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5%
B、(B) 10%
C、(C) 15%
D、(D) 20%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水利工程专业中关于钢筋混凝土板配筋的基本规定。
选项解析如下:
A. 5%:这个比例过小,不足以满足钢筋混凝土板的受力要求。根据相关规范,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需要达到一定的比例,以确保结构的整体性能。
B. 10%:虽然这个比例比5%要大,但仍然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最小比例。
C. 15%: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的规定,承受均布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板,每米宽内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D. 20%:虽然这个比例大于规范要求的最小比例,但并不是规范中规定的标准值。
因此,正确答案是C. 15%,这是因为规范要求承受均布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板,每米宽内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例为15%。这一规定是为了确保钢筋混凝土板的受力和变形性能,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A) 5%
B、(B) 10%
C、(C) 15%
D、(D) 20%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水利工程专业中关于钢筋混凝土板配筋的基本规定。
选项解析如下:
A. 5%:这个比例过小,不足以满足钢筋混凝土板的受力要求。根据相关规范,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需要达到一定的比例,以确保结构的整体性能。
B. 10%:虽然这个比例比5%要大,但仍然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最小比例。
C. 15%: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的规定,承受均布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板,每米宽内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D. 20%:虽然这个比例大于规范要求的最小比例,但并不是规范中规定的标准值。
因此,正确答案是C. 15%,这是因为规范要求承受均布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板,每米宽内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例为15%。这一规定是为了确保钢筋混凝土板的受力和变形性能,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B. (B) 加大截面宽度
C. (C) 加大截面高度
D. (D) 增加箍筋或弯起钢筋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提高梁结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选择题。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虽然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梁的整体力学性能,包括受剪承载力,但它并不是最直接或最有效的措施来针对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因为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不仅与混凝土强度有关,还受钢筋配置、截面尺寸和形状等多种因素影响。
B. 加大截面宽度:加大截面宽度可以增加梁的抗弯刚度和整体稳定性,但对于提高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效果相对有限。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更多地与箍筋或弯起钢筋的配置有关,而非仅仅增加截面宽度。
C. 加大截面高度:同样,加大截面高度虽然可以增强梁的抗弯性能,但对于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主要由箍筋或弯起钢筋提供的抗剪能力决定。
D. 增加箍筋或弯起钢筋:这是最直接且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箍筋和弯起钢筋在梁中起到约束混凝土、防止其发生斜向剪切破坏的作用。增加这些钢筋的数量或配置,可以显著提高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综上所述,选择D选项“增加箍筋或弯起钢筋”是提高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最有效的措施。
A. (A) 35mm
B. (B) 40mm
C. (C) 50mm
D. (D) 55mm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钢筋计算保护层厚度的取值。
选项解析如下:
A. 35mm:这个选项没有考虑到钢筋直径对计算保护层厚度的影响。
B. 40mm: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规定,钢筋的计算保护层厚度应取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加上钢筋直径的一半。本题中,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0mm,钢筋直径为20mm,所以计算保护层厚度为30mm + 20mm/2 = 40mm。因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C. 50mm:这个选项计算保护层厚度过大,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计算。
D. 55mm:这个选项同样计算保护层厚度过大,不符合规范要求。
所以,正确答案是B. 40mm,因为它是按照规范计算得出的钢筋计算保护层厚度。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10mm
B. (B) 12mm
C. (C) 14mm
D. (D) 16mm
解析:解析这道题目时,我们需要了解水利工程中关于受压构件中受力钢筋直径的规定。这些规定通常基于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等多方面的考虑。
首先,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A) 10mm:这个选项的钢筋直径相对较小,可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使用,但在此题目的上下文中,可能不是最优或推荐的选择。
B.(B) 12mm:这个选项是一个常见的、适中的钢筋直径,既能够满足结构受力的需求,又不过于庞大,增加成本和施工难度。在水利工程中,这个直径的钢筋经常被用作受压构件的受力钢筋。
C.(C) 14mm 和 D.(D) 16mm:这两个选项的钢筋直径较大,虽然它们能够提供更强的受力能力,但在不需要如此高强度受力的情况下,使用这些直径的钢筋会增加成本和材料浪费。
接下来,我们考虑为什么选择B选项:
水利工程中,对于受压构件的受力钢筋直径有明确的规定或推荐值,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12mm的钢筋直径是一个常见且合理的选择,它能够在满足结构受力需求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和成本增加。
与其他选项相比,12mm的钢筋直径更为适中,适合多种水利工程受压构件的需求。
综上所述,选择B选项(12mm)是因为它符合水利工程中受压构件受力钢筋的常用和推荐直径,能够在保证结构安全性的同时,实现经济性和施工便捷性。
A. (A) 500mm
B. (B) 600mm
C. (C) 700mm
D. (D) 800mm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水利工程设计中关于偏心受压柱结构构造的要求。
选项解析如下:
A.(A)500mm:根据相关水利工程设计规范,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大于等于500mm时,需要在侧面设置纵向构造钢筋,以增强构件的受压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B.(B)600mm:这个数值大于规定的最小值500mm,但不是规范中规定的标准界限值。
C.(C)700mm:同样,这个数值也大于规定的最小值500mm,但不是规范中规定的标准界限值。
D.(D)800mm:这个数值也超出了规定的最小值500mm,但依旧不是规范中规定的标准界限值。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选择A的原因是,根据《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 191-2008)或者相应的最新规范,偏心受压柱当截面高度大于或等于500mm时,需要在侧面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因此,正确答案是A,它直接对应了规范中的具体要求。其他选项虽然截面高度也足够大,但并没有直接对应规范中的具体数值要求。
A. (A) 宜采用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
B. (B) 宜采用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以及高强钢筋
C. (C) 宜采用高强钢筋,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D. (D) 宜采用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以及低强度钢筋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受压构件材料选择的原则。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受压构件的受力特点。在受压状态下,材料主要承受压力,因此其抗压性能是选择材料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宜采用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
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因此在相同受力条件下,使用高强度混凝土可以减小构件的截面尺寸,这有利于节省材料、减轻结构自重并可能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因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B. 宜采用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以及高强钢筋:
虽然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是合适的,但高强钢筋在受压构件中的优势并不明显,因为钢筋在受压构件中主要起约束混凝土的作用,其强度对构件整体受压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这个选项不是最优的。
C. 宜采用高强钢筋,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受压时容易发生破坏,不利于构件的整体稳定性和耐久性。而高强钢筋虽然强度高,但在受压构件中并不能充分发挥其强度优势。因此,这个选项是错误的。
D. 宜采用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以及低强度钢筋:
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和低强度钢筋的组合会导致构件的截面尺寸增大、材料用量增加,并且可能降低构件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因此,这个选项也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选项:“宜采用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这个选项充分考虑了受压构件的受力特点和材料性能,是合理的选择。
A. (A) 压碎破坏
B. (B) 弯曲破坏
C. (C) 失稳破坏
D. (D) 断裂破坏
解析:选项解析:
A. 压碎破坏: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高压力作用下,材料的抗压强度不足导致的破坏。长细比大的柱子,其受压时应力分布较为均匀,不易发生压碎破坏。
B. 弯曲破坏:当柱子承受较大的弯矩时,可能会因为弯曲应力超过材料的抗弯强度而发生破坏。长细比大的柱子,虽然可能承受一定的弯矩,但不是其主要的破坏形式。
C. 失稳破坏:当柱子的长细比很大时,柱子更容易在较小的侧向力作用下发生屈曲,即失稳。这是因为长细比大的柱子其屈曲临界应力较小,更容易达到屈曲的条件。
D. 断裂破坏:断裂破坏通常是指材料在拉应力作用下达到抗拉强度极限而发生的破坏。轴压柱主要承受的是压力,不是拉力,因此不太可能发生断裂破坏。
为什么选C:长细比是柱子的计算高度与其截面回转半径的比值,长细比大的柱子在受压时屈曲的可能性大,即使压力没有达到材料的抗压强度,也可能因为屈曲导致结构失效。因此,当轴压柱的长细比很大时,易发生失稳破坏,正确答案是C。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纵向钢筋的数量
B. (B) 混凝土的强度
C. (C) 柱子的长细比
D. (D) 箍筋的数量和形式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钢筋混凝土柱子延性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解析各个选项:
A. 纵向钢筋的数量:虽然纵向钢筋对柱子的强度和承载力有重要影响,但它主要贡献于柱子的轴向承载能力和抗弯能力,而不是直接决定其延性。延性更多地与柱子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吸收能量并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立即破坏的能力有关。
B. 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决定了柱子的抗压能力和部分抗剪能力,但它同样不是决定延性的主要因素。高强度混凝土可能提高柱子的承载能力,但不一定能增加其延性。
C. 柱子的长细比:长细比是影响柱子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长细比大的柱子容易发生失稳破坏,但这与延性没有直接关系。延性是指材料或结构在破坏前能够吸收能量并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与稳定性破坏不同。
D. 箍筋的数量和形式:箍筋在钢筋混凝土柱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约束混凝土的横向变形,提高了柱子的整体稳定性和延性。适当的箍筋数量和形式可以有效地防止柱子在受到剪力或弯矩作用时发生脆性破坏,从而增加其延性。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柱子的延性好坏主要取决于箍筋的数量和形式,因为这些因素能够直接影响柱子在受力过程中的塑性变形能力和能量吸收能力。因此,正确答案是D。
A. (A) 构造复杂
B. (B) 多用钢筋
C. (C) 施工复杂
D. (D) 施工方便
解析:选项解析:
A. 构造复杂 - 这个选项是错误的。对称配筋通常是为了简化构造,使得构件两侧的钢筋布置相同,从而减少设计和施工的复杂性。
B. 多用钢筋 - 这个选项也是错误的。对称配筋不意味着会多用钢筋,实际上它有助于优化钢筋的使用,因为在计算时可以均匀地考虑两侧的钢筋作用。
C. 施工复杂 - 这个选项同样是错误的。对称配筋的目的是为了简化施工过程,因为不需要考虑偏心引起的复杂应力状态,施工时更容易确保质量。
D. 施工方便 - 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对称配筋可以使构件在施工时两侧的钢筋绑扎和安装过程相同,便于施工人员操作,也便于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对称配筋的主要优点在于其施工方便性。由于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在受到偏心荷载时,两侧的应力状态是对称的,采用对称配筋可以确保构件两侧的钢筋都能有效地参与工作,从而提高结构的受压性能和稳定性。此外,对称配筋减少了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复杂性,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错误的可能性,因此选择D选项“施工方便”是正确的。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0.5%
B. (B) 1%
C. (C) 2%
D. (D) 3%
解析:解析:
这道题考察的是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在设计计算时的一个关键点,即当纵向钢筋的配筋率达到或超过某个特定值时,计算混凝土受压面积时应采用混凝土净截面面积,而非总截面面积。这是因为当钢筋配筋率较高时,钢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增强,使得混凝土的实际受压性能与无钢筋或低配筋率时有所不同。
选项解析:
A.(A) 0.5%:此配筋率过低,一般不足以对混凝土的受压性能产生显著影响,故不是正确答案。
B.(B) 1%:虽然比0.5%高,但仍然不足以触发使用混凝土净截面面积的条件,故不是正确答案。
C.(C) 2%:此配筋率虽然较高,但在许多设计规范中,仍未达到使用混凝土净截面面积的标准,故不是正确答案。
D.(D) 3%: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水利工程或其他土木工程的设计规范中,当纵向钢筋的配筋率达到或超过3%时,通常会采用混凝土净截面面积来计算受压承载力。这是因为高配筋率下,钢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显著,影响了混凝土的受压性能。因此,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D) 3%。
A. (A) 5Φ18
B. (B) 6Φ18
C. (C) 7Φ18
D. (D) 8Φ18
解析:在解析这道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几个关键概念:
轴心受压柱:指柱的受压荷载作用线通过柱截面的形心,即荷载均匀分布在柱的截面上。
配筋:指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配置,包括钢筋的数量、直径等。
最小配筋率:为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适用性,规范规定了混凝土构件的最小钢筋含量。
以下是对各个选项的解析:
A. 5Φ18 这个选项表示柱内配置了5根直径为18mm的钢筋。钢筋的总面积较小,可能不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B. 6Φ18 这个选项表示柱内配置了6根直径为18mm的钢筋。钢筋的总面积比选项A大,但仍然可能不足以满足规范对于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C. 7Φ18 这个选项表示柱内配置了7根直径为18mm的钢筋。钢筋的总面积继续增加,但同样需要依据规范来确定是否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D. 8Φ18 这个选项表示柱内配置了8根直径为18mm的钢筋。钢筋的总面积是四个选项中最大的,更可能满足甚至超过规范的最小配筋率要求。
为什么选D: 通常,轴心受压柱的设计需要满足一定的配筋率要求,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根据中国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在确定柱的配筋时,需要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选项D提供了最多的钢筋数量,因此更有可能满足这一要求。此外,较多的钢筋可以提高柱的延性和抗震性能,从而增强结构的安全性。因此,正确答案是D。然而,实际设计时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混凝土强度、柱的尺寸、荷载大小等,来确定最终的配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