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0.3~0.5m
B、(B) 0.5~1.0m
C、(C) 1.0~1.3m
D、(D) 1.0~1.5m
答案:B
解析:选项解析:
A. 0.3~0.5m:这个范围可能对于一些情况下的基坑排水是不足的,因为如果地下水位只降低这么少,可能无法有效防止地下水渗入基坑,影响施工。
B. 0.5~1.0m:这是一个较为合适的范围,通常可以确保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部以下,从而减少地下水对基坑施工的影响,保证基坑干燥,便于施工。
C. 1.0~1.3m:这个范围虽然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地下水对基坑的影响,但是相对于B选项,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降水深度,增加工程成本和施工难度。
D. 1.0~1.5m:同样,这个范围比B选项更深,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过深的降水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为什么选择B: 选择B的原因是它提供了一个既能够确保基坑干燥,又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成本增加的合理地下水位降低范围。根据水利工程专业相关规范和实际工程经验,一般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部以下0.5~1.0m可以满足大多数基坑排水的要求,这样既可以保障施工安全,又能有效控制成本。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答案。
A、(A) 0.3~0.5m
B、(B) 0.5~1.0m
C、(C) 1.0~1.3m
D、(D) 1.0~1.5m
答案:B
解析:选项解析:
A. 0.3~0.5m:这个范围可能对于一些情况下的基坑排水是不足的,因为如果地下水位只降低这么少,可能无法有效防止地下水渗入基坑,影响施工。
B. 0.5~1.0m:这是一个较为合适的范围,通常可以确保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部以下,从而减少地下水对基坑施工的影响,保证基坑干燥,便于施工。
C. 1.0~1.3m:这个范围虽然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地下水对基坑的影响,但是相对于B选项,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降水深度,增加工程成本和施工难度。
D. 1.0~1.5m:同样,这个范围比B选项更深,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过深的降水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为什么选择B: 选择B的原因是它提供了一个既能够确保基坑干燥,又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成本增加的合理地下水位降低范围。根据水利工程专业相关规范和实际工程经验,一般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部以下0.5~1.0m可以满足大多数基坑排水的要求,这样既可以保障施工安全,又能有效控制成本。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答案。
A. (A) 轻型井点
B. (B) 喷射井点
C. (C) 电渗井点
D. (D) 管井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在不同地质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地下水位降低方法。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题目中提到的地质条件——渗透系数小于0.1m/D的粘土或淤泥,这种地质条件的特点是土壤颗粒细小,透水性差,因此传统的依靠水力压差的降水方法可能效果不佳。
现在我们来分析各个选项:
A. 轻型井点: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渗透系数为0.1~50m/d的土层中,它利用真空原理通过井点管抽吸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但在渗透系数极小的粘土或淤泥中,其效果会大打折扣。
B. 喷射井点:喷射井点也是利用真空原理,但它是通过高压水流将地下水与空气混合后抽出,适用于基坑开挖较深、降水深度大于6m、土渗透系数为0.1~20m/d的基坑施工降水。然而,在渗透系数极小的粘土或淤泥中,其效果同样不理想。
C. 电渗井点:电渗井点利用电渗原理,通过井点管对土壤施加直流电,使土壤中的水分子向阳极移动,并从阳极附近排出,从而降低地下水位。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渗透系数很小的细颗粒土(如粘土、淤泥及淤质粘土等),因为这些土壤的含水量高、透水性差、渗透系数小于0.1m/d,采用普通井点降水效果不大,而使用电渗井点可以有效降低地下水位。
D. 管井:管井降水适用于渗透系数大、地下水量大的土层或砂层、卵石层等,通过管井抽取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但在渗透系数极小的粘土或淤泥中,管井的降水效果会受到很大限制。
综上所述,考虑到题目中给出的地质条件(渗透系数小于0.1m/D的粘土或淤泥),最有效的方法是电渗井点,因为它能够针对这种低渗透系数的土壤进行有效的地下水位降低。因此,正确答案是C. 电渗井点。
A. (A) 3
B. (B) 4
C. (C) 5
D. (D) 6
解析: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土石分级是一个重要的分类方法,它依据土的开挖方法、开挖难易程度以及坚固系数等参数来进行划分。以下是对各选项的解析:
A.(A)3级:这个选项不正确。实际的土石分级中,土一般被分为更多的级别,以便更精确地指导施工。
B.(B)4级:这个选项是正确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土通常分为4级,分别是Ⅰ级松土、Ⅱ级普通土、Ⅲ级坚土和Ⅳ级砂砾坚土。这种分级有助于确定施工方法、劳动量以及设备的选择。
C.(C)5级:这个选项不正确。虽然有些分类体系可能会将土石分为更多的级别,但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通常采用的是4级分类。
D.(D)6级:这个选项也不正确。6级分类在这个背景下并不是标准做法。
因此,正确答案是B(4级),因为这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常用的土石分级标准。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Ⅰ
B. (B) Ⅱ
C. (C) Ⅲ
D. (D) Ⅳ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土壤开挖难易级别的理解。在水利工程中,土壤开挖的难易级别通常根据开挖时所需的工具类型及用力程度来划分。
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
A.(A) Ⅰ:这一级别通常代表最容易开挖的土壤,可能只需使用简单的工具如铲子就能轻松开挖,无需额外用力。
B.(B) Ⅱ:这一级别稍微难一些,但通常也只需要常规的工具和适中的力量就能开挖。
C.(C) Ⅲ:此级别表示土壤较为坚硬,需要用到较为有力的工具,如镐或三齿耙,并且在开挖过程中可能需要借助脚踩等方式来增加力量,以克服土壤的阻力。
D.(D) Ⅳ:这是最难开挖的级别,可能包括岩石或其他坚硬的地质材料,需要特殊的挖掘设备或爆破技术。
根据题目描述,“用镐、三齿耙开挖或用锹需用力加脚踩开挖”,这明显表明土壤开挖需要较为有力的工具和额外的力量,符合Ⅲ级土的特征。
因此,答案是C.(C) Ⅲ。
A. (A) 正铲挖掘机
B. (B) 拉铲挖掘机
C. (C) 装载机
D. (D) 铲运机
解析:选项解析:
A. 正铲挖掘机:正铲挖掘机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土石方开挖机械,其特点是挖掘力大,适合于挖掘停机面以上的土石方,对于停机面以下不深的土方也能进行挖掘,但其操作主要面向地面以上,不适合水下开挖。
B. 拉铲挖掘机:拉铲挖掘机适用于较深土层的开挖,尤其是水下开挖,因为其工作装置是向后拉拽,可以在水面上方进行作业,并将挖起的物料抛至运输车辆或一侧。
C. 装载机:装载机主要用于装载松散物料,如土、砂、石等,并将其装入运输车辆中。虽然可以开挖地面以上的物料,但其挖掘能力较弱,不适用于深土层开挖,也不适合水下作业。
D. 铲运机:铲运机是一种能够同时进行铲土和短途运输的机械,适合大面积的土地平整工作,但它的挖掘深度有限,通常不用于深土层开挖,也不适用于水下作业。
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选择A(正铲挖掘机)是因为正铲挖掘机适合开挖停机面以上的土石方,并且也能应对停机面以下不深的土方,但其设计和工作方式并不适合水下开挖作业。其他选项要么适用于水下开挖(B),要么挖掘能力不足或者不适合挖掘作业(C和D)。因此,根据题目描述,正铲挖掘机是最合适的选择。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正铲
B. (B) 反铲
C. (C) 拉铲
D. (D) 抓铲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挖土机类型及其适用场景的选择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各种挖土机的特点及其常见应用场景,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判断哪种挖土机最适合用于沉井土方开挖或散粒料挖装。
解析各个选项:
A选项(正铲):正铲挖土机的工作特点是“前进向上,强制切土”,其挖掘力大,生产效率高,适用于开挖停机面以上的Ⅰ~Ⅳ级土,多用于大型基坑及沟渠的挖掘。但它不适用于沉井或散粒料的挖掘。
B选项(反铲):反铲挖土机的工作特点是“后退向下,强制切土”,其挖掘力比正铲小,能开挖停机面以下的一至三类土,适用于开挖深度不大于4m的基坑、基槽、管沟,也适用于湿土、含水量较大的及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壤开挖和对地下水位较高处的土。同样,它也不适合沉井或散粒料的挖掘。
C选项(拉铲):拉铲挖土机的工作特点是“后退向下,自重切土”,其挖掘半径和挖土深度较大,能开挖停机面以下的Ⅰ~Ⅱ级土,适宜开挖大型基坑及水下挖土。但拉铲的挖掘方式决定了它同样不适用于沉井或散粒料的精确挖掘。
D选项(抓铲):抓铲挖土机的工作特点是“直上直下,自重切土”,其挖掘力较小,只能开挖Ⅰ~Ⅱ级土,可以挖掘独立基坑、沉井,特别适于水下挖土、淤泥、淤泥质土以及松散砂土的挖掘,也可用于装载散粒状材料,如装车、船及回填基坑等。这与题目要求的沉井土方开挖或散粒料挖装高度匹配。
综上所述,根据各种挖土机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我们可以确定D选项(抓铲)最适合用于沉井土方开挖或散粒料挖装。因此,答案是D。
A. (A) 自下而上一次开挖
B. (B) 自下而上分层开挖
C. (C) 自上而下分层开挖
D. (D) 自上而下一次开挖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水利工程施工中坝基土石方开挖的基本原则。
选项A(自下而上一次开挖):
这种方式在实际施工中是不合理的,因为如果从底部开始开挖,上部土石方没有支撑,容易造成塌方,对施工人员和设备安全构成威胁。
选项B(自下而上分层开挖):
这种方式虽然考虑了分层开挖,但是从下往上开挖同样存在安全问题,上部土石体的稳定性无法保证,且不利于施工排水和通风。
选项C(自上而下分层开挖):
这是正确的施工方法。自上而下的开挖可以保证作业面的稳定性,分层开挖有利于控制开挖质量,同时便于施工排水和通风,确保施工安全。
选项D(自上而下一次开挖):
如果选择一次性开挖到设计深度,不仅施工难度大,而且没有考虑到土体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不是合理的施工方法。
因此,正确答案是C(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因为这种方式符合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要求,能有效地保障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和结构安全。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0.1~0.2m
B. (B) 0.2~0.3m
C. (C) 0.3~0.4m
D. (D) 0.4~0.5m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水利工程土方开挖的技术细节问题。在水利工程的土方开挖过程中,特别是当开挖接近设计高程时,为了避免对底部土层的过度扰动,同时保证后续施工(如上部结构施工)的顺利进行,通常会保留一定厚度的土层作为保护层,待后续施工需要时再进行挖除。
现在我们来分析各个选项:
A. (A) 0.1~0.2m:这个厚度可能过薄,不足以有效保护底部土层免受上部施工活动的扰动。
B. (B) 0.2~0.3m:这个厚度适中,既能保护底部土层,又便于后续施工时的挖除,是常见的保护层厚度范围。
C. (C) 0.3~0.4m:虽然这个厚度也能提供一定的保护,但相对于常见的保护层厚度,它可能略显过厚,增加了后续挖除的工作量。
D. (D) 0.4~0.5m:这个厚度明显过厚,不仅增加了挖除的工作量,还可能对施工进度造成不必要的延误。
综上所述,考虑到保护效果与施工效率的平衡,以及水利工程中的常规做法,(B) 0.2~0.3m 是最合适的保护层厚度。因此,答案是B。这个厚度既能有效地保护底部土层,又便于在后续施工中轻松挖除,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A. (A) 正铲挖土机:前进向上,自重切土
B. (B) 反铲挖土机:后退向下,自重切土
C. (C) 拉铲挖土机:后退向下,强制切土
D. (D) 抓铲挖土机:直上直下,自重切土
解析:选项解析:
A. 正铲挖土机:正铲挖土机的特点是前进向上,利用铲斗的正面进行挖掘,通常用于挖掘停机面以上或者相对硬质的土壤。其挖掘过程中并不是依赖自重切土,而是依靠铲斗的切削力,因此该选项描述不准确。
B. 反铲挖土机:反铲挖土机操作时通常是后退向下挖掘,其特点是铲斗由上往下切削土壤,主要用于挖掘停机面以下或者需要精细作业的场合。反铲挖土机并不是依赖自重切土,而是使用铲斗的切削力,因此该选项描述也不准确。
C. 拉铲挖土机:拉铲挖土机操作时确实是后退向下挖掘,但它不是强制切土,而是利用铲斗的重力和土料的重力自然下落进行挖掘,适用于挖掘较软的土质。因此,选项C的描述“强制切土”是不正确的。
D. 抓铲挖土机:抓铲挖土机一般用于土方挖掘,尤其是水下作业或者深基坑挖掘。它的特点是直上直下进行作业,依靠抓斗自身的重力进行切土和取土,这个描述是正确的。
因此,正确答案是D,因为抓铲挖土机的作业方式确实符合“直上直下,自重切土”的描述。其他选项要么描述了错误的机械作业方式,要么对作业特点的描述不够准确。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粒径
B. (B) 级配
C. (C) 硬度
D. (D) 开挖难易程度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土方工程施工和工程预算定额中土的分类依据。
选项A(粒径):虽然粒径是土壤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但在土方工程的分类中,并不单纯以粒径作为分类标准,因为不同粒径的土在开挖时可能面临的难度并不完全由粒径决定,还受到土壤结构、湿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A选项不正确。
选项B(级配):级配通常用于描述土石混合料的颗粒组成情况,并不直接用于土方工程中土的分类。土方工程的分类更侧重于施工特性和开挖难易程度,而非颗粒的级配情况。因此,B选项不正确。
选项C(硬度):硬度虽然是土壤物理性质的一个方面,但在土方工程的分类中,并不是唯一的或决定性的因素。硬度高的土壤可能开挖困难,但也可能因为土壤结构松散而易于开挖。因此,硬度不足以作为土方工程中土的分类依据。C选项不正确。
选项D(开挖难易程度):在土方工程施工和工程预算定额中,土的分类主要是基于其开挖的难易程度。这种分类方法能够直接反映出土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如所需的人力、机械以及时间等,是制定工程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依据。因此,D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即土方工程施工和工程预算定额中,土是按开挖难易程度进行分类的。
A. (A) 平碾
B. (B) 羊足碾
C. (C) 凸块碾
D. (D) 气胎碾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水利工程专业中关于土方压实机械的选择知识。
A. 平碾:平碾由于其表面平滑,对土体的压力分布均匀,适用于压实各种类型的土壤,包括粘性土。但是,对于有较高防渗要求的粘性土,平碾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压实效果,因为其表面的光滑性不足以破坏土体中的水膜,从而影响防渗效果。
B. 羊足碾:羊足碾因其表面有多个凸起的“羊足”而得名,适用于压实粘性土,因为它可以更好地切入土层,提高压实密度。但是,羊足碾在操作时可能会造成土体的不均匀压实,不适用于防渗要求高的工程。
C. 凸块碾:凸块碾的表面有凸起块状结构,适用于粘性土的压实,能够提供比平碾更好的压实效果,有助于防渗。
D. 气胎碾:气胎碾使用充气的轮胎进行压实,可以根据土质调节轮胎的压力,适用于各种土壤,包括粘性土,并且能够提供良好的压实效果。
答案是A,平碾不得用于压实有较高防渗要求的粘性土防渗体,因为它相对于其他几种碾压机械,对于粘性土的压实效果较差,特别是在防渗要求高的场合,无法达到所需的压实密度和防渗效果。其他选项中的碾压机械更适合压实粘性土,并能提供更好的防渗效果。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