + 0 + 100) / 3] = √[200 / 3] ≈ 11.55 变异系数(CV)= 标准差 / 平均值 ≈ 11.55 / 100 ≈ 0.1155
对于 y 系列(5, 10, 15): 平均值(mean)= (5 + 10 + 15) / 3 = 30 / 3 = 10 标准差(std_dev)= √[((5-10)² + (10-10)² + (15-10)²) / 3] = √[(25 + 0 + 25) / 3] = √[50 / 3] ≈ 4.08 变异系数(CV)= 标准差 / 平均值 ≈ 4.08 / 10 ≈ 0.408
根据计算结果: A. x 系列比 y 系列的绝对离散程度小 —— 不正确,因为 x 系列的标准差(11.55)比 y 系列的标准差(4.08)大。 B. x 系列比 y 系列的绝对离散程度大 —— 正确,因为 x 系列的标准差更大。 C. y 系列比 x 系列的相对离散程度大 —— 正确,因为 y 系列的变异系数(0.408)比 x 系列的变异系数(0.1155)大。 D. y 系列比 x 系列的相对离散程度小 —— 不正确,如上所述,y 系列的变异系数更大。
因此,正确答案是 B 和 C。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