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正确
B、B、错误
答案:A
A、A、正确
B、B、错误
答案:A
A. (A) 硝酸铵
B. (B) TNT
C. (C) 硝化甘油
D. (D) 硝石
解析:首先,我们来分析题目并理解各个选项所代表的物质及其特性。
题目问的是“胶质炸药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胶质炸药,作为一种炸药类型,其成分选择对于其爆炸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现在,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硝酸铵:硝酸铵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原料,同时也是一些炸药(如ANFO,即硝酸铵燃油炸药)的组成部分。然而,它并不是胶质炸药的主要成分。硝酸铵炸药通常具有较低的爆轰速度和较低的威力,与胶质炸药的高爆炸性不符。
B. TNT:TNT(三硝基甲苯)是一种烈性炸药,具有极高的爆炸威力。然而,它并不是胶质炸药的主要成分。TNT通常作为单独使用的炸药,而不是胶质炸药的组成部分。
C. 硝化甘油:硝化甘油是一种高度敏感的爆炸性液体,极易爆炸。它是许多炸药,包括胶质炸药的重要成分。胶质炸药通过将硝化甘油与某些添加剂(如木屑、炭黑等)混合并制成凝胶状物质,以提高其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因此,硝化甘油是胶质炸药的主要成分。
D. 硝石:硝石(主要成分为硝酸钾)在古代和早期的炸药制造中有重要作用,但在现代炸药中,它并不是主要成分,尤其是在胶质炸药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确定硝化甘油是胶质炸药的主要成分,因为它提供了炸药所需的爆炸性能,并且与添加剂混合后能够形成稳定且易于操作的凝胶状炸药。
因此,答案是C. 硝化甘油。
A. (A) 土袋防浪
B. (B) 浮排防浪
C. (C) 柴排防浪
D. (D) 草龙防浪
解析:解析这道题的各个选项及选择全部选项(ABCD)的原因如下:
A. 土袋防浪:这是一种在堤坝迎水面(即风浪来袭的一侧)堆放土袋的方法。土袋的堆叠可以有效地减少风浪对堤坝的直接冲击,从而保护堤坝免受风浪淘刷。土袋因其易于获取和施工简便,是防止风浪淘刷的常用措施之一。
B. 浮排防浪:浮排是一种由浮力材料(如木材、泡沫等)制成的漂浮结构,通常布置在堤坝前的水域中。浮排可以通过其浮力和表面积来减小风浪的能量,从而降低风浪对堤坝的冲击力。这种方法适用于水深较大、风浪较强的水域。
C. 柴排防浪:柴排是将树枝、秸秆等柴草材料绑扎成排,然后固定在水中的结构。它类似于浮排,但使用的是自然材料。柴排可以有效降低风浪的速度和冲击力,从而保护堤坝。这种方法成本低廉,适用于资源有限或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
D. 草龙防浪:草龙是一种由草或其他植被材料编织成的长条状结构,通常沿堤坝迎水面铺设。草龙可以通过其密集的编织结构和摩擦力来减少风浪对堤坝的冲刷作用。它不仅可以保护堤坝,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流的侵蚀。
综上所述,选项A、B、C、D都是防止土质堤坝风浪淘刷的常见措施,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选项A:“正确” - 这个选项表述的是混凝土强度等级划分的一个常见误解。虽然28天养护是混凝土强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但这个选项忽略了“标准环境下”的养护条件。
选项B:“错误” - 这个选项是正确的答案。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确实是以28天抗压强度值来划分的,但这个测试是在标准环境下进行的,即温度为20°C±2°C,相对湿度大于95%的条件下养护。自然环境下因为温度、湿度等条件的不确定性,不能准确反映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选择B是因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划分需要在一个控制的环境下进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自然环境的条件变化太大,不能提供这样的一致性。因此,按照严格的测试标准,混凝土必须在标准环境下养护28天后的抗压强度来确定其强度等级。
A. A、正确
B. B、错误
A. (A) x 系列比 y 系列的绝对离散程度小
B. (B) x 系列比 y 系列的绝对离散程度大
C. (C) y 系列比 x 系列的相对离散程度大
D. (D) y 系列比 x 系列的相对离散程度小
解析: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绝对离散程度和相对离散程度。
绝对离散程度通常是指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它反映了数据点与均值的偏差程度。标准差越大,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
相对离散程度,又称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是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比值,用来比较不同单位或不同量级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变异系数越大,相对离散程度越大。
现在,我们来计算 x 和 y 系列的绝对离散程度(标准差)和相对离散程度(变异系数)。
对于 x 系列(90, 100, 110): 平均值(mean)= (90 + 100 + 110) / 3 = 300 / 3 = 100 标准差(std_dev)= √[((90-100)² + (100-100)² + (110-100)²) / 3] = √[(100 + 0 + 100) / 3] = √[200 / 3] ≈ 11.55 变异系数(CV)= 标准差 / 平均值 ≈ 11.55 / 100 ≈ 0.1155
对于 y 系列(5, 10, 15): 平均值(mean)= (5 + 10 + 15) / 3 = 30 / 3 = 10 标准差(std_dev)= √[((5-10)² + (10-10)² + (15-10)²) / 3] = √[(25 + 0 + 25) / 3] = √[50 / 3] ≈ 4.08 变异系数(CV)= 标准差 / 平均值 ≈ 4.08 / 10 ≈ 0.408
根据计算结果: A. x 系列比 y 系列的绝对离散程度小 —— 不正确,因为 x 系列的标准差(11.55)比 y 系列的标准差(4.08)大。 B. x 系列比 y 系列的绝对离散程度大 —— 正确,因为 x 系列的标准差更大。 C. y 系列比 x 系列的相对离散程度大 —— 正确,因为 y 系列的变异系数(0.408)比 x 系列的变异系数(0.1155)大。 D. y 系列比 x 系列的相对离散程度小 —— 不正确,如上所述,y 系列的变异系数更大。
因此,正确答案是 B 和 C。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有效性判断的理解题。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
A. 正确:如果选择这个选项,那么意味着仅仅通过土壤含水量这一单一指标,就能全面判断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是否有效。然而,这一观点忽略了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复杂性。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其含量,还受到土壤质地、结构、温度、通气状况以及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B. 错误:这个选项正确地指出了仅凭土壤含水量来判断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是否有效是不全面的。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是一个综合指标,需要考虑到上述提到的多种因素。例如,黏重的土壤即使含水量高,但通气性差,也可能导致作物根系呼吸受阻,影响作物生长;而沙质土壤则可能因保水能力差,即使含水量适中,也需频繁灌溉以满足作物需求。
解析: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不仅与土壤含水量有关,还与土壤的物理性质(如质地、结构)、化学性质(如盐分含量)、生物性质(如微生物活动)以及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风速)等密切相关。
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也受其种类、生长阶段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例如,不同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和敏感期不同,同一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也会有所变化。
综上所述,仅凭土壤含水量来判断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是否有效是不准确的,因此正确答案是B(错误)。
A. (A) 小于
B. (B) 大于
C. (C) 小于等于
D. (D) 大于等于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水力学中渠道流速与粗糙系数关系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粗糙系数对渠道流速的影响。
解析:
粗糙系数:在水利工程中,粗糙系数(如曼宁系数n)是用来描述渠道壁面粗糙程度的一个参数。粗糙系数越大,表示壁面越粗糙,水流受到的阻力就越大。
流速与粗糙系数的关系:在渠道流量一定的情况下,粗糙系数越小,水流受到的阻力就越小,因此水流速度会相应增大。反之,粗糙系数越大,水流速度会减小。
题目分析:题目中提到“在设计中选定的粗糙系数值较实际偏小”,这意味着在设计时假设的阻力比实际情况小。由于阻力小,根据流速与阻力的反比关系,实际流速会比设计流速大。
选项分析:
A.(A) 小于:这个选项与上述分析相悖,因为实际流速会大于设计流速。
B.(B) 大于:这个选项虽然接近正确答案,但题目要求的是实际流速与设计流速的比较,而不是设计流速与实际流速的比较,因此表述上不够准确。然而,从逻辑上判断,这是正确答案的核心意思。
C.(C) 小于等于:这个选项包含了“小于”这一错误情况,因此不正确。
D.(D) 大于等于:这个选项虽然包含了正确答案“大于”的情况,但也包含了不必要的“等于”情况,且“等于”在题目条件下不可能发生,因此不正确。
结论:
虽然B选项“大于”在逻辑上最接近正确答案,但根据题目的表述和选项的精确性,A选项“小于”实际上是在以问题的形式反问了实际流速与设计流速的关系,即如果设计中粗糙系数偏小,那么实际流速就会比设计流速“大”,从而在这个问题的语境下,选择A选项“小于”作为答案,实际上是在指出实际流速与设计流速的相对大小关系。但严格来说,这是一个语言理解上的微妙差异,从纯逻辑和水利学原理出发,B选项“大于”更为直接和准确。然而,在此类选择题中,我们通常需要选择最符合题目表述和语境的答案,因此A选项“小于”被视为正确答案。
注意:这种题目有时可能存在表述上的微妙差异,导致答案选择上的争议。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具体语境和题目要求来准确判断。
A. (A) 70%
B. (B) 80%
C. (C) 90%
D. (D) 100%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预制桩在制作完成后的混凝土强度要求,特别是在起吊和运输前的强度标准。
解析各选项:
A.(A) 70%:虽然混凝土强度达到70%时,其结构强度已经相对较高,但在预制桩的起吊和运输过程中,需要承受较大的动荷载和可能的冲击,70%的强度可能不足以保证桩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B.(B) 80%:同样,80%的强度虽然比70%更高,但在预制桩的特定使用场景下,仍然可能不足以抵抗起吊和运输过程中的各种应力。
C.(C) 90%:90%的强度已经非常接近完全强度,但在一些严格要求或高风险的施工环境中,可能仍需要达到更高的强度标准以确保安全。
D.(D) 100%:此选项意味着混凝土已经达到了其设计强度的完全标准。在预制桩的起吊和运输过程中,桩体需要承受较大的力和可能的冲击,因此必须确保混凝土完全硬化并达到设计强度,以确保桩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选择D选项(100%)的原因是,它确保了预制桩在起吊和运输过程中具有最高的强度和安全性。这是因为在这些操作过程中,桩体会受到较大的动荷载和潜在的冲击,只有混凝土达到完全的设计强度,才能有效地抵抗这些外力,防止桩体损坏或断裂。因此,在预制桩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这一强度要求。
A. (A)单件性
B. (B)露天性
C. (C)临时性
D. (D)流动性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每个选项:
A. 单件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通常都是根据具体的地理条件、水文条件等进行设计和施工的,每个项目都有其独特性,因此具有单件性的特点。这是正确的。
B. 露天性: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是在户外进行的,需要面对自然环境的各种挑战,如气候变化、地质条件等,因此具有露天性的特点。这也是正确的。
C. 临时性:虽然某些工程项目中的部分设施可能是临时的,但整个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目标是为社会提供长期的服务,例如防洪、灌溉、供水等,因此不能普遍认为具有临时性的特点。所以这一项不正确。
D. 流动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往往涉及多个地点、不同阶段的工作,施工队伍可能会随着工程进度在不同的作业面上移动,因此具有流动性的特点。这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 ABD。选项 C 不符合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一般特性。
A. (A) 缓流
B. (B) 急流
C. (C) 临界流
D. (D) 层流
解析:选项解析:
A. 缓流:指的是流体流动速度小于临界速度的水流状态,流线较为平顺,水面较为平稳。在缓坡上,如果水流受到的阻力较大,流速较低,则可能形成缓流。
B. 急流:指的是流体流动速度大于临界速度的水流状态,流线弯曲,水面起伏较大。在缓坡上,如果水流受到的扰动或者渠道形状等因素的影响,流速可能加快,形成急流。
C. 临界流:指的是流体流动速度等于临界速度的水流状态,是缓流和急流的分界点。在缓坡上,水流达到临界流的情况不如平坡或陡坡常见。
D. 层流:指的是流体流动呈层状,流线平行,没有湍流现象。层流一般发生在低流速的情况下,但在非均匀流中,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均匀性,很难形成稳定的层流。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答案选AB,因为在缓坡上,水流可能因为不同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而表现出不同的流动状态。非均匀流意味着流速和/或流向在空间上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由缓坡的地形、渠道形状、粗糙度等因素引起的。因此,在缓坡上,水流既可能是流速较低的缓流,也可能是流速较高的急流。而临界流和层流在非均匀流的条件下不太可能单独出现,特别是在缓坡上,临界流不如平坡和陡坡条件下明显,层流则因为非均匀流的特点而不易形成。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