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准备作业
B、(B) 基本作业
C、(C) 辅助作业
D、(D) 附加作业
答案:C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碾压式土石坝施工中不同作业类型的理解。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及其与题目描述的匹配度:
A. 准备作业:这通常指的是在施工前进行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场地清理、测量放线、材料准备等,为正式施工创造条件。题目中提到的坝面排水、层间刨毛和加水并不属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而是施工过程中的环节,因此A选项不正确。
B. 基本作业:这指的是土石坝施工中的主体作业,如土石料的开采、运输、填筑和压实等,是构成土石坝坝体的主要工作。题目中的坝面排水、层间刨毛和加水虽然对施工质量有重要影响,但并不构成土石坝施工的主体,因此B选项也不正确。
C. 辅助作业:这些作业是为了保证主体施工顺利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和作业,它们对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都有重要影响。坝面排水是为了防止雨水冲刷坝面,影响填筑质量;层间刨毛是为了增加层间结合,提高坝体整体性;加水则是为了调节土石料的含水量,使其达到最佳压实状态。这些都属于辅助施工质量的措施,因此C选项是正确的。
D. 附加作业:这个选项在土石坝施工的常规分类中并不常见,且从字面意思上理解,附加作业通常指的是非必要但可能增加的施工内容。题目中描述的坝面排水、层间刨毛和加水是土石坝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不属于附加作业,因此D选项不正确。
综上所述,坝面排水、层间刨毛和加水属于碾压式土石坝施工中的辅助作业,因此正确答案是C。
A、(A) 准备作业
B、(B) 基本作业
C、(C) 辅助作业
D、(D) 附加作业
答案:C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碾压式土石坝施工中不同作业类型的理解。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及其与题目描述的匹配度:
A. 准备作业:这通常指的是在施工前进行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场地清理、测量放线、材料准备等,为正式施工创造条件。题目中提到的坝面排水、层间刨毛和加水并不属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而是施工过程中的环节,因此A选项不正确。
B. 基本作业:这指的是土石坝施工中的主体作业,如土石料的开采、运输、填筑和压实等,是构成土石坝坝体的主要工作。题目中的坝面排水、层间刨毛和加水虽然对施工质量有重要影响,但并不构成土石坝施工的主体,因此B选项也不正确。
C. 辅助作业:这些作业是为了保证主体施工顺利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和作业,它们对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都有重要影响。坝面排水是为了防止雨水冲刷坝面,影响填筑质量;层间刨毛是为了增加层间结合,提高坝体整体性;加水则是为了调节土石料的含水量,使其达到最佳压实状态。这些都属于辅助施工质量的措施,因此C选项是正确的。
D. 附加作业:这个选项在土石坝施工的常规分类中并不常见,且从字面意思上理解,附加作业通常指的是非必要但可能增加的施工内容。题目中描述的坝面排水、层间刨毛和加水是土石坝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不属于附加作业,因此D选项不正确。
综上所述,坝面排水、层间刨毛和加水属于碾压式土石坝施工中的辅助作业,因此正确答案是C。
A. (A) 进占法
B. (B) 后退法
C. (C) 进退错距法
D. (D) 综合法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碾压式土石坝填筑过程中防渗体填筑的施工方法。
A. 进占法:这种方法是指施工机械(如汽车)在填筑面上逐渐向前推进的方式进行铺土和碾压,汽车始终在已经压实或者较为密实的土体上作业,有助于防止超压和剪力破坏。
B. 后退法:这种方法是施工机械在填筑面上倒退着铺土,这样汽车会始终在松土上行驶,容易造成超压,对防渗体的结构稳定性不利。
C. 进退错距法:这种方法是结合进占法和后退法的施工方式,施工机械既前进又后退,交叉进行,这种方法操作复杂,不易控制,容易造成防渗体的质量问题。
D. 综合法:通常是指结合多种填筑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但是,题目中特别强调的是防渗体的填筑,需要特别稳定的施工方法。
因此,选择A. 进占法,是因为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施工机械始终在较为密实的土体上作业,有效防止对防渗体造成超压和剪力破坏,有利于保证防渗体的质量和稳定性。其他选项要么会使得机械在松土上作业增加破坏风险,要么操作复杂不利于质量控制。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进占法
B. (B) 后退法
C. (C) 进退错距法
D. (D) 综合法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土石坝砂砾料铺料时采用的施工方法。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及其适用性:
A. 进占法:这种方法通常用于黏性土料的填筑,因为它能较好地控制土料的压实度和均匀性。然而,对于砂砾料,由于其粒径较小且易滚动,进占法可能导致料层不均匀,不利于后续的压实工作。因此,A选项不适合本题。
B. 后退法:后退法特别适用于砂砾料或堆石料的铺筑。这是因为这些材料粒径较大或容易滚动,采用后退法铺筑时,推土机可以从已压实的料层上向前推料,避免了在松散的料层上作业可能导致的料层不均匀问题。同时,后退法还有助于减少推土机对松散料层的破坏,提高铺筑质量。因此,B选项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C. 进退错距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堆石坝的堆石体填筑,特别是当堆石体分区较多,且各区料的粒径差异较大时。通过调整推土机的进退位置,可以实现不同粒径料的交错铺设,提高堆石体的整体稳定性。但对于本题中的砂砾料铺料,该方法并不是最优选择,因此C选项不正确。
D. 综合法:综合法通常指的是将多种施工方法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施工效果。然而,在本题的具体情境下,并没有明确说明需要结合使用多种方法,且其他选项中已经存在针对砂砾料铺料的专用方法(即后退法)。因此,D选项也不正确。
综上所述,针对土石坝砂砾料铺料的特点,采用后退法(B选项)是最合适的选择。
A. (A) 50
B. (B) 60
C. (C) 70
D. (D) 80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面板堆石坝施工中的技术要求。
选项解析如下:
A.(A)50m:对于一些较低的面板堆石坝,50米的高度尚不需要进行分期浇筑面板,因为坝坡长度相对较短,可以一次性完成面板浇筑。
B.(B)60m:虽然60米高的坝在施工中可能会有一些难度,但通常情况下,这个高度还不足以让施工变得特别困难,因此也不一定需要分期浇筑面板。
C.(C)70m:当坝高大于70米时,由于坝坡较长,确实会给施工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根据施工安排或提前蓄水的需要,可以考虑将面板分二期或三期浇筑,以降低施工难度,保证施工安全。这个选项符合高坝施工的常规做法。
D.(D)80m:虽然80米高的坝肯定需要分期施工,但这个选项所给出的高度过高,超出了常规考虑分期施工的临界高度。
正确答案为C,因为根据水利工程的实践经验,当面板堆石坝高度超过70米时,由于坝坡长度增加,施工难度显著加大,分期浇筑面板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因此,选择C选项是合理的。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200,1~2
B. (B) 200,1.5~2.5
C. (C) 300,1~2
D. (D) 300,1.5~2.5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面板堆石坝面板滑模浇筑混凝土时的施工参数,特别是每次滑升的距离和面板浇筑滑升的平均速度。
解析各个选项:
A. (A)200,1~2:此选项中,每次滑升距离较短,而平均速度范围较窄,可能不满足实际施工中需要的灵活性和效率。
B. (B)200,1.5~2.5:虽然平均速度范围有所扩大,但每次滑升距离仍然较短,可能限制了施工的连续性。
C. (C)300,1~2:此选项每次滑升距离增加到300mm,但平均速度范围仍然较窄,可能不适合需要较快施工速度的场景。
D. (D)300,1.5~2.5:此选项既保证了每次滑升的距离(300mm),也提供了较宽的平均速度范围(1.5~2.5m/h),有利于施工的连续性和灵活性。同时,题干中提到滑升速度过快易出现多种问题,因此选择一个适中的速度范围是很重要的。
根据题干描述和水利工程施工的实践经验,每次滑升的距离需要足够长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同时平均速度也需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以避免过快导致的质量问题。因此,选项D(300mm的滑升距离和1.5~2.5m/h的平均速度)是最合适的。
综上,答案为D。
A. (A) W/r
B. (B) W/R
C. (C) r/W
D. (D) R/W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爆破工程学中的基本概念。
选项解析如下:
A. W/r:这个比值表示最小抵抗线长度与爆破漏斗底半径的比值,它并不直接反映爆破作用的大小。
B. W/R:这个比值表示最小抵抗线长度与爆破作用半径的比值,虽然与爆破作用有关,但不是用来定义爆破作用指数的。
C. r/W:这个比值表示爆破漏斗底半径与最小抵抗线长度的比值,这是正确的答案。因为在爆破工程中,爆破作用指数(N)定义为爆破漏斗底半径(r)与最小抵抗线长度(W)的比值,即 N = r/W。这个指数用来衡量爆破作用的强度,是爆破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D. R/W:这个比值表示爆破作用半径与最小抵抗线长度的比值,它并不直接用于定义爆破作用指数。
所以正确答案是C,因为爆破作用指数系指爆破漏斗底半径与最小抵抗线长度的比值,即 r/W。这个比值反映了爆破能量传递和岩石破碎的程度,是衡量爆破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加强抛掷爆破
B. (B) 减弱抛掷爆破
C. (C) 松动爆破
D. (D) 隐藏式爆破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爆破漏斗试验中的n值与其对应爆破类型的关系。爆破漏斗试验是爆破工程中用于研究炸药在不同条件下对岩石等介质作用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其中,n值(又称为爆破作用指数)是描述爆破作用效果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与爆破漏斗的几何形状和炸药性能密切相关。
解析各个选项:
A. 加强抛掷爆破:这种爆破类型通常对应较大的n值(n > 1),其特征是爆破后岩石被强烈地抛向空中,形成明显的破碎和抛掷现象。由于题目中给出的n值为0.735,远小于1,因此不符合加强抛掷爆破的特征。
B. 减弱抛掷爆破:虽然这种爆破类型的n值小于加强抛掷爆破,但仍大于0.75(通常认为n值在0.75到1之间时属于减弱抛掷爆破)。由于题目中给出的n值为0.735,略小于0.75,因此也不完全符合减弱抛掷爆破的界定。
C. 松动爆破:松动爆破的n值通常小于0.75,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爆破使岩石松动而不产生明显的抛掷和破碎。题目中给出的n值为0.735,正好落在这个范围内,因此符合松动爆破的特征。
D. 隐藏式爆破:这个选项并不是一个标准的爆破类型术语,在爆破工程领域中通常不这样分类。隐藏式爆破可能是一个非专业的或误解的术语,因此可以排除。
综上所述,根据题目中给出的n值0.735,最符合的爆破类型是松动爆破,因此答案选C。
A. (A) 320,120
B. (B) 320,12
C. (C) 340,120
D. (D) 340,12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水利工程专业中关于炸药性能的基础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两个概念:爆力和猛度。
爆力是指炸药爆炸时产生的能量,通常用炸药爆轰时能够穿透铅板的厚度来表示,单位是毫米(mm)。
猛度是指炸药爆炸时产生冲击波的强度,它反映了炸药爆炸的猛烈程度,也可以用铅柱试验来衡量,单位是厘米(cm)。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选项A:(A)320,120。这里爆力是320,看起来是一个合理的数值,但猛度120单位是厘米,这显然过大,不符合常见炸药的猛度范围。
选项B:(B)320,12。爆力320和猛度12看起来都在合理的范围内,符合一般标准炸药的性能指标。
选项C:(C)340,120。与选项A一样,猛度120单位是厘米,数值过大,不符合实际。
选项D:(D)340,12。虽然爆力和猛度的数值都在合理范围内,但是爆力340相比选项B的320要大,如果没有其他信息说明标准炸药的爆力是340,那么这个选项就不符合题目中“标准炸药”的描述。
综上所述,选项B的数值320和12最符合标准炸药的一般性能指标,因此正确答案是B。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炸药的爆力和猛度是根据具体需要来选择的,而标准炸药通常指的是常用规格的工业炸药,其性能指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硝酸铵
B. (B) TNT
C. (C) 硝化甘油
D. (D) 硝石
解析:首先,我们来分析题目并理解各个选项所代表的物质及其特性。
题目问的是“胶质炸药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胶质炸药,作为一种炸药类型,其成分选择对于其爆炸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现在,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硝酸铵:硝酸铵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原料,同时也是一些炸药(如ANFO,即硝酸铵燃油炸药)的组成部分。然而,它并不是胶质炸药的主要成分。硝酸铵炸药通常具有较低的爆轰速度和较低的威力,与胶质炸药的高爆炸性不符。
B. TNT:TNT(三硝基甲苯)是一种烈性炸药,具有极高的爆炸威力。然而,它并不是胶质炸药的主要成分。TNT通常作为单独使用的炸药,而不是胶质炸药的组成部分。
C. 硝化甘油:硝化甘油是一种高度敏感的爆炸性液体,极易爆炸。它是许多炸药,包括胶质炸药的重要成分。胶质炸药通过将硝化甘油与某些添加剂(如木屑、炭黑等)混合并制成凝胶状物质,以提高其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因此,硝化甘油是胶质炸药的主要成分。
D. 硝石:硝石(主要成分为硝酸钾)在古代和早期的炸药制造中有重要作用,但在现代炸药中,它并不是主要成分,尤其是在胶质炸药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确定硝化甘油是胶质炸药的主要成分,因为它提供了炸药所需的爆炸性能,并且与添加剂混合后能够形成稳定且易于操作的凝胶状炸药。
因此,答案是C. 硝化甘油。
A. (A) 1#岩石铵梯炸药
B. (B) 2#岩石铵梯炸药
C. (C) 3#岩石铵梯炸药
D. (D) 4#岩石露天炸药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水利工程专业中关于爆破药量计算的基础知识。
选项解析如下:
A. 1#岩石铵梯炸药:这是我国常用的一种工业炸药,但其通常不作为标准炸药用于药量计算。
B. 2#岩石铵梯炸药:这是我国爆破药量计算的标准炸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普遍采用2#岩石铵梯炸药作为药量计算的基准。
C. 3#岩石铵梯炸药:这也是一种工业炸药,但其性能和威力与2#岩石铵梯炸药不同,因此不作为标准炸药。
D. 4#岩石露天炸药:这是用于露天爆破的一种炸药,但其性能和用途与2#岩石铵梯炸药不同,因此不作为标准炸药。
答案选择B的原因是,根据我国相关规范和标准,2#岩石铵梯炸药是用于爆破药量计算的标准炸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采用2#岩石铵梯炸药进行药量计算,可以确保爆破效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选择「段落」
可继续追问~
A. (A) 抛掷作用越强
B. (B) 抛掷作用越弱
C. (C) 炸药埋置深度越深
D. (D) 炸药用量越大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爆破技术原理的选择题,我们需要理解爆破作用指数与爆破效果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分析题目中的关键概念:“爆破作用指数”。爆破作用指数是衡量爆破效果的一个重要参数,它通常与炸药的性质、装药量、爆破方式以及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这个指数直接影响了爆破产生的能量分配,包括破碎岩石的能量、形成爆破漏斗的能量以及将岩石抛掷出去的能量。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抛掷作用越强:随着爆破作用指数的增大,爆破产生的能量中用于抛掷岩石的部分会增加,因此抛掷作用会增强。这个选项与爆破作用指数增大的效果相符合。
B. 抛掷作用越弱:这与爆破作用指数增大的效果相反,因为指数增大意味着爆破能量的分配更加偏向于抛掷作用,而非减弱。
C. 炸药埋置深度越深:炸药埋置深度与爆破作用指数无直接关联。爆破作用指数主要影响爆破能量的分配,而不是炸药的埋置位置。
D. 炸药用量越大:炸药用量虽然会影响爆破效果,但它与爆破作用指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爆破作用指数并非直接由炸药用量决定,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综上所述,爆破作用指数越大,意味着爆破产生的能量中有更多部分用于抛掷岩石,因此抛掷作用会增强。所以,正确答案是A选项:“抛掷作用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