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200,1~2
B、(B) 200,1.5~2.5
C、(C) 300,1~2
D、(D) 300,1.5~2.5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面板堆石坝面板滑模浇筑混凝土时的施工参数,特别是每次滑升的距离和面板浇筑滑升的平均速度。
解析各个选项:
A. (A)200,1~2:此选项中,每次滑升距离较短,而平均速度范围较窄,可能不满足实际施工中需要的灵活性和效率。
B. (B)200,1.5~2.5:虽然平均速度范围有所扩大,但每次滑升距离仍然较短,可能限制了施工的连续性。
C. (C)300,1~2:此选项每次滑升距离增加到300mm,但平均速度范围仍然较窄,可能不适合需要较快施工速度的场景。
D. (D)300,1.5~2.5:此选项既保证了每次滑升的距离(300mm),也提供了较宽的平均速度范围(1.5~2.5m/h),有利于施工的连续性和灵活性。同时,题干中提到滑升速度过快易出现多种问题,因此选择一个适中的速度范围是很重要的。
根据题干描述和水利工程施工的实践经验,每次滑升的距离需要足够长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同时平均速度也需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以避免过快导致的质量问题。因此,选项D(300mm的滑升距离和1.5~2.5m/h的平均速度)是最合适的。
综上,答案为D。
A、(A) 200,1~2
B、(B) 200,1.5~2.5
C、(C) 300,1~2
D、(D) 300,1.5~2.5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面板堆石坝面板滑模浇筑混凝土时的施工参数,特别是每次滑升的距离和面板浇筑滑升的平均速度。
解析各个选项:
A. (A)200,1~2:此选项中,每次滑升距离较短,而平均速度范围较窄,可能不满足实际施工中需要的灵活性和效率。
B. (B)200,1.5~2.5:虽然平均速度范围有所扩大,但每次滑升距离仍然较短,可能限制了施工的连续性。
C. (C)300,1~2:此选项每次滑升距离增加到300mm,但平均速度范围仍然较窄,可能不适合需要较快施工速度的场景。
D. (D)300,1.5~2.5:此选项既保证了每次滑升的距离(300mm),也提供了较宽的平均速度范围(1.5~2.5m/h),有利于施工的连续性和灵活性。同时,题干中提到滑升速度过快易出现多种问题,因此选择一个适中的速度范围是很重要的。
根据题干描述和水利工程施工的实践经验,每次滑升的距离需要足够长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同时平均速度也需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以避免过快导致的质量问题。因此,选项D(300mm的滑升距离和1.5~2.5m/h的平均速度)是最合适的。
综上,答案为D。
A. (A) 正常蓄水位
B. (B) 防洪高水位
C. (C) 设计洪水位
D. (D) 校核洪水位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非常溢洪道启动条件的理解。非常溢洪道是一种应急泄洪设施,在常规溢洪道无法满足泄洪需求时启用,以防止水库水位过高导致的大坝安全风险。
选项解析如下:
A. 正常蓄水位:这是水库为了保证供水、发电等功能而设定的一个理想储水位置,并不是需要启用应急设施的紧急状态。
B. 防洪高水位:这是为了防洪而设定的一个警戒水位,但是还不足以表明情况已经危急到需要使用非常溢洪道的程度。
C. 设计洪水位:当遭遇设计标准内的洪水时,为确保大坝安全,需要启用非常溢洪道来辅助泄洪。这一水位表明了洪水已经达到了一个较为严重的情况,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来保障大坝的安全。
D. 校核洪水位:这是比设计洪水位更高的水位,用于检验大坝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如果达到了校核洪水位,那么情况已经非常危急,此时可能已经超过了非常溢洪道的设计使用范围。
正确答案是C,即设计洪水位。这是因为设计洪水位代表了一个重要的阈值,在这个水位上,常规的泄洪手段可能不足以应对洪水压力,因此需要启用非常溢洪道来帮助控制水位,避免大坝受到损害。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设计年径流成果合理性分析的方法。
选项A:“正确” - 这个选项认为直接将设计年径流量与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进行比较,就能充分说明设计年径流量的合理性。然而,这种方法存在局限性。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反映的是某一地区多年平均的径流情况,是一个长期的、平均的概念,而设计年径流量通常是针对某一特定设计频率(如P=10%、P=50%等)的年径流预测值,它代表的是一种更为具体、可能偏离平均值的径流情况。因此,仅仅通过比较设计年径流量与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并不能全面、准确地评估设计年径流量的合理性。
选项B:“错误” - 这个选项正确地指出了上述方法的不足。设计年径流量的合理性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历史径流资料、人类活动影响等。同时,还需要采用适当的水文统计方法和模型进行预测和验证,以确保设计年径流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仅仅通过比较设计年径流量与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并不能充分说明设计年径流量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错误”。
A. (A) 申请调解
B. (B) 征求意见
C. (C) 调查事实
D. (D) 调解协商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水行政调解的程序。我们来逐一分析每个选项,并解释为什么它们都是水行政调解程序的一部分。
A. 申请调解:这是调解程序的起点。当双方发生争议并希望通过调解方式解决时,首先需要向有权进行调解的行政机关或机构提出书面或口头的调解申请。因此,A选项是调解程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B. 征求意见:在调解过程中,调解机构往往需要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和诉求,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争议的背景和双方的具体要求。这有助于调解机构制定更加公正、合理的调解方案。因此,B选项也是调解程序的一个重要环节。
C. 调查事实:调解机构在受理调解申请后,通常需要对争议的事实进行调查核实。这是为了确保调解过程中能够基于准确、客观的事实进行,从而做出公正合理的调解。因此,C选项是调解程序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D. 调解协商:在了解了争议事实和双方意见后,调解机构会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以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调解协商是调解程序的核心部分,也是实现争议和平解决的关键环节。因此,D选项同样是调解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A、B、C、D四个选项都是水行政调解程序中的必要环节。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
A. (A) 洪水标准
B. (B) 洪峰流量
C. (C) 洪水总量
D. (D) 洪水过程线
E. (E) 洪水历时
解析:设计洪水通常是指根据特定频率(如百年一遇)推算出的洪水特征值,用于水利工程的设计。设计洪水的三个基本要素如下:
B. 洪峰流量:指在洪水期间河流中出现的最大瞬时流量。这是评价河流防洪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确定堤防高度、水库泄洪能力等至关重要。
C. 洪水总量:指的是洪水期间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总和。它是衡量洪水灾害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对水库蓄水能力和防洪调度有直接影响。
D. 洪水过程线:描述了洪水从起涨到回落的整个过程中流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它对于了解洪水特性以及制定合理的调度方案非常重要。
选项分析:
A. 洪水标准:通常是指用来定义设计洪水的重现期或频率,例如50年一遇或是100年一遇的标准,但它不是洪水本身的一个要素,而是用来定义洪水规模的标准。
E. 洪水历时:虽然也是洪水的一个特征,但是它并不作为设计洪水的三大要素之一。洪水历时指的是洪水持续的时间长度。
因此,正确的答案是BCD。这些要素综合起来可以全面地描述一次洪水事件的主要特性,并为水利工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A. A、正确
B. B、错误
A. (A) 细度
B. (B) 凝结时间
C. (C) 安定性
D. (D) 和易性
E. (E) 强度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细度:细度是水泥颗粒粗细的程度,它直接影响水泥的活性、需水量、凝结时间、泌水率、强度以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细度是水泥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能指标,因此A选项是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之一。
B. 凝结时间:凝结时间分为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它反映了水泥浆体从流动性开始失去到完全失去流动性的时间过程。凝结时间是评定水泥物理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水泥的运输、储存和使用都有重要意义,故B选项也是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C. 安定性:安定性是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如果水泥硬化后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即所谓体积安定性不良,就会使混凝土构件产生膨胀性裂缝,降低建筑物质量,甚至引起严重事故。因此,安定性是评价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C选项正确。
D. 和易性:和易性并非水泥的技术性质,而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一定的施工条件下,便于各种施工工序的操作,以保证获得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的性能。它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个方面,与水泥的性能有关,但更多地是描述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质,故D选项错误。
E. 强度:水泥强度是水泥胶砂硬化试体所能承受外力破坏的极限能力,用MPa表示。它是水泥重要的物理力学性能之一,也是划分水泥强度等级的依据,对水泥的使用性能有较大影响,因此E选项是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B、C、E。这些选项分别代表了硅酸盐水泥的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这四个主要技术性质。
A. (A) 竖直方向上表层水流向凹岸
B. (B) 竖直方向上底层水流向凸岸
C. (C) 螺旋水流冲刷凸岸
D. (D) 螺旋水流淤积凹岸
解析:这个问题涉及到弯道环流原理,这是一个在河流、渠道等弯曲地段水流运动的重要现象。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竖直方向上表层水流向凹岸:这是正确的。在弯道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表层水流会倾向于流向凹岸,形成横向环流。这种环流有助于将泥沙从凸岸搬运到凹岸,是弯道水流的一个重要特征。
B. 竖直方向上底层水流向凸岸:这同样是正确的。与表层水流相反,底层水流由于水流阻力和重力的作用,会流向凸岸,与表层水流形成完整的环流。这种环流模式有助于维持河道的形态和稳定性。
C. 螺旋水流冲刷凸岸: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在弯道环流中,凸岸由于水流速度相对较慢,且受到表层水流的冲刷较少,因此更容易发生淤积,而不是冲刷。冲刷主要发生在凹岸,因为那里水流速度更快,且受到强烈的离心力作用。
D. 螺旋水流淤积凹岸:这同样是不正确的。凹岸由于水流速度快、冲刷作用强,因此更容易发生冲刷和侵蚀,而不是淤积。淤积主要发生在凸岸,因为那里水流速度较慢,泥沙容易沉积。
综上所述,选项A和B正确地描述了弯道环流中水流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特征,而选项C和D则与弯道环流的实际情况不符。因此,正确答案是A和B。但由于题目要求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尽管在实际情况下可能会选择多个正确答案的题目),我们可以理解为题目在询问哪个选项单独来看是正确的,那么A和B都是正确的,但在此情境下,我们通常会选择第一个正确的选项,即A。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讲,如果题目允许选择多个答案,那么A和B都应被选中。
A. (A) 体积明显减小
B. (B) 放出大量热量
C. (C) 体积膨胀
D. (D) CA(OH) 2 作用形成 CACO 3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石灰的消解(熟化)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A选项:体积明显减小。实际上,在石灰的消解过程中,由于生石灰(CaO)与水反应,会生成熟石灰(Ca(OH)_{2}),这个反应是一个体积增大的过程,因为熟石灰的分子体积比生石灰和水分子都要大。所以A选项错误。
B选项:放出大量热量。生石灰与水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这是石灰消解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B选项正确。
C选项:体积膨胀。如前所述,生石灰消解成熟石灰的过程中,由于产物的分子体积增大,所以整个体系会发生体积膨胀。这是石灰消解的直观表现之一,因此C选项正确。
D选项:Ca(OH){2} 作用形成 CaCO{3}。这个反应描述的是熟石灰(Ca(OH){2})与二氧化碳(CO{2})反应生成碳酸钙(CaCO_{3})的过程,也就是石灰的碳化过程。但这并不是石灰消解(熟化)过程中的直接反应,所以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和C。
A. (A) 保证采砂质量
B. (B) 保证蓄洪安全
C. (C) 保证航道畅通
D. (D) 保证行洪安全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河道采砂活动中的安全管理与防洪要求。四个选项分别涉及不同的方面:
(A) 保证采砂质量:此选项主要关注的是采砂活动的产品质量,虽然保证采砂质量是经营活动的一部分,但它不是直接与防洪或航道安全相关的核心要求。
(B) 保证蓄洪安全:此选项强调的是蓄洪能力的安全性,虽然蓄洪能力对于防洪非常重要,但是它并不是直接针对河道内正在进行的采砂活动的要求。
(C) 保证航道畅通:此选项关注的是航道是否因为采砂活动而受到影响。保持航道畅通确实是河道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这并不是采砂活动中最首要的安全考虑因素。
(D) 保证行洪安全:此选项指的是在采砂过程中确保洪水能够顺利通过而不引发灾害。在防洪调度中,行洪安全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汛期或降雨量大的时候,确保河道的行洪能力不受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正确答案为 (D) 保证行洪安全。这是因为从事河道采砂的单位和个人,在进行作业时,必须确保其行为不会对河道的行洪能力造成负面影响,以防止洪水灾害的发生。这是符合国家对于河道管理和防洪工作的基本要求。
A. A、正确
B. B、错误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等高距定义的理解题。
首先,我们来理解等高距的定义。等高距,又称等高线间隔,是指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程差。它是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一个重要参数,用于表示地形的起伏变化。
现在,我们逐项分析选项:
A选项(正确):如果选择A,那么意味着等高距被定义为两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平距。但这里的“平距”并不准确,因为等高距实际上是指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程(垂直)差,而非它们在水平面上的距离(平距)。
B选项(错误):选择B则意味着等高距的定义并非是两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平距,这与等高距的实际定义相符。等高距是描述地形垂直高差的一个参数,而非水平距离。
综上所述,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垂直高差,而非它们在水平面上的距离。因此,B选项(错误)是正确的,因为它正确地指出了等高距并非两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平距。